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023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0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1

1.1编制依据1

1.2适用范围1

1.3编制原则1

2工程概况2

2.1工程简介2

2.2工程地质情况4

2.3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4

2.4气象资料4

2.5既有构筑物情况4

2.6交通条件4

2.7工程特点5

3施工部署与资源配置4

3.1总体施工原则4

3.2现场总平面布置4

3.3主要机具及设备配置4

3.4劳动力配置使用计划5

3.5临水临电方案5

3.6现场准备5

4施工方案6

4.1水化热计算6

4.2冷却管安装6

4.3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8

4.4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10

4.5混凝土浇筑顺序12

4.6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13

4.7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14

4.8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控制主要技术措施14

5施工进度计划17

5.1承台施工进度计划17

5.2功效指标19

5.3进度保证措施19

6工程质量管理21

6.1质量管理控制体系21

6.2质量保证措施23

6.3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控制主要技术措施23

7安全生产管理26

7.1安全目标26

7.2安全管理机构26

7.3安全保证体系26

7.4安全措施27

7.5安全文明施工30

8施工成本管理31

8.1成本管理组织机构31

8.2成本管理措施31

9环水保管理34

9.1组织机构34

财务部部长34

合同管理部部长34

工程管理部部长34

安质环保部部长34

安质员34

试验员34

技术员34

工班长34

物资设备部部长34

9.2重要环境因素、管理目标34

9.3环水保措施及环境事故应急预案35

9.4环水保保证措施36

10文明施工38

10.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38

10.2文明施工措施38

11应急预案40

11.1应急机构40

11.2应急报告程序40

12与相关方的协调配合工作41

12.1与建设单位协调方案41

12.2与监理协调方案41

12.3与设计单位协调方案41

12.4与质量监督部门协调方案41

12.5与地方政府协调方案41

12.6与相邻施工单位协调方案42

12.7与地方公路交通协调方案42

12.8与施工接口界面协调方案42

12.9与环保、水保部门协调方案43

13附件44

13.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44

13.2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计算45

新建黔张常铁路QZCZQ-5标二分部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部门、铁道行业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指南,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章制度。

2、《黔张常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沪昆客专湖南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

4、《新建铁路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线施工图设计DK79+725.3~DK130+300大中桥设计图第三册》。

5、《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10、《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15]285)及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06]141、铁建设[2012]3号)。

11、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我单位施工经验、机械设备装备、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来相关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及管理经验。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黔张常铁路QZCZQ-5标二分部水沙坪1号中桥、水沙坪2号特大桥、水沙坪3号大桥、车树村1号特大桥、车树村2号大桥、西湖冲特大桥、尧城村大桥承台、挖井基础施工。

1.3编制原则

为确保中铁五局黔张常铁路QZCZQ-5标二分部水沙坪1号中桥、水沙坪2号特大桥、水沙坪3号大桥、车树村1号特大桥、车树村2号大桥、西湖冲特大桥、尧城村大桥承台、挖井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安全和质量,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二分部桥梁共有承台或挖井基础104个,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桥名

桥长(m)

墩台号

承台尺寸(长)m

承台尺寸(宽)m

承台尺寸(高)m

承台混凝土方量(m³)

备注

水沙坪1号中桥Ⅰ、Ⅱ线

113.06

0#台

10.2

9.1

2

185.6

 

1

6.3

9.3

2

117.2

 

2

6.3

9.3

2

117.2

 

3#台

12.9

9.1

2

234.8

 

水沙坪1号中桥Ⅲ线

113.06

0#台

9.5

4.9

2

93.1

 

1

4.8

4.8

2

46.1

 

2

4.8

4.8

2

46.1

 

3#台

11.1

4.9

2

108.8

 

水沙坪1号中桥Ⅳ线

113.06

0#台

9.5

4.9

2

93.1

 

1

4.8

4.8

2

46.1

 

2

4.8

4.8

2

46.1

 

3#台

11.1

4.9

2

108.8

 

水沙坪2号特大桥

990.39

0#台

8.3

9.1

2.5

188.8

 

