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67397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进步情况的报告.doc

中山市人民政府促进科技

进步情况的报告

中山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战略,坚持推进科技的全面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不断增强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为调结构、促转型,构建“三个适宜”的创新型城市,为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提供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

2001年至今,我市已连续四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一、全市推进科技进步的主要成效

(一)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环境日趋优化。

1.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累计达到19.6亿元,年均增长达28.15%,2010年财政投入增幅创新高,达到40.57%,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13个百分点,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4.61%。

五年来,共带动企业研发投入80.1亿元,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R&D/GDP)达到1.9%。

2.科技与金融结合取得重要进展。

2009年被省科技厅批准为全省首批三个“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之一,获省科技厅1000万风险准备金支持,科技金融试点市工作全面展开。

以此为契机,成立了中山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其中市政府出资2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

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对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加速企业成长壮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同时,利用科技金融手段加快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以LED照明示范工程为契机,大力推广“用户+企业+银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模式),在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3.深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优惠政策。

市科技局深入镇区分区域举办了多场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讲会,邀请省税务专家面向全市企业举办财务操作实务培训班(相关视频被省科技厅采纳,在科技厅网上进行全省推广),提高了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

2009年、2010年全市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分别达到7365万元和7803.9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额分别达到4.8亿和6.5亿元,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二)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1.承担国家、省科技计划能力迅速提高。

“十一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省科技计划立项651项,经费支持超3亿元;其中2010年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67项,获得经费7551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0.7倍和2.7倍。

重大科技专项带动效果明显,2010年获得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重大科技专项和省部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共11项,经费支持3870万元,超过当年全市获得省级以上经费总额的50%。

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凸显。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23.3%提高到2010年的3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已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3强。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2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省创新型企业试点5家,一批以企业为主体承担的重大科技项目获得立项。

明阳风电成功研发全球首台3兆瓦超紧凑型风电机组,大洋电机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和控制器进入全国“百城千辆”示范城市,胜龙成功研发全球首台4500吨肘节式锻压机床,中艺重工成功研发国内最大起重能力的带自动吊具门座起重机。

大桥化工组建了全市第一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3.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我市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选择LED、新能源汽车和游戏游艺3个产业编制了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2010年市财政设立1亿元新能源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开发、制造、推广应用及研发,有力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我市还与省科技厅签订了共建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框架协议,创建国家“十城万盏”示范市。

2010年上半年,全市LED产业产值达72亿元,增长超过120%。

电子信息产业增长55.7%,新能源产业增长27.3%,医药产业增长33.2%,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专业镇转型升级成绩突出,整体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15家专业镇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04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6%。

传统产业加快向现代创新集群升级,新认定南区电梯、阜沙精细化工等两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及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4.专利产出水平迅速提升、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专利申请38294件、授权23787件,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2.2倍和1.8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分别增长了6.9倍和5.3倍。

五年累计共有380项成果获得省市科技奖,省奖39项、市奖341项,包括7项省科技一等奖。

“十一五”期间在我市实施的科技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的有16项、国内领先的有92项。

(三)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善。

1.建立市、校长效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朝“重质重量”方向全面推进。

目前,我市与100多所高校、中科院院属研究机构等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联系,与北京理工大学等8家部属重点高校签订了市、校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17家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建立分支机构,组建了3个产学研合作创新(技术)联盟、13个产学研示范基地,开展各类产学研项目800多项,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0多亿元,累计实现产值700多亿元,形成专利2000多项。

同时,产学研合作范围从国内向港澳地区扩展。

2.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

积极组织全国著名高校院所的技术人才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镇区,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产学研合作,有效地解决了我市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技术难题。

目前,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300多名,数量居全省第五,被评为“全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单位先进单位”。

(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自主创新的科技基础日益夯实。

1.创新平台建设量增质升,支持产业发展能力增强。

全市现有224家市级以上工程中心、2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3个省部产学研(技术)联盟、2个省级研究院、6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2010年,全市创新平台服务企业数量超1万个次,促成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百项。

2.引进高端科技服务平台。

美国汤姆逊公司、北京立方律师事务所等高端专利服务机构进入中山,建立了政府投入、企业运作、面向全市开放的专利数据库,为企业创新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检索、咨询等优质服务。

(五)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取得新成效。

1.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和配套政策,大力引进和扶持创新科研团队,建设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队伍。

2.高端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日益完善。

设立了1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领军人才培养、优秀企业家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提升、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加强科技产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园等载体建设;市人民医院、大桥化工、中智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有效促进了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正处于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凸显,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资源环境压力比较突出,亟需通过科技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二是产业创新能力滞后,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亟需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人才瓶颈突出,人才总量、结构、素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尤其高端创新人才稀缺,亟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资源布局不合理,西北部区域发展较快,南部片区发展相对落后,未能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进步要从大发展到大提高,科技进步要在新的高点上起步,呈现出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局面,使中山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珠江口西岸重要的科技服务业基地和沿海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一)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根据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以及我市实际情况,重点在新能源、LED、健康生物医药、临港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上取得突破和发展,下大力气培育新兴产业的内生性技术创新,避免新兴产业重蹈传统产业“技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发展模式,着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核心载体。

(二)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步伐。

抓紧制定专业镇“一镇一策”,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专业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

在非专业镇内积极挖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努力培育新的专业镇。

(三)强化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建设。

按照“科技服务化、服务科技化、科技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加强政府引导,整合优化服务资源,以研发服务业、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为重点,加速打造科技服务业创新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技服务业基地。

(四)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建设。

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产业导向,结合产业创新需求,注重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

逐步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创新型企业梯队,支持各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制定企业技术发展战略。

(五)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

扩大产学研合作领域,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使更多的大学、研究院所科技创新资源流入我市企业并强化产学研机制建设,进一步探索基于共同需求的动力机制、互惠多赢的利益机制、优势互补的选择机制、长期愿景的激励机制和全面渗透的交融机制,为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六)大规模引进高端创新人才。

建立重要产业高端领军人才信息库和“以才引才”的新机制,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吸引一个团队,催生一个产业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