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5411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2页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2页
亲,该文档总共1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docx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操作规程

化工厂动力车间操作手册

 

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第一节、空压站设备结构与原理

一、阿特拉斯空压机的机构和工作原理

在压缩机的机体中,平行地配置着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旋形转子。

通常把节圆外具有凸齿的转子,称为阳转子或阳螺杆。

把节圆内具有凹齿的转子,称为阴转子或阴转子。

一般阳转子与原动机连接,由阳转子带动阴转子转动。

转子上的最后一对轴承实现轴向定位,并承受压缩机中的轴向力。

转子两端的圆柱滚子轴承使转子实现径向定位,并承受压缩机中的径向力。

在压缩机机体的两端,分别开设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孔口。

一个供吸气用,称为进气口;另一个供排气用,称作排气口。

螺杆压缩机的工作循环可分为进气,压缩和排气三个过程。

随着转子旋转,每对相互啮合的齿相继完成相同的工作循环。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核心部件是压缩机主机,是容积式压缩机中的一种,空气的压缩是靠装置于机壳内互相平行啮合的阴阳转子的齿槽之容积变化而达到。

转子副在与它精密配合的机壳内转动使转子齿槽之间的气体不断地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而沿着转子轴线,由吸入侧推向排出侧,完成吸入、压缩、排气三个工作过程。

因此,双螺杆转子的型线技术决定着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产品定位的档次。

1、进气过程:

转子转动时,阴阳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最大,此时转子齿沟空间与进气口的相通,因在排气时齿沟的气体被完全排出,排气完成时,齿沟处于真空状态,当转至进气口时,外界气体即被吸入,沿轴向进入阴阳转子的齿沟内。

当气体充满了整个齿沟时,转子进气侧端面转离机壳进气口,在齿沟的气体即被封闭。

2、压缩过程:

阴阳转子在吸气结束时,其阴阳转子齿尖会与机壳封闭,此时气体在齿沟内不再外流。

其啮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

啮合面与排气口之间的齿沟空间渐渐件小,齿沟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力提高。

3、排气过程:

当转子的啮合端面转到与机壳排气口相通时,被压缩的气体开始排出,直至齿尖与齿沟的啮合面移至排气端面,此时阴阳转子的啮合面与机壳排气口的齿沟空间为0,即完成排气过程,在此同时转子的啮合面与机壳进气口之间的齿沟长度又达到最长,进气过程又再进行。

从上述工作原理可以看出,螺杆压缩机是一种工作容积作回转运动的容积式气体压缩机械。

气体的压缩依靠容积的变化来实现,而容积的变化又是借助压缩机的一对转子在机壳内作回转运动来达到。

二、活塞式空压机的机构和工作原理

活塞式空气主机主要由运动机构和压缩机构组成。

运动机构由机身部件、曲轴部件、连杆部件、十字头部件等组成,压缩机构主要由缸部件、活塞部件、气阀部件和填料部件等组成。

驱动压缩机的电动机带动曲轴旋转,曲轴带动连杆摆动,连杆带动十字头运动,十字头在滑道的限制下作往复运动,十字头带动活塞也作往复运动。

当活塞从上死点向下运动时,有气缸、气缸盖以及活塞上端面所构成的气缸容积将逐渐扩大,这时上部的吸气阀和排气阀都是关闭的,气缸容积内的气体膨胀,压力降低,当压力低于吸气阀外的气体压力时,外部的气体就压开吸气阀进入气缸,这就是压缩机的吸气过程。

此过程持续到活塞运动到下死点为止;活塞到达下死点后,开始向上运动,这时吸气阀关闭,气缸容积内的气体受到上行活塞的压缩,压力提高,当气体压力高到大于排气阀外侧气体压力时,气缸内的气体冲开排气阀排到缸外,随着活塞上行,排气过程持续进行,活塞到达上死点,排气过程结束。

继而活塞又开始下行,重复动作不断地将气体从吸气阀前吸进气缸、压缩,又排到排气阀后。

双作用压缩机下部气缸容积的吸气、压缩、排气与上部容积相差180°。

当压缩比大道一定程度,压缩机被设计成两级或三级、四级…七级压缩,每一级排气须进入级间冷却器冷却后才能进入后一级压缩。

整台两级压缩的空气压缩机装置,煤气压缩机结构与空气压缩机仍有不同,煤气压缩机(市政煤气压缩机)一般设计成单级压缩,防爆电动机与压缩机直接联系传动,消声过滤器改为吸气缓冲器,后冷却器部分取消。

