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3088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第3课时)人教(部编版)

18、小猴子下山(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猴、结”等13个生字。

2、会写“块、非”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懂得做什么事情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块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块”共7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

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

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非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非”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

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

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常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常”共11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

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

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往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往”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

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五)指导书写汉字瓜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瓜”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

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六)指导书写汉字进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进”共7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

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七)指导书写汉字空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空”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

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七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

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尾巴卷卷又翘翘,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猜一动物)

谜底:

猴子

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他回家的时候,他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看一看吧。

2.相关链接:

猴子:

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

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

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

4.检查识字情况:

摘苹果;

5.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6.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7.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非:

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

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

往:

左窄右宽。

第四笔起笔与左边第一撇同高。

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最后一横要舒展,高于左边双人旁。

空:

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齐。

8.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

四、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猴子由高兴到失落的感情变化。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

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做事情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会一事无成。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

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品读释疑

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小猴子一路上都经过了什么地方?

(串珠问题1)

小猴子一路经过了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等地方。

(2)它看见哪些好东西?

它是怎么做的呢?

(串珠问题2、3)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a.“掰”和“扛”是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扛”表现了玉米的个头大。

b.朗读指导:

“又大又多”重读,突出玉米的特点。

“非常”重读,突出小猴子高兴的心情。

c.从“又大又多”你能体会到什么?

“又大又多”写了玉米的两个特点“大”和“多”。

仿写:

照样子,写词语。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又大又甜又多又好又高又胖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

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a.“又大又红”写出了桃子不仅大而且红的特点,“扛、扔、摘”是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写出了小猴子见到桃子就扔掉玉米,这是第一次表现他做事不专一的特点。

b.朗读指导:

“满树”重读,读出桃子的“厚、多”;“又大又红”重读,读出桃子的惹人喜爱。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a.“满地”是说西瓜结得多;“又大又圆”写西瓜的“大”和“圆”,非常惹人喜爱。

b.朗读指导:

“满地”重读,读出西瓜的“多”;“又大又圆”重读,读出西瓜的惹人喜爱。

c.画出这一自然段中小猴子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有:

捧、走、扔、摘。

表现了小猴子做事有始无终的特点。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抱”写出了西瓜个头大的特点。

“蹦蹦跳跳”写出了小兔子可爱的样子。

“扔”和“追”第三次表现了小猴子做事没有明确目标的特点。

想一想:

小猴子下山到过哪些地方?

(ABC)

A.玉米地里B.桃树下

C.西瓜地里D.树林里

(3)阅读方法解密:

认识动词

(4)读一读,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课后第3题)

摘:

我在地里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抱回了家。

扔:

弟弟把垃圾扔在地上。

抱:

妈妈抱着弟弟回家。

(5)结果如何?

(串珠问题4)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a.“只好”写出了小猴子的无奈,没有办法。

b.朗读指导:

“只好”稍微读慢点,读出小猴子的伤心。

c.小猴子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

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小猴子喜新厌旧,做事不专一。

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下山以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手回家去。

(课后第2题)

第一幅图:

小猴子来到一块玉米地,看见玉米地里的玉米又大又多,小猴子非常高兴,急忙伸手去掰玉米,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2.主题延伸

你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和小猴子相似的经历?

说一说你该怎么做?

示例:

开始选择了《白雪公主》,可是见有的小朋友选择了《阿凡提的故事》很有趣,我想我不能示弱,重新选择了《故事大王》中的一个趣味故事,看起来很有意思,可是因为前面耽误了很多时间,这个故事我记得不熟练,练习也不够,最后比赛时我卡壳了,成绩很不理想。

3.一课一法一练:

学习使用动词

(1)本课描写小猴子动作时恰当地运用了动词“掰、扛、扔、摘、捧、抱”等,形象地写出了小猴子做事不专心的特点。

我们在使用动词时要注意:

学会观察,抓住事物或人物的特征,把动作写的准确、具体、鲜明;

体会句子或文章的具体环境,恰当地使用动词,使句子的感情色彩更强烈;

当几个动词能表达同一个意思时,要比较用哪一个可以使句子更生动。

(2)举例:

只见弟弟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

(3)练一练:

写一写每天刚回家时干什么?

注意动词的使用。

示例:

回到家,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和文具盒,刷刷地写起作业来。

三、本课小结

1.课文主旨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核心问题)

本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好东西,他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2.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

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告诉我们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会一事无成的道理。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三心二意》。

六、作业布置

你做事的时候有过三心二意的时候吗?

说出来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单元及主题:

第七单元18、小猴子下山

●共两课时

主备人

杨同银

第二课时

执教人

上课日期

●教材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

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

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小猴子最终一无所获的原因;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应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猴”等12个生字,会写“块”等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小猴子最终一无所获的原因;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应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

工、奉、乃。

拼字游戏:

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

“捧”“扛”“扔”。

2.学生活动:

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

(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

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

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

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

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

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

选一种说说:

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

(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

还会觉得?

(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

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

(提示要点:

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

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

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

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

看,玉米地到了!

(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

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

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

(提示:

表情、动作。

)随机学习:

掰、扛。

(指导书写:

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

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

捧、抱。

(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

应该扔了三样东西。

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

(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

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示范:

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

(指导:

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

①猴妈妈会怎么问?

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此处使用手写

 

●板书设计: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

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2)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我们的道理:

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教学重点】

能用“又……又……”的词语说话。

【教学难点】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我会认,我会连。

hóujiēbāikángmănrēng

结猴扛掰扔满

zhāipĕngguābàobèngzhuī

瓜摘追蹦捧抱

(2)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

结(jiē√jié)实

掰(fēnbāi√)玉米

扔(rēng√lēng)掉

捧(bàngpĕng√)着

抱(bāobào√)着

(3)我来认字做动作。

扛、扔、摘、捧、抱

学生认字,结合图片做动作。

这几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都是“扌”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认识生字,解决了生字的难题,对下面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精读领悟

(一)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课文,把小猴子经过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

(二)细读品味:

1.学习第1自然段。

轻声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

小猴子来到哪里?

他看到了什么?

他是怎么做的?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2.学习第2自然段。

自读思考:

小猴子扛着玉米来到了哪里?

看见了什么?

他又是怎么做的?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为什么要扔了玉米摘桃子呢?

小猴子看到桃子非常高兴,以为找到了最喜欢的,所以毫不犹豫地扔了玉米。

试着读一读,读出感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来到了哪里?

看见了什么?

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师: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都是小猴子喜欢的,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又大又红的苹果、又细又长的铅笔……

4.学习第4、5自然段。

小猴子抱着又大又圆的西瓜回到家了吗?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下第4自然段,看看小猴子又遇到了什么?

最后结果怎样了呢?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看到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结果:

小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5.小猴子下山看到了那么多的东西,为什么最后会空着手回家去呢?

因为小猴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把原来的丢掉,做事不能一心一意,所以最后一无所获,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7.小结:

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做事情不能像小猴子那样三心二意。

(2)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做到一心一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

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课外拓展

小猴子空着手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向妈妈说了,猴妈妈对小猴说:

“孩子,你见一样扔一样,怎么能把东西带回来呢?

做什么事都要专一。

“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说明天自己再一次下山。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呢?

请你续编故事,说一说。

m

五、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了一只小猴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