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05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句子连贯与排序 全国通用.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句子连贯与排序全国通用

句子连贯与排序

知识图谱

-句子连贯与排序选择题填空题第17讲_句子连贯与排序

错题回顾

句子连贯与排序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一)句子的连贯

考点阐释

语言的连贯首先要求事理通达,即保持话题的一致性;保持事理的逻辑性;保持意境的和谐性。

其次是文理畅达,即合理安排句子的顺序,条理清晰;句式要协调一致;要有必要的过渡、交待、呼应等。

这类考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二、考题类型

1、语句复位

语句复位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连贯性,是语文试题常采用的题型。

句子复位主要有二种类型:

一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这种类型是近几年考查的主要类型;二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

2、排列句序

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语句复位题解题技巧

1、把握材料的中心。

2、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

3、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二)句子的排序

1.含义

整理句子的顺序就是要求我们把排列错乱的、条理不清的几句话,经过调整、编排,使它们成为条理清楚、通顺连贯的一段话。

整理句子的顺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话写句的条理性。

2.整理句子顺序有两种形式:

(1)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好,在句子前面标上序号。

(2)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再写下来。

3.整理句子的顺序时,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

(1)粗读知大意。

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弄明白全部句子说的是什么意思。

如:

谁做什么?

谁怎么样?

说了件什么事?

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

(2)初定顺序。

结合实际生活想一想这些句子说的意思或者事情在实际生活中到底该什么顺序,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还是方位顺序?

或者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是总分,总分总,还是分总?

(3)精读巧排列。

①巧,就是找句子中能表明顺序的词语。

②巧,就是体会每句话意思之间的联系。

③巧,用排除法找出首句或者是结尾句,然后再排中间的句子。

(4)细读再审定。

我们要将排列好的句子再细读几遍,边读边想:

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符合情理、结构是否恰当,是否还有其它排列方法?

(5)最终确定。

最后通过比较、筛选,确定出合理排列顺序,填上相应番号,完成排序。

4.句子排序的技巧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情,叙事的文章,就是把作者感受最深的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下来。

叙事离不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话;其次,要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理清作者的思路再给句子排序就容易多了。

例1:

(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

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例2:

(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

1、4、2、5、3、6。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找出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

例3:

(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那么,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

排列的顺序为:

2、3、1、4。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例4:

(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三点剖析

考点:

语句的前后连贯、语义通顺,以及句子的前后顺序。

重难点:

句子的连贯与衔接。

易错点:

语句不连贯不衔接,句子的顺序排列错误。

题模精讲

题模一选择题

例1.1、

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_____,收获也最多。

A、

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

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

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

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

答案:

D

解析:

前后主语一致,是连贯类题目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前后主语一致,就是续句和被续句的主语必须同一,前后句子的谓语,都必须是陈述同一个主语。

所以在考虑句子是否连贯的时候,首先要看主语是否一致,其次考虑的是结构或中心话题的一致等其它问题。

例1.2、

在空格处依次填入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支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婉约_____,粗犷_____,细腻_____,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①像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②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像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③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像旭日喷薄

答案:

②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解析:

此题考查比喻的正确使用,大江东去描绘的一种豪放场景,是一种江南小镇的景色,很多诗里都曾描写过,如小桥流水人家,指的就是小桥下的水涓涓的流着,给人一种安定和谐的氛围。

用来比喻婉约的特色。

题模二填空题

例2.1、

选择适当的比喻,依次填入空格处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于千人之心,出自于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___,粗狂___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答案:

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需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对联知识的掌握,完成本题还要理解题干中所给的句子的意思,从而选择正确的短句填空。

例2.2、

排列顺序(请将序号①、②、③、④、⑤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

____。

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答案:

解析:

排序类题就是把一组顺序错乱的句子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这组句子的行文顺序,再把它们重新排列。

排列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顺序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随堂练习

随练1.1、

下列划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

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

B、

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

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

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答案:

A

解析:

