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296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docx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

 

目录

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4

前言5

一、我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分析5

二、我国传统流浪儿童救助方式存在的问题6

三、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优势9

四、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具体措施12

结语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1

 

Contents

ChineseAbstract…3

EnglishAbstract4

Foreword5

1.Ourcountryroamingaboutchild'spresentsituationanalysis5

2.Theproblemsofassistancemethodoftraditionalstreetchildreninchina6

3.Thesocialworkinvolvementroamingaboutchildrescuessuperiority9

4.Thesocialworkinvolvementroamingaboutchildrescuesspecificmeasures12

Conclusion18

Bibliography19

Acknowledgement21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探讨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w2009级1班

指导老师: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流浪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存在一定缺陷的情况下,积极大胆地引入社会工作机制,能够为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在介绍了流浪儿童的生存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政府在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优势,并从外展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机构内救助两个层面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具体措施,以探讨如何促进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为流浪儿童提供人性化救助。

【关键词】流浪儿童救助社会工作介入

 

TheDiscussionofSocialWorkInvolvementinHelping

StreetChildrenin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streetchildrenhasbecomeasocialproblemthatcannotbeignoredalongwiththesocialchangesandmodernizationadvancement,ourgovernmentalsotakesseriouslytotheroamingaboutchild'srescuework.Wecanintroducethemechanismofsocialworkboldlywhichcanworkofreliefforstreetchildrentoprovideanewthinkingundertherearecertaindefectsinthegovernment-ledreliefworkofstreetchildren.Thisarticleintroducedtheroamingaboutchild'ssurvivalpresentsituation'sandanalyzedthegovernmentemphaticallythequestionwhichrescuesinourcountryroamingaboutchildexists,aswellasthesocialworkinvolvementroamingaboutchildrescuesthesuperiority,andfromabductedthesocialworkandinthesocialworkorganizationrescuestwostratificationlevelstoproposethesocialworkinvolvementinstreetchildrenrescuedthespecificmeasures.Atlast,thepaperdiscussedhow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workofstreetchildrenreliefandprovidetheuser-friendlyrescuewellforthestreetchildren.

【Keywords】streetchildrenrescuesocialworkinvolvement

 

前言

“十一五”以来,“民生”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民生工作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弱势群体的流浪儿童更加受到政府的重视,流浪儿童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必须开展合理有效地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以促进流浪儿童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将社会工作引入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能够为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通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专业方法的运用,可以在满足流浪儿童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的基础上,弥补以政府为主导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

一、我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分析

对于流浪儿童的概念,现在学术界仍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认为,所谓流浪儿童,是指18岁以下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离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薛在兴(2006)认为,“对流浪儿童界定的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对儿童的界定,二是对流浪的界定;他将流浪儿童界定为:

16岁以下的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的人。

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流浪儿童问题日渐凸显。

“据保守估计,全球流浪儿童的总数至少在1000万以上,我国流浪儿童的数量则大约在100—150万。

据我国民政部门统计,绝大部分流浪儿童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没有接受过普通义务教育,他们年龄主要集中在10-15岁之间。

流浪儿童的主要流出地是湖南、四川、河南、山东、安徽、贵州、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主要流入地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郑州、武汉、沈阳等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

”他们多聚集于城市的繁华地带如火车站、汽车站或者是城市管理相对宽松的城乡结合部。

白天,他们就拣饮料瓶、去繁华地带乞讨,有的甚至去偷盗;夜晚,不管炎热酷暑、天寒地冻、刮风下雨他们都不得不露宿街头;他们经常挨饿受冻有时甚至遭受疾病的折磨,严重威胁着流浪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一定的危害。

有些流浪儿童被一些黑恶“组织”控制、唆使,使其致残然后送去城市繁华地带如大型商业区、公园等乞讨,从而成为他们罪恶的生财之道。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但他们依然面领着众多的问题。

