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1051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docx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

我国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市场的探讨

【摘要】我国近年来的商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北京市养老保险市场调查”抽样问卷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对北京市民养老保险的投保倾向及风险意识进行描述和相关性分析,以此了解北京市居民对保险的大致需求程度以及养老保险市场的现状,据此掌握我国内地养老保险需求市场的情况,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投保倾向注重因素相关性分析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commercialendowmentinsuranceinourcountry,itplaysamoreandmoreimportantroleintheold-agesecuritysystem.Accordingtothestatisticaldataof“Beijingcityendowmentinsurancemarketinvestigationquestionnaire",usingstatisticalknowledgeandmethods,it’seasytodescribeandanalyzeendowmentinsurancetendencyandriskawarenessofthecitizensofBeijing,andgenerallyknowaboutthedemanddegreeandendowmentinsurancemarketsituationofBeijingcityresidents.Thusit’sobvioustomasterendowmentinsurancemarketdemandsituationofthemainland,andputforward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

【Keywords】Commercialendowment;Insurancetendency;Focusfactors;Correlationanalysis

一、引言

1.研究范围及背景资料

  今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总人口约13.7亿人。

其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报道从人口年龄、家庭规模、文化学历、人口性别比四个方面,对31个省份的人口数据进行盘点、摸底。

据统计,我国26个省份(8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按照国际惯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达到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也采用这个标准。

从各省份“六普”数据中我们看到,在65岁及以上人数占比一项中,达到10%的省份有6个,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时增加了5个。

越过7%“红线”的省份已经达到了26个,比10年前过“红线”的省份多了13个。

而低于7%“红线”的仅有5个省份。

从人口数上看,“六普”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有27个省份超过了百万,比“五普”时增加了2个。

全国65岁及以上总人口为1.19亿人,占8.87%。

而从全国总量上看,我国也已经远远高于7%的“红线”。

同“五普”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

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增速很快。

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不同步,因此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和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我国面临的养老风险将会越来越大,但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

该报告还强调,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严重滞后,要全方位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时间十分紧迫。

2.研究目的

鉴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日趋完善,我国居民的风险意识随社会发展而有所提高,投保倾向也发生改变,本文主要针对部分北京市民投保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论对内地养老保险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切实以大众需求为重,纠正以往的错误观点以求在正确道路上大力发展。

3.研究理论依据和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澳大利亚安宝集团对北京市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的调查结果,共涉及1111位18至50岁的北京市居民,调查问卷后的统计数据涉及这些居民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风险意识与投保倾向、各种关于保险的观点以及投保注重因素等。

经过计算分析,运用了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相关分析方法。

4.预期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

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基数大、速度快的特点。

在中国现有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国家强制的社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的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担当着人民生活保障的重任。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通过本次统计分析提出建议,让保险业更清楚的认识到内地市场的潜力,在产品、服务、销售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对今后的保险业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性意义,对规范市场和主导市场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二、结果与分析

1.投保注重因素选择

由于在问卷中涉及购买保险时注重因素的问题为多选题,包括保费高低、服务质量等九个方面,要得出其中的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故采用多重响应方式来综合分析。

从表1可以得出,样本中统计出的前三位因素分别为公司信誉,服务质量和保费高低。

由此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在选择保险的时候,比较看重保险公司的信用和服务质量,保险公司在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和产品服务品质上是需要投入较大精力的。

保险费用占据第三位也是在意料之中,毕竟保险也是一种投资,关系到收益和回报。

我们不难发现,对保险公司的了解程度排在第四位,明显高于剩下的因素,因此我国保险业在宣传力度上仍然不可以放松。

要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这里选择首要注重因素用来作为描述相关问题的考虑对象。

表1:

购买保险时的注重因素

响应

个案百分比

N

百分比

购买注重因素

保费高低

523

19.3%

47.1%

服务质量

692

25.6%

62.3%

公司信誉

869

32.1%

78.2%

广告形象

17

.6%

1.5%

民族感情

53

2.0%

4.8%

地理位置方便

103

3.8%

9.3%

亲戚朋友的影响

62

2.3%

5.6%

对保险公司的了解

384

14.2%

34.6%

其它

5

.2%

.5%

总计

2708

100.0%

243.7%

(1)个人特征变量与投保注重因素选择

个人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

对于性别我们运用的是独立样本T检验来来观测两者的选择方差,根据数据分析表2中结果可知,P值等于0.478明显的大于0.05,故支持原来假设即两者选择无差别。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投保倾向上没有明显的差别。

对于年龄、学历和工作单位性质,我们运用的是卡方检验,从表3、表4和表5的结果得知,P值等于0.550、0.916和0.476也都明显高于0.05,故不同的年龄、学历和工作性质并不影响人们在投保时做出的选择。

事实情况确实如此,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性别观念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到获得的学历,再到从事的职业,男女的差异作为社会人是相对独立的存在的。

作为跟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一项投资,学历和工作单位性质已经不能像保险业发展之初那样显著影响着投保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提高,让保险业脱去了神秘的面纱,而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缺少。

表2:

