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0547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申报单位: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

二〇一一年八月

一、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概况

(一)园区的发展简介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兰州以西广袤地区设立最早、实力最强的国家级高新区,是中国83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形成了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产业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区+北区工业园区+甘泉堡工业园+区外园区的发展格局。

2011年初,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乌鲁木齐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实施“区政合一”后形成的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辖区内有中央、自治区、驻乌部队、武警部队、生产建设兵团等单位500余个,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20余家,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大中专院校33所,目前,高新区(新市区)驻有各类企业8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0家左右,上市公司15家,国内500强企业30多家,营业收入超过亿元企业60家。

2009年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测评中,乌鲁木齐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晋升至全国第34位,于2010年先后建成“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光伏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子信息(光伏发电)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在乌鲁木齐市城市“南控、北扩、西延、东进”的总体发展战略下,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作为乌鲁木齐中心城区之一,向东与米东区相接,向北与昌吉州相邻,南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向西为高铁新区。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依托新疆地缘、资源优势,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工业化为宗旨,从切实提升区域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集聚出发,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煤炭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和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六大特色高新技术主导产业。

目前,区内已基本形成以煤电硅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和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聚集了全疆80%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装备制造优势渐显,煤炭石油化工、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厚积薄发。

(二)园区“两化”融合情况,包括园区管理机构信息化建设、园区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等的建设情况。

1、园区信息化建设

高新区(新市区)信息化服务中心按照“围绕中心、把握重点、注重应用、提升水平,打造一流数字园区”的总体思路,通过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

截止到2010年,乌鲁木齐高新区管委会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数字园区”,在“数字园区”建设中,完善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各项服务系统,开通了会议通知和企业网上报表系统,设立了全区统一的对外服务热线电话,进行了高新区门户网站的绩效评估,推进了机关工作的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1)我区网站建设及推广应用

推广政府内网、外网网站的应用,并举办了网站应用培训班,能适应目前信息应用时代需要,使咨询办事者查询工作流程更加简单易用。

同时能够在网站上及时发布我区各类工作动态和重大事项,发布内外网信息千余条,政务公开信息570余条。

包括通知公告、图片新闻、视频新闻、资料下载、招标采购等,时时更新,已成为信息公开的第一渠道,与公众交流的有效途径,高新区企业获取政策、资讯信息第一窗口。

2)园区内信息安全维护

随着政务信息公开化,园区重视区内信息安全问题,注重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在去年网络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基础上,对区政府办公楼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IP和MAC进行了审核登记,并采购了上网行为管理设备,进一步加强了网络监管;加强了计算机的病毒防护工作,为每台计算机安装防病毒客户端;确保了全区网络无重大事故。

中心机房服务器维护、升级40余次。

3)辖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项目建设工作

为维护区内治安稳定,配合市政府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的建设工作,高新区辖区内新建监控点129个,社区分控中心6个,基本实现了覆盖全辖区的24小时实时监控、历史图像存储、远程控制等防控功能;覆盖了辖区所有路面、学校和商超等重点场所,进一步提高城区防范的整体水平,达到震慑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

在系统建成后,为各社区应用操作人员进行了二期相关培训工作,制作了详细操作使用手册和维护服务细则,累计培训50多人次。

4)园区内全面推广办公自动化、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和市政

府专网线路建设应用力度,加强网上办公

我区对现有公文系统进行了升级,确保全区公文能及时有效通过网络传输,并且全年共完成传送各类文件信息10600余条。

进一步提高公文传输系统应用水平,通过统一采购,为63家电子公文系统上网单位统一配发了彩色激光打印机台,为下一步电子签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是在区教育系统推广应用了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和短信管理平台。

目前,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已在我区教育系统的35所学校和单位开展了应用,实际应用情况良好,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推进了区教育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

