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0732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三、单元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

四、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2.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五、单元教学建议: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六、单元课时安排:

本组教学时间原则上应为两周,共计11课时。

课题《轻扣诗歌的大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重点:

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

难点:

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

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

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

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

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

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准备一个笔记本)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

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阅读材料1~2《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

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

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

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阅读材料3~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②解释个别词语。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

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阅读资料5~6《太阳的话》《白桦》课时安排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

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太阳的话》中“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

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诗人说过: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正是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

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

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这一时期写得最好的光明颂诗是《向太阳》与《黎明的通知》……《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的时代的来临: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在这里,诗人正是一个时代的预言者与理想世界的呼唤者。

)假如你就是木板房的主人,看见太阳的到来,听到太阳的这句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注意回扣第一小结体验的“蛮不讲理”,进行矫正;也要随时关注个性化体验,回归个性化朗读,如可以强调“你们”,也可以强调“心的空间”,也可以强调“让我”。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诗歌的特点:

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一)课时安排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

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

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二)课时安排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

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难点:

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

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

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

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

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

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

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类别诗歌的题目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课时安排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搜集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

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难点:

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

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

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

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

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诗歌作者推荐理由

推荐人: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举办诗歌朗诵会课时安排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教学具准备准备好自己想要朗诵的诗歌,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

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11.21地点:

教室

形式:

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

向诗燚陈能新

教师布置:

1、2小组

串词准备:

3、4小组

道具准备:

5、6小组

评委安排:

7、8小组

场地清洁:

9、10小组

活动报道:

11、12小组

负责照相:

13、14小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自己动手写诗课时安排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重点:

尝试写诗。

难点:

掌握写诗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导入师:

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

(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

为什么?

2.师相机归纳板书:

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

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

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

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通过第六单元综合实践课的积累、感悟和了解、运用古诗,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2.培养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拓展能力,丰富课外知识。

重点:

歌的积累和理解。

难点:

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规则: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来组织、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擂台赛。

首先请参赛的四个代表队队长自报队名。

2.本次擂台赛的比赛规则是:

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按得分高低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  

(二)导入:

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

多么动人的旋律啊!

多么优美的意境啊!

老师知道:

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已储存了许多古诗,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背一背、画一画,进行古诗擂台赛,看看哪个队能获得本场擂台赛的一等奖,好吗?

(三)竞赛:

宣布:

六年()班古诗擂台赛现在开始!

1.猜:

(8个数字,每队任挑2个,说出画面上描绘的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们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村晚》(蕾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几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填:

(1)在空白处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在空白处填一种植物名称: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联:

(说出诗的上句或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