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22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docx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

DeployTheObjectives,RequirementsAndMethodsToMakeThePersonnelInTheOrganizationOperateAccordingToTheEstablishedStandardsAndReachTheExpectedLevel.

编订:

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编号:

KG-AO-6258-47

防高空坠物专项方案(正式)

使用备注:

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3.《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6、《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89号)2015

  二、高处坠落事故主要主要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1.临边洞口坠落

  ①洞口操作不慎,身体失稳。

  ②走动时候,不小心身落洞口。

  ③坐躺在洞口边缘休息失误落入洞口。

  ④在洞口旁边嬉闹起哄打架,无意坠入洞口。

  ⑤洞口没有安全防护措施。

  ⑥安全防护措施不牢、不合格或损坏未及时检查。

  ⑦没有醒目警标。

  2.洞口坠落的主要预防措施

  ①预留洞口、通道口、电梯井口、楼道口、阳台边口等都必须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盖板、围栏、安全防护栏杆、安全网等。

  ②不要在洞口嬉闹或侥幸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

  ③在洞口操作要小心,不要背朝洞口。

  ④洞口安全防护措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缮。

  ⑤洞口安全防护措施、警标严禁擅自移动位置或拆除。

  ⑥洞口必须挂设醒目标志示警。

  2.1脚手架上坠落

  ①脚踩探头脚手板。

  ②走动时踩空、绊、跌。

  ③操作时弯腰转身不慎碰到杆件等身体失稳。

  ④坐在栏杆架子上或站在栏杆、高空架子上作业或在脚手架上休息嬉闹。

  ⑤脚手板没有满铺或铺设不稳。

  ⑥没有扎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已经损坏。

  ⑦操作层下没有铺安全防护层。

  ⑧脚手架离墙面距离超过20cm,没有防护措施。

  ⑨脚手架超载损坏。

  ⑩在脚手架上再用砖垫高或隔脚手板操作。

  2.2脚手架上坠落的主要预防措施

  ①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安全检查制度。

  ②对职工工地脚手架上安全操作和纪律教育。

  ③脚手板要平稳,不得有探头脚手版。

  ④要扎设牢固的防护栏杆。

从第五步架起,有架起架设竹笆栏或拉设安全立网。

  ⑤从第二步起每隔一步架设一安全防护层。

  ⑥脚手架不得超过270Kg/m2,堆砖单行侧放,不超过3层。

  ⑦脚手架离墙面间距大于20cm时,至少每一步架要铺设一层防护层。

  3.悬空高处作业坠落

  ①立足面狭小,作业用力过猛,身体失稳,重心超出立足地。

  ②脚底打滑或不慎踩空。

  ③随重物坠落。

  ④身体不舒服行动失稳。

  ⑤没有系安全带或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或走动时取下。

  ⑥安全带挂钩不牢固或没有牢固的挂钩地方。

  3.1悬空高处作业坠落的主要预防措施

  ①加强施工计划和各地施工单位、各工种的配合。

尽量利用脚手架等安全设施,避免或减少悬空高处作业。

  ②操作人员要加倍小心,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

  ③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

  ④身体有病或疲劳过度、精神不振等,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⑤悬空高处作业人员要正确使用安全带。

  ⑥悬空高处作业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禁止高血压、精神病人高空作业。

  4.拆除工作中坠落

  ①站在不稳定部件上面从事拆除等工作。

  ②拆除脚手架、井架、龙门架等没有系安全带。

  ③拆除井架、龙门架没有预先栓好临时钢丝网。

  ④人随重物坠落。

  ⑤操作者用力过猛,身体失稳。

  ⑥楼板架上堆放拆除的材料超载,造成压断楼板等坍塌。

  4.1拆除工作中坠落主要预防措施

  ①从事拆除工作人员应站在稳定牢固部位或搁设脚手板。

  ②拆除脚手架、井架时,操作者应按规范正确系好安全带。

  ③拆除井架、龙门架应按规定栓好临时钢丝缆风绳。

  ④从事拆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时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

  ⑤楼板、脚手架上不要堆放大量拆降下来的材料,避免超载作业。

  5.登高过程中坠落

  ①没有安全登高设施。

  ②登高设施不良或损坏,没有对现有登高设施定期安全检查。

  ③翻爬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或乘坐非乘人运输设备。

  5.1登高过程中坠落的主要预防措施

  ①高处作业一定要有安全登高设施并要布置合理。

  ②乘人电梯安全保险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③严禁翻爬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或乘坐非载人设备。