性别的独立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

均值方程的t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投保选择倾向

假设方差相等

0.503

0.478

-0.552

1109

0.581

假设方差不相等

-0.560

942.327

0.576

表3:

学历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30.360a

32

0.550

似然比

36.510

32

0.267

线性和线性组合

0.060

1

0.807

有效案例中的N

1111

表4:

工作单位性质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49.071a

64

0.916

似然比

55.711

64

0.760

线性和线性组合

6.476

1

0.011

有效案例中的N

1110

表5:

年龄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336.868a

336

0.476

似然比

272.764

336

0.995

线性和线性组合

18.226

1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1110

(2)家庭特征变量与投保注重因素选择

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婚姻、家庭成员结构、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成员人数。

从家庭成员人数与投保注重因素的卡方检验中看出,表8中的P值等于0.356,远远的高于显著性水平0.05,故说明被测样本的家庭人口数与其选择投保注重的因素基本完全无关。

在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成员结构的卡方检验中可以知道,表7和表6中的P值为0.078和0.074,并没有明显的大于0.05,虽然不应拒绝原假设,但是可以看出,家庭人均收入和成员结构对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还是应该有着比较弱的相关性。

这一结论应该归结为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和生活成本等对投保人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影响,公司信誉和服务质量自然是一般人都会考虑的,但是保费高低其实是人们更加看重的,在品质和服务态度都差不多的前提下,影响最终选择的始终是价格,这也促使保险公司在险种和价格的搭配上需要合理调整。

表6:

家庭成员结构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53.582a

40

0.074

似然比

57.679

40

0.035

线性和线性组合

.501

1

0.479

有效案例中的N

1111

表7:

家庭人均收入情况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71.624a

56

0.078

似然比

76.803

56

0.034

线性和线性组合

2.528

1

0.112

有效案例中的N

1111

表8:

家庭人口数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67.566a

64

0.356

似然比

68.785

64

0.319

线性和线性组合

.114

1

0.736

有效案例中的N

1111

调查问卷中的选项分为已婚和未婚两种,所以我们也可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看看两者对于投保选择的显著差别,由表9中的T检验的P值远小于0.05,可以知道,应拒绝“婚姻状况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无相关性”的原假设,结论得出,婚姻状况对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是有着显著影响的。

个人认为,已婚者与未婚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已婚者因为有了稳定的家庭,在选择投保公司上已经做了充分的工作,考虑了自己以及家庭等多方面做出的选择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他们在选择保险公司时会选择一些影响力大、名气响、信誉好的公司,而且也因为多方面的原因,险种和选择时间时会比较注重时间稍长和平稳型,故不会随意中途更换。

未婚者的自由程度较高,而且自身没有家庭负担,他们还处在一个与保险公司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服务质量自然是重要的,或许一个稍微让他们不满意的公司,就能促使他们选择其他服务质量更胜一筹的公司。

归结一下,已婚者的经济状况与成熟度一般都比未婚者要好,未婚者会更加以个人为中心来考虑注重因素。

表9:

婚姻状况的独立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

均值方程的t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投保选择倾向

假设方差相等

14.702

0.000

-3.914

1109

0.000

假设方差不相等

-5.092

346.648

0.000

2.风险意识与投保倾向

(1)日常生活中的风险意识

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从表10中明显看出,自身的健康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经常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与下岗或失业而担忧的人数在本次样本中的比例还不到三成,有近半数的被调查人员根本不担心自己的退休生活或者下岗失业后的生活保障。

事实上,在社会发展得如此迅速的同时,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观,不再是单纯的满足,在衣食住行上都追求更高的享受。

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提高,使得相当部分的人对配套的设施和设备都具有信任感,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是男是女,或者任何学历任何性质的工作单位的人都是一样的,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意外事故和社区安全上,并没有对大部分人的生活造成困扰。

退休和下岗或失业的选择中,从表12发现,本次调查的样本中有相当部分的人来自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事业单位还有全民所有制企业。

故我们使用卡方检验来看看工作单位性质在这个问题上的显著性差异。

表13和14中显示的P值远远小于0.05,说明工作单位的性质对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以及下岗失业上的担忧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从现实中也不难验证这样的结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事业单位还有全民所有制企业本身就有着比较完善的员工福利系统,社保工作做得比较彻底完备,员工的保险待遇相比于私企或者外资比较稳定和丰厚,工作本身也具有比较大的稳定性,是人们口中所说的“金饭碗”和“银饭碗”。

不过从整体上的选择分布来说,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卓有成效的。

在退休后生活保障和健康问题与年龄相关性的卡方检验中,表15和16中的P值是小于0.05的,健康问题比起退休保障与年龄更加相关,而从表17中可以看出,P值是大于0.05的,据此说明下岗或失业基本上和年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年轻人因为年龄还小,还处在身体状态最好的阶段,不太在乎自身的健康状况而年纪稍大的人就比较在意这点了。

年轻人刚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经常性的跳槽和变动工作和住所,仍然还在职业生涯调整期,可能未曾认真考虑过退休的相关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也基本上确定,职业也有了大概的规划方向,此时也就开始慢慢接触上面提到的退休保障了。