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见图1

图1活塞式空压机工作原理图

1—排气阀2—气缸3—活塞4—活塞杆 5—滑块(十字头)

6—连杆7—曲柄8—吸气阀9—阀门弹簧

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向右移动时,气缸内活塞左腔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p,吸气阀开启,外界空气吸入缸内,这个过程称为压缩过程。

当缸内压力高于输出空气管道内压力p后,排气阀打开。

压缩空气送至输气管内,这个过程称为排气过程。

活塞的往复运动是由电动机带动的曲柄滑块机构形成的。

曲柄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滑块(十字头)滑动——活塞的往复运动。

这种结构的压缩机在排气过程结束时总有剩余容积存在。

在下一次吸气时,剩余容积内的压缩空气会膨胀,从而减少了吸人的空气量,降低了效率,增加了压缩功。

且由于剩余容积的存在,当压缩比增大时,温度急剧升高。

故当输出压力较高时,应采取分级压缩。

分级压缩可降低排气温度,节省压缩功,提高容积效率,增加压缩气体排气量。

 图1为单级单作用活塞式空压机,常用于需要0.3—0.7MPa压力范围的系统。

单级活塞式空压机若压力超过0.6MPa,各项性能指标将急剧下降,故往往采用多级压缩,以提高输出压力。

图2(a)图2(b)

为了提高效率,降低空气温度,需要进行中间冷却。

图2(a)为二级压缩的单作用活塞式空压机设备示意图(双作用即为在缸筒的另一端还有一进气阀和一出气阀)。

如图2(b)所示,空气经低压缸后压力由p1提高至p2,温度由Tl升至T2;然后流入中间冷却器,在等压下对冷却水放热,温度降为Tl;再经高压缸压缩到所需要的压力p3。

并由该图可见,进入低压缸和高压缸的空气温度Tl和T2,位于同一等温线12′3′上,两个压缩过程12、2′3偏离等温线不远。

同一压缩比p3/p1的单级压缩过程为123″,比两级压缩偏离等温线12′3′远得多,即温度要高许多。

且单级压缩消耗功相当于图中面积613″46,两级压缩消耗功相当于图中面积61256和52′345之和,节省的功相当于2′23″32′。

可见,分级压缩可降低排气温度,节省压缩功,提高效率。

  活塞式空压机有多种结构形式。

按气缸的配置方式分有立式、卧式、角度式、对称平衡式和对置式几种。

按压缩级数可分为单级式、双级式和多级式三种。

按设置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

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卸荷式和压力开关式两种。

其中,卸荷式控制方式是指当贮气罐内的压力达到调定值时,空压机不停止运转而通过打开安全阀进行不压缩运转。

这种空转状态称为卸荷运转。

而压力开关式控制方式是指当贮气罐内的压力达到调定值时,空压机自动停止运转。

 

  活塞式空压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并且容易实现大容量和高压输出。

缺点是振动大,噪声大,且因为排气为断续进行,输出有脉冲,需要贮气罐。

 

三、冷干机、干燥器工作原理

1、冷干机工作原理

是根据冷冻除湿原理,将含有大量饱和水汽的压缩空气强制通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而降温,使压缩空气中气态的水和油经过等压冷却,凝结成液态的水和油,并夹带尘埃,经汽水分离和通过自动排水器排出,从而获得清洁的压缩空气。

2、吸附式干燥器工作原理

利用变压吸附与变温吸附再生循环,使压缩空气交替流经A、B两个充满吸附剂的罐,即在常温、高蒸汽分压下吸附(工作),较高温低蒸汽分压下解吸(再生)。

吸附剂在吸附过程中吸附的水分在再生过程中,依靠高品质再生气(产品气加温)的热扩散和低分压两种机理的共同作用下而得以彻底清除。

干燥器系统中所使用的FA过滤器是用来过滤油雾,FC过滤器是用来过滤风中的油水,FT是用来过滤粉尘

精密过滤器

FC级:

离心式油水分离器

性能:

完全过滤了3µ或更大的固态离子,上游气体水分负载允许达到25000ppm,去除99%水分,40%油雾。

应用范围:

后部冷却器的分离器,冷冻式干燥器的分离器,主管路前置的过滤器。

FT级:

主管路过滤器

性能:

完全过滤更大的固态离子,上游气体水分负载允许达到2000ppm,去除100%水分,70%油雾。

应用范围:

启动工具、气动马达、保护自动控制系统、空气系统的主管路过滤器。

FA级:

微油过滤器,可过滤0.01µ的固体粒子

①过滤器以“先粗后精”原则组合配置,顺序不能颠倒。

②下列情况之一出现时,应当更换滤芯。

3、寿力空压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是喷油单级双螺杆压缩机,采用高效带轮(或轴器)传动,带动主机转动进行空气压缩,通过喷油对主机压缩腔进行冷却和润滑,压缩腔排出的空气和油混合气体经过粗、精两道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油分离出来,最后得到洁净的压缩空气。

双螺杆空气压缩机具有优良的可靠性能,机组重量轻、震动小、噪声低、操作方便、易损件少、运行效率高是其最大的优点。

4、制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PSA)空分制氮原理

吸附剂(碳分子筛)

吸附剂是变压吸附系统的核心。

碳分子筛是一种速度型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空气分离制取氮气。

其对空气中N2、O2的吸附分离主要是基于:

在一定时间内,其对空气中O2的吸附速度远远大于N2的吸附速度(如图2-1、2-2所示)。

吸附压力

在吸附平衡情况下,空气压力越高,则碳分子筛(吸附剂)对N2、O2的吸附量越大。

反之,压力越低,则吸附量越小(图2-3所示)

图2-3:

吸附压力曲线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氮

根据图2-3所示,利用吸附剂在不同压力下对气体吸附量不同的原理,对气体进行加压吸附,减压解吸脱附的循环操作,即变压吸附(PressureSwingAdsorption,简称PSA)。

PSA气体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空气干燥、空气分离(提取氮气或氧气),其它气体提纯等领域。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氮是:

应用PSA气体分离技术,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以压缩空气为原料,利用碳分子筛在一定时间内对N2、O2的吸附速度差异,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加压吸O2产N2,减压脱附O2的循环操作过程。

变压吸附制氮的技术应用模型

图2-4所示,变压吸附制氮技术的最简单应用单元是由一只装满碳分子筛的吸附器、进气管路、出气管路和程控阀门组成。

如图2-4(左)所示,当压缩空气从进气端进入,流经吸附器内的吸附剂(碳分子筛)时,压缩空气中的O2被吸附,而未被吸附的N2则被富

集起来,由出气端流出。

如图2-4(右)所示,在一段时间后,碳分子筛吸附饱和,则关闭进气阀和出气阀并打开排气阀,就可以对吸附剂进行解吸再生。

再生完全后则进入下一个吸附周期。

图2-4(左):

吸附应用单元图2-4(右):

吸附应用单元

制氮机流程图如下

5、干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吸附是干燥净化空气过程,再生是利用通过加热器的高温,将再生塔内的干燥剂还原的过程,通过设定时间两塔循环工作

6、气化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空温式翅片管换热器是通过吸收外界环境中的热量并传递给低温介质使其气化的设备。

其结构如图所示。

由于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低温液体气化器。

第二节、水处理设备原理

一、多介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根据机械过滤的原理,采用无烟煤和石英砂组成的双层滤料,能去除水中的大部分大颗粒悬浮物、胶体等。

在滤层失去截污能力后可以通过反洗滤料恢复其过滤能力。

2、结构:

底部:

多孔板加水帽、中部800mm的石英砂、上部400mm的无烟煤。

二、反渗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反渗透系统是根据逆渗透原理去除水中离子、有机物、悬浮物和杂质等。

滤膜在一定压力下,进水或溶液在滤膜两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在高压下透过脱盐膜成为产水,另一部分和固体残渣被滞留和浓缩,与浓水一起被带走。

1、渗透

渗透是指稀溶液中的溶剂(水分子)自发地透过半透膜(反渗透膜或纳滤膜)进入浓溶液(浓水)侧的溶剂(水分子)流动现象。

2、渗透压

定义为某溶液在自然渗透的过程中,浓溶液侧液面不断升高,稀溶液侧液面相应降低,直到两侧形成的水柱压力抵销了溶剂分子的迁移,溶液两侧的液面不再变化变化,渗透过程达到平衡点,此时的液柱高差称为该浓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和反渗透压原理示图