1

5.7

12.5

2.5

178.1

 

2

5.7

12.5

2.5

178.1

 

3

5.7

12.5

2.5

178.1

 

4

5.7

12.5

2.5

178.1

 

5

5.7

12.5

2.5

178.1

 

6

5.7

10.3

2.5

146.8

 

7

4.8

10.2

2

97.9

 

8

4.8

10.2

2

97.9

 

9

4.8

10.2

2

97.9

 

10

4.8

10.2

2

97.9

 

11

4.8

10.2

2

97.9

 

12

4.8

10.2

2

97.9

 

13

4.8

10.2

2

97.9

 

14

4.8

10.2

2

97.9

 

15

4.8

10.2

2

97.9

 

16

4.8

10.2

2

97.9

 

17

4.8

10.2

2

97.9

 

18

4.8

10.2

2

97.9

 

19

4.8

10.2

2

97.9

 

20

4.8

10.2

2

97.9

 

21

4.8

10.2

2

97.9

 

22

4.8

10.2

2

97.9

 

23

4.8

10.2

2

97.9

 

24

4.8

10.2

2

97.9

 

25

4.8

10.2

2

97.9

 

26

4.8

10.2

2

97.9

 

27

4.8

10.2

2

97.9

 

28

4.8

10.2

2

97.9

 

29

4.8

10.2

2

97.9

 

30

4.8

10.2

2

97.9

 

31#台

8.7

9.1

2

158.3

 

水沙坪3号大桥

134.66

0#台

8.6

8.8

2

151.4

 

1

4.8

10.2

2

97.9

 

2

4.8

10.2

2

97.9

 

3

4.8

10.2

2

97.9

 

4

4.8

10.2

2

97.9

 

5#台

8.7

9.1

2

158.3

 

车树村1号特大桥

623.44

0#台

8

9

3

144.0

设置冷却水管

1

5.7

10.3

2.5

146.8

 

2

5.7

10.3

2.5

146.8

 

3

10.6

13.4

3

426.1

设置冷却水管

4

16.1

18.6

4

1197.8

设置冷却水管

5

16.1

18.6

4

1197.8

设置冷却水管

6

14.6

14.6

4

852.6

设置冷却水管

7

10.5

12.5

3

393.8

设置冷却水管

8

6.1

12.5

2.5

190.6

 

9

6.1

12.5

2.5

190.6

 

10

7.5

12.3

2.5

230.6

 

11

7.5

12.3

2.5

230.6

 

12

7.5

12.3

2.5

230.6

 

13

7.5

12.3

2.5

230.6

 

14

7.5

12.3

2.5

230.6

 

15

9.1

12.3

2.5

279.8

 

16

6.1

12.5

2.5

157.1

 

17

5.7

10.3

2.5

146.8

 

18#台

8

9

2

144.0

 

车树村2号大桥

406.18

0#台

8.7

9.1

6

475.0

设置冷却水管

1

4.5

10

8

325.2

设置冷却水管

2

5

11

5

248.2

设置冷却水管

3

5.3

11

5

261.4

设置冷却水管

4

7.6

12

4

315.2

设置冷却水管

5

6.8

12.5

2.5

212.5

 

6

6.8

12.5

2.5

212.5

 

7

6.8

12.5

2.5

212.5

 

8

6.8

12.5

2.5

212.5

 

9

6.8

12.5

2.5

212.5

 

10

6.8

12.5

2.5

212.5

 

11

6.8

12.5

2.5

212.5

 

12#台

11.5

9.1

2.5

261.6

 

西湖冲特大桥

526.6

0#台

7.2

10.7

2.5

192.6

 

1

9.5

13.5

3

384.8

设置冷却水管

2

10.5

14.5

3

456.8

设置冷却水管

3

13.9

16

3.5

778.4

设置冷却水管

4

15

16.5

4

990.0

设置冷却水管

5

18

19

4.5

1539.0

设置冷却水管

6

13

16.5

4.5

965.3

设置冷却水管

7

12.5

16

3.5

700.0

设置冷却水管

8

12.5

16

3.5

700.0

设置冷却水管

9

9.5

12.5

3

356.3

设置冷却水管

10#台

7.2

10.7

2.5

192.6

 