  6.梯子上作业坠落

  ①使用坏梯子或梯子超载断裂。

  ②梯脚无防滑措施、使用时滑倒或垫高使用。

  ③梯子没有靠稳或斜度大。

  ④人字架两片间没有用绳或索链拉牢。

  ⑤在梯子上作业方法不当。

  ⑥人在梯子上移动梯子。

  6.1梯子上作业坠落的主要预防措施

  ①使用梯子前要进行安全检查。

  ②不得两人在同一梯子上作业和悬挂重物。

  ③人在梯子上不得移动梯子。

  ④在梯子上作业不能直接双脚平立在同一梯档上,应有一脚勾住梯档。

  ⑤梯脚要有防滑措施。

  ⑥人字梯两边下端应用绳或索链、铅丝拉牢。

  ⑦梯子不得垫高使用。

  ⑧梯脚要靠牢稳,梯子与面夹角不得大于60~70度,上端尺应与牢固构件扎牢或设专人扶住梯子。

  7.天花板上检修坠落

  ①光线太暗,操作时没有铺脚手板或沿屋架上弦走动时不慎踩空。

  ②由于个人生理或身体的原因,在操作时,不慎坠落。

  7.1天花板上检修坠落的主要预防措施

  ①专职电工或水电工为屋顶穿电缆线或在天花板上检修工作是应有足够的照明。

操作时应铺脚手板,挂设安全带。

  ②严禁高血压、精神病人、酒醉人员、过度疲劳人员上岗作业。

  8.移动平台上坠落

  ①移动平台搭设不符合规范;搭设材料钢管、踏脚板不合格,导致平台倒塌,人员坠落。

  ②移动平台临边无防护,没有用1.2m高的安全防护栏杆及安全防护网做防护,人员不小心从移动平台口临边坠落。

  ③移动平台没有照明装置,晚上工人作业,不小心从高空坠落。

  ⑤移动平台无安全防护门,或有安全防护门但无扣钩卡,或有防护门及扣钩卡但无人落实,致使工人不小心坠落。

  ⑥工人在移动平台打架或嬉戏,不小心坠落。

  8.1移动平台上坠落主要预防措施

  ①移动平台搭设要符合规范;搭设材料钢管、踏脚板合格,踏脚板偏数及拉接钢筋质量和数量要合格。

  ②移动平台邻设置安全1.2m高的安全防护栏杆及安全防护网做防护。

  ③移动平台装设照明装置,晚上工人作业,要倍加小心。

  ④移动平台按装符合规范的上人梯,并在上人梯上安装扣钩卡,扣钩卡安排专人落实看管。

  ⑤严禁工人在移动平台侧或其上打架或嬉戏,否则,给予重罚。

  9.临边坠落

  ①楼层周边、屋顶面周边、阳台周边、楼道周边、顶棚及屋面造型周边等建筑作业面周边,无防护,没有安设安全防护栏或安设防护栏没有验收不合格,作业人员不慎高空坠落。

  ②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在临边嬉戏或喝了酒作业不慎坠落。

  ③临边防护栏损坏或被人移走没有及时发现,导致人员坠落。

  ④作业人员在临边打架,导致人员坠落。

  ⑤作业难度大,作业困难,防护不到位或有防护但没按规范要求施工,没经过验收,防护不到位不合格,工人作业时不慎坠落。

  9.1临边坠落主要预防措施

  ①按规定、规范楼层周边、屋顶面周边、阳台周边、楼道周边、顶棚及

  屋面造型周边等建筑作业面周边,做好安全防护,搭设安全防护栏,高层装设踢脚板,最好拉设安全防护网,并经过验收合格。

  ②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杜绝临边嬉戏或喝了酒上楼作业。

  ③管理人员按规律对楼层临边防护栏检查及时发现损坏或被工人无故移走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对无故损坏、偷盗安全防护设施有关人员给予重罚。

  ④杜绝作业人员在临边打架,否则给予警告、批评或重罚。

  ⑤在作业难度大作业困难时,安全防护一定要到位。

防护设施要按规范要求施工,经过技术验收合格才能作业。

工人严格按要求配戴安全劳保用品安全带、安全帽等严防高空坠落。

  三、施工现场主要防护措施

  1.临边防护

  1)“五临边”为主要危险部位,为确保防护的万无一失,杜绝坠落事故的发生,楼层内模板、木枋、钢管、钢筋、砼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楼层周边及时搭设防护栏杆。

防护栏杆

  具体做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1)钢管栏杆及栏杆柱均采用Ф48钢管,用扣件或电焊焊接固定。

  

(2)防护栏杆应由上至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为1.

