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69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

一、不同学科对青少年的界定

1、生理学

是以人体的发育(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达、身高体重的变化、心血管系统的完善以及由内分泌系统的发育所导致的性成熟等)为根据,认为青少年期是“自春情发动期以迄生理的成熟期间”;

2、心理学

以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依据,活以人的个性的形成、情感特征、自我特征等心理机制的质变为依据,认为“青年是完成成熟的阶段和形成个性的阶段”,标志是形成了自我意识和个性;(13——25岁)

3、教育学

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处于学习受教育的阶段,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接受中等教育开始,到就业、独立生活、结婚为止的这段时期;

4、社会学

青少年被看作是人社会化的一个必经阶段,人生与青少年期告别是以“获得职业、经济自立、建立家庭”为标志的,认为“青年是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能进行独立的、负责的成人活动的过渡;(30岁为上限)

心理学:

13——25岁(青年期)

人口学:

15——25岁

法学:

18岁为界限

社会学:

14——30岁

共青团:

14——28岁

青少年社会工作:

14——30岁

依据:

我国国情和青年发展状况;综合各学科的界定。

二、社会工作中的青少年观(6点)

社会工作中的青少年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青少年为本的青少年观。

其价值包括:

(1)相信每一个青少年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

(2)每一个青少年个体都有其独特个性,其独特性应该受到承认和尊重;

(3)每一个青少年的需要有权利得到满足,并尊重这种有差异的需要;帮助青少年最大化地发现自己的潜力;

(4)每一个青少年都有局限性,有接受别人帮助的权利,这种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同时,青少年有帮助他人的义务。

(5)每一个青少年必须向他人和社会负责;

(6)社会有义务关注每一个青少年的发展,有责任保证每一个青少年都有机会使用各种社会资源以满足其基本需要。

三、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

(1)对象:

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工作

面向所有儿童青少年,特别是需要特别帮助的儿童青少年(特殊处境);

面对儿童青少年的所有成长阶段;

面向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面向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自我及社会的所有因素;

(2)目的:

激发儿童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

社会功能指向--强调青少年对社会的归属及发展的共性,强调青少年对社会的积极适应,发挥青少年社会作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人本主义功能指向--重视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重视青少年的个别化和个性化,激发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地发展,促使青少年自我实现。

(3)手段:

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

掌握青少年成长规律和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

需要特别的专业特质及专业技巧: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全面而广泛的社会工作,既包括补救性的工作,又有预防性的工作,既有局部性的工作,又有全局性的工作,既有有形的工作,又有无形的工作。

四、积极的儿童福利时期

(1)儿童福利的新观念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2)儿童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对儿童的尊重,儿童需求的全面满足成为儿童工作的中心任务:

1923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发表,标志儿童工作进入新阶段,是现代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

(3)儿童福利的立法为儿童社会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法律保证

(4)儿童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取得根本性进展(P14-15)

五、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1.以教育为主的前青少年工作时期

2.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工作时期

3、以全面服务为特征的专业儿童青少年工作时期:

(1)把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日渐成熟,青少年福利的立法为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法律保证;

(2)青少年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儿童青少年权利的尊重、需求的全面满足、健康的发展成为儿童青少年工作的中心任务;

(3)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大专业化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领域、方法逐渐成形,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队伍逐渐形成。

(4)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日益清晰。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同时促进社会的安全与发展。

 

第二章

一、儿童心理和人格的发展

0——3岁:

学习、记忆、快速理解,语言和自我意识得以发展

3——6岁:

由自我中心的行为转为对世界存在非逻辑的看法,享受游戏、进行创作和想象。

是儿童最重要的人格形成期,人格基础奠定

6——性成熟前:

逻辑思维、语言和记忆能力都有所增强,自我概念、自尊和交朋友变得重要。

学会用符号,后期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社会化:

0-6岁,以家庭为核心,情感、依恋行为日渐完善,社会交往发端;

6-性成熟前:

学校、朋友成为中心,家庭、学校、朋友对其人格和发展产生大的影响。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在特征和生理特征

心理:

(1)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2)动荡与稳定的结合

(3)突变与渐变的统一

(4)心理内容的社会性转换

生理(略):

(1)体形巨变

(2)机能健全

三、青少年情感的主要特点

(1)内隐性:

开始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某些感受和情感进行掩饰;

(2)两极性:

遇事表现出强烈的夸张的感情,或高强度的兴奋、激动、热情等,或极端的愤怒、怨恨、不满、泄气、自卑、绝望等等;

(3)延续性:

儿童的哭笑无常的现象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比较持续的心理状态,不再像儿童时那样无忧无滤,心里开始对某些事情牵挂;

(4)冲动性:

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远不如成人,一旦遇到某种强烈的刺激,情绪就会突然爆发,在语言、形态、行为等等方面失去了理智;

(5)社会性:

情感生活日益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情绪的社会性倾向日益明显;

四、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特点

(1)个体性:

青少年的性格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思维习惯、个人心理、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

(2)与社会化保持同步:

青少年性格的变化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速而加速,随着社会成熟而减缓甚至趋于稳定;

(3)性格调整能力增强:

青少年常常主动向别人征求意见对性格加以改进,或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自觉加以总结和评价,并努力加以调整改进

(4)表现形式日益丰富:

表现人性格特征的言行举止变得日益丰富,致使人们只有长时间、细心的观察一个青年的外表和言行才能了解他;

第三章

一、不同群体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1、家庭

定义:

由夫妻和子女构成的基本社会生活单位

影响:

①提供养育及安全场所,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

②家庭成员的互动和情感支持,是孩子发展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③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和家长教养模式等是影响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

2、朋辈群体

定义:

指年龄相仿,或社会地位相同,或行为复杂程度相似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规模较小的群体。

影响:

①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都有影响

②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朋辈群体是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的资源。

3、文化

影响:

①文化通过依附于语言、文字、艺术作品及其它文化载体,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进而成为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

②文化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

4、学校

5、社区

6、大众传媒

二、欺负与被欺负相关理论

(1)“竞争假设”理论:

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校参与竞争与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反应。

(2)“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

儿童受欺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外部特异特征;

(3)“依恋理论”:

早期的不安全依恋是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

(4)“心理理论”:

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

三、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三大需求(心理、价值、职业技能)

1、心理需求:

建立自我认同感(如相貌、社会角色等);发展安全的人际关系;自主意识日益明显

2、价值观发展需求:

发展行为责任感;发展合理的道德、伦理、价值观

3、职业技能发展需求:

发展职业兴趣;获得职业技能;寻求经济独立

第四章

一、生物学理论对儿童青少年工作的启示

(1)儿童青少年的生长是与时间相关、有规律、有顺序的过程,各个器官都有发展的先后顺序和速度——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的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儿童青少年正常发展,从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内在成长因素找到解决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问题的正确有效方法;

(2)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变异。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结合、正常发展和变异发展现象并存的过程,儿童青少年的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灵活运用各种辅导方法,促使他们发挥出自己的独特潜能,优先发展特长,各方面协调发展;

(3)儿童青少年问题有社会的原因,也有生理发展的原因,二者都不容忽视。

器质性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生理的发展使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了可能,同时,青少年的发展一定是外在环境的产物,社会性因素在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处理儿童青少年问题需要二者兼顾。

二、心理学理论对儿童青少年工作的启示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其顺利实现社会化,而社会化的关键,是个体与他人以支持性、竞争性甚至是解构性的方式产生互动,这不可能离开一个人诸多心理要素,知觉、认知、情感、人格等的发展;

(2)心理学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青少年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规律性;

(3)有关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指导理论,它在基础理论和工具理论两方面都有重要的位置;

三、青少年亚(次)文化理论

指拥有一些独特文化特质的团体表现出来的文化;