尧城村大桥

417.88

0#台

8.3

9.1

2.5

188.83

 

1

12.5

8.9

3

333.75

设置冷却水管

2

18.5

14.5

4

1073.00

设置冷却水管

3

18.5

14.5

4

1073.00

设置冷却水管

4

14.5

11.5

3

500.25

设置冷却水管

5

8.3

13.1

2.5

271.83

 

6

9.1

12.3

2.5

279.83

 

7

8.3

13.1

2.5

271.83

 

8

8.3

13.1

2.5

271.83

 

9

6.1

12.5

2.5

190.63

 

10#台

8.3

9.1

2.5

188.83

 

2.2工程地质情况

桥址区的岩土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坡残积层(Qel+d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主要有灰岩、页岩、石灰岩。

2.3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

桥址区地表水系发育,桥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碳酸盐岩溶水、基岩裂隙水。

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2.4气象资料

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4℃~17.7℃,最冷月(一月)平均2.9℃~5.5℃,最热月(七月)平均24.2℃~28.4℃,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3.7℃。

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mm之间,年最大降雨量2251.3mm,年最小降雨量796.6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年平均蒸发量739.2~1090.4mm。

年平均风速0.6~2.1m/s,最大风速35m/s(瞬时)。

2.5既有构筑物情况

桥址区无大型既有构筑物。

2.6交通条件

主要干线公路有S305省道、G209国道,桥梁距国道省道较远,主要靠村村通道路和新修便道连接,交通极为不便。

2.7工程特点

桥梁承台多,桥址区地面起伏大。

3施工部署与资源配置

3.1总体施工原则

在施工部署上总的指导思想是:

应用最佳的施工技术,选用最有战斗力的施工队伍,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安排合理的施工工序,采用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保证达到优质、安全、按期竣工的目标。

我部桥梁承台施工计划安排三个片区,架子一队负责水沙坪1号中桥、水沙坪2号特大桥、水沙坪3号大桥承台施工。

架子二队负责车树村1号特大桥承台施工。

架子三队负责车树村2号大桥、西湖冲特大桥及尧城村大桥承台施工。

每个工作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置模板、人员、机械设备。

桥梁承台施工顺序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根据桩基施工情况适时调整。

序号

作业面

施工范围

备注

1

架子一队

水沙坪1号中桥、水沙坪2号特大桥、水沙坪3号大桥承台

人员、机械、模板设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配倒用。

2

架子二队

车树村1号特大桥承台

3

架子三队

车树村2号大桥、西湖冲特大桥、尧城村大桥承台

3.2现场总平面布置

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驻地共建、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达标。

施工现场各种临时设施分别布置在施工现场内,现场主要设置办公区;大型工具堆放区;钢材、钢筋堆放、加工区;材料堆放区;搅拌站以及水泥库等设施。

3.3主要机具及设备配置

主要机具设备配置见下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工作面1数量

工作面2数量

技术状况

进场时间

备注

1

挖掘机

R225-7C

1

1

良好

2015年8月

2

吊车

25T

1

1

良好

2015年8月

4

插入式振捣棒

ZX-50

4

4

良好

2015年8月

5

电焊机

500

2

2

良好

2015年8月

6

砂轮切割机

G250

2

2

良好

2015年8月

7

钢筋切断机

GQ50

2

2

良好

2015年8月

8

钢筋弯曲机

GW50

2

2

良好

2015年8月

9

调直机

GX6-12

2

2

良好

2015年8月

10

抽水机

3

3

良好

2015年8月

11

模板

1

1

良好

2015年8月

12

温度监控仪器

1

1

良好

2015年8月

13

循环冷却水系统

1

1

良好

2015年8月

3.4劳动力配置使用计划

以一个承台为一个单位,具体劳动力资源见下表:

序号

工种

工作面1人数

工作面2人数

备注

1

钢筋工

10

10

2

焊工

4

4

3

模板工

8

8

4

混凝土工

5

5

5

其他人员

5

5

合计

32

32

3.5临水临电方案

生活用水就近打井取水使用,施工用水就近在沟、河附近挖坑围井抽水,拌和站设临时水池。

生产用电从隧道洞口施工用电分支出来。

3.6现场准备

1)做好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测和加密工作,敷设施工导线和水准点;

2)工地试验室开展原材料检测和施工配合比确定工作;

3)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

4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时,由于混凝土单位时间内浇筑量大,混凝土水化热形成的内外温差及收缩等会引起非均匀变形,同时变形还受到结构内外的约束,承台容易产生裂缝,所以,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防止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保证承台施工的质量。

根据承台型式及设计要求,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同时,布设冷却水管,采用自然通水冷却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水化热。

4.1水化热计算

经计算,混凝土浇筑温度为25℃、混凝土浇筑高度为3m时,混凝土内外温差为24.5℃,具体计算过程详见附件。

为确保工程质量,承台高度为3m时设置一层冷却水管。

承台高度小于3m时不设置冷却水管。

4.2冷却管安装

1)冷却管采用外径Φ40,壁厚3mm钢管,接头采用钢接头,拐角处采用弯头。

先将钢管按冷却管安装图下料及滚丝并运至施工现场,钢筋绑扎完毕后,根据水化热值计算冷却水管的布置,并按设计位置安装,接头处先涂上油漆再拧紧,可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堵管及通水过程中漏水。

安装完毕后,进行通水试验,检查管路通水正常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冷却水管布置见下页图。

2)冷却水管的布置

a、冷却水管采用Φ40mm钢管,横向间距1米。

b、冷却管的布置考虑以下原则:

能保证各层冷却管能独立通水,且拆模不影响通水;每层要分多根独立管道,缩短冷却路径,以使砼冷却均匀;能根据测温结果调节各管路通水量。

c、抽水循环冷却,通水时间从砼覆盖冷却管开始,以后根据测温结果调节通水量直至停水。

通水过程中根据混凝土温度监测来确定冷却水管中水的循环流动速度和流量控制。

d、可以考虑在承台附近安装一个水箱,满足供水。

承台冷却管布置平面图

 

 

冷却水管立面布置图

(3)冷却水管的封堵

冷却管停止注水后,要及时进行管道压浆。

a、从水泥浆搅拌至开始向冷却管内压浆,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0min。

在压浆前,水泥浆应不断搅动,以防流动性降低。

b、水泥浆压注工作应在一次作业中连续进行,并让出口处冒出废浆,直至不含水沫气体的浆液排出,其稠度与压注的浆液稠度相同时即行停止。

然后应将所有出浆口和孔眼封闭,压浆端的水泥浆压力应最少升至0.7MPa,且最少维持5分钟。

4.3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

测温元件的布置:

测试方法是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并用电位差计测量各传感器不同时段的电位差,换算成对应的温度,以便随时掌握混凝土内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指导现场的养护工作。

测温元件选用WZCT-10型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选用数显的电子测温仪(量程-30℃~150℃)作为二次仪表。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

(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同时,引出的导线要逐一编号,便于温度监测。

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测温原件布置图见下图。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上报,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承台温控点布置立面图

 

4.4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

4.4.1原材料

1)配备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的水化比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比不宜大于270Kj/kg。

(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宜大于600C。

2)当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3)骨料的选择,除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应大于3%。

(2)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含泥量不应大于1%。

(3)应选用非碱性的粗骨料。

(4)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4)粉煤灰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矿渣粉》GB1596的有关规定。

5)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6)外加剂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外加剂的品种、惨入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2)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

(3)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起剂或引气减水剂。

7)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4.4.2配合比设计

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2)所配置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塌落度不宜大于160mm。

(3)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

(4)粉煤灰惨入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惨入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惨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5)水胶比不宜大于0.50。

(6)砂率宜为35%—42%。

2)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进行水化热、泌税率、可泵性等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3)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