同时,由于自身的种种坎坷经历,流浪儿童往往表现出自卑、不合群、较敏感、社会信任感差等负面心理特征。

作为祖国的希望,儿童肩负着祖国未来繁荣昌盛的重任,流浪儿童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不仅如此,流浪儿童问题的存在,会使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增加,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不利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我国传统流浪儿童救助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流浪儿童救助方式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为流浪儿童提供食物、住宿、医疗救助等的一种救助方式。

《城市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基本职责是为流浪儿童提供食物,住所,站内突发疾病的救治,联系家人和单位,提供乘车凭证五项基本服务。

流浪乞讨救助属于社会保障内容,“社会保障是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包括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三个层次”而目前政府与民间社团组织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只是提供物质方面的救助,而缺乏精神与心理需求方面的保障。

从流浪儿童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除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保障需求外,他们还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医疗保障、心理修复、获得工作机会等。

可见,流浪儿童的救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综合救助与保护,涉及到具体的救助活动的各个方面,另外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救助网络,进行全方位的救助,让儿童实现真正的心理、人格的回归。

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与各社会团体采取传统型的救助方法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据民政部门统计,从2005年5月1日到2007年4月30日,全国共有231万余人次得到救助,其中儿童39万人,占受助人员总数的16.88%,山东省民政厅公布的数字显示在这一期间共有157286名流浪人员得到救助,其中儿童28542人,占到了18%。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流浪儿童问题也凸显出来,我国一直以来通过传统流浪儿童救助方式为流浪儿童提供救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但目前我国传统流浪儿童救助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第一,通过运用传统方式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使儿童再次流浪现象较为严重。

在救助过程中,工作人员为流浪儿童提供食宿,然后经过劝导,帮其购买车票,送其亲属安置,而对于儿童真正离家的原因、家庭状况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缺乏了解,不能针对每一个流浪儿童实施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救助,使得流浪儿童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所以有可能造成他们的再次流浪,难以真正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第二,通过运用传统方式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不利于对流浪儿童开展人性化、专业化的教育和服务。

传统的救助方式往往忽视对流浪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对流浪儿童实施教育的方法与模式上,只是通过讲述一些大道理劝导他们不要在流浪,而忽视流浪儿童自我能力的发展,使流浪儿童的依附性增强。

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流浪少年儿童外出流浪,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原因,所以应该利用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巧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而政府在这方面显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第三,通过运用传统方式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不利于对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监督与制约。

一项具体的工作必然需要经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实施、评估的过程,在准备工作中获取的资料往往缺乏信度,导致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偏差,救助效果不佳。

另外,在流浪儿童救助中,政府作为流浪儿童救助的主体,不仅是政策制定者、执行者还是管理评估者,缺少必要的竞争,政府工作会缺少动力,造成效率低下,难以促使其改善工作。

第四,近年来,一些民间组织也开始通过传统方式表对流浪儿童开展救助,由于其独立性、公正性、公益性、灵活性的特点,对政府主导的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然而民间组织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其内部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为流浪儿童提供救助的效率较低。

民间儿童救助组织是自发形成的,自主经营,组织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其次,非政府组织成员业务素质较低,服务的专业化、高水平没有保证;再次,人们对民间组织的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信任,流浪儿童往往也会对民间组织产生怀疑,不信任他们,不利于救助工作的进行。

另外,民间组织可用来支配的资金也是有限的。

综上,我国的传统流浪儿童救助方式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因此,政府应作为流浪儿童救助的主导者,动员社会民间机构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积极大胆地引入“社会工作”机制,由社会工作者承担起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主要工作,政府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救助网络,完善监督与约束机制,为流浪儿童提供人性化、专业性的救助服务。

三、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优势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泛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从事的不取报酬的工作。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社会工作是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它的本质是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来帮助他人。

然而不同的学者对社会工作专业重点的强调是有差别的。

联合国于1960出版的《国际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以使其更好的相互适应的活动;芬克(Fink)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它具有提供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与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则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服务活动。

在此,我们借用王思斌教授对社会工作的定义。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部门极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即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

