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9740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docx

社保资料保险医疗

社保资料(养老和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现状:

由于特殊的国情和人口政策,拥有广袤土地和庞大人口数量的中国比起大多数国家,面临着更加严重的老龄化危机。

联合国1999年公布的中生育率和中死亡率预测结果显示:

65岁及其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上升到20%所需要的年份中国为20年(从2017-2037年),日本为23年(从1984-2007年),美国为57年(从1970-2028年),德国、瑞士则分别为61年(从1951—2012年)和64年(从1947—2011年)。

这意味着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将远快于其他大部分国家。

对于一个正处在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具有极大的挑战和风险性。

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大国和体制转轨进程中的国家,中国需要保持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供给是中国企业界与世界竞争的有力武器。

加速的老龄化则随着年轻在职人员数量和比例的下降,有可能使中国失去这种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公共事业对财政投入有着广泛的需求。

老年人口队伍的急剧增大将会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支出负担的加剧,不仅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供给陷入危机,也会因此增加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并进一步阻碍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程。

老龄化趋势使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正处在一个旧制度变革与新制度选择的关键期。

一、中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根植于计划经济土壤之上的中国旧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如下基本特征:

(1)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城镇、集体企业或职工中的固定工,小集体企业、私营、三资企业职工及个体户业主都没有纳入保障范围。

(2)养老基金来源渠道分两个部分: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基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企业职工的养老费用来源于企业生产性收益,并在企业营业外列支。

其实质都是来自国家预算。

(3)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

实行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工作的人供养已退休人员。

基金的筹资保持收支平衡的原则,不留积累,易于管理。

(4)以单位为“单位”封闭运行。

每个单位只对本单位的退休者负责,表现出显著的单位化特征。

(5)管理制度分立的非统一的制度安排。

国家机关与企业职工两个系统并行,分割管理,分割实施。

离休、退休制度并行。

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在长达40余年的时间里,在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解除城镇职工养老的后顾之优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该制度也存在着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

第一,国家或企业负担的养老保险,这种单方负责的制度安排在替代率不断攀升,离退休人员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不堪重负。

国有企业因离退休人员太多而陷入财政困境甚至破产,国家负担沉重。

第二,“画地为牢”的单位养老模式,造成企业职工队伍老化、人浮于事。

劳动者流动性差,各个单位退休人员的多少以及其年龄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养老负担畸轻畸重。

第三,非统一的制度安排下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分散,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行政管理监督营运实施各项工作缺乏合理分工,管理效率低下;企业的社会职能与生产职能不分,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这些缺陷使得旧的养老保险制度很难适应并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

经济改革的核心是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的实施导致许多国有企业破产,传统的企业养老就失去了稳定的组织和经济基础;另外,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化的养老保险,而传统的非社会化的制度安排是与计划经济相伴随而产生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中国现行养老体制存在的弊端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对即将进入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同时又正值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必然要求尽快完善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完成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转移的过程,将养老保险推向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轨迹。

要对现行体制进行完善与改进,必须首先明确当前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1.基金来源渠道单一,收支矛盾日显突出。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费的收入及其利息收入和财政补贴。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保费欠缴的情况非常严重,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保费收不抵支,原有的积累也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基金保值增值的幅度又太小,弹性收缴与刚性支出的矛盾日趋突显出来,加上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数却不断减少。

养老保险费用开支增加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成为应对老龄化危机最主要问题之一。

2.历史欠债严重,“空账”运行规模大。

我国当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到统账结合制的转变是一次根本性的体制变革。

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却形成了一种在资金流程上与现收现付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空账”运行机制。

1997年《决定》指出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继续按照过去的标准,由企业缴费形成的社会统筹部分解决。

这意味着企业要同时承担退休职工养老之需和为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的双重任务,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缴费困难、逃费、欠费现象严重,导致养老金收不抵支。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速,除去个人账户积累的“社会统筹”部分根本不足以用来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再加上统筹部分与个人账户部分资金的“混账管理”,于是就出现了“拆东墙补西墙”,“挪用”个人账户中的基金来填补养老金支付空缺的现象,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当前个人账户空账累计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

3.退休年龄偏低,且男女性别在退休年龄上差距太大。

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退休年龄越高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短,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少。

而退休年龄越低,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长,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多。

所以退休年龄这一变量也是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我国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偏低的退休年龄是导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加上生活和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造成我国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有关专家预测我国2000年老年抚养比为10%,2010年为18.6%,2020年为26.3%,2030年为40.2%,2050年为58.7%,2060年为60.3%。

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在老龄人口中女性占的比例也远远大于男性,在我国,女性要比男性早5年退休,这不仅导致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加重,而且也不利于妇女权益的保障。