5)加强对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核和技术指导

分别为区法院办公及安全管理软件、区委组委织部党员远程教育和社区协同办公系统、教育局课堂直播和多媒体资源库、行政执法局数字化城市管理、杭州路街道办事处治安监控及食品药品监督理局办公管理平台共6个项目进行了审核和技术指导,通过咨询专家和与用户的细致沟通,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缓建,共节约项目建设资金75万元。

此外,还积极协助建设单位的项目建设工作,受到了各单位的好评。

6)启用企业网上报表系统

我区启动了高新区新版网上报表系统,高新区各驻区企业登陆高新区门户网站就能实现网上报表,提高效率和准确率,方便企业办公。

本系统开通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企业调研20余次,解决问题10余次,联系10余次,不断改进和完善了网上报表系统的功能。

7)开办数字图书馆和干部多媒体课堂

我区门户网站上开办数字图书馆和干部多媒体课堂,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网上学习氛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工作、业务、娱乐、生活等各个方面所需的资料、视频、音频等文件供下载;并且和维普万方数据库合作,每年花费1万元,可以直接查询维普万方数据库中的专业论文和资料。

8)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和高效及时了解涉及新区的民情民意

我区信息办每日接收公文的同志分三个时段在互联网的“天山网”、“乌鲁木齐在线”、“昆仑网”、“新浪”、“搜狐”、“亚心”等多个网站上查阅和摘录有关我区的民生动态及情况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现共摘录反馈信息52条。

2、园区内企业信息化建设

在我区企业信息化应用上,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产品的设计开发方面,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机床厂、东风新疆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产品数据管理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2)制造过程信息化方面,以新疆科力先进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磐基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的数控设备(NC)拥有大幅度增加,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S);

3)信息管理化方面,以新疆公众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择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主的单项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得到应用。

4)基于Internet的资源开放于应用方面,以新疆西北星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亚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的电子商务(EC)、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并行工程(CE)等方面得到应用。

我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由服务商提供基本通用的解决方案,解决一批应用规范,上规模的企业;二是采取外包形式,由服务商在基础通用性方案上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这两种模式在我区大中型企业中使用较多。

例如: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石油西部管道、众和股份、天康畜牧、美克美家、野马集团等单位;三是采用集群带动、大龙头带动企业模式;四是采用ASP模式,以上这些模式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中有部分应用;五是采用电子商务引导模式;六是采用企业自建模式;七是采用企业与政府合办模式;八是采用软件租用或者按时间段签约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信息产业企业中应用较广泛。

目前,园区内独立法人企业共有8000余家,其中从事信息

化产业企业200余家。

据统计,在自治区63家软件企业中,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有32家;在自治区67家系统集成甲级企业中,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拥有18家。

我区的企业信息化正逐步由单元技术向集成技术应用深化,并融合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3、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

截至2011年7月,高新区园区管理机构共有核心交换设备4台,服务器13台,入侵防御1台,行为监测1台,2个防火墙,带宽30兆,个人电脑配置人手一台,能满足我区的日常的信息化应用。

目前我区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如下:

1)硬件方面:

目前,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PC机器覆盖量100%,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基本达到人手一台。

2)办公自动化方面:

目前办公软件普及率达到78%以上,其中使用较多的是office。

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的比例约为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有80%使用OA系统开展自动化办公。

3)联网情况:

目前规模以上工业的企业100%已经建立内部局域网和开通互联网,80%的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

高新区出台多项有力措施支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大幅提高对现代服务重点企业尤其是信息产业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确保两年内直接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资金达到2亿元以上,其中对信息技术、技术咨询及现代物流的投入占到30%以上;二是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将高新区担保公司注册资金由3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后期将增加至10000万,着力提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用担保的能力,其中对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工程服务等现代物流企业的贷款担保额度不低于25%;三是将高新区创新基金从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

其中积极鼓励和支持信息服务、软件及现代物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技术总部;四是将财政贷款贴息扶持资金由每年5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