(1)青少年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显著特征,对于青少年发展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是社会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2)在倡导文化多元的现实条件下,不同的次文化团体有着和睦共处的可能和必要和可能;

四、社会文化理论(对青少年成长影响)

(1)强调社会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重大影响,认为社会文化才是青少年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认为不同文化间差异很大,青少年成长所感受的压力视文化制约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而有所不同

(3)个体的发展是社会组织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和文化当中,青少年的发展才能显示出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理论将着眼点置于儿童青少年发展对社会的功利价值之上,启示我们,在青少年工作中,应注意对其社会角色的训练。

五、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1、定义:

来自个体所在的社会网络或互动的社会系统的支持为“社会支持”。

2、类别:

社会支持可以分为非正式支持和正式支持。

3、功能

(1)帮助个人融入社会的网络之中,强化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帮助个人和社会的协调

(2)社会支持介入有压力的情境和反应之间,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

(3)适当的支持可以导入处理压力的经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问题严重性的认知,减少压力所产生的影响。

4、社会支持网络的介入策略

个人网络策略:

在现有的个人关系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有发展潜力的关系;

自愿连接策略:

在遭遇困难或需要帮助的人与可提供支持的非形式化的辅导者之间发展出一对一的关系;(如:

寄养家庭)

相互援助网络策略:

把面临相同问题、能力和兴趣也相似的人聚合在一起,促进他们之间潜在或现实的关系。

邻里互助网络策略:

催化邻里的合作,帮助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

社区授权网络策略:

扶持社区领袖,反映社区内各种利益群体的声音,申诉社区内的问题和倡议政策改革。

六、增能理论的启示

(1)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新的服务理论和工作模式,整合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技巧;

(2)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在自主、个人责任和自我实现方面的成长,激发其参与社会变革的动机,提升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五章

一、儿童青少年福利的内涵

(1)儿童青少年福利是一种哲理,是一种社会观念,包含着社会公正、平等、公平等社会意识

(2)儿童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会政策,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事业。

(3)儿童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国家机制建设,在社会政策的指导和制约下,社会通过社会自身的机制建设,实现福利目标,保障每一个青少年的发展;

(4)儿童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会行为

二、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三要素

(1)主体:

国家,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2)目的:

保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

(3)内容:

国家用法则、法规、办法、条例等方式对社会的儿童青少年行为的约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三、我国主要的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

(1)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2)妇联系统

(3)共青团系统

(3)民政系统

(4)各类儿童青少年社会服务机构

四、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和行政的评价

(1)政府历来重视儿童青少年工作,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思想不断发展;

(2)关于儿童青少年福利的政策法规较为丰富,为儿童青少年工作、生活、成长、发展创造财富了好的环境,为儿童青少年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行动框架;

(3)原有儿童青少年政策偏重体现教化和控制的内涵,尚未制定有统一、专门的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和明确、正式的法律法规,青少年福利政策分散在相关法律规定之中。

(4)进一步规划及制定青少年福利服务政策,形成统一、规范、结构完整、体制合理的青少年福利服务政策体系,对于促进青少年工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

一、青少年厌学问题

(1)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持冷漠等心理态度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形式。

轻度:

迟到、早退、开小差、不完成作业;

严重:

旷课逃学、迷恋游戏。

病理性反应:

质疑

(2)学校和家庭的关系模式:

攻击性关系、消极性关系、调适的模式

(3)对厌学的矫治★

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社会工作视角:

正确的认知:

归因和社会知觉

对学生积极强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影响社会环境的改善

二、影响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因素

(1)家长的素质和教养方式

(2)青少年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

(3)青少年的行为特征

三、青少年道德发展

1、问题:

价值选择的困惑

社会公德行为的偏差

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脱节

2.影响因素:

①市场体系运行规则的社会制约力:

忽视精神的现实化倾向、金钱第一的物质化倾向、权利义务日渐明晰的契约化倾向;

   ②多元化意识形态:

东西方思想意识的撞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的较量、科学民主精神与封建传统的斗争;