4.公共养老金替代率居高不下。

养老金的替代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公共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即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越高,公共养老的支出水平就越高。

我国当前已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替代率为80%,有时甚至高达90%以上,这个水平远高于40%—60%的国际水平。

5.基金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规定养老金在留足2个月的支付以外,应该全部用于购买国债、银行储蓄、企业债券、投资股市,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

但是目前我国养老金仍主要用来购买国债和银行储蓄,基金收益甚小,根本无法满足老龄社会对养老金的需求,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

在基金的使用、投资、运营等方面效率低下。

同时,由于基金管理监管机制的缺位导致基金的挪用、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6.尽管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狭窄,但是将所有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之内,未免操之过急。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现状仍然不具备将所有人都纳入老年“安全网”的条件。

因为经济条件是社会保障运行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保体系就犹如纸上谈兵。

所以对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而言,在当前正处于转型的当口,由转制所带来的高昂的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外部性问题,正困扰着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此时若再将农村老人也纳入养老保险的体系,会使养老金入不敷出的情况进一步加重。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比起城镇的老龄化程度要严重得多,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到21世纪中叶,农村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将达到城镇的1.2倍,农村的老年抚养比要比城镇的高出31.4%。

因此农村养老保险当前仍应当以家庭养老为主,待各方面条件成熟以后,再考虑将其纳入养老保险的框架之内。

但是,另一方面农民工作为当代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都由青壮年组成的,将其划入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内,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危机问题,而我国当前尚没有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任何规章制度的建立。

四、对策建议基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实行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保长期债券,进入资本市场等措施,把社保基金做大。

放松对养老金投资于股票的管制,增加投资的比例。

在保障基金安全性的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要在经过严密的精算之后将资金投资于风险相对比较大的投资工具,以期获得更高的基金收益。

2.阶段性提高退休年龄尤其是妇女的退休年龄。

降低老年抚养比例,减轻养老金发放的沉重压力。

提高退休年龄还可以在减少退休人口的同时相应地增加在职人口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赡养比率。

有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如果各提高5岁的话,当前退休人口会减少1000万,在支付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养老金的支出可以减少1/3。

3.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强化个人自保的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的责任与义务。

使得养老保险的各个支柱都得以发展和完善,为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打好基础,为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促进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创造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4.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1)建立账户分立制,建立个人账户专管体系。

将个人账户从社会统筹金中分离出来,实行账户分立,从而避免社会统筹向个人账户“借”的风险。

(2)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来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与营运,以确保其保值增值。

(3)对“老人”而言国家必须明确责任,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养老金财政补助制度,保证其养老金的发放。

(4)对“中人”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可采用名义账户或发行认证债券。

同时,要积极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发展机制,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5.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实行收支两条线,保证专款专用,建立省级或省级以上的管理系统,做到统一管理。

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监管,应由政府成立专门的独立机构来进行监管。

对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的监管,也应该由政府直属机构进行监管,实行统一集中的监管模式。

6.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体系。

一项社保计划应该和能否盖哪些人群,是由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所决定的。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养老保险应逐步全面覆盖所有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群体,而农民工正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庞大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

应该立即建立有关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框架之内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内。

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因为一旦农民工为社保网络所覆盖,他们才会有“精力”去考虑如何提高父母辈老人的福利水平问题。

现状:

日前人社部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在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似乎是必然趋势,同时还可以缓解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的危局。

但也会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并使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过长,而享受福利的时间缩短。

有人质疑,如果再辛辛苦苦多干几年,等到退休时还能领几年退休金?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比重13.7%;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有近半数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个人账户“空账”超过1.7万亿元。

欧美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大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而实际退休年龄早于法定退休年龄。

而上海则采取在高科技雇员中将退休年龄“柔性延长”的方法。

“祸起”养老金亏空中国养老金空账达1.3万亿元账户有钱无法兑现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

所谓“空帐”,是指尽管你的账户里名义上有钱,但实际上却只是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

有学者表示,这1.3万亿元还只是保守估计,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2004年更是已给出过2.5万亿元的天文数字。

巨大的空帐需要填补,专家给出了几个解决办法。

一是增加年轻人数量,增加劳动力;二是一部分国企愿意红利上缴,以填补空帐;第三就是大量印发钞票,从账面上填补空帐。

但无论是哪个办法,从执行角度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如何填补中国养老金的缺口,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专家预计未来30年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达6万亿有群众认为,以后老人越来越多,两个年轻人养四个老人再加上孩子,不把老人的养老金做实,年轻人怕是负担不了。

一些专家认为,“空账”是我国养老制度转型形成的“历史欠账”所致,目前支付风险不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支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国家逐步做实账户并能让养老基金收益跑赢CPI才是上策。

