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好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03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二课好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课好题.docx

《第二课好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好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课好题.docx

第二课好题

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

试题精选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全国260多套各地、各校优秀模拟试题分解而成,同时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错误之处、重题之处在所难免,也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名题分解

整理人:

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QQ:

35152082)

吴霞(QQ:

993934625)、智玉、朱跃学

一、选择题

1.(2012年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24题)“(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得信息。

‘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垂直管理体系,故D正确。

A、C不是加强地方管理,可以排除,B项分封制造成地方权利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2.(2012年广东省五校高三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题)《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考查郡县制。

根据“秦…以为(解释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这句话,可以得出①正确;根据“周…终为诸侯所丧”这句话,可以得出②正确;根据“秦兼四海…分天下以为郡县”得出③正确;④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表述太绝对,也不符合史实。

3.(2012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题)《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B

【解析】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指皇帝制度。

4.(2012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9题)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答案】D

【解析】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反映“九卿”中有官员专门负责皇帝及其家属的饮食起居,这就反映出“家国一体”的观念,选择D项。

5.(2012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3题)《说文解字》对“龙”字的释义为:

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龙是一种文化图腾B.龙的变化象征皇权的消长

C.龙兼具灵性和力量D.龙与农耕文明密切关联

【答案】B

【解析】考查依据教材及所学知识来获取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

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虚幻之物,为中华民族之象征,“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说明龙兼具灵性和力量、与农耕文明密切关联,B项无从体现。

6.(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9题)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

“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

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

”该结论

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

C.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

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答案】C

【解析】王亚南的观点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地主经济制度的产物,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故本题选C。

其他三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可直接排除。

7.(2012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2题)《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宋代将赵姓作为百家姓的第一位,明代将奉朱姓为“富有万方”,联系到赵、朱分别是宋明两代的国姓,反映封建社会中的皇权独尊的特点。

8.(2012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18题)1949年5月1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把德国分为两个敌对的主权国家。

这种分裂

①是东西方分裂的标志②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③以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为基础④粉碎了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所有希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德国分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国际事件,是雅尔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粉碎了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所有希望。

分析各选项①③④项符合所学,第②项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6年铁幕演说。

9.(山东省日照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模块考试)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D.凝聚血脉亲缘

【答案】C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维护皇权独尊”仅局限于对皇帝名字的避讳,所以A项不正确;从对于避讳制度的解释可以看出“尊老”,但没有任何爱幼的体现,故B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对“凝聚血脉亲缘”没有帮助,故D项不正确;回避制度强调的是幼尊长、少敬老、下级尊重上级、臣下敬重君王,即强化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只有C项正确。

10.(江门市2012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治制度。

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

九品中正制是两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建立。

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

11.(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

A.秦朝初年的御史大夫B.汉朝初年的丞相

C.明朝初年的内阁大学士D.清朝初年的军机大臣

【答案】B

【解析】考查丞相制度。

“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表明丞相有很大的实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秦朝和汉初的时期丞相有实权。

在汉武帝设置“中朝”之前,汉初的丞相是由实权的,符合题意,故选B。

12.(南通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中的春秋时期可排除ABD三项,A错在全面崩溃、B错在荡然无存、D项是汉初制度,再从材料的“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判断选择C项。

13.(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较容易,常见题。

“中国之政”指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本题选D项,ABC三项所指的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具体内容。

14.(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2.始皇日: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说明秦始皇

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

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

【答案】A

【解析】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认为因为有分封侯王导致战争不断,人民困苦不堪,即分封制不利于统治,故他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15.(湖北省武昌区2012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测试)2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赢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

赢政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A.秦政府有效解决了自然灾害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D.统一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

【答案】D

【解析】六国纷争,很难集中力量抵御自然灾害。

秦统一天下,“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抗灾救灾。

16.(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代郡县制的意义。

从材料“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看出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设郡县。

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的是血缘政治;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体现的是官僚政治,故A正确。

17.(云南省部分名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24.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形成各自独特的古代文明时,最初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A.社会环境B.地理环境C.民族心理D.生产力水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产生的因素。

