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63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docx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

第四章服务业和住宅区位论

第一节服务业类型和区位特征

一、服务业的类型和区位

1、概念

(1)广义的服务业,是指不直接进行物质生产的所有经济活动,即第三产业(THETERTIARYINDUSTRY)。

(2)狭义的服务业,是指对个人或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行业。

2、类型(四类)

(1)生活性服务业,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服务业;

(2)生产性服务业,以企业为对象,提供企业活动中产生的服务性需求的经济活动。

代表性行业有广告业、设计业、信息服务业、租赁业、维修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和销售业。

▲在未来经济活动中占据最核心地位。

(3)事务所性质的服务业,主要从事信息收集、加工和发送。

代表性行业有企业管理和营业部门、银行、保险和房地产公司。

(4)公共服务业,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代表性行业有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安消防。

二、以企业为对象的服务业区位

1、以广告业、设计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典型的城市型服务产业,一般具有很强的向心性区位指向;为什么?

▲偏向于中心性,原因:

虽然现在是信息发达的社会,但企业还更多地注重情感交流,而且面对面更直接。

2、机械器材租赁业、维修业通常与制造业的布局相一致,在城市中心区的集中程度低。

为什么?

▲原因:

制造业主要分布在郊区。

三、具有事务所职能性质的服务业区位

一般从职能上分成三大类:

1、管理性职能的事务和办公机关,一般布局在市中心区;

2、次级行政机关或企业分部,一般布局在次级中心区;

3、服务性职能的事务和办公机关,一般具有很强的求心性。

▲在市中心有利于提高效率,协调性好,并且也考虑到是个象征。

四、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1、北美国家的服务业区位特征

(1)高度集中化与脱纽约化

广告、

印刷

▲早期集中在纽约,后随着发展,地价提高,公司从中心向外围扩展,脱离中心。

(东海岸西海岸的旧金山)

(2)

职能分化

CBD

与世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2、

欧洲大城市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1)

距离

内部出现明显的空间分异;

(2)

直接面向企业的服务业开始分散化eg:

伦敦

3、日本大城市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1)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东京、大阪、名古屋)

(2)集中在城市中心区

小结:

1、中心区高度集中化;

2、内部具有明显的分异;▲高收入一社区低收入一社区,出现分化

3、形成服务为主的城市群

五、我国大城市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与城市等级规模呈正比

▲eg:

华盛顿城市规模不大,但服务人数多。

中国应当主张重点发展中小城镇,例如,桂林。

2、除公共服务业外,一般具有集中性,向超大城市和大城市集中

3、北京、天津和上海是全国服务业最为集中的城市,但各有侧重

▲北京侧重管理,上海侧重商业、贸易,天津侧重贸易

4、中心商务区将成为服务业的首选区位

▲北京:

CBD上海:

陆家嘴

六、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

1、中心地理论——等级性

2、地租理论——位置级差地租与交通费最小化

3、集聚理论——追求集聚利益

目的如下:

(1)便于与外部组织的接触;

(2)有利于与政府及其他机关的接触;

(3)接近于顾客;(4)接近于关联企业;(5)接近于其他服务业;(6)决策者集中。

4、公平与效益兼顾原则

一般而言,在一定预算条件下,以消费者的平均移动距离来确定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规模。

第二节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选择

一、概念

包括医院、学校、公共交通设施、图书馆、邮局、清洁公司、供电局、自来水公司、警察局和消防局等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设施,它的区位选择应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选择

一、概念

包括医院、学校、公共交通设施、图书馆、邮局、清洁公司、供电局、自来水公司、警察局和消防局等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设施

它的区位选择应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国家标准(GB50180-93)(2002年版)

CodeofUrbanResidentialAreasPlanning&Design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包括: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

6.0.4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6.0.4.1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采取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想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

并应有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管理、使用和减少干扰

6.0.4.2商业服务与金融邮电、问题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局,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

【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居住区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半径的规定】

居住区级(人口3-5万人,1-1.6万户);800-1000m

居住小区级(1-1.5万人,0.3-0.5万户);400-500m

居住组团级(0.1-0.3万人,0.03-0.1万户);150-200m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消防规划】

1、行政上:

总队、支队、中队

2、消防站分级

(1)一级:

6~7辆车,占地3000平米

(2)二级:

4~5辆车,占地2500平米

(3)三级:

3辆车,占地2000平米

接到火警后5分钟达到;消防责任区范围4~7平方公里;5万人以下设1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按责任区设置;特殊地区设置特种消防站。

3、消防站布局要求:

位于责任区中心;交通便利;与人流集中的建筑物之间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与易燃易爆物品集中地保持200米以上距离

二、区位选择的模型(L.Cooper)

(一)前提

1、人是移动的,而设施是固定的,并提供服务,因此,要求?

▲使每个居民都能得到一个设施

2、布局的设施数已确定,且规模一定;

3、在交通线上移动,网络移动,因此得出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

4、建设费和运营费等同

5、人口结构决定设施类型

根据以上假设,求或解决:

多个设施在交通线连接的居住区(或需求地点)内如何配置的问题?