下岗或失业作为中国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广泛的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从大学毕业的应届生毕业工作得不到落实,到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再到行业中的大批量裁员,因此不管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一定的下岗或失业的风险。

表10:

日常生活中的风险意识的统计量

车祸

健康问题

退休后的生活保障

财产被盗

下岗或失业

N

有效

1106

1110

1108

1109

1102

缺失

5

1

3

2

9

众数

4

1

4

4

4

3164

2736

2997

3327

3080

表11:

健康问题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经常

333

30.0

30.0

30.0

有时

261

23.5

23.5

53.5

偶尔

183

16.5

16.5

70.0

不担忧

333

30.0

30.0

100.0

合计

1110

99.9

100.0

缺失

9

1

.1

合计

1111

100.0

表12:

下岗或失业在各种性质的工作单位的选择

下岗或失业

经常

有时

偶尔

不担忧

计数

计数

计数

计数

工作单位性质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事业单位

59

31

37

147

全民所有制企业

131

56

40

182

集体所有制企业

42

13

15

55

私营企业及个体户

13

10

4

58

联营企业

2

3

2

4

股份制企业

9

6

2

1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2

7

4

19

无职业

39

11

4

45

其它

5

0

7

8

表13:

工作单位性质与退休后的生活保障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58.281a

24

0.000

似然比

57.723

24

0.000

线性和线性组合

1.719

1

0.190

有效案例中的N

1101

表14:

工作单位性质与下岗或失业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53.322a

24

0.001

似然比

57.840

24

0.000

线性和线性组合

0.858

1

0.354

有效案例中的N

1107

表15:

健康问题与年龄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164.294a

126

0.012

似然比

175.078

126

0.003

线性和线性组合

21.634

1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1109

表16:

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与年龄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155.469a

126

0.038

似然比

170.849

126

0.005

线性和线性组合

22.035

1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1107

表17:

下岗或失业与年龄的卡方检验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147.347a

126

0.094

似然比

158.605

126

0.026

线性和线性组合

0.189

1

0.664

有效案例中的N

1101

(2)与保险相关的某些观点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关于保险的观点中,通过描述性统计表18中的样本数据分析表明,更多的人比较同意或很同意“越是有钱,越应该参加保险”、“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才考虑保险”、“现在的保险让人信不过”、“交费容易、理赔难”、“保险推销员让人烦”、“保险宣传力度不够”这些观点,不太同意或很不同意“年轻人没有必要买养老保险”、“不生病没必要买医疗保险”,而对保险回报率和目前保险的定价合理性持保留态度。

我们选取调查问卷中购买养老保险百分比数作为因变量,将各种与保险有关的观点作为自变量,对两者之间进行显著性差异的比较。

根据卡方检验的验证结果可以知道,“现在的保险让人信不过”跟选择购买养老保险百分比数有着比较弱的相关性,而“保险推销员让人烦”、“目前保险定价比较合理”则强烈影响着养老保险的选择份额。

 

表18:

与保险相关的某些观点的统计量

越是有钱,越应该参加保险

年轻人没有必要买养老保险

只有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才会考虑保险

我不大爱生病,没有必要参加保险公司推出的医疗保险

现在的保险让人信不过

交费容易、理赔难

保险推销员让人烦

保险不如储蓄回报率高

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具体内容不了解

目前保险定价比较合理

N

有效

1111

1111

1111

1111

1110

1111

1111

1111

1108

1110

缺失

0

0

0

0

1

0

0

0

3

1

众数

5

2

5

2

4

5

5

3

5

3

4299

2414

4213

2365

3976

4619

3953

3062

4331

3279

从数据上看,我国城市居民的投保意识并不薄弱,大多数人对自身财产和健康的投资感到很有必要。

分析中同时也暴露出保险行业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发展不容乐观,主要还是保险业宣传力度不够,城市居民对保险业中比较核心的数据内容不甚了解。

以往那种旧时的保险推销员形象已经深入了人心,如果不对此花主要精力做出改变,很难从根本上与客户接触和进一步交流,更不用说宣传和推广了。

三、结论与建议

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对城市居民养老保险投保倾向的注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和得出数据表明:

家庭特征变量中的家庭人口特征与家庭结构对投保倾向也有比较弱的影响,而婚姻与否是着实强烈影响着投保人的选择注重因素。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业在发展时需要着重做好宣传,在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树立产品及服务品质的同时,努力紧跟市场,时刻掌握市场动态信息,提高员工本身的素质,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客户需求。

另外,在面对私营和外企等主流客户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一下事业单位的商业养老保险存在着的市场空间。

本次探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只大概初步分析和估计了居民的投保倾向与风险意识,并没有做很多定量的分析和研究,仍需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华,唐开元.北京市民养老保险投保选择注重因素分析[J].商情.2009

(1):

152

[2]侯晓丽,周建军.我国现阶段城市居民养老保险的投保倾向探讨[J].科教文汇.2008

(1):

169-170.

[3]褚福灵.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2):

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