账户“亏空”是养老制度转型之痛我国养老金“空账”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据了解,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过探索试点,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体系。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研究员李爱说,经过几次调整,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由单位负担缴费,为职工缴费工资的20%,个人账户由职工个人缴费,为缴费工资的8%,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根据个人账户余额及社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共同确定。

据了解,改革之前的养老保险由国家统筹安排发放,没有个人账户及资金积累过程。

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已近30年的职工刘景凡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企业工作,之前没听说过有个人账户,现在每个月往个人账户交200多元,退休后能拿2000多元。

尽管自己拿的退休金并不全是自己积累的,但养老没有问题。

山东大学财政系主任李齐云说,改革前虽然没有个人账户,但国家已经通过企业税收及利润上交等方式拿走了养老保险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事业,个人账户建立后不能再向这部分职工“追缴”养老金,从而形成个人账户“历史欠账”。

李齐云说,待这部分“欠账”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时,便只能“挪用”后来人缴纳的养老金予以支付,从而形成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虽然国家财政不断予以补贴,但由于老龄化不断增加及养老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账”越来越大。

据了解,为解决“空账”问题,2001年我国在辽宁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之后又扩展到吉林、上海、山东等十几个省市。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工作人员张晓巍介绍,目前山东已做实个人账户150亿元,大多数地市在做实个人账户时财政压力不大,但有的市由于财政基础不好及收缴状况不佳等原因,尚需省级财政给予一定扶持。

推辞退休的影响推迟退休动了谁的奶酪?

推迟退休一旦成行,自然是有人欢乐有人愁。

有些职业越老越吃香,而对体力要求较大的行业则不适合延迟退休。

同时,在“退休金双轨制”下,体制内外两重天,也让很多老百姓觉得不公平。

今日社保巨额亏空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

一是早期国有企业普遍以低工资无社保为代价,国家承诺的政府养老没有兑现,现在一古脑儿要社保基金承担养老支付,显然独木难支;二是大量事业单位员工无需缴纳社保,却领取比企业退休职工高得多的退休金。

不解决社保的公平正义问题,社保亏空问题无解。

尽管此次人社部强硬表态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或是无奈之举,而且对于漏洞很多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也许只能是扬汤止沸。

但既然已经提出这个设想,我们不妨来看一些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改革经验。

方法:

一.欧美经验:

渐进式调整退休年龄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其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例如苦陷债务危机的希腊。

于是,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又成为应对养老保险制度危机的一个手段。

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劳动力供应不足和养老保险压力增大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欧美国家在延迟退休年龄方面做了更早的探索与调整。

近几年,英国将退休年龄从65岁调整到66岁,法国从60岁调整为62岁,希腊从61岁调整到63岁。

上述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大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

澳大利亚将女性的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采取的办法是每2年提高6个月,因此要到2013年才调整完毕。

美国的做法是每年推迟一个月。

从65岁调整到67岁,需要24年才能完成。

另外,还有数据表明,其实欧美各国大多是实际退休年龄早于法定退休年龄。

美国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实际退休年龄为64.6岁;英国法定65岁,实际63.2岁;法国法定60岁,实际58.7岁;加拿大法定65岁,实际63.3岁。

二.上海经验:

在高技能雇员中推行上海是国内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养老金资金收支缺口每年达到100亿。

因此上海也比较早地进行了推迟退休年龄方面的探索。

上海采取的是退休年龄“柔性延长”的方法。

在高技能雇员,而不是在所有劳动者中推行。

既能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的供应,又不至于对年轻人的就业造成压力。

目前上海约有八成达到退休年龄的高技能劳动者,在单位没有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并且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自然推迟了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的时间。

这样,上海在缓解支付压力的同时,又能保持一支高技能的劳动力大军,实际上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的创新能力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医疗保险

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医疗保险,二是商业医疗保险。

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是多种改革模式并存,政府、企业、职工、医院四方正在实践中探索改革的途径。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现状是相对于社会保险而言的,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发展得很不充分,但商业医疗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存在技术难度大、运作成本高、产品的市场价格接受程度、税收不减免、外部配合不好等障碍。

商业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

一、医疗保险的现状

(1)、公费医疗改革。

公费医疗改革始于1984年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医疗费用改为以国家财政为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医疗费用。

在具体操作上各地形式不一,实践表明比较好的做法是,患者负担一定比例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年负担的比例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或者患者本人1个月的工资额,超支部分由单位负担。

但是,这种做法一方面没有全面推开,许多地方仍在沿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由于政府拨款不足而使公费医疗出现赤字时,还需自己筹措资金予以弥补,但是这种责任分担是极其有限的,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政预算拨款是公费医疗唯一的筹资渠道的特征。