3、反渗透原理即在进水(浓溶液)侧施加操作压力以克服自然渗透压,当高于自然渗透压的操作压力施加于浓溶液侧时,水分子自然渗透的流动方向就会逆转,进水(浓溶液)中的水分子部分通过膜成为稀溶液侧的净化产水(请参见下图)。

允许溶剂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称为反渗透膜;

将反渗透或纳滤膜膜片与进水流道网格、产水流道材料、产水中心管和抗应力器等用胶粘剂等组装在一起,能实现进水与产水分开的反渗透或纳滤过程的最小单元称为膜元件;

膜元件安装在受压力的压力容器外壳内构成膜组件;

由膜组件、仪表、管道、阀门、高压泵、保安滤器、就地控制盘柜和机架组成的可独立运行的成套单元膜设备称为膜装置,反渗透和纳滤过程通过该膜装置来实现;

针对特定水源条件和产水要求设计的,由预处理、加药装置、增压泵、水箱、膜装置和电气仪表连锁控制的完整膜法水处理工艺过程称为系统。

待处理的进水经过高压泵被连续升压泵入膜装置内,在膜元件内进水被分成浓度低的或更纯的产水,称为透过液和浓度高的浓水。

浓水调节阀控制成为产水和浓水的比例即装置回收率。

4、结构:

陶氏反渗透膜的膜元件为螺旋卷式结构,简称卷式结构(如图示)。

它由多叶膜袋组成,每一叶膜袋由两片膜正面相背的膜片、置于两片膜片间的产品水流道和放置在膜表面的湍流网格状进水流道组成,该膜袋三边用胶粘剂密封,第四边开口于有孔的产水收集管上。

与其它元件结构,如管式、板式和中空纤维式相比,具有水流分布均匀、耐污染程度高、更换费用低、外部管路简单、易于清洗维护保养和设计自由度大等许多优点,成为目前主要膜元件结构形式。

 陶氏膜片为复合结构,它由三层组成(参见下图)

1)聚酯材料增强无纺布,约120μm厚;

  

陶氏反渗透膜结构示意图

2)聚砜材料多孔中间支撑层,约40μm厚;

3)聚酰胺材料超薄分离层,约0.2μm厚。

每一层均根据其功能要求分别优化设计与制造。

4)复合膜的主要结构强度是由无纺布提供的,它具有坚硬、无松散纤维的光滑表面。

5)设计多孔中间支撑结构的原因是如超薄分离层直接复合在无纺布上时,表面太不规则,且孔隙太大,因此需要在无纺布上预先涂布一层高透水性微孔聚砜作为支撑层,其孔径约为150埃左右。

6)超薄分离层是反渗透和纳滤过程中真正具有分离作用的功能层,陶氏FILMTECTM膜片与其它任何品牌的产品相比,交联度高,功能分离层更厚,且厚度更均匀,决无针孔。

它的高交联度性质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物理强度和抗化学生物降解的性能

参考资料:

陶氏反渗透膜词条图册

 

词条图片(1张)

推荐图册:

北区水处理反渗透系统一级和二级选用的膜分别是XLE-440和BW30-400,每根里面有6支膜,每套一级共84支膜,二级共60支膜,一级分两段,比例为9:

5,二级分三段,比例为5:

3:

2。

南区反渗透只有一级,分两段,比例为6:

3,每套54支膜。

三、超滤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原理

利用膜表面孔径机械筛分作用,膜孔阻塞、阻滞作用和膜表面及膜孔对杂质的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和微粒。

一般认为主要是筛分作用。

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超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的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超滤膜进人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液形式排出。

2、结构

超过滤系统利用一种耐有机物污染的PVC材料制成的中空纤维式超过滤膜的微细孔来过滤去除分离水中分子量在8万道尔顿范围内的杂质。

可广泛应用与地表水、海水及废水中有机物、胶体及其他悬浮性微细颗粒杂质的去除,特别适合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降低SDI值,有效的保护反渗透膜安全长期运行。

