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3301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作业

目录

1.如何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P32-P36)1

2.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1

3.说说你对“两个必然”的认识。

(P57)4

4.评析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P97)5

5.实事求是评价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利弊功过。

6

6.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与实质是什么?

13

7.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贡献。

(P194)14

8.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15

9.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15

10.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17

11.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18

12.简述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方式的主要特点19

13.试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21

1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21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2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2

1.如何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P32-P36)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的研究资本主义的宝贵材料;在政治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新的压迫制度;在经济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病;在思想道德方面对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虚伪的道德观念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不久就对这个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无情的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腐败和残暴,诉说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思想奴役这不仅在当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而且至今对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也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材料。

(2)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设想与预测,并为实现理想社会进行了各种艰难的试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和有启发性的实际例证,他们对未来社会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从思想到文化,从社会到家庭,都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

如1、关于农救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

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农救会的思想。

3、关于劳动改造、劳动光荣与劳动竞赛的思想。

4、关于有计划地组织农救会生产的思想。

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用新型分工分代替旧式分工的思想。

6、关于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的思想。

7、关于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8、关于普及教育与消除愚味的思想。

9、关于消灭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思想。

10、关于缩短工时的思想。

11、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思想。

12、关于民主政治的思想。

13、关于法制建设的思想。

14、关于实现理想制度的方法与途径的思想。

15、关于建立一个精干的职业革命家组织的思想。

16、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

17、关于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和不输出制度的思想。

18、关于国家消亡与未来社会管理的思想。

19、关于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平衡的思想。

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

(3)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上,尽管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为科学论证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具有两个方面的历史贡献:

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抨击了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

“三大空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道德进行全面批判,构成了他们思想体系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内容;②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天才预见。

例如:

主张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以公有制为基础,人人参加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建立幸福、和谐的新社会等。

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界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肯定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也明确指出并批判了他们的根本缺陷:

①坚持“理性”支配世界和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

他们从抽象的“理性”出发,从天才人物头脑中设想出种种社会改革方案;②只把无产阶级当作受苦最深、值得可怜和同情的阶级,而看不到他们是埋葬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伟大社会力量;③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幻想依靠实例示范和向有产者呼吁,进行和平改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2.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特点的看法,反映着他们批判旧世界时所发现的新世界的一个大致轮廓,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预测,构成了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看法和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哥达纲领批判)这三本书中。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将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出现不同的历史阶段。

他们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首先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然后才能进入未来社会。

他们把未来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概念中,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是同义词。

未来社会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他们把未来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后来。

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叫做社会主义社会。

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叫做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定位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者普遍接受。

对未来社会第一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要表现出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作过科学的预测。

综合他们的有关论述。

主要有这样几点:

(1)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

(2)实现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社会生产将有计划地进行。

(4)消灭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由对人的统治逐渐转向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5)人们成为社会和自然的主人,将获得越来越充分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设想,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轮廓。

也是他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最初认识。

正确地看待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首先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在预测未来社会这个问题上。

应该说。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保持着谨慎而严肃的态度。

他们深知。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他们所面临的任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而不是为某个国家具体规划未来社会的详细蓝图。

他们曾经反复强调。

未来社会到底是一幅什么图景,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这完全应由后人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决定。

他们通过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种种猜测的空想性。

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对未来社会愈制定得详尽周密。

就愈容易陷人纯粹的幻想。

所以。

对于不注重现实研究,而热衷于描绘未来的作法,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是持批判的态度。

他们除了在批判旧世界中预测了新世界与旧世界某些不同的特征外。

拒绝对它作更多的描述和议论。

他们深信。

未来社会的宏图只能由未来社会的实践者去绘制。

他们不想用已提出的社会改造和发展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束缚自己的手脚。

更不想以此来束缚未来社会革命活动家的手脚。

马克思思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看法。

主要是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的深刻剖析为依据。

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发展过程得出的结论。

正如思格斯所说:

“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看法。

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

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

主要抓住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看法。

一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发展过程中最本质性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不是人类社会中最好、最后的形式。

它是解放的。

但同时又是压迫的。

它在一定时期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迟早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而且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由于这种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存在。

导致了社会分配的极端不公。

并引发了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

因此,未来社会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解决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其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对立。

消除社会分化。

另一个问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是未来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

私有制的消灭,阶级差别的消除不能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最终都要由生产力发展状况来决定。