此外,公费医疗的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也相应进行了改革。

公费医疗管理制度改革。

主要是对公费医疗享受范围、经费开支、机构职责、监督检查等作了明确规定。

公费医疗经费管理改革主要是将原来由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改为多种管理形式并存,从全国来看,多数选择由医院管理的办法。

(2)、劳保医疗改革。

劳保医疗改革始于1990年11月劳动部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劳保医疗制度改革会议。

会议确定的改革方向是:

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

大病统筹虽然只在企业进行,没有涉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它为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积累了经验。

(3)、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并在九江和镇江进行试点,之后不断扩大试点城市,到1998年已有多个城市进行了医疗改革试点。

在多年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装订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共同负担、统帐结合、多层次”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之后,全国范围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哄抬物价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这种现象都十分普遍。

2006年发生的哈尔滨医大二院“天价医疗费”事件,67天花掉了550万元。

随后各地又陆续曝光了一系列高价医疗费案件。

在农村,国家开办的乡村卫生所,保健站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医务人员私自涨价的现象。

虽然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听证会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但药价却是一路彪涨,一直居高不下。

医院的药费账单让人看的云山雾绕,不管该不该做的检查,测试都通通做一遍,甚至最近又爆出了把良性肿瘤当“癌症”来治的荒唐事。

虽然三列五申的强调医务人员不能收患者家属的红包,但现在基本上已经演变成不得不给的局面了,不给医生不上心,护士不尽心,患者家属也只好硬着头皮从拮据的包中掏出钱来给医生。

据资料显示自98年以来,我国医疗费用每年以20%的速度在递增,远远超过了同期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二)医保覆盖率低中国的社会保障[1]在大城市中较健全,但是城市中一些负担重的国有企业,困难企业普遍存在着不给职工上保险的情况。

一些农村的乡镇企业、特困企业都无法参保,当地社保部门为了保持本地区社保的稳定性,也不允许这类困难企业参保。

一些企业上了保险,也只是缴那些逃不掉的,不得不上的,其他项目,只要不是国家强制缴纳,能免则免,覆盖率不到50%。

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67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人口2.36亿人,共有1.79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75.7%,只包括一些最近本的医疗保险,像大病统筹这样的保障项目在农村就没有,导致很多农民自费加入商业保险

(三)资金投入不足截至到2005年来,全国共有卫生机构30万个,城市医院、卫生院、妇幼保健站2964个,床位307万张,平均每个医院51个床位;全国共有县卫生院2009所,保健所1526所,疾病控制中心1506个,乡卫生院4.1万个,床位67.8万张,平均每个卫生院16.5个床位;全国61.5万个行政村,58.3万个村卫生室,职业医生10.4万人,乡村医生86.4万人,每1000人有1.05个医生和卫生员;病床利用率为63%,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大医院人满为患,床位紧张;小医院却常常空无一人。

许多城市的三级医院、乡村医院和一些甲级医院在医疗队伍、设备仪器、医疗水平上差距极大,不少小医院都存在着设备老化、设施不全、资金不足、人员老龄化、缺医少药、医疗水平低等问题,对一些大病、疑难杂症无法确诊,盲目给药,医疗事故频发,耽误患者的救治时间。

这些现象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大医院的不正之风。

(四)贪污骗取社保资金上海社保贪污案扯出了本年度“下水”最高官,去年11月底,中国审计署公布全国29个省、5个计划单列市审出71亿元违规社保资金。

其中部分资金被出借、投资,还有一些地方社保资金被挪用、骗贷,已无法追回。

近年来“骗保”行为屡屡发生,一些社会人员挂参保人员的姓名,虚构伪造住院文书;医患串通,冒用参保人员身份住院治疗;医务人员擅自减少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或以现金返还装订处等方式等诱导参保人员住院;违反规定使用非本病种治疗药物、医嘱外用药品的滥用药物行为;违反规定,将不可报销药品或物品串成报销药品的行为。

随着国家对社保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许多不法奸商和无良贪官把眼光瞄向了老百姓的救命钱!

(五)一药多名,假药横行近年来,“一药多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比如,一种抗生素药“头孢曲松钠”,因不同产地、药厂,就有头孢三嗪、罗氏芬、丽珠芬、菌必治、菌得治、抗菌治、康力舒、亚松„„名称多达20多个!

随着药品生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这种“一药多名”的现象在医药行业可谓司空见惯,有的同一种药甚至多达五六十个名称。

全国每年因用错药而住院的病人达250多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药多名”给人造成的混乱。

2006年连续发生了“齐二药”假药案、安徽华源“欣弗”劣药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