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1145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docx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考试总分:

20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

1、(4分)“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

”材料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2、(4分)有人说:

“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

”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3、(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

“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子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

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

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

4、(4分)1853年英国驻华公使文翰说:

“如果举事者成功,至少传教士的活动可望获得完全的容忍……目前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保持不卷入这一斗争中去,力避与双方发生正式的联系。

”然而,列强最终对“举事者”的态度是()

A.予以援助B.表示同情C.军事镇压D.不予干涉

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6、(4分)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B.未认清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

C.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D.遵循近代国际水路交往规则

7、(4分)《天朝田亩制度》关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因为()

①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②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③农民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④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4分)有学者在评论某纲领时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该纲领是()

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4分)“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

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材料中的“它”.()

A.将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推到了最高峰B.是近代中国首个资本主义发展方案

C.充分响应“扶清灭洋”的口号D.为三民主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10、(4分)近代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说:

“上帝的旨意真是奇妙!

前次(中国)与外国开战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使中国得以开放。

如今,倘这次革命能推翻偶像崇拜而开放,将使基督教的福音传遍中国,其结果岂非同样的奇妙!

”罗孝全评论的“这次革命”()

A.借助了西方宗教来发动民众B.维护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C.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1、(4分)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12、(4分)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著作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

A.《海国图志》B.《农政全书》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13、(4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

14、(4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B.

C.

D.

15、(4分)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永安建制C.金田起义D.定都天京

16、(4分)袁伟时说:

这个纲领要求对经济政策做根本性的调整,核心是要否定《天朝田亩制度》冀图在落后的自然经济上消灭私有制和贫富差别的空想,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转移到支持和依靠私人资本主义上来,由此可以判断该纲领指的是()

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4分)鲁迅说:

“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B.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C.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18、(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

“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子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

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

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

19、(4分)下表是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银数单位:

万两)

A.清政府急需偿还赔款B.洋务运动的开展

C.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D.列强的经济侵略

20、(4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庞大的军政费用靠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各地人民的“进贡”等收入来维持,但收入并不稳定。

后杨秀清等建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被洪秀全所采纳。

这()

A.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有所改变

B.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

D.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灵活性

21、(4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

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B.清政府已经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

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

22、(4分)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

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刊发《资政新篇》

C.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D.反击英法列强干涉

23、(4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

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

”对这个方案理解最准确的是()

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C.体现了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D.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4、(4分)马克思把某一农民战争称为“鸦片战争的回响”,这一农民战争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黄花冈起义D.武昌起义

25、(4分)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26、(4分)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B.官吏贪暴腐败C.土地兼并严重D.社会治安混乱

27、(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

“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予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

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

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

28、(4分)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都是切合当时农民要求的纲领

C.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D.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的发展

29、(4分)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

“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

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30、(4分)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写了《资政新篇》,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严禁买卖人口”。

这主要是因为()

A.买卖人口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B.买卖人口会使太平天国劳动力缺乏

C.《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

D.买卖人口是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31、(4分)马克思在1853年说:

“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

“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

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32、(4分)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求见天王,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

天王果断回答:

“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

A.闭关锁国B.盲目排外C.独立自主D.委曲求全

33、(4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大声疾呼:

“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

”洪仁玕的这一观点()

①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②是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

③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④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A.①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

34、(4分)《国史纲要》中提到,“□□□□声势浩大,致使大清半壁的天下临时丧失,最后还靠汉族中出来几个人把□□□□打倒。

”这段话中的“□□□□”应是()

A.太平天国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35、(4分)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抗斗争。

下面典型地反映了其斗争性质的文件是()

A.

B.

C.

D.

36、(4分)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对近代经济制度开始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够反映这一状况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D.“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37、(4分)拜上帝会的教义中,一方面说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凡天下男子,皆为兄弟;凡天下女子,皆为姊妹。

此之谓“上帝原来是老亲”。

另一方面又说:

“尔知我天父上帝要人生则生,要人死则死,是天上地下之大主宰么?