(二)追求效率型模型

寻找需求点与区位点间的总移动费用最大化——中值问题:

总移动距离最小化的地点成为中值

目标函数minZ=∑∑aidijxij

约束条件:

∑xij=1

yj—xij≥0

∑yj=P

xij=0,1;yj=0,1

式中,ai为地点i的需求;dij为地点i和地点j间的最短距离;

xij:

地点i的居民如利用地点j的设施,则为1;否则为0;

yj:

地点j布局设施时为1;否则为0

P为设施数

目的:

使每个居民都能得到一个设施,其费用最小;最终居民与设施均达到效率最大化。

为什么?

▲公平与效益兼顾原则

(三)重视公平型模型

1、最大最小化原理

指尽量减少远离设施居住的居民数,使移动距离最小为目的,最终解决:

从各需求点到最近的设施间的距离最小化——中心问题:

所有的移动距离中使最远的移动达到最小的地点。

目标函数minZ=maxdijxij

约束条件:

∑xij=1

yj—xij=0

∑yj=P

xij=0,1;yj=0,1

式中,dij为地点i和地点j间的最短距离;

xij:

地点i的居民如利用地点j的设施,则为1;否则为0;

yj:

地点j布局设施时为1;否则为0

P为设施数

可通过以下程序确定:

(1)n个设施分配给m个需求点中的每一个,可确定各设施的初期坐标;

(2)把m个需求点分配给最近的设施,可确定各设施的服务范围;

(3)求出各服务范围中各需求点到其他需求点的最大距离,从中找出最小值的需求点;

(4)把(3)的需求地点作为设施新的区位点,重新进行,直至设施区位点不发生变化。

最终(x,y)即为设施的最佳区位点。

▲公共设施最终是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为主体内容,理论是基于每个需求点均有设施服务,并且每个设施可达到效益最大化。

需求点(n)

设施点(m)

一般规律:

⑴m=n需求点与设施点重合

⑵m〉n例如,两个需求点,三个设施点,将会有两个设施点离两个需求点比较近,另外一个设施点将会较远,且兼顾范围外的一些功能。

⑶m〈n例如,有三个需求点,两个设施点,将会有一个需求点的,离设施点较远,设施点不能完全照顾到,这个需求点到设施点的交通成本也会增大。

2、最大覆盖原理

指在距设施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向更多的居民提供服务为目的,即距离各设施一定范围内包含的需求地域最大化。

目标函数maxZ=∑aizi——被覆盖的人口最大化

约束条件:

∑yj—zi≥0——能够覆盖地点i的至少有一个以上

∑yj=P

zi=0,1;yj=0,1

式中,zi:

地点i被设施覆盖,则为1;否则为0;

yj:

地点j布局设施时为1;否则为0

P为设施数

第三节住宅区位论

一、城市住宅的经济学视角

(一)住宅的特征

1、耐久性

2、不可移动性

3、多样性和可变性▲可变性:

针对住宅的价值与使用功能

(二)住宅的存量和流量

1、存量:

是指其固定资本存量,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居住场所而积累起来的。

2、流量(与质量密切相关):

是指住宅为其住户提供的服务量,是有存量的使用而引起的。

通常,一个住宅的住房服务流量越大,其质量越高。

服务流量越大,可供选择的服务就越多,质量也越高;以质取胜,同时注重价格。

3、影子价格(对市场预期的估算)

假设:

城市住宅市场被近似看作是完全竞争性市场市场经济

月租金=影子价格*影子数量

影子价格:

对无市场价格的商品的估算值。

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回归分析,估计出住宅市场对每一个特征认定的价格。

(三)住宅的需求与供给

1、标准住宅的需求

合同租金R=ƒ(H,Y,D,Pg)

H——住宅数量;D——区位;Pg——其他商品的价格Y:

收入

预算约束精确满足方程:

Y=r(d)h(d)+Pg*g+c(d)t(d)

即收入花费在住宅、其他商品和交通上。

Y=R(房租)+P(生活)+T(交通)

(1)若住宅远离中心商务区后,距离越远,交通成本越高,则租金越低;

(2)住宅消费量随距离增加而增加,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郊区面积比城内大。

2、住户选择:

买房还是租房

(1)若租房:

取决于效用水平,而效用水平又取决于价格和收入,ER=VR(rR,PR,YR)

如果房租上涨,则消费水平上升;如果收入增加,则效用上升。

(2)若买房:

Es=Vs(rs,Ps,Ys)

(3)判断:

Ys(买房收入)>YR(租房收入),则买房

Ys

(4)住宅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住房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应的住宅需求的变化为:

ηR=(ΔQ/Q)/(ΔR/R)

收入的变化引起的住宅需求的变化为:

ηr=-(ΔQ/Q)/(ΔY/Y)

