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03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14 苏武传(节选)

十九年的执着,十九年的信仰,换来的是永垂不朽!

苏武的执着,李陵不懂,卫律不懂,单于也不懂。

但是历史记住了苏武,我们记住了苏武,因为那执着是对爱国的一种伟大诠释!

为了祖国,他饱经风霜;为了祖国,他视死如归!

是他,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他,教会我们君子应有的坚贞气节;也是他,叮咛我们中国人要有一颗高昂的头颅!

美字体

赏美文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

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着,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着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

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

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

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着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

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

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

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

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一、内容梳理

二、把握主旨

《苏武传》是《汉书》中的名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三、艺术特色

1.选取典型的细节,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

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2.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如:

张胜的贪生怕死与苏武的大义凛然形成鲜明的对比;卫律的卖国求荣与苏武的高风亮节形成鲜明的对比;李陵的计较个人与苏武的忠君爱国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鲜明的对比,更能衬托出苏武忠君爱国、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3.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

武骂律曰: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彰显出苏武内心坚定的信念。

4.从环境描写入手刻画人物

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

在他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投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声泪俱下的劝降。

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于死地。

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更好地表现了苏武的性格、人格、气节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1.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

用意是什么?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2.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

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

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

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

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但是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的。

比如:

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

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要澄清,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3.思维争鸣:

段时间,国家教育部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如下一段文字: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观点一:

凡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人,都应该称作民族英雄。

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和献身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

民族英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甚至敌我双方。

所以康熙给袁崇焕平反,乾隆给史可法立祠,日本人给抗日英雄送葬。

因此,有人所说的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纯属无稽之谈、庸人自扰。

事实上,好像也没有哪个少数民族对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提出过异议,或觉得伤害了谁的民族感情,金人的后代乾隆还拜谒过岳王庙呢。

观点二:

如果说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们首先是汉族英雄,在当时反抗外族压迫和掠夺时,其事迹勇气令人敬佩。

在当今各民族共处和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敌入侵时,可以发挥他们的精神。

但是,在描

述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历史时,有必要了解少数民族的感受,方法应讲究,需要微妙和成熟。

中华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需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

“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

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正好碰上苏武等

人到匈奴。

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

“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

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

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

”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

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因此想自杀。

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

左伊秩訾说:

“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

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说:

“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

”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

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

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剑斩虞常后,卫律说: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

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

”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

“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

”苏武说:

“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

”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

卫律说:

“苏君!

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

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

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

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苏武毫无反应。

卫律说:

“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武痛骂卫律说:

“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

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

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

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

唯独匈奴未受惩罚。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

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

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

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

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

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

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问苏武。

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

李陵趁机对苏武说:

“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

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的棫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

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

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

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

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

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

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

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的呢!

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

“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

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

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

“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

”苏武说:

“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

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

”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

“啊,义士!

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

”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

“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

”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

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

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

“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

单于看

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

“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

“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

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

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

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

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

”李陵起舞,唱道:

“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

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

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

”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春回到长安。

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

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

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

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课内挖掘】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

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

匈奴的可汗惧怕:

“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

”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

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

[写作运用]适用于“丰碑”“信念”“荣辱得失”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一: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

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

这样的选择崇高、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流芳百世,虽死犹荣。

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崇高质朴。

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熠熠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

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坐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

示例二: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

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

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

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

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

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

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

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

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

示例三: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个歌声穿越2100年的漫天雪地,穿越北海的峰峦叠嶂,直到今天,还在我的耳畔回响。

公元前100年,岁月流逝,记忆残破,也许你本应该早被历史遗忘,但是,在北海之畔,是谁在极度贫瘠之域坚守着心灵,是谁仰望苍穹思乡心切却岿然不动,又是谁在厮守着一群白色的精灵,成为激励后世的路标与灯塔。

浩瀚的天空迎来了送走了多少峥嵘岁月,无数个朝朝暮暮,是谁在一直饱蘸生命的气节,蓬头垢面,形销骨立。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诚,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记富贵,选择了铭记忠诚,给人性涂上了浓重的一笔,正是因为这样,他被历史铭记。

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冰寒,人烟罕至,唯一和苏武作伴的是那个汉廷的旌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也唯有苏武手持贞节活着,挺着,誓死不屈。

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心中却依然坚守诺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的精神就是对家乡的眷恋,对民族的忠贞,对信念的坚守,对诱惑的不屈不挠,他怀抱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它忘却了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蓑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就是这样的民族脊梁,在无形的传承中,塑造出一尊尊不朽的雕像。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苏武的英雄气概谱写一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正气歌。

苏武的故事催人泪下,青山依旧,绿水依然,走在秋风中我终于读懂了何为忠诚,何为英雄。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跻(jī)身      敷(fū)衍

媲(pì)美饿殍(piǎo)遍野

B.娉(pīnɡ)婷寒碜(chen)

谙(ān)熟提纲挈(xié)领

C.震慑(shè)服膺(yīnɡ)

鞭挞(tà)踽踽(yǔ)独行

D.炫(xuàn)耀逮(děi)捕

缜(zhěn)密栉(zhì)风沐雨

解析:

B项,“挈”应读qiè;C项,“踽”应读jǔ;D项,“逮”应读dài。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斡旋 互相推诿 交插学科 望风披靡

B.脉搏 不可思议 不揣冒昧 进退维谷

C.焦燥 草菅人命 哗众取宠 青春永驻

D.怠慢 未雨绸缪 察颜观色 沽名钓誉

解析:

A项,插—叉;C项,燥—躁;D项,颜—言。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________,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

(2)睡前适量地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__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

(3)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遇真宫主殿________化为灰烬。

A.艰深 松弛 顿时 B.艰涩 松弛 马上

C.艰涩 松懈 马上D.艰深 松懈 顿时

解析:

(1)艰深:

(道理、文词)深奥难懂;艰涩:

(文词)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

(2)松弛:

不紧张;松懈:

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

(3)顿时:

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局面);马上:

立刻。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B.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荜生辉。

C.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解析:

A项,“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B项,“蓬荜生辉”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之辞。

C项,“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D项,“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A.周谷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B.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一次参观哈佛大学写的游记,叙述按时空关系组合,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