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31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docx

小学二年级古诗校本教材精品版

二年级上册

教学工作情况

拾贝壳阅读答案政治考核21.    

  渭城曲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注释】   

  渭城:

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咸阳市。

   

  浥:

湿润。

   

  客舍:

旅馆。

      

  柳色:

柳象征离别。

      

  阳关:

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22.    

  江梅    

  宋 王十朋    

  园林尽摇落,    

  冰雪独相宜。

      

  预报春消息,    

  花中第一枝。

    

  【译文】园林的草木都凋零了,只有梅花反而在冰雪中最适合生长。

它正是最早预报春天到来的花之使者。

   

  【赏析】作者的这首咏腊梅诗十分形象地道出了腊梅的特征———花瓣似腊,香味似梅,花开寒冬。

 同时也赞美了梅花不畏惧严寒的品格和“东风第一枝”最先报告春的消息的地位。

诗的第一句用园林中其他花草树木都凋敝了来衬托梅花不畏严寒,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赞美了梅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使者。

   

23.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沉,面带忧愁之色。

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

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注释】    

  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诗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24.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几棵葱翠的垂柳上,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

上面是青湛湛的天,一队白鹭直指碧空。

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

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

   

  【注释】   

  白鹭――一种水羽毛鸟,羽毛白色,腿很长,捕食鱼虾。

   

  西岭――指岷山,在成都西面。

   

  东吴――指现在江苏省一带地方,古代是吴国所在地。

     

  【赏析】这首诗,句句都是写景。

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发声的,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 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25.    

  调笑令    

  唐 韦应物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赏析】这首小令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

作者以清晰的线条,单纯的色调,描绘了边地辽阔的草原风光,和徬徨在这奇异雄壮的大自然中的胡马的形象。

语言浅直而意蕴深曲。

  

  燕支山,即焉支山,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古长城附近。

唐代此地与东突厥接壤,是边境。

这是本词所涉及的地理环境。

我们首先从词中看到燕支山下的四季风光。

春,风沙扑面;冬,大雪盖地;夏,绿草如茵;秋,天高云淡。

胡马就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中。

作者描写了一天中马的生活,它是在与风雪搏斗和期望中度过的。

词的末句摄下的是,在桔黄的浑圆的落日渐渐沉没到地平线下,暮蔼笼罩大地那最易引起乡思离愁的时刻,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的孤寂形象。

仿佛它在为岁月有限与草原无限的对比而怅惘。

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处处交织着胡马的情绪。

   

26.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花卿:

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

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

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主将大张筵席,尽情作乐。

   

  纷纷:

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

双关语,表面上指天宫,实指皇宫。

   

  【赏析】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

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

  

27.    

  紫骝马歌辞    

  北朝乐府      

  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

童男娶寡妇,壮女笑杀人。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赏析】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作品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

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

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

”,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28.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赏析】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

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29.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风景美丽,如诗如画的风景早已熟悉.太阳从湖面升起时,江边的花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临时湖面碧绿的像蓝草一般.怎么能不让人记得江南。

  【注释】

  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赏析】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先说选材。

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30.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敕勒川:

北齐敕勒族游牧生活的地方。

“川”辽阔的平地。

 

  阴山:

山脉名,横贯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全长约1200公里。

 

  穹庐:

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多用毡子制作,今俗称“蒙古包”。

 

  四野:

整个原野。

 

  苍苍:

青天的颜色。

 

  茫茫:

广阔无边。

 

  见:

 同“现”,现出,显露。

 

  敕勒:

南北朝时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省北部,以游牧为主。

  【翻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赏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二年级下册

31.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注释】   

  江枫:

江边的枫树。

   

  姑苏:

苏州的别称。

   

  【赏析】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

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2.    

  丛梅    

  宋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    

  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     

  恼人偏在最高枝。

    

  【译文】漫步在山间那是多么的奇妙啊,这会儿正是寒气正深的薄暮时分。

整棵梅树上就开了一朵花,还偏偏开在最高的枝条上真让人懊恼啊。

   

  【赏析】这首咏梅诗贴切地道出了梅花幽、艳、怜的性格。

   

33.    

  黄花    

  宋 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注释】  

  黄花就是菊花。

  

  【赏析】这首诗主要形容菊花的高洁。

借以喻人,从一而终,坚守晚节。

形象地融入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倔强性格和反抗精神。

  

34.    

  有约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注释】 

  约客:

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

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家家雨:

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处处蛙:

到处是蛙跳蛙鸣。

 

  有约:

即邀约友人。

 

  落灯花:

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赏析】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35.    

  家书    

  清 张英    

  千里家书只为墙,      

  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赏析】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作者以自身的心胸宽广和恭谦礼让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这首诗因此而颇具教育意义。

 

36.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译文】自己一个人在一条扁舟上披着一件蓑衣旁边放着一顶斗笠,手持带有一丈丝线还有一个一寸长的鱼钩的鱼杆,自己孤独地唱歌,畅饮酒。

 

  【赏析】这里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

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箫瑟和孤寂。

   

37.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注释】

  墨梅:

水墨画的梅花。

  

  洗砚池:

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淡墨:

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清气:

清香的气味。

 

  乾坤:

天地。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38.    

  乡思    

  宋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译文】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

已经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层层的暮云遮掩。

  【注释】

  落日:

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

  望极天涯:

极目天涯。

  碧山:

这里泛指青山

  【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感和迫切感。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家乡却可望不可即,因而有些许无奈与惆怅.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

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

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的浓郁乡思。

39.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注释】 

  绝:

绝迹。

  鸟飞绝:

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

小路。

  踪:

踪迹。

  人踪灭:

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蓑衣:

斗笠。

  

  【赏析】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40.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在岐王的府中时常见到您的身影,在崔九堂前数次听到你的歌声。

而今正好是江南风景如画的时节,在这百花凋谢的时节又遇见了您。

  【注释】

  李龟年: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岐王:

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

经常。

 

  崔九:

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落花时节:

春末。

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君:

指李龟年。

 

  江南:

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寻常:

经常。

  【赏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蘅塘退士评为:

“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

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如果诗人当年围绕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写一部回忆录,是不妨用它来题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