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

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能够弥补政府的不足,为流浪儿童提供更完善的救助,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二)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优势

1、社会工作具有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与以及一套人性化的专业伦理,能够使流浪儿童获得充分的尊重

国际社会工作界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真诚和守信:

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再学习”。

如今,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不断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接纳和尊重;个别化和不批判;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在流浪儿童救助过程中时,社会工作者会密切关注流浪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尊重流浪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自由:

首先,从个体的需求出发,为满足个人的需求和发展提供服务与资源,帮助个人挖掘潜能;其次,从个人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的相关性出发,竭力改善他们的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环境,促进流浪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早日融入社会大家庭,不再受到歧视、侮辱与虐待。

2、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助人自助,自助助人”

社会工作者既帮助流浪儿童解决物质上的困难,了解其心理需求,又注重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同时有助于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的发展。

社会工作者参与到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中,一方面通过政府的资助为流浪儿童提供生活的救助,另一方面遵循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在为流浪儿童提供被动救助的同时,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使之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困境并完全能够有能力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困境,达致自我实现的状态。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曾指出:

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而最大利益就包括了儿童未来的成长和综合性的发展。

3、社会工作有一套专业的助人方法

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包括直接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以及间接地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与社会工作督导等。

其中个案、小组与社区工作是主要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一对一的交流活动,这种方法往往把工作的焦点聚集于一个案主的具体性问题,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困难,达到个人与社会良好的福利状态;小组工作则是在两个或者更多的人中间开展的社会工作方法,它往往涉及社会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之间以及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最终使小组成员的问题得到解决;社区工作则把社区和社区居民作为工作的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和需求,利用社区资源促进社区与社区成员的共同发展。

社会工作者通过接受一系列的社会服务的专业技能教育和训练,学习科学的助人理念技巧,掌握人性化的助人理念,努力去帮助那些流浪儿童恢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促进流浪儿童能力的发展,最终帮助流浪儿童解决问题,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四、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开展外展社会工作

外展社会工作救助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巧对街头流浪儿童开展的巡回救助活动。

实施外展社会工作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首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参与外展救助的人员进行分组并划分工作区域,每个小组安排一个领导,在划定的固定区域内开展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

外展社会工作要进入流浪儿童的聚集区,他们一般处于繁华的街道、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这些场所一般比较混乱,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群,且救助对象的行为也具有不确定性,安全系数较低,所以开展外展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工作。

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后,各组人员便开始进入预先安排好的区域寻找流浪儿童,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把已发现的流浪儿童发展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这是救助工作开始的最为关键一步。

由于流浪儿童一般有着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生活经历,身心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折磨与刺激,内心一般会比较封闭。

因此参与外展救助的工作人员在寻找到流浪儿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时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减轻他们的戒备心理,为下一步的救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与流浪儿童接触时,一定要用真心与实际行动去打动他们,以真心换真情。

流浪儿童在生活中因为缺少爱而渴望爱,所以作为社会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点用满满的爱来帮助流浪儿童,使其真正感受到温暖,为以后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本救助模式认为,能够得到流浪儿童认同的救助才是最好的救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救助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流浪儿童对救助工作的认同与参与。

其次,要了解流浪儿童的情况。

通过与流浪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流浪的原因、家庭状况等,外展工作人员根据获取的信息和自己的经验为流浪儿童设计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技巧来完成:

第一,社会工作者通过专注于倾听流浪儿童对自己状况的描述使之感受到被关注,从而增加自我认同感,同时站在流浪儿童的立场来思考他们面对的问题,明确他们的真实处境,鼓励他们勇敢地站起来,战胜困难、重获新生,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包容、接纳;第二,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引导流浪儿童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流浪儿童有能力解决将来遇到的问题;第三,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为流浪儿童提供必要的信息,或是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议,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社会工作者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将其自己的经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流浪儿童,让他们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真正实现独立自主。

通过以上技巧的运用,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有助于流浪儿童问题的合理解决。

最后,进行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总结评估是每次外展工作的必然程序,通过评判活动的效果,总结成功的经验或者是失败的教训,为未来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

