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3340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

一、学习目标:

1.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二、教学过程:

(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

(二)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直译遵循“替、留、删、调、补”五字诀。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1.(2011·浙江省义乌市)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

“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

“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偷曰:

“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

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

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

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

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2分)

2.(2011·浙江省宁波市)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减:

不足。

③大将军:

王敦。

④钱凤:

人名,字世仪。

⑤孰:

熟。

⑥从:

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

⑴屏人论事()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

3.(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

(8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

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3分)

4.(2011·四川省资阳市)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2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有一老父衣粗衣()

能谤讥于市朝()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21.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

(2分)

22.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分)

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5.(2011·浙江省温州市)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

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

”上笑日: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

回转,扭转。

②上:

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霁威:

息怒。

④谒告:

请假。

⑤鹞:

猛禽。

⑥臂:

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⑦固:

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6.(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

阮孝绪传(节选)(9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孝绪曰:

“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

”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

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

②绵纩(kuáng):

指丝织品。

绵:

丝绵。

纩:

絮。

③颠覆:

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

④笳管:

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⑤坐:

因事入罪。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B.故人不独亲其亲C.安陵君其许寡人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2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2分)

7.(2011·四川省乐山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

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

“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

”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伯乃佯死,乃置伯去。

伯归家,欲治两孙。

两孙惊惋,叩头言:

“为子孙,宁可有此?

恐是鬼魅,乞更试之。

”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

复见两孙来,扶持伯。

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

达家,乃是两人也。

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

出著庭中,夜皆亡去。

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

极夜不还。

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

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

裂开。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广故数言欲亡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

恐是鬼魅,乞更试之。

(《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译文:

8.(2011·四川省眉山市)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

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

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醒矣!

”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

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

②〔纺绩〕织布。

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

④〔夏(jià)楚〕责打。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4.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2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9.(2011·四川省内江市)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4分)  

①啖粥而读音:

____________义:

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音:

____________义:

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分)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

一、学习目标:

  1.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二、教学过程:

 

(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

(二)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

“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1.(2011·浙江省义乌市)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

“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

“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偷曰:

“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

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

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

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

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2分)

【答案】19.C(2分)20.B(2分)21.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

(2分,

22.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

(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翻译  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善于使用长枪,远近的人都佩服他的本领。

有一个贼人,也擅长用矛击刺,经常蔑视官兵的本领,只是跟这个弓手的武艺不相上下,说:

“我见了他一定跟他生死决战。

”一天,那个弓手因为有事走到村子里,正好碰上那贼人在街市上喝酒,当时的情形已经不能避让,于是两个人拿着长矛争斗。

观看的人围的像墙一样。

打了很久,两人都没能刺伤对方。

弓手对贼人说:

“县尉来了。

我和你都是勇武的人,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生死吗?

”贼人说:

“好。

”弓手随着他的话声趁机刺他,一下就杀死了他,是因为趁着他分神不备的空当啊。

2.(2011·浙江省宁波市)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减:

不足。

③大将军:

王敦。

④钱凤:

人名,字世仪。

⑤孰:

熟。

⑥从:

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

⑴屏人论事()

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

【答案】19.⑴C⑵D(2分,每小题1分)20.B(2分)

21.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1.王右军:

即王羲之。

 2.减:

不足。

3.大将军:

晋朝大将王敦。

4.甚;很;非常。

5.钱凤:

人名,字世仪。

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6.屏:

通“摒”,让手下退出,退避。

7.觉:

醒来8.阳:

同“佯”,假装9.诈:

假装10.相与:

共同,一起。

11.从:

同“纵”。

12.恒:

常常。

13.孰:

同“熟”。

14.屏:

退避。

全文翻译

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

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

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

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

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理由,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

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

两人大惊说:

“不得不除掉他。

”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道理:

当我们遭遇不测、面临险境时,应随机应变,更应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以自救。

3.(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

(8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

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3分)

参考译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

年幼的时候就有侠义行为。

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不小心把钱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丢钱的人已走远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送还给了那人。

张养浩年纪只有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于是他白天就默默地背诵书卷上的诗文,到了夜晚,就把门户紧紧关闭起来,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后来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他,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今属山东)地方的学正。

之后,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征召张养浩为礼部令史,并且还推荐他进入御史台。

一天,张养浩忽然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他看到张养浩的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慨然叹息说:

“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啊!

”及至做了宰相属官,就被选授为堂邑(今属山东)县尹。

人们都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得到幸免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

“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依法处分过他们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走自新之路的做法啊!

”强盗们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