   ③社会组织状况的变化:

组织生活政治色彩淡化、组织对成员思想意识控制减弱,关系趋向松散、基层多元的、非正式的组织活跃;

   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社会总体形势:

观念多元、利益多样、生活个性、结群多向。

   

3.道德教育的路径★

 1)围绕社会现实和青少年的需求等寻找教育主题,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实际;

 2)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让青少年在对社会问题和自身道德发展问题的探究中成长,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

 3)强调道德发展的过程是青少年自身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把理想、道德和价值观的辅导转变为寻找真理的过程;

 4)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每个青少年都能够体会成功的快乐,推动青少年的主动发展;

 5)运用角色体验、情景体验等实践体验,使青少年道德价值的发展成为自主的实践过程;

 6)用有效的方法(训练、强化等),激励青少年主动发展道德,推动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7)经常进行道德、价值观的讨论、辩论,联系实际进行价值辨析,让青少年在多元元素中成长;

 8)充分发挥团体互动的成长小组的作用,帮助青少年在团体中快乐成长。

第七章

一、倡导性工作概述

倡导者:

社会工作者

服务对象:

儿童青少年

对象系统:

所需要施加影响和谋求改变的系统

系统资源:

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网络中能够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支持的社会系统(正式、非正式;倡导者、儿童青少年)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代理者、协助者、增权者、媒介(资源联系者)

目标:

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

原则:

利益最大化、平等、主体性、社会责任

过程:

识别问题——研究和分析问题——计划——介入——评估总结

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倡导、权利倡导、社区工作

二、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三原则:

服务性与非赢利性、发展性、工作方法的科学化

三、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青少年的救助(美国经验)

(1)支持性的服务网络:

直接的家庭个案服务、保护性服务、未婚或未成年父母及其家庭服务

(2)辅助性的服务网络:

居家服务、托儿服务、学校社会服务

(3)替代性的服务网络:

寄养服务、机构寄养服务、领养服务

四、对特殊青少年的社会工作(留守儿童服务)

1、问题:

“上学难”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

2、对策:

(1)加强对打工子弟学校的管理,把合格的打工子弟学校纳入学校所在地政府教育部门的管理之内;

(2)规范流动儿童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打破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倡导教育公平原则

(4)政府政策倾斜,社会工作专业介入

五、对贫困(流浪)儿童的救助

建立与流浪儿童青少年救助保护中心为基础、社区为平台、社会治安机构为保障、外展社会工作为补充的救助网络体系。

第八章

一、儿童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特点

(1)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2)工作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

(3)在本质上更强调助人自助

(4)坚持过程的系统性

(5)工作具有扩展性

二、儿童青少年个案工作的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重点在于提高儿童青少年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及主观感受力,同时,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努力地改善环境,促进儿童青少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儿童青少年实现在客观环境与主观印象上的平衡。

2、危机调适模式:

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儿童青少年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这些情况作出一个危险性判断,在与当事人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焦点问题。

3、行为修正模式:

假设中,儿童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是学习、模仿而来的,要改变他们的这些不良的行为方式,仍然只能通过让他们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来达成。

4、结构家庭疗法:

首先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到儿童青少年的家庭系统中来,通过专业的介入,来改变家庭的结构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从而改善家庭系统。

三、儿童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原则

(1)对团体成员的个别性原则

(2)对团体的个别化原则

(3)鼓励、调动团体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

(4)调动团体成员参与冲突的原则

(5)科学、专业地实施团体辅导的原则

四、儿童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技巧

(1)组织儿童青少年团体的技巧

(2)领导儿童青少年团体的技巧

(3)介入团体冲突的技巧

(4)与工作对象建立关系的技巧

五、成效评估

(1)具体工作的直接成绩评估

(2)对于社区整体儿童青少年发展状况影响的评估

(3)对于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对社区其他方面影响的评估

六、儿童青少年社区工作介入的技巧

(1)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

(2)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

(3)从社区儿童青少年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4)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5)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

(6)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