通过多次工作的评估总结形成一套流浪儿童救助的综合性方案,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二)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机构内救助

流浪儿童的机构内救助,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流浪儿童的年龄、行为、心理、流浪原因等特征,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在机构内部为流浪儿童提供的救助活动。

流浪儿童流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如车祸等造成家庭破裂;有的是因为遭受家庭暴力,在家无法忍受选择流浪;有的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儿童在家留守,无人照料;有的由于伙伴群体的影响,与同伴一块去流浪等等。

在流浪过程中流浪儿童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形成独特的意识形态:

认知方面,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恢复到良好的生活状态,心理自卑,不信任陌生人、陌生事物;情感方面,内心情感丰富但外表冷漠很难接触,对事物较敏感;行为意向方面,谎话连篇,自我控制力弱,常有对陌生人的言语或行为的攻击。

由于流浪儿童流浪原因的复杂性及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仅仅依靠为其提供物质的救助是不充分的,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需要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从流浪儿童的内心入手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社会工作机构内介入救助不仅要对流浪儿童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等进行详细的了解,观察流浪儿童的行为表现,从社会变迁及功能转变、朋辈行为、学校教育及亚文化的不良影响等方面分析其行为偏差的原因,而且要针对其行为偏差程度的不同,选择个性化的救助方案对其进行救助。

1、运用个案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

个案工作是一对一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为解决案主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一项救助工作。

由于每个流浪儿童都有其个性化的原因而选择流浪,所以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是比较适合的。

流浪儿童最初在进入机构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已经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所以社会工作者在接案之后可以直接根据流浪儿童的资料为其设计合适的救助方案。

首先,社会工作者应鼓励流浪儿童正视自己的处境,明确自己的问题,让其认识到未来生活的美好;其次,要让流浪儿童接受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使其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好的融入社会;第三,对于可以回到自己家庭的儿童尽全力使其返家,并提供跟踪救助,对于那些无法回家的流浪儿童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学习一技之能,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增加砝码;第四,培养流浪儿童积极向上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脱离目前的困境,增强他们的自信。

2、小组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成员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小组成员个人发展的一项活动。

对于流浪儿童来说,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形成情感的共鸣,有助于流浪儿童问题的解决。

对流浪儿童开展小组工作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了解被救助流浪儿童的需求。

首先利用机构已获得的信息对流浪儿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要通过进一步的观察、访谈及查阅资料等,尽可能全面、深刻地了解受助儿童的需求。

(2)制定小组计划书。

作为小组活动开展的指南,小组计划书要求有比较详尽的内容,明确的工作目标,另外还要考虑到可操作性等。

一个完备的小组计划书一般包括小组名称、小组的理念、小组的目标、小组的对象、小组的特征、招募计划及需要的资源、预计困难和应变计划及评估的方法等内容。

(3)挑选组员并与其建立专业关系。

由于受助儿童的本身遇到的困难较多,独立性、受教育程度较低,想要按照传统海报宣传的方法对组员实施招募存在诸多困难,所以在流浪儿童救助中开展小组时我们一般按照社会工作者挑选组员的形式来集合小组成员。

(4)小组活动的开展与结束

小组活动是一项集体性活动,有社会工作者与组员的沟通与交流也有组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小组活动是所有小组参与人员相互影响的过程。

首先,在活动进行中,小组领导者要照顾到每个小组活动参与者,积极调动受助儿童参与到小组过程中,对于较沉默的组员给予更多的鼓励,对于讲的太多的组员进行必要的限制,在第一次小组活动时,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游戏来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其次,要注意每次小组活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前后活动的衔接,保证在活动结束时能够达成小组初期的目标;再次,要用恰当的方式结束小组,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协助小组成员保持小组经验,促进流浪儿童未来的发展。

(5)评估和跟进

小组评估是小组工作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检验小组活动的效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小组。

“小组评估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过程评估包括对组员表现的评估、社工的表现和技巧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