”依据材料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

A.矛盾的教义导致思想混乱B.以平等维系互助和以独裁加强纪律

C.宗教实质是对农民的欺骗D.农民努力探寻和建设理想社会

38、(4分)美国学者普拉特在其著作中说:

“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是协助中国恢复其在19世纪的世界中应有的位置。

……大清帝国通过贸易深深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

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

”该学者()

A.主张以世界史视野研究太平天国B.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内战

C.强调以世界史视野研究武昌起义D.深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39、(4分)从兴起的原因看,太平天国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各阶级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40、(4分)下表为清朝咸丰皇帝(1851年至1861年在位)执政时期户部库存银两数据(部分),根据所学,推断咸丰初年户部存银数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咸丰年间户部银库存银数据单位:

万两

A.大量库存银被用于支付战争赔款B.内战消耗了大量军费

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朝廷收支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导致税收减少

41、(4分)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说:

“太平天国……不仅是一场政治、军事事变,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之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

A.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精神对后世的启迪作用

B.《天朝田亩制度》的反封建思想

C.创立拜上帝教,从文化层次上向西方寻求真理

D.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

42、(4分)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临时约法》C.《资政新篇》D.《国共合作宣言》

43、(4分)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求见天王,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

天王果断回答:

“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

A.闭关锁国B.盲目排外C.独立自主D.委曲求全

44、(4分)下边两部文献相一致的方面是()

A.反封建B.都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C.先进中国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都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

45、(4分)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A.洪秀全B.洪仁玕C.孙中山D.蒋介石

46、(4分)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都是切合当时农民要求的纲领

C.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D.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的发展

47、(4分)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

C.“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D.“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

48、(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

“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予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

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

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

49、(4分)美国学者普拉提在其著作中说:

“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是协助中国恢复其在19世纪时在世界上应有的位置。

……大清帝国透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

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千丝万缕的纠葛。

”由此可知,该学者()

A.主张以世界史视野研究太平天国B.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内战

C.强调以世界史视野研究武昌起义D.深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50、(4分)“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

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

”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

1、(4分)【答案】A

【解析】根据“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矛头主要是清王朝,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A符合题意,故选A;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符合“两面受敌”,排除BCD。

2、(4分)【答案】A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的,而韦石之变只不过是这种局限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只是一个偶然因素。

即便是没有韦石之变,太平天国运动也会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失败,故A正确;其他说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3、(4分)【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说明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早已有传言说明该运动要爆发,材料中的信息说明太平天国运动运用民间传言来作为运动发展的手段,故B项正确;预言并不能左右历史走向,故A项错误;C和D选项均不是材料体现主旨。

4、(4分)【答案】C

【解析】根据“1953”“传教士的活动”可知此举动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敬拜上帝,英国自认为太平天国会对外国人抱友善态度,故保持中立态度。

当太平天国进攻上海威胁英国在华利益时,英国便以战争来威胁,故答案选C。

ABD均不符合历史史实。

5、(4分)【答案】C

【解析】材料“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说到中国近代发展海军主要是局限于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能抵制,西方侵略的程度和频度决定了海军的发展程度,故C项正确,排除AB;依据材料“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说明D项错误。

6、(4分)【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从材料中太平天国向英侵略者道歉等信息可知,太平天国对英国侵略者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幻想包括希望英军中立于太平军与清政府之间,甚至幻想英国侵略者与之联合对抗清廷,事实证明这些都是不可能的,这体现了太平天国未认清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太平天国“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太平天国“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排除C项;根据“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可在长江航行”可知,太平天国并非“遵循近代国际水路交往规则”,D项错误。

7、(4分)【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关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的规定是天平天国的一种斗争策略,但这种规定之所以成为一种空想则是由于绝对平均的分配制度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不可能实现的,与斗争策略无关。

故排除A、C、D项,故选B。

8、(4分)【答案】B

【解析】根据“近代民主色彩”“中国近代化的先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具有近代民主色彩,故B正确;《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无法体现“近代民主色彩”,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无法体现“近代民主色彩”“中国近代化的先声”,排除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近代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不符合“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排除D。

9、(4分)【答案】B

【解析】据材料“给农民革命……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潮流,它是近代中国首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最高峰”,《资政新篇》并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A项错误;“扶清灭洋”的口号属于义和团运动,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与三民主义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故选B。

10、(4分)【答案】A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拜上帝教发动群众,拜上帝教是西方基督教和中国儒家大同思想的融合,A正确;B是《辛丑条约》影响;C是五四运动;D是新文化运动。

11、(4分)【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说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故C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12、(4分)【答案】D

【解析】《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历史潮流,故选D。

《海国图志》表达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抵御侵略的愿望,排除A;《农政全书》《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排除B;《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的理想社会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具有落后性,排除C。

13、(4分)【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天朝田亩制度》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排斥工商业;《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承认私有制。

两者相互矛盾。

14、(4分)【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属于太平天国时期的纲领,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时间最早,故B选项正确;《孔子改制考》属于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著作,在维新变法时期,故A选项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1912年,故C选项排除;《海国图志》属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作品,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D选项排除。

故选B。

15、(4分)【答案】D

【解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着正式与清王朝建立对峙政权,故D正确;A是定都天京之后颁布土地纲领;B是太平天国建立体制,分封诸王;C是兴起的标志。

16、(4分)【答案】B

【解析】《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