鼓励现代服务产业企业多渠道融资,加快企业发展。

二、实施“两化”融合试验区优劣势分析

(一)技术优势

高新区(新市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以应用集成和多语种应用为主,一批本土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

全疆的一半以上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集中于高新区(新市区),其中,新疆仅有的2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公众信息、天择数码都在高新区。

2006年,乌鲁木齐高新区被自治区人才办定为全疆唯一一个以政府机构为依托的人才开发示范基地;2007年,乌鲁木齐高新区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自治区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2008年以来,乌鲁木齐高新区先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试点单位。

乌鲁木齐高新区现有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两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2009年底,乌鲁木齐留学人员创业园被确定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科技孵化器。

随着高新区(新市区)产业和科技工作的迅猛发展和人才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高新区(新市区)已成为全疆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聚集地,据统计,在212家重点企业中,共有各类从业者14441人,其中:

管理人员2309人,占16%;专业技术人员3229人,占22%;技术工人4893人,占34%;其它人员4010人,占28%。

从业者中,博士42人,占0.2%,硕士246人,占1.7%,本科3436人,占23%;正高职117人,占0.80%,副高职205人,占1.4%,中级354人,占2.40%。

(三)环境优势

乌鲁木齐地处天山中断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沟通新疆南北疆,连接中国内地与中亚、欧洲的咽喉,是中国向西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乌鲁木齐机场是国内五大门户机场之一,火车站是全国重点铁路编组站,同时还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7条国道为主干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这些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使乌鲁木齐的地边贸易日趋活跃,对外发展十分有利。

乌鲁木齐国家级高新区位于乌鲁木齐建成区内,城市主要道路北京路东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周边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生态化写字楼及四星级酒店近在咫尺。

2004年高新区政府已投入资金对北区工业园12.85平方公里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乌鲁木齐最具投资价值的新型工业区。

高新区北区工业园位于高新区与米泉交界处,文光路以东、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以西。

土地地势平坦,地址条件良好,适合建设。

用地区域周边围绕高速公路,南侧与乌鲁木齐主要货运枢纽文光火车站毗邻。

同时,乌鲁木齐总体规划的北外环路也将穿越该区,交通十分便利。

2007年又新规划甘泉堡工业区工业园面积28平方公里,位于米东区与阜康市交界处500水库西南角。

是乌昌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是甘泉堡工业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一个主阵地,受到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新区企业也出现了增速趋缓、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等困难,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高新区两委积极应对,果断出击,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意见》,从基础投入、工业扶持、招商引资、贷款担保、鼓励创新等八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当前经济形势,刺激经济快速发展。

其中两年内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低于15亿元,直接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资金达到5亿元以上。

同时把投资担保公司资本金由2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把企业贷款贴息资金由5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创新基金也从10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

按照“以重大工程的推进带动园区功能完善,以重点区域的建设带动园区面貌改善”的思路,高新区始终紧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筑巢引凤”打造高水平投资环境,2008年共投资1.8亿元用于北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投资2.5亿元;2008年对甘泉堡工业园区投资1.2亿元,用于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对甘泉堡基础设施投资由原计划的4.2亿元追加至7亿元。

软环境方面,高新区在为投资者和企业的服务中,坚持为企业营造成本的洼池和服务的高地,打造“数字园区、品牌服务区、无费区、诚信区”。

新疆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国家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在投资财政、金融、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给予合适的政策支持,为新疆的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自治区为了发挥区域优势,先后出台了关于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若干规定:

《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西部大开发土地使用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政策,并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水平的提高,主动开放市场,放宽市场准入,努力为中外客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开放的桥头堡。

目前,新疆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一批在国内外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已投入到新疆的开发建设中。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作为新疆最大的国家级高新区,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

为响应温家宝总理“将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指示。

2005年8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全国有27家国家级高新区踊跃加盟。

截止目前:

入盟单位已达54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38家。

2006年8月,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的中亚科技合作园标准厂房顺利竣工并开园。

