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18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测试 5.docx

人教版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5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经A→D过程和A→B→C过程都可选育出所需良种

B.为了缩短育种时间,培育任何纯种都应选择A→B→C方法

C.A→D过程和E过程所表示的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相同

D.C、F过程常用的药剂相同,药剂的作用原理也相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D为杂交育种,ABC为单倍体育种,E为基因工程育种,F为多倍体育种.

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

A、经A→D过程和A→B→C过程都可选育出所需良种,但前者所需时间长,后者能明显缩短良种年限,A正确;

B、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时间,但只能用于植物,动物则不可以,所以不是任何纯种都应选择A→B→C方法,B错误;

C、A→D过程和E过程所表示的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相同,都是基因重组,C正确;

D、C、F过程常用的药剂相同,都是秋水仙素,药剂的作用原理也相同,都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

B.

考点:

杂交育种;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单倍体诱导与利用.

2.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染色体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B.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一定属于基因重组

C.单倍体生物是指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D.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共同涉及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染色体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可能引起基因突变,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B项错误;单倍体生物是指由配子发育而来的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就有两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共同涉及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D项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簇毛麦(VV)具有许多普通小麦(AAAAAA)不具有的优良基因。

为了改良小麦品种,育种工作者将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再将F1幼苗进行处理可获得可育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产生的F1有4个染色体组

B.杂交得到的F1植株是高度不育的

C.可用秋水仙素对F1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

D.处理F1幼苗后得到的植株一定全是可育的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二倍体与六倍体杂交,产生的F1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由于二倍体与六倍体的染色体组是不同源的,所以产生的F1植株是高度不育的,B正确;可用秋水仙素对F1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使得其染色体组数加倍,C正确;处理F1幼苗后得到的植株是多倍体,可育性差,D错误。

【考点定位】多倍体育种

4.通过下列育种方法产生的后代与其亲代相比,染色体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单倍体育种B.多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单倍体育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细胞中染色体减半;后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所以染色体数不变,A错误;多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诱导染色体加倍,所以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杂交育种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诱变育种是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导致基因结构改变,所以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考点:

生物育种

5.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

A.①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实率低,发育迟缓属于多倍体的特点,故①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故②正确;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故③正确;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属于多倍体的特点,故④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故⑤正确,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

现有四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亲本②和③杂交,可通过观察花粉性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B.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③亲本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

察,将会看到两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接近1:

1

【答案】A

【解析】分离定律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如果验证分离定律,可以用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任何两个做亲本,但是要观察花粉性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选择花粉粒的性状这对性状,故选择②和③,A正确;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一代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组合,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该选用杂交后产生的杂合子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①和③杂交的基因型为AATtdd,只存在一对等位基因,不能用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C错误;将②和④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应该用碘液进行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才能观察到蓝色长形、蓝色圆形、非蓝色长形、非蓝色圆形四种花粉,且比例是1:

1:

1:

1,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定律

7.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

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故A错误;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不是新基因型,故B错误;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能得到三倍体,故C错误;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故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育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利用高产不抗病小麦和低产抗病小麦,经过杂交,多次自交,选择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A.基因工程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高产不抗病小麦和低产抗病小麦杂交然后自交得到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育种方式及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下列关于育种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

B.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C.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

D.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营养丰富,A正确;杂交育种只是将原有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并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C正确;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0.下列关于育种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

B.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频率

C.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D.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多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多,营养物质含量高,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A正确。

自然突变频率低,人工利用物理和化学因素能够提高突变频率,B正确。

基因突变才产生新基因,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只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C错。

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和染色体组加倍技术,在短时间能够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1.关于几种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倍体育种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B.单倍体育种中,常先筛选F1的花粉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C.诱变育种中,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D.杂交育种中,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一定都是纯合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A正确;单倍体育种中,取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根据性状筛选植株,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所以在诱变育种中,获得的突变体少数表现出优良性状,C错误;杂交育种中,杂交水稻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部分是杂合子,D错误。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12.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

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  )

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所需要的性状分别位于两个个体中,因此可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所需个体;同时采用基因工程让控制长毛的基因导入到黑色短毛兔中,也能获得所需要的个体;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让褐色短毛兔发生突变,也可能获得所需个体,故D正确;克隆属于无性繁殖,因此不能得到所需个体。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几种育种方式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3.下图为某植物育种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I与原种保持相同的遗传稳定性

B.子代Ⅱ和Ⅲ选育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C.子代Ⅲ的选育过程一定要自交选育多代

D.子代V的选育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子代Ⅰ通过无性繁殖生成,可以与原种保持的遗传稳定性,A正确;子代Ⅱ通过转基因技术生成,子代Ⅲ通过杂交育种生成,两者的原理都为基因重组,B正确;如果子代Ⅲ优良性状是显性性状,要自交选育多代,而如果是隐性性状则一出现直接选种,C错误;子代V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诱导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正确。

14.(2014•天津一模)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是200by和8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Kpnl单独酶切得到1000by的DNA分子,用EcoRⅠ,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4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Kpnl单独酶切得到1000by的DNA分子,要推测DNA分子为环状,同时也可知,DNA分子中只有一个Kpnl切割位点.可用排除法解此题.

解:

Kpnl单独酶切得到1000by的DNA分子,要推测DNA分子为环状,同时也可知,DNA分子中只有一个Kpnl切割位点.AB选项是链状结构,排除,D中有两个Kpnl切割位点,排除,C只有一个切割位点,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是200by和8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Ⅰ,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4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限制酶的作用,使用排除法可加快解题速度.