他们特别强调,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没有把生产力扩大到必要程度,强行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只能导致贫穷的普遍化,以致全部陈腐后才能进入未来社会。

他们把未来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概念中,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是同义词。

未来社会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他们把未来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后来。

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叫做社会主义社会。

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叫做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定位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者普遍接受。

对未来社会第一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要表现出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作过科学的预测。

综合他们的有关论述。

主要有这样几点:

(1)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

(2)实现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社会生产将有计划地进行。

(4)消灭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由对人的统治逐渐转向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5)人们成为社会和自然的主人,将获得越来越充分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设想,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轮廓。

也是他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最初认识。

正确地看待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首先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在预测未来社会这个问题上。

应该说。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保持着谨慎而严肃的态度。

他们深知。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他们所面临的任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而不是为某个国家具体规划未来社会的详细蓝图。

他们曾经反复强调。

未来社会到底是一幅什么图景,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这完全应由后人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决定。

他们通过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种种猜测的空想性。

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对未来社会愈制定得详尽周密。

就愈容易陷人纯粹的幻想。

所以。

对于不注重现实研究,而热衷于描绘未来的作法,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是持批判的态度。

他们除了在批判旧世界中预测了新世界与旧世界某些不同的特征外。

拒绝对它作更多的描述和议论。

他们深信。

未来社会的宏图只能由未来社会的实践者去绘制。

他们不想用已提出的社会改造和发展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束缚自己的手脚。

更不想以此来束缚未来社会革命活动家的手脚。

马克思思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看法。

主要是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的深刻剖析为依据。

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发展过程得出的结论。

正如思格斯所说:

“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看法。

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

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

主要抓住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看法。

一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发展过程中最本质性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不是人类社会中最好、最后的形式。

它是解放的。

但同时又是压迫的。

它在一定时期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迟早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而且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由于这种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存在。

导致了社会分配的极端不公。

并引发了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

因此,未来社会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解决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其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对立。

消除社会分化。

另一个问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是未来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

私有制的消灭,阶级差别的消除不能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最终都要由生产力发展状况来决定。

他们特别强调,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没有把生产力扩大到必要程度,强行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只能导致贫穷的普遍化,以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因此。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基础的。

他们也特别指出。

未来社会的一个主要任务。

要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实现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而且他们也始终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未来社会成熟程度的唯一尺度。

马克思在划分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时候。

在考虑未来社会分配方式的时候。

更多的是考虑到未来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

肯定最多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而否定最多的则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他们思考未来社会时。

强调最多的、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就是要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这是未来社会最本质的东西。

也是未来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

其他一些基本特征。

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如: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基础上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一个原则;计划生产是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的一种手段;使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充实的物质生活。

并使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得到相应发展的条件。

这是公有制基础上社会生产的目的;消除阶级差别和劳动区别。

实现人们自由全面发展。

这是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所要带来的最终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一个有前提、有核心、有过程、有最终目标的发展过程。

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使生产力获得不断的发展。

黑格尔曾经说过。

任何哲学都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

希望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的时代是不可能的。

这句至理名言同样适用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

马克思思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看法也是受时代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我们把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看法称为科学的预测。

是因为他们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研究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得出结论。

而不是凭着想象去猜测。

这种科学的预测也有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局限。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

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

”应该看到。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

没有看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

更没有建设新社会的实践经验。

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看法。

不是来自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所以。

他们的个别论断也难免有理想化的成份。

或者说有缺陷。

即使是一些正确的内容。

也都是社会发展所应遵循的原则。

而不是具体的实践形式。

这一切都有待于后人根据实践的经验去补充、修正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思想。

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的思想先导。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的认识。

从理论源头上来说。

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的;从实践源头上来说。

是从列宁开始的。

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提供的。

更多的是思想方法、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以及进一步探索的出发点。

而不是现成的条条框框。

列宁给我们提供的。

更多的是实践经验。

从以往我们的社会主义经验教训来说。

无论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片面追求公有制程度的提高。

还是忽视生产力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脱离了现实条件和发展基础。

教条式地对待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看法和具体结论。

没有抓住其中最本质最核心的思想。

邓小平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强调要立足现实。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把握住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未来社会时一再重申的核心问题,这就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思想中找到了逻辑起点和理论源头,使我们的理论也就有了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结合点。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

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起来的。

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这是我们社会发展和社会实践的优势。

但是,如果搞得不好。

不能使理论既指导实践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也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作圣经教义、当作千古不变的教条。