A选项是最符合上下文意的,上文提到“五风十雨”,下文写到“冷雨”,与雨最相配的就是A选项的“春风”。

本题评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衔接,在遇到这类题的时候,首先应当把文段浏览一遍,了解文段的主要叙述对象,然后回到空缺处,结合上下文段,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待选出以后,再将所选句子放入文段,看是否句子之间衔接流畅,最后再做定夺。

随练1.2、

选出最合适填入下列横线处的一项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刘言同学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

A、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答案:

C

解析:

题中谈及两个人物,两种能力,其排序应该是前后呼应的。

刘言的记忆力好,李莉的理解能力强,应先说刘言,据此排除B、D;又根据“各有所长”,后句应以李莉开头,故排除A。

本题选C

随练1.3、

在横线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______,______,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A、

风趣的谈吐,渊博的学识

B、

谈吐学问,风趣渊博

C、

谈吐风趣,学问渊博

D、

谈吐的风趣,学问的渊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句子的整体性的理解,这种题目要考虑的是句子的整体协调性,填补的短语要与前文一致,前文为“头发斑白,衣着朴素”,都是主谓格式,因此选择C“谈吐风趣,学问渊博”,同是主谓格式。

随练1.4、

请替作者填一填,使上下文的衔接最恰当(填入序号即可)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________;旋风一样,__________;乱蛙一样,___________;火花一样__________;斗虎一样,______。

A是强健的风姿  B是飞扬的流苏  C是蹦跳的脚步   D是急促的鼓点       E是闪射的瞳仁

答案:

D;B;C;E;A

解析:

选句填空题,根据上下文选出合适的句子,词语前后搭配正确。

随练1.5、

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

( )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

( )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蓝色的天幕上。

( )渐渐地,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以前更皎洁更明亮了。

( )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 )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

( )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答案:

5-3-6-1-2-4

解析:

排序类题就是把一组顺序错乱的句子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这组句子的行文顺序,再把它们重新排列。

排列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顺序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自我总结

课后作业

作业1、

在下列语段空缺处填补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①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② 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一片冬日的阳光

A、

②③①④

B、

④②①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顺序,在排列时要注意与后文的内容进行联系,使他人感到温暖就应该填写相对应的冬日的暖阳,因此④;在沙漠中如果有水则是给人以最大的希望,所以填②;使人感到慰藉,则是引起共鸣的歌谣,因此填①;最后剩下③,填入即可。

作业2、

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

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

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

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准确性运用。

“各有所长”突出“长处”,因此选择C,表达的是梅花芬芳,雪花素雅的特点。

作业3、

下文横线上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生道路上的分歧给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然而又不是不可把握的。

一方面是外界的因素,一种力量把你往那边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力量把你往这边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欺骗你,引诱你,逼迫你 教育你,引导你,爱护你

B、

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 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C、

引诱你,逼迫你,欺骗你 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D、

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 爱护你,教育你,引导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将语段补充完整,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注意语意联系,联系上下文,填写正确的答案。

作业4、

语言运用

排列下边六个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任何时候,批评家和作家之间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和警觉。

②他们能够永远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场上,不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③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批评家。

④批评是心灵的事业。

⑤创作因此会受到伤害,批评也随之走向没落。

⑥否则,相互之间就会出现过于客气、盲目吹捧和妄加赞美的不良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句子的连贯与衔接是中考中常考的题目,题型多为选择题。

迷惑性较大。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句子连贯与衔接的相关知识,注意除了语感,还要从句子的结构,内容,语法等几方面考虑。

作业5、

在下面的横线中填入适当的词语,要求写出梅花生存的环境,以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当____________的时候,当____________的时候,当____________的时候,梅花踏着风雪来了。

答案:

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冰天雪地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这是一道开放题,语句通顺、语义符合即可。

作业6、

下面一段话语序混乱,请重新排序。

①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②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③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④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⑤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排序类题就是把一组顺序错乱的句子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这组句子的行文顺序,再把它们重新排列。

首先要通读所有的句子,整体感知这段文字,初步明确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什么,围绕什么来写的。

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记叙顺序中的空间顺序。

方位排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