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72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综合检测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羸弱(léi) 踯躅(chú) 萦纡(yū) 迤逦(yǐ)

B.电掣(chè)阴霾(mái)鹧鸪(zhè)凝睇(dì)

C.渌水(lǜ)鼙鼓(pí)玉扃(jiōnɡ)馔玉(zhuàn)

D.潺湲(yuán)眇眇(miǎo)毗邻(bí)薜荔(bì)

解析 A.“躅”应为“zhú”。

C.“渌”应为“lù”。

D.“毗”应为“pí”。

答案 B

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错毂 寂寥 鸾回车 缓歌慢舞 九重城阕

B.箜篌聒噪东南坼钟鼓撰玉訇然中开

C.施旆绸谬云清清袅袅秋风临邛道士

D.仙袂戏谑水澹澹芳馨庑门逍遥容与

解析 A.“阕”应为“阙”。

B.“撰”应为“馔”。

C.“谬”应为“缪”,“清清”应为“青青”。

答案 D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仍为乐府,已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B.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感伤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卖炭翁》等。

C.《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D.《长恨歌》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答案 B

解析 《观刈麦》《卖炭翁》等应为讽喻诗。

4.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⑧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②⑨③/①⑤⑩/④/⑦/⑥

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

C.②⑨/①⑤/⑦⑩/③/④/⑧/⑥

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⑧/⑥

解析 分别是屈原、陶渊明、杜甫、李白、辛弃疾、白居易和乐府诗。

答案 C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与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唐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唐代社会生活的文学纪录

②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情感幻想和思维方式的折射

③是人们在面对经济、生活、边疆战争、羁旅游宦、纯真友谊、缠绵情爱、优美风光时种种精神状态的结晶

④是当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和复杂曲折的思想历程的反映

⑤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A.④②⑤③①B.④⑤③①②

C.⑤①④②③D.⑤④③②①

解析 先总说,然后按照唐诗内容的主次关系加以分说。

答案 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

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

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6.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解析 C.“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

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的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

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学生做此题要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和识别能力。

答案 C

7.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

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

解析 D.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

“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A、C项侧重写景,B项侧重言志。

答案 D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解析 B.体现的应该是“坚韧强劲”的审美感受。

答案 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看松庵记

宋 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

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

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

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

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

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

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

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君唶②曰:

“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

”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

“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

”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ɡ):

一种竹杖。

②唶(jiè):

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之可茹  茹:

吃。

B.皆竞秀献状秀:

开花。

C.被鹤氅衣被:

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

接近。

解析 秀:

美好,秀丽。

答案 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因”,第一个是副词,于是,就;第二个是介词,趁着,趁机。

B.“于”,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比。

C.“而”,第一个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

D.“乃”,均为副词,表出乎意料,解释为“竟,却”。

答案 D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  )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帖帖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④⑥D.②⑤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②是描写松树上的薜荔和女萝的。

③是描写嘉树的。

⑤是写章君在松树间歌吟的,重在描写章君。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

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解析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B.“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在文中找不到依据,虽说章君因为这里风景优美适宜弹琴、下棋、喝酒而修建了环中亭,但并没有写他“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答案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3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

(1)“负”是多义词,在这里可依据“背”的义项引申出“具有”;“尝”是副词,曾经;“植”是动词,建立;“见”是通假字,通“现”,显露;“自见”是宾语前置,即“显露自己”。

(2)“其”是代词,那些;“凌”是动词,联系“凌寒独自开”可推知是“冒着”的意思;“易”是多义词,这里是“改变”的意思;“非……耶”是固定句式,译为“不是……吗”;“是”是代词,这样,后省略“之”,合在一起翻译为“因此”;“自厉”,宾语前置,即“激励自己”;“志”是多义词,结合语境解释为“志向”;“若”,动词,像,好像。

答案 

(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竖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

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参考译文】

龙泉多高山,它西南一百多里的各山更是特别高,其中有一座四面高耸中间低洼的山,形状像个筐,人们于是称它为“匡山”。

山上有很多苍松,充满视野,高入云端,鲜绿照人,就像洗过的一样。

松树上有薜荔和女萝类的野生植物缠绕,(这些植物)横向延伸几丈远,颜色嫩绿犹如可餐。

松树根上生长的茯苓,像羹斗那么大,和黄精、前胡以及牡鞠的幼苗混杂在一起,采来可以吃。

我的朋友章三益很喜欢这座山,在山里新建了一座草屋。

草屋西南若干步远的地方,有两个深潭,深潭里有蛟龙。

云气(从深潭)慢慢往上升腾,顷刻间就弥漫了整个山谷,它的颜色是纯白色的,好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大风从东边吹来,云气就飘走了,章君为此又(在这里)建造了烟云万顷亭。