15.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

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故选C。

16.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基因工程育种能使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中

D.单倍体育种中,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可遗传的变异及生物育种的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可遗传的变异的类型及其特点,掌握生物育种的方式、原理及其操作要点,进而正确判断各选项,此题难度一般。

基因突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发生改变,但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A错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随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基因工程育种能使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中,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C正确;单倍体具有高度不育的特点,故单倍体育种中,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大类,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可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但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两种类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2.基因工程育种可打破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单倍体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易发生染色体联会紊乱,很难产生可育配子,故单倍体一般不能结出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中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多倍体育种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17.关于变异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B.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不一定获得纯合体

C.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

D.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答案】D

【解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因此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A项正确;如基因型为Aa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基因型为AAaa个体不是纯合体,因此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不一定获得纯合体,B项正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若发生在基因间区,则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此种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C项正确;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使翻译出的蛋白质的结构没有改变,未出现新的性状,D项错误。

18.现有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三个小麦品种,为满足栽培需求,欲培育三类品种:

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

下列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b的培育可采用杂交育种或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答案】D

【解析】利用①、②品种间杂交,并让产生的后代自由,从子二代中筛选获得a,A错误;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可获得多倍体,仍然是高产晚熟,不可能筛选获得b,B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所以诱变育种在理论上都可产生所需性状,因此a、b和c的培育能都采用诱变育种方法,C错误;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高产品种细胞内,经组织培养可获得c高产、抗旱品种,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名师点睛】根据题干所给材料和培育的新品种推测:

1、品种a(高产、抗病)可以通过①和②杂交育种获得;2、品种b(高产、早熟)可利用③诱变育种获得;3、品种c中抗旱性状是所给品种没有的,因此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

19.下列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是()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

B.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C.诱变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

D.杂交培育高产水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获得抗虫棉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故A正确;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获得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故BCD均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育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1

动物细胞核移植

卵(母)细胞

细胞大,细胞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

2

体细胞诱变育种

愈伤组织细胞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3

植物体细胞杂交

培育新品种

花粉粒

易于获取,易于培养

4

烧伤患者皮肤

细胞移植

自体皮肤生

发层细胞

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A.1B.2

C.3D.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动物细胞核移植时,常采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卵细胞大,营养丰富,且细胞质物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A项正确;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可用于植物的诱变育种,B项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应该用植物体细胞而不是花粉粒做实验材料,C项错误;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所以可用作烧伤患者细胞移植材料,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工程技术的原料、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二、综合题

21.菠萝又名凤梨,是湛江地区常见的热带水果。

(1)菠萝的栽培品种较多,主要有卡因类、皇后类、西班牙类和杂交类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多样性。

卡因类书皇后类在植株、果型等方面差距很大,但遗传学家仍将其归为同一物种,做出这一判断的最主要依据是______

(2)优良菠萝品种"3136"是由皇后类的“菲律宾”品种和卡因类的“夏威夷”品种杂交培育而成的,其育种原理是___。

现有纯种的无刺不耐寒(卡因类)菠萝和纯种的有莉耐寒(皇后类)菠萝(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杂交后F1均表现为无刺不耐寒。

将F1相互授粉,得F2,选择F2中的无刺耐寒个体自交,F3中无刺耐寒个体所占的比率为____(用分数羡示)

(3)与二倍体菠萝相比,多倍体菠萝具有____________等优点(至少答出两点)、生产上常使用________处理菠萝的幼苗,以获得多倍体菠萝。

处理后得到的菠萝幼苗大多同时含有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这两种细胞可经讨________、制片等装片制作步骤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加以区分。

(4)下表为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对“珍珠菠萝”品种果实纵径和横径生长的影响。

据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二者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2)基因重组5/6(3)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秋水仙素解离、漂洗、染色(4)乙烯利溶液越高,对果实纵径生长抑制越大,而对横茎没有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

(1))菠萝的栽培品种较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同一物种个体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2)杂交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

据题意推断,无刺不耐寒为显性性状,设亲本为AABB×aabb,F1为AaBb,F2中的无刺耐寒个体为A_bb自交,A_bb有2种基因型:

AAbb(1/3),Aabb(2/3),只有Aabb(2/3)会出现有刺耐寒个体aabb比例为:

2/3×1/4=1/6,故F3中无刺耐寒个体所占的比率为:

1-1/6=5/6。

(3)多倍体具有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等优点。

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诱导形成多倍体。

制作细胞装片要经过: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据表格分析,乙烯利溶液越高,对果实纵径生长抑制越大,而对横茎没有影响。

考点:

本题考查育种、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2.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I或Ⅱ),依据的原理是。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和。

(3)

(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

【答案】

(1)Ⅰ染色体变异

(2)DTddTT

(3)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

(4)1/3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方法Ⅰ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依据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即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其最大优点是能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2)图中①为配子,基因型为DdTt的F1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配子(DT、Dt、dT、dt).因为①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加倍后形成DDTT,故①的基因型为DT;图中④是由配子②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成,配子②是dT,所以④的基因型为ddTT。

(3)

(二)过程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D和d是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三)过程是获得单倍体幼苗,常采用的方法称为花药离体培养;(四)过程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TT和ddTt,其中纯合体占1/3。

故答案为:

1/3

考点:

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3.(7分)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