2007年9月,投资200余万元的面向中亚市场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开通运行,同年9月,联盟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常设性的联络机构。

从新疆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已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作为新疆设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科技园区,是新疆科技创新资源、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高新区2010年全年投入5400多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工作,占财政支出的5%以上。

区内企业囊括了当年全市首次认定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家重点实验室;新疆硅业、旭日环保、奇康哈博等三家驻区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2010年,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全年引进孵化企业33家,其中留学人员创业企业6家、博士创业企业10家、科技企业17家。

高新区在“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光伏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基础上,2010年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新市区企业各类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3400多万元,连续五次获得国家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科协“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等荣誉称号,为之后更好地发挥区域技术创新排头兵,争创中西南亚文化之区、科技之区、创新之区、产业之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进行石油石化应用软件、双语言文字应用软件的开发,动漫制作,三维软件查询系统,电子商务、ERP、系统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运输系统(ITS)、电力自动化、宽带网络建设及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的软件生产、开发。

2010年,新疆新能源公司光伏产业园建设项目、新疆神州光电200兆瓦彩色太阳能电池制造生产线项目、新疆乌鲁木齐市2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示范项目、新疆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产业化基地(园区)与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被自治区经信委确定为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点信息化项目。

乌鲁木齐高新区现有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信息化制造业示范单位24家,占全市的45%。

高新区(新市区)还拥有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自治区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若建成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将有利于高新区(新市区)对“两化”融合企业的整体规划,加大对“两化”融合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使“两化”融合企业聚集、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作为新疆最早的高新区,我区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模式新、成效大,有力地推进了区域内企业信息化的均衡发展,然而,也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信息中心维护人员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少。

二是服务器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换代;三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IT)的不断发展,我区的信息工作需要转型。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区的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然存在问题。

一是目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有些企业信息化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信息化水平较为滞后;二是信息化具有投入大、回收时间较长的特点,而中小型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信息化人才缺乏等困难,并且先投入信息化的部分没有得到明显的收益;三是目前我区内工业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国内重点企业和国外同行企业相比差距更大。

三、推进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下一步工作方案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突出产业导向和产业特色,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业化的探索和实践,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我区六大产业中的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建设目标和内容

1、2015年的预期建设目标

预计到2015年,我区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普及应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六大主导产业中,信息化改造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高,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明显提升,形成一批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典型;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在煤炭、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重点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节能的促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对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贡献明显增大;信息化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释放,信息技术与生产、消费服务的融合步伐明显加快,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增加,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

2、“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1)完善我区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是信息化的基础。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需求,抓住网络转型的机遇,加大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全面提高宽带城域网、无线接入网和有线电视综合网等基础网络的覆盖率。

加快农村的数字电视入户进程,推进企业有线电视网的改造,促进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

实现对我区空间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和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等信息的采集、更新和集成应用。

加强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统一规划建设容灾备份系统,建立容灾备份中心,形成互为备份的信息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网络的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

2)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改造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

推进工业企业产品开发、设计与创新的信息化。

深化信息技术在我区制造业汽车、重型机械设备等产品上的渗透融合,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推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与自动化。

推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物流效率,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的业务管理能力和参与内地市场竞争的能力。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通过融合互动,推动制造业从简单加工装配为主向深度加工和全过程设计制造方向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从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

大力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优化提升电子信息产业。

促进信息技术与不同行业技术相互结合,培育新产业并发展壮大为高增长行业。

努力在新一代装备设计制造、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大力发展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

3)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促进资源节资源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发展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

重点推进电力、煤化工、纺织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企业能源消耗信息中心,实时监测和控制,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资源和资源利用率。

发展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

加强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应用。

对经济运行中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

加强信息化在节能环保行业的准入、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

构建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化创新体系。

充分利用信息化对技术创新、扩散、传播的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研究与开发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创新成本。

面向战略发展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发展关键信息技术,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技术保障。

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