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972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docx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电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题。

1.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________

和________。

一般物体并不显示带电的原因是正、负电荷________,相互抵消。

2.电荷流动起来会形成________,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________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________。

3.如图所示,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铜帽一端是________极,锌壳一端是________极。

4.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

,就会发生________。

此时,电路中的_______

_会急剧增大。

如果长

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烧毁________,引发火灾。

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________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所以我们不能直接使用实验室内________中的电做实验。

6.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7.像铜丝那样________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________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我们利用________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_

_______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8.________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它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有________和________。

9.一节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V。

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__

______V。

二、判断题。

10.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               

11.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    

12.只要有了电路,电荷就能持续地流动起来形成电流。

       ()

13.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

14.在一个完整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小灯泡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

15.我们可以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电热水壶的电路。

   ()

16.电路中的某个元件出了故障,使电流中断,这种情况叫短路。

   ()

17.当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一定不会亮。

()

18.

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

19.我们

要好好保护

电器设备上的绝缘材料。

                ()

三、选择题。

20.下面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纸片被风吹走   

B.摩擦过的气球可以吸起头发

C.双面胶粘住了泡沫颗粒

21.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电荷相互靠近时(   )。

  

A.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规律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2.一般情况下,(   )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A.电源

B

.开关

C.

导线

23.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出现(   )。

  

A.通路

B.断路

C.短路

24.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橡胶

B.

铁丝

C.回形针

25.下列做法中,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

  

A.保护好绝缘材料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用湿布擦拭开关上的灰尘

26.在电压相同的

情况下,灯泡串联时发光(   )。

  

A.较亮

B.较暗

C.

不确定

27.根据

串联与并联的特点,家里、教室里的

照明电路一般是

用(   )

的方式  连接的。

A.串联

B.并联

C.不确定

28.组装电路时,把小灯泡并联起来发出的光要比把小灯泡串联起来发出的  光(   )。

A.亮

B.暗

C.没有变化

29.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并联起来时,电压是(   )。

   

A.1.5V

B.3V

C.0.75V

四、简答题.

30.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下面的器材用线连接起来,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填出连接方法。

________     

________ 

                A________         

          B________ 

   在电池电压相同时,哪种连接方法会使小灯泡更亮一些?

________ 

31.一个连接着两个小灯泡的电路出故障了,请你推测一下出故障可能的原因。

(至少两点以上)

五、画图题。

32.请你利用两个小灯泡、若干根导线、一个开关、两节电池画一个电路图,使开关能同时控制两个小灯泡。

六、实验题。

33.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防止触电事故?

34.请你调查一下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

它们用电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35.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

1—2

1—3

1—4

2—3

2—

4

3—4

通路

断路

请你根据检测记录,推测里面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在下面的图中用线段表

示你的推测结果。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答案】正电荷;负电荷;数量相等

【解析】

2.【答案】电流;动力;电路

【解析】

3.【答案】正;负

【解析】

4.【答案】短路;电流;电池

【解析】

5.【答案】220V;插座

【解析】

6.【答案】串联;并联

【解析】

7.【答案】容易;不容易;导体;绝缘体

【解析】

8.【答案】开关;导体;绝缘体

【解析】

9.【答案】1.5;3

【解析】

二、判断题。

10.【答案】正确

【解析】

11.【答案】正确

【解析】

12.【答案】错误

【解析】

13.【答案】正确

【解析】

14.【答案】错误

【解析】

15.【答案】错误

【解析】

16.【答案】错误

【解析】

17.【答案】错误

【解析】

18.【答案】正确

【解析】

19.

【答案】正确

【解析】

三、选择题。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C

【解析】

22.【答案】B

【解析】

23.【答案】C

【解析】

24.【答案】A

【解析】

25.【答案】C

【解析】

26.【答案】B

【解析】

27.【答案】B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解析】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8.【答案】A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解析】

29.【答案】A

【解析】

四、简答题.

30.【答案

;串联;并联;将小灯泡并联会使小灯泡更亮一些。

【解析】

31.【答案】

(1)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2)电池没电了;(3)导线中间的金属丝断了;(4)电池盒出故障了。

(合理即可)

【解析】

五、画图题。

32.【答案】解:

如图所示:

  

【解析】

六、实验题。

33.【答案】解:

损坏的开关、插头、电线等应尽

快修理或更换,不能使用。

【解析】

34.【答案】解:

不懂电器技术的人,对电器设备不要乱拆、乱装,更不要乱接电线。

屋外电线和进户线要架设牢固,以免被风吹断,发生危险。

不要用湿手触碰开关和用电器,以免触电。

【解析】

3

5.【答案】

   用电类型

用电器名称

交流电

直流电

 电风扇

   √

电动玩具车

   √

   电视机

   √

   电脑

   √

 遥控器

   √

 洗衣机

   √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