本系统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给水从滤筒下部侧面进口进入,产水通过中心管的

收集利用从滤筒的顶端中心出口流出,而浓水从滤筒顶端的侧面出口排掉。

结构图如下:

 

四、脱碳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原理

9u7M"M!

e*j!

v溶于水中的CO2浓度与空气中的CO2分压成正比,如果水中的CO2浓度高于这个比值,水中的CO2就会转移到空气中去,水与空气接触面越大,水中的CO2越容易析出。

2、结构如图

五、阴阳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自然界的许多阴阳离子如CL-、SO42-、CO32-、NO3-、Ca2+、Mg2+、Na+、Fe3+等,它们可以形成各种可溶性盐类而溶于水中.这些杂质离子遇到离子交换树脂时能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并和树脂上的H+和OH-交换.从而完成水的离子交换除盐.处理一定量的水后,树脂上的H+和OH-大部分被消耗,即所谓的交换器失效.当进人一定量的酸(碱)时,H+和OH-能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并和树脂上的其它阴离子交换,从而完成交换器再生过程。

树脂进行离子交换的状态,如图(a),其中黑点表示未吸附离子的树脂,白色表示已吸附离子的树脂,图中1为失效层,2为工作层,3为未交换层。

H+和OH-交换器运行失效终点控制:

a、H+交换器(阳床)失效终点:

强酸性H型阳树脂的吸附顺序为:

Fe3+>Al3+>Ca2+>Mg2+>Na+>H+,由此可知,水中Na+的被吸附能力最弱,所以,当进行离子交换时树脂层的各种离子吸附层逐渐下移,Na+被其他阳离子所置换下来,当保护层被穿透时,首先漏出的时最下层的Na+。

因此监督阳离子交换器失效是以漏钠为标准。

当出水酸度有明显下降(下降0.lmg-N/L以上)或[Na+]>500ug/L,且PH值有明显上升时,为阳床失效。

b、OH-交换器(阴床)失效终点:

在水中所含阴离子中,最难除去的是硅酸。

强碱性阴树脂对水中各种阴离子的吸附顺序为SO42->NO3->Cl->OH->HCO3->HSiO3-。

由此可知,HSiO3-的吸附能力最弱,所以,当进行离子交换时,树脂层中的各种离子吸附层逐渐下移,HSiO3-被其他的阴离子所置换下来,当保护层被穿透出时,首先漏出的是最下层的HSiO3-。

因此,监督阴床失效是,是以漏HSiO3-为标准。

当[SiO32-]>100ug/L或者pH<7时,电导率(25℃)>10uS/cm,即为阴床失效。

离子交换按其再生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顺流、逆流和分流三种。

顺流式就是指运行时水流的方向和再生时再生液流动的方向是一致的,通常都是由上向下流动。

为了克服顺流再生方式有底层交换剂(和出水最后接触的部分)再生程度底的缺陷,后来将再生方式改为对流式,即运行时水流方向和再生时再生液流动方向相对进行的水处理工艺,称为逆流(对流)式再生。

2、结构

在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运行(交换)时,进水水流自上而下流动,在再生时,再生液则自下而上流动,两者的流动方向相反,故称逆流。

为保证逆流再生时离子交换树脂不发生乱层,树脂层上有压脂层,并设有中间排液装置,一般设在压脂层和树脂层之间,用于再生液的排出,压脂层即在水质表面层上加装一定高度的树脂层,其作用是防止再生液和置换水向上流动引起树脂乱层,同时对于进水起一定的过滤作用。

 

第三节、供水场设备原理

一、循环水的工作原理:

循环水做冷却介质,冷却水通过换热器与工业介质间接换热,热交换过程中,工业介质降低温度,冷却水则被加温而温度升高,热水经过冷却塔曝气与空气接触,由于水的蒸发、辐射和接触散热水温降低,或其它冷却设备将水温度降低下来,再由循环水泵将水送往装置循环使用。

循环水的冷却是通过与空气接触,由蒸发散热、接触散热和辐射散热三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蒸发散热:

水在冷却设备中形成大小水滴或极薄水膜,扩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延长接触时间,时部分水蒸发,水汽从水中带走汽化所需的热量,从而使水冷却。

②接触散热:

水与空气对流接触时,如果空气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则水中的热量会直接传给空气,使空气温度提高,水温降低。