  0~1.2m;下杆离地高0.5~0.6m。

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栏杆柱的固定及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结构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1000N的外力。

  (3)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高度不低于18cm的拦脚板或40cm的拦脚笆板,并且拦脚板或拦脚笆距离楼层地面的间隙不应大于10cm。

  2.洞口防护

  “四口”要重点防护,尤其较大的预留洞口,要做到防护的万无一失。

  (1)电梯井、消防楼梯、烟井、风井。

电梯井等洞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棚门,电梯井内应每两层且最多不超过10m设一道安全防护棚板,并建议拉设上安全兜网。

  (2)楼层内各处边长25~150cm的预留洞口、安装预制构件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要用木枋、模板做盖板,盖板能保证四周搁置均衡,并固定其位置。

  (3)边长大于150cm的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杆,洞口下设安全网。

如过洞口上下连续出现,象采光井等,要每每两层且最多不超过10m设一道安全防护棚板,并建议拉设上安全兜网。

  四、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安全制度

  1.防坠落安全制度

  (1)所有高处作业人员要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教育;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在作业前实行安全技术交底签字手续。

  (2)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才可上岗。

项目部应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安全劳动保护用品及相关安全防护用具。

  (3)参加施工的工人(包括学徒工、实习生、代培人员和民工)要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未经领导许可,不准擅自将自己的工作交他人代管,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杂活。

  (4)注意劳逸结合,严禁酒后操作,严禁工作时间或工作面打闹、打瞌睡等不安全行为。

  (5)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按规定必须佩戴安全帽,使用有规定的有关安全用品或用具,禁止穿拖鞋、高跟鞋、光脚及夏天女同志穿裙子。

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处,悬臂或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作业面距离地面2m以上时,作业层面临边要有防护栏杆、挡板或安全网、钢板网作防护。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用具要定期检查,对于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6)工作人员在高于2m以上的高处作业时,所佩带的安全带必须将绳头挂在坚实的建筑物或结构坚实的的部位上,禁止穿硬底鞋,严格遵守高处作业纪律,睡眠不足或有精神病、高血压病者,均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7)高空作业时,一切建筑物的脚手架、跳板和作业台面,必须事先检查,确保脚手架,建筑架和跳板等结构坚实后再作业。

禁止在建筑架、跳板上站立、打闹、睡觉以及超过定额人数。

  (8)遇有恶劣天气如:

风力在六级以上,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高处空作业。

  (9)梯子不得有缺陷,不得垫高使用,梯子横挡间距以30cm为宜,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要采取防范措施;平面梯与地面的夹角以60~70度为宜;人字梯脚要拉牢,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专门监护或设置围栏。

  (10)如果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禁止在屋架上弦支撑杵条,悬挑梁和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高处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通讯设备,并专人负责。

  2.登高作业十不准作业人员从事登高作业,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一是建立登高审批制度,二是建立登高用具管理制度,三是建立登高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制度。

  建筑登高十不准:

  ①患有登高禁忌者,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的工人不登高。

  ②未按规定办理高处作业审批手续的不登高。

  ③没有戴安全帽、系安全带,不扎紧裤管和无人监护不登高。

  ④暴雨、大雾、六级以上大风时,露天不登高。

  ⑤脚手架、跳板不牢不登高。

  ⑥梯子撑脚无防滑措施不登高。

  ⑦穿这易滑鞋和携带笨重物件不登高。

  ⑧石棉瓦和玻璃钢瓦上无牢固跳板不登高。

  ⑨高压线旁无遮拦不登高。

  ⑩夜间照明不足不登高。

  3.高处坠落事故伤亡处理程序

  发生坠落伤亡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立即报告领导。

企业对受伤人员歇工满一个工作日以上的坠落事故,应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及时上报。

  施工项目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重伤或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用最快速的方法分别报告项目、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公安部门。

发生重大坠落伤亡事故,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上报上级的主管部门。

  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设置防范措施不放过;有关事故责任人没受到处分不放过。

”的“四不放过”原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3.1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高空坠落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要有组织、听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要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实因要抢救伤员和排险,而必须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做出标识,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

要求现场各种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束时的原来状态。

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认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3.2组织调查组在有关单位领导接到坠落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

  ①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部、企业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部门及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②伤亡事故,由项目部、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区行政安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③重大伤亡事故,按照项目部、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行政安全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死亡和重大死亡事故事故调查组应邀请人民检察院参加,还可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事故调查。

与发生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参加调查。

  3.3现场勘查

  在坠落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应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堪查。

现场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广泛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事故的堪察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客观。

现场堪察的内容包括:

  3.3.1现场笔录

  ①发生坠落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

  ②现场勘察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

  ③现场勘察起止时间、勘察过程。

  ④能量失散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度等。

  ⑤设备损坏所造成的破坏情况及坠落事故前后的位置。

  ⑥坠落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

  ⑦散落情况。

  ⑧重要物证的特征、位置及检查情况等。

  3.3.2现场拍照

  ①方位拍照:

能反映坠落事故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

  ②全面拍照:

能反映坠落事故现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③中心拍照:

能反映坠落事故现场中心情况。

  ④细目拍照:

能提示坠落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迹物、致害物等。

  ⑤人体拍照:

能反映坠落事故现场伤亡者和造成死亡伤害的部位。

  3.3.3现场绘图

  根据事故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的需要绘出下列示意图:

  ①建筑平面图、剖面图。

  ②事故时人员位置及活动图。

  ③破坏物立体图或展开图。

  ④涉及范围图。

  ⑤设备或工、器具构造简图等。

  4.坠落事故原因分析

  ①通过全面的调查,查明事故经过。

弄清造成事故的原因,包括:

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的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②事故分析步骤,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受害方法、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者。

  ③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定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

通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④事故性质类别

  A.责任事故:

由于人本身过失造成的事故。

  B.非责任事故:

由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力的自然条件变化造成的事故,或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实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

但是,对于能预见并可以采取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而造成的坠落事故,不包括在内

  C.破坏性事故:

为达到预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

对确定为破坏性事故的,应由公安机关认真追查破案,依法处理,追究其刑事责任。

  5.坠落事故医疗救护

  5.1医疗救护处理程序

  ①项目部、公司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有关突发事件、重大事故或特大事通知后,应立即组织救护力量或专业防治队伍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护和疾病防治。

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②重大事故在组织救治的同时,要组织专家尽快到现场查明原因,并提出报告。

如属破坏性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公安等部门。

  5.2医疗救护组织协调

  项目部、公司有关部门负责组织重大事故医疗救护工作;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及消、杀药械和急救用交通工具的联系。

  6.专业队伍训练与演习

  应急救援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或提高应急救援技能;演习是指按一定程式所开展的救援模拟演练。

目的是为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

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训练或演习应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6.1应急救援训练

  1)训练指导思想

  应急救援训练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

  提高为原则。

针对突发性工业事故与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从现有装备的实际出发,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不断提高队伍的救援能力和综合素质。

  2)训练的基本任务

  训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及人员伤亡损失。

  3)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课目训练四类。

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救援队伍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种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

基础训练主要指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

训练的目的是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和作,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通讯设备的使用等。

  1、专业训练。

专业技术关系到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是顺利执行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

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

通过训练使救援队伍具备一定的救援专业技术,有效地发挥救援作用。

  2、战术训练。

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训练和分队战术训练。

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3、自选课目训练。

自选课目训练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展综合演练等项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水平。

在开展训练课目时,专职性救援队伍应以社会性救援需要为目标确定训练课目;而单位的兼职救援队应以本单位救援需要,兼顾社会救援的需要确定训练课目。

  4、训练的方法和时间救援队伍的训练可采取自训与互训相结合;岗位训练与脱产训练相结合;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在时间安排上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为保证训练有术,在训练前应制定训练计划,训练中应组织考核、验收和评比。

  6.2应急救援演习

  应急救援演习是为了提高救援队伍间的协同救援水平和实战能力,检验救援体系的应急的应、救援综合能力和救援工作运作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救援的实战水平。

  1)演习的分类:

  ①室内演习。

又称组织指挥演习。

主要检验指挥部门与各救援部门之间的指挥通讯联络体系,保证组织指挥的畅通。

  ②现场演习。

即假设性的实战模拟演习,其中又可根据任务、要求和规模分为单项演习、多项演习和全面综合性演习。

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搞好单项演练,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的多项或全面综合演习。

  a.单项演习。

单项演习是针对完成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一单科项目而设置的演练,如应急反应能力的演练、救援通讯联络的演练、工程抢险项目的演练、现场救护演练、侦检演练等。

单项演习属于局部性的演习,也是综合性演习的基础。

  b.多项演习。

多项演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项组合演练,其目的是将各单项救援科目有机结合,增加项目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

通常多项演习要在单项演练完成后进行。

  c.综合演习。

综合演习是最高一级的演习。

其目的是训练和检验各救援组织间的协调行动和综合救援能力。

  2)演习的要求:

演习的准备与基本要求为了达到演习的预期效果,在演习前应认真做好演习的准备工作。

特别是综合演习,由于涉及多项科目和各救援队伍的协同演练,更应做好周密计划和准备。

演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制定演习计划;

  ②编制演习方案;

  ③做好演习前的动员;

  ④开展分项演练;

  ⑤实施综合预演。

  在每一次的项演练和综合预演后,均应根据演练的实况开展讲评,做好总结工作,并根据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演习方案,以保证演习的成功。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TheNameOfTheCompanyOrOrganization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