注意“早期古代文明形成”和“最初直接起制约作用”的关键词。

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有直接影响作用,如希腊多山多岛多海湾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希腊民主政治;中国大河、多平原地理环境,形成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8.(辽宁省丹东四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

其“优秀”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优秀”应该指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或进步作用,故选B。

19.(潮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

根据题干“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分析,打破了官员选拔的世袭制度。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排除B项,CD项不符合题干内容。

20.(山西省晋中市2012届高三12月四校联考)史载:

“夏氏革命,叉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

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国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

C.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

【答案】C

【解析】考察对国家走向统一的理解。

材料反映的就是国家逐渐走向统一,“万国—三千余国—千八百国—千二百国”,而在这一过程中兼并战争起了重大作用,“递相兼并”“诸侯相并”,故选C。

必修一第课1课。

21.(山西省晋中市2012届高三12月四校联考)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中说: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义官制(义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②奏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③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考察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发展的理解。

②错误因为,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而不是在秦朝才出现;④错误因为内阁的形成是在明成祖时期。

①③结合教材可知是正确的。

必修一第一单元。

22.(安徽省黄山市2012届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成祖曰:

“彼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

“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

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A世袭制B宗法制C君主专制制度D家天下的制度

【答案】D

【解析】考查古代君主专制主义制度。

方孝孺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他认为朱棣继承皇位是不合宗法制的,应该由建文帝之子继承,而朱棣认为这是朱家的家事,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国事、家事合一的家天下制度,选择D项。

23.(江苏省阜宁高级中学、大丰高级中学、栟茶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说明,该时期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

【答案】B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分两句,前一句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动荡、后一句反映社会经济根本变革,AC项均值涉及一个方面,D项“周王室权势渐强”是错误的,选择B项。

24.(吉林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韩非子·物权》中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答案】C

【解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意是:

天下四方有事件发生,而要害在中央之地。

圣人(非孔子)把持着要害之所,四方的诸侯都会来朝拜。

其意思是要强化中央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量,为此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

因此答案选C。

25.(福建省厦门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题)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和相关所学,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

分析各选项,A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本题选B项。

26.(浙江省金华十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始皇廿八年的“峄山刻石辞”中载: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今乃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兵不复起”主要是由于秦朝推行了

A.郡县制B.分封制C.封建制D.皇帝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较容易,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消除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那样的局面。

27.(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汉(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后),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

(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

”该文物有助于研究

①秦朝制度②秦始皇功绩

③古代文字演变④秦朝灭亡原因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秦统一全国的相关知识。

从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秦朝的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统一度量衡等信息,故①②正确。

从图片中小篆文字可知③正确。

该文物无法反映秦朝灭亡的原因。

故选B。

28.(江西省九江市2012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家天下”体现君主专制,这是不能变更的,对应题目的君主专制的刚性。

“公天下”表明选官制度的灵活性,适当吸收各个阶级阶层的人士进入官僚系统,相对应题目“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故选D。

29.(永州市2012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特征。

从材料“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判断秦朝的政治变革是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打破过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所以是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2012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26题)(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谙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伯利克里说: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

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五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都自会随制度而转变。

因此只想把外国现在制度,模仿抄袭。

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

(2分)你怎么看待这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2分)

(2)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2分)雅典是古典民主的代表,美国是现代民主的代表。

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

(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特点?

(3分)

(5)试概括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评析。

(8分)

【解析】第一问第

(1)小问古代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方是民主政治;第

(2)小问差异从经济形态上分析。

第二问结合英国政治体制特点可指,保留了“传统形式”是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根本性的变化”是指君主、议会的权力发生变化。

第三问第

(1)小问对比美国民主制度与英国民主制度相同点,即在议会制度方面;美国民主制度最大特点是三权分立,是对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观点的实践。

(2)小问不同点可以从民主表现形式、政党政治以及分权制衡等角度思考。

第四问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具有挽救民族危机以及反封建专制特点。

第五问要从适合本国国情的角度分析。

2.(2012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26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

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

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萦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古希腊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走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

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