从实践的经验教训来说。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没有坚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很容易产生教条主义倾向。

列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落后的经济关系往往使一些人只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某几个方面。

而不能领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全部实质内容。

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左”的错误。

其主要根源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产生了种种僵化的观念,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自觉不自觉地用书本上的东西来裁定活生生的实践。

而一些人意识到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在纠正这种错误的时候,也容易倒向另一方面,产生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只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才能纠正和避免各种错误倾向,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说说你对“两个必然”的认识。

(P57)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出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150多年前,他们曾宣告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

15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面对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新的很大的发展的现实时,如果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不免会对“两个必然”的前景产生困惑和忧虑;而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会对“两个必然”历史发展趋势充满信心。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资本主义所发生的新变化,实际是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断进行着的自行扬弃,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资本主义早期的股份公司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是对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这种自行扬弃是资本主义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朝着资本社会化方向进行的改革。

因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本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这迫使资本家阶级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这就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自行扬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以“铁的必然性”发挥着作用的客观规律所使然,显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正如马克思所说:

“我把生产的历史趋势归结成这样:

它‘本身内于自然变化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

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

在今天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客观存在的现实是,这种对资本主义起着扬弃作用的新的社会因素正日益增多。

对这些新社会因素的作用和性质的认识,我们既应从马恩已有的认识出发,同时又不能仅仅停留在100多年前的认识基础上,而应根据时代的前进和现在的情况,加以深化和发展。

这里的关键是能否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理解“两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

(一)“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过程,其间有突变而不仅表现为突变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把“两个必然”的实现看作为一个过程,就不会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狭隘地理解为泾渭分明、非此即彼、首尾相接的两个阶段或仅表现为一种突变;相反它更多的是一种否定扬弃、此消彼长、不断趋近的渐进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局部质变(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胎胞里积累),再到全部质变的过程。

从这样的思路来看,马克思所说的“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我们今天完全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因素”。

资本主义内部新的社会因素的不断增多和积累,将为新社会的产生创造出必要的条件,这显然是一种走向社会主义的趋势。

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是更趋近了社会主义,而不是更远离了社会主义。

(二)“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立足于单个国家而不限于某个或某几个国家

“两个必然”理论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紧密相连。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提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本质要求是全人类的解放;价值目标是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因此,“两个必然”从根本上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作为地域性的存在不可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或者只能是“粗陋的共产主义及其变种”。

把“两个必然”的实现看作是世界历史进程的结果,就不应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仅仅看作是我们现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事情,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不论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会程度不同地纳入到这个世界历史的总进程中。

列宁说过: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会只有一个路径,一种方案。

事实上,100多年来以追求社会平等为主要诉求的社会主义运动大体上沿着两个路径进行:

一个是激进的、革命的道路:

首先以强力剥夺私有者,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然后按国家计划配置社会资源和组织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这是俄国、中国等走过的道路;另一个是温和的、改良的道路:

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框架内,利用议会民主制,通过国家立法,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再分配进行调节,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社会政策。

这是欧洲社会民主党人主张的道路。

(恩格斯说过: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34页。

)应该说,两条道路各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成就,也都存在着仍待解决的问题。

不能简单地以谁正确、谁错误论之。

在今天的世界上,社会主义在东方和西方两个试验场分别进行着探索,东方的中国为社会主义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出一条充满活力的发展道路创造着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社会民主党执政或参政的欧洲福利国家里,通过新社会因素的不断增多,也在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趋近。

社会主义者当然不能无条件地放弃暴力革命,但是从今天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曾经设想过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无疑更大了。

(三)“两个必然”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蕴含于现实而不等于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的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定要被消灭。

”在谈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这种客观趋势时马克思特别指出:

“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

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这里马克思特别强调的是规律的作用和“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使得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变得比以前人道、和谐和稳定。

然而,社会对抗程度的降低,只是使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更有可能走一条和平过渡的道路而已,并不能改变必然被代替这一趋势本身。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用于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论证的理想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不合格”的社会主义。

所谓理想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从典型的、成熟的资本主义形态中推演出的,替代资本主义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而现实社会主义则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农业国和20世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形态。

对理想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的混淆,往往是对“两个必然”产生疑虑的原因所在。

因为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物质文化和科技水平都远高于现实社会主义,所以对社会主义能否代替资本主义不免产生疑虑。

现实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相比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因为如此,它所面临的任务,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