二者温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

③辐射散热:

辐射散热不需要传热介质的作用,而是由一种电磁波的形式来传播热能现象。

复式散热只有在大面积的冷却池内才起作用。

这三种散热过程和在水冷却中所起的作用,随空气物理性质不同而异。

二、凉水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原理:

通过将循环水以喷雾方式,喷淋到玻璃纤维的填料上,通过水与空气的接触,达到换热;再有风机带动塔内气流循环,将与水换热后的热气流带出,从而达到冷却目的。

2、结构

冷却塔中一般包括通风筒、配风系统、淋水系统、通风设备、收水器和集水池等部分。

①通风筒:

通风筒的作用是创造良好的空气动力条件,减少通风阻力,并将塔内的湿热空气送往高位。

机械通风系统采用强制通风,故一般风筒较低,自然通风系统要高一些。

②配风系统:

将热水均匀分布到整个淋水装置上,热水分布均匀与否对冷却效果影响很大。

如水量分配不好,不但直接降低冷却效果,也会造成冷却水滴飞溅到塔外。

我厂用的是管式。

③淋水系统:

淋水装置也称填料,是冷却设备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其作用是将需要的冷却热水多次溅散成水滴或形成水膜,以增加水和空气的热交换。

水的冷却过程主要是在淋水装置中进行的。

根据在淋水装置中水被淋洒成的表面形式,一般可将淋水装置分成点滴式、薄膜式及点滴薄膜式等三种。

④通风设备:

在机械通风冷却塔中利通风机产生预计的空气流量,以保证要求的冷却效果。

常用的是轴流式风机,这种风机的特点是风量大、风压较小,同时通过调整叶片角度可得到合成的风量和风压。

⑤收水器:

将排出湿热空气中所携带的水滴与空气分离,减少逸出水量损失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⑥集水池:

设于冷却塔下部,汇集淋水装置落下的冷却水,有时集水池还具有一定的储备容积,起调节流量作用。

结构如图

三、真空泵、消防泵等离心式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就是在泵内充满水的情况下,叶轮旋转时产生离心力。

叶轮槽道中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四周外围流进泵壳,于是叶轮中心压力降低,这个压力低于进汽管内压力,水就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由吸水池流入叶轮.这样水泵就可以不断地吸水不断地供水了。

2、结构如上图

四、旁滤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根据机械过滤的原理,里面装有不同粒径的石英砂,粒径较大的在下层,粒径较小的在上层,能去除水中的大部分大颗粒悬浮物、胶体等。

在滤层失去截污能力后可以通过反洗滤料恢复其过滤能力。

第四节、锅炉结构和工作原理

锅炉是一种把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能传递给容器内的水,以获得所需要的压力和温度的热水或蒸汽设备。

锅炉运行时,燃料中的可燃物质,在适当的温度下,与通风系统输送给炉膛内的空气混合燃烧,释放出热量,通过各受热面传递给锅水,水温不断升高,产生汽化时为饱和蒸汽,经过汽水分离器进入主汽阀输出使用。

一、锅炉的结构

一般有锅筒、下降管、对流管束、燃烧室、水冷壁、烟管、火管、集箱、省煤器、为保证锅炉的正常安全运行,锅炉上需装置一些附件仪表,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水位表、高低水位报警器、流量仪表、排污装置、防爆门、炉排、附属设备:

附属设备是安装在锅炉本体之外的必备设备,时供应燃料系统、通风系统、给水系统、除渣系统。

上煤机、传送机、煤仓、炉排、炉排减速机、干气枪

1)“炉”是由燃烧设备、炉墙、炉拱和钢架等部分组成的,它使燃料进行燃烧产生灼热烟气,烟气经过炉膛和各段烟道,向锅炉受热面放热,最后从锅炉底部进烟囱排出。

“锅”即是锅炉容器内水和蒸汽的受压部件,它包括锅筒(锅壳)、水冷壁管、对流管束、烟道、下降管、集箱,由此组成完整的水和蒸汽的系统,进行加热和汽化的过程。

①锅筒:

锅筒的作用,汇集、贮存、净化蒸汽和补充给水。

②35T单锅筒的蒸汽锅炉,锅筒下半部全是热水,锅筒上半部为蒸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