1)收入与需求量之间的基本关系是正相关,收入弹性参数也是正的;而住宅价格与需求量是负相关,因而价格弹性参数也是负的。

2)根据李奥(F.de.leuw)的研究,对租房者来讲,住宅有着非弹性的收入需求,收入弹性在0.6-0.9之间,,而对拥有者来讲,此参数在0.7-1.7之间。

但当排除了偏好的影响后,收入弹性也小于1,在0.7-0.9之间,所以,对这两种人而言,收入弹性都较小。

再看需求的价格弹性,大量的研究都表明,人们对住宅市场的价格变化反映很灵敏,据经验估算证明弹性为1.5,但是如果考虑税收和误差,这个估计就下降到0.75,表明需求也是非弹性的。

▲有时,许多人为合理避税而投资于住宅市场,所以呈现价格上涨而需求并不减少;这与住宅价格与需求量是负相关的规律不相符,体现了需求是非弹性的。

3、住宅的供应

(1)市场上住宅的供给量是受价格和成本的影响;成本又可分为建设成本和土地成本;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与成本呈负相关;

(2)★在供给的变化中,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

原因:

▲短期供给需求是非弹性的

▲北京房地产市场呈现价格上涨,供给量依旧增多,但需求仍不能满足。

(原因:

短期的供给与需求是非弹性的,并且需求与收入两者关系之间收入不是关键性要素。

例如,挣得不多的人有可能买面加大、位置好、房价高的中心地区的房子。

另外还有其他因素:

福利、机关、拆迁等

(3)市场上供给的房屋一般有3种:

新房、旧房和经过改造的房屋:

(一般情况)

新房——无论是出售还是出租,都占一小部分10%;

旧房——主要是供给给低收入家庭的,存在一个“滤下过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的服务流量(质量)在不断下降,最终导致价格下降,成为低收入家庭能负担的住宅。

(旧房过多城市就会呈现衰败的景象)

经过改造的房屋——增加服务流量,重新进入市场。

(4)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短期供给函数是非弹性的;

(5)住宅供给政策引起成本下降。

MC0:

边缘成本

$DAC0

MC0MC1AC1

 

OG0G1

图1住宅供给政策引起的成本下降

政府鼓励(行为与政策。

例如:

税收)→存量增加→成本下降

三、国外住宅情况介绍

表1国部分国家的住宅情况

私人拥有

私人出租

社会出租

英国

67

7

26

美国

64

33

3

德国

40

45

15

法国

51

26

23

荷兰

44

13

43

得出的结论是:

荷兰社会福利最高,住房公有率最高;英国土地私有化高,所以土地私有率高,出租比例低,一般人不以租房为首要选择,主要是买房;德国土地大多不是私有化,但大多房屋经营是私有化;美国房子更多地是从私人处租到,社会福利较低。

从以上看出,不同国家对住宅拥有的态度不同。

四、住宅区位的有关理论

(一)住宅区位的经典理论

1、伯吉斯(Burgess)的同心圆理论

2、霍伊特(Hoyt)的扇形理论

3、多核心理论

▲以上三个理论核心出发点是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理论,距离市中心远近可支付的地租能力递减。

▲分析其他问题可套用此三个理论。

(二)交换理论(tradeofftheory)(或相互抵消理论)

20世纪60年代,阿隆索(W.Alonso)和埃文思(W.Evans)等从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关系来研究住宅区位问题,并建立了交换理论。

(阿隆索把农业区位论引入到房地产)

1、前提条件

(1)中心商务区是一点,城市土地仅为住宅所用;

(2)所有人在CBD上班,并得到一定收入;

(3)城市是一个平坦大平原,交通体系对城市内外居民的出行效率一致,费用与距离呈正比;

(4)城市具有封闭性,不具有任何形式的外部往来。

(稳定的研究系统)

2、结论

(1)土地买卖竞争的结果,导致市中心区地价最高,随着距市中心区的距离增加,地价逐渐降低,而交通费用逐渐增长;

R

0D

(2)如果不考虑交通费用,住宅供给费用将会随着距离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3)如果不考虑地价作用,交通费用将随着距离增加而呈递增趋势;

(4)交通费用和住宅租用费用之和最小点是住宅选择的最佳区位点。

(5)家庭收入对住宅区位选择的影响表现在:

必需的居住面积和交通费用。

一般,对住宅面积需求与收入增加间的关系是:

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则富裕家庭选择在城市的周围地区居住;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则选择在城市中心区居住。

讨论:

原因并说明中国与美国在这方面的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富人早期在中心生活,需求弹性小,后来需求弹性变大,转入郊区生活。

北京需求弹性比较大,但购买者受心理与交通费用的影响大多愿意在市中心生活。

▲寻租行为:

开发商寻找地租低,租访与售房价钱又高的地区开发,例如,北京的十大边缘地带。

(不合理)

讨论

1、影响北京城市居住区位选择的主要因子?

2、怎样看待宜居城市?

居住适宜性是什么?

3、未来北京城市居住空间会发生哪些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