草屋的东北又若干步远的地方,山势更加高耸,山峰和山峦也更加陡峭,气势好像要连接天空。

向南望去闽中几百里的地方,美丽的树木就像荠菜紧贴在地上,章君为此又(在这里)修建了唯天在上亭。

草屋的正南又若干步远的地方,光线明亮,地势开阔,空气清爽洁净,东面、西面、北面的各个山峰,都竞相呈现美丽的山势,令人喜爱,玩赏不够,加之在这里可以弹琴可以下棋,可以带上酒器而饮酒,没有什么不适宜的,章君为此又(在这里)修建了环中亭。

章君在写诗作画的空闲时间里,披上披风,拄着竹杖,遍游三亭。

回去坐在草屋里,回头凝望山上的苍松,(它们)就像善士、伟人一样在他的左右拱手作揖。

章君注视的时间长了,精神专注聚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好像在千年前正与古代的英雄豪杰对话。

章君高兴极了,起来穿上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每天在诸多松树间歌唱吟咏,木屐合着节拍发出清脆的声音,与歌声相应和。

苍松好像理解章君的心意,也隐约发出笙箫般的音乐来使他快乐。

章君赞叹说:

“这是我得到了看松的乐趣了。

”于是用“看松”来给他的草屋命名。

龙泉的一些有名望的人,听说后质疑说:

“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竖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现在竟然用‘看松’来给他的草屋命名,好似隐居的人的做法,是看不起世人的搅扰因而不愿与他们接近呢,还是认为这些人不值得结交从而只去喜欢松树呢?

”金华的宋濂(我)私下里却不这样认为。

在植物之中,禀性正直有刚强气节的,只有松树具备这些品质。

(我)曾经对此深思:

春天回暖,不论是根部蕴藏力量的大树还是积蓄力量的草根,没有不枝繁叶茂呈现一时的美丽的。

等到秋高气爽,霜露降下来以后,叶子就都变黄陨落而没有剩余了。

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

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章君隐居,与松树结为朋友,就严格要求自己像松树一样卓异独立;等到他为了时局而出山,(依然)刚毅坚贞严格要求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议论而改变自己的志向,最终能够建功立业从而恩泽百姓,从一开始就未曾与松柏的个性有过背离。

有的人不理解,牵强地说章君忘记了世人,从而质疑他隐居匡山,怎么可以呢?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军 行

李 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形象的?

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为国杀敌立功的将士的赞颂之情。

(2)运用了烘托的手法。

以战马的神骏和马鞍的名贵衬托出将军高贵的身份和赫赫战功;以战事结束后沙场月寒、战鼓犹震和金刀血迹未干,来烘托将军的英勇善战。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

“作诗本乎情、景。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请指出王勃的《山中》一诗中的情景关系。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区别?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情景交融,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悲”和“念”的心情。

(2)王勃的《山中》抒发的是诗人的旅愁归思。

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诗的后半部分,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悲”和“念”的心情。

王维的《山中》表达了诗人对初冬时节山中景色的喜爱与喜悦之情。

诗歌细致描绘了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热爱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元)白朴

黄芦岸白

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

、红蓼:

水边生的草本植物。

(1)这首元曲的开头两句写景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曲中塑造的渔夫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精心选取“黄芦”“白

”“绿柳”“红蓼”四种景物,色彩明艳,相映成趣;渲染出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特点,活画出渔夫垂钓的优雅环境,映衬渔夫高洁脱俗的品格。

(2)渔夫是一个垂钓于秋江,以鸥鹭为友,不识字却能笑傲王侯的形象;他是作者忘掉机心、鄙弃功名的高尚德操、理想人格的化身。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采桑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时光流逝而惊梦,因容颜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2)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②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作者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五、(10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

(2)上穷碧落下黄泉,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

(3)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4)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

(屈原《湘夫人》)

(5)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白《将进酒》)

(6)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

(7)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9)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答案 

(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两处茫茫皆不见

(3)游人只合江南老 (4)洞庭波兮木叶下 (5)钟鼓馔玉不足贵 (6)举杯断绝歌路难 (7)鱼龙潜跃水成文 (8)石破天惊逗秋雨 (9)镜中衰鬓已先斑

六、(8分)

19.阅读这则题为“选择”的短文,根据语段内容补充横线上的话,不超过40个字。

(4分)

一个人在林子里打猎的时候,看见一只又老又瘸的狐狸。

这个人很疑惑:

这么一只羸弱不堪的狐狸怎么能生存下来呢?

过了不久,他发现一只狮子叼着一大块肉从林子里走了出来。

狮子自己吃了一点儿后,把剩下的肉都留给了狐狸。

这个人目睹了一切,大受启发:

如果自己也像这只狐狸一样,上帝也不可能坐视不管的,又何必再为生计奔波劳碌呢?

于是,他就在原地坐了下来,等待奇迹的发生。

但时间一天天过去,什么奇迹也没有发生,这个人倒是因为长时间饥饿而越来越体力不支。

当他已经虚弱得无法站立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终于传来了一个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不要再做病弱的狐狸了,你应该成为强壮的狮子。

只有这样,你才能养活自己,帮助别人。

20.请以某诗人或词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

(4分)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书写得缠绵悱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吟唱得荡气回肠;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多少人的牵挂书写得缠绵悱恻。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