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3905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1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简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年-2020年)

简阳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

 

简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

简阳市人民政府

组织编制单位:

简阳市国土资源局

技术编制单位:

成都市双流容大科技有限公司

 

简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段成武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

肖东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樊勋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

韩春健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市地方志办主任

袁子文市“两湖一山”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唐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蒋顺玖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谢宁市经济局局长

姜季平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周志刚市交通局局长

鄢乐章市财政局局长

郑翔市水利局局长

冯炳大市农业局局长

施碧君市林业局局长

朱贵全市统计局局长

巫锡良市环保局局长

邓继红市教育局局长

陈泽君市卫生局局长

谭德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钱霞市旅游局局长

杨益琼市畜牧食品局局长

贺贞文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陈晓恒市规划局局长

马渝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规划建设服务局副局长

樊建康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简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由唐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等法律法规,在《简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简阳市“5.12”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基础上,编制《简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近期规划到2010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简阳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

《规划》以《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资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简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结合本市实际,在对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对规划期内的土地变化及需求量进行预测,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提高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所占的比重,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分区并制定各区用途管制措施,确定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市域概况

一、自然条件

简阳市位于资阳市西北,四川盆地中部偏西边缘,踞沱江河中游,龙泉山东麓。

北倚成都市的金堂县、龙泉驿区、双流县,东邻资阳市的乐至县,南接资阳市雁江区,西靠眉山市的仁寿县。

北上成都55公里(高速公路),南下内江100公里,踞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和国道321之要。

市辖范围地跨东经104°11′23″至104°53′36″,北纬30°05′27″至30°38′48″之间,南北长63.3公里,东西宽68.3公里,幅员面积2215.02平方公里。

全市辖范围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按大的地貌类型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积坝三种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约占百分之九十。

丘陵丘体多呈台阶状、龙岗状,自然形成沟谷田、槽平地、台地、坡地等类型,海拔400~550米。

低山位于市境西北部龙泉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山体狭长,地势陡峻,岗峦重叠,峰岭雄伟,溪谷幽深,境内有丹景山、狮子岩、石棺材、牛心山、石碑、长松寺、太平观、四方山等山峰,海拔840~1059米,为川西平原的东方屏障,自古有“天府雄州、东方门户”之称。

河流冲积坝分布在沱江河及其支流沿岸,海拔最低处359米。

全市土壤分为:

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黄壤土、黄褐土5个土类、13个亚类、23个土属、48个土种。

简阳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盆地西部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1℃;热量丰富,全年太阳日照总辐射为90.9千卡/平方厘米;雨量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82.9毫米,最多的年份为1267.4毫米,最少的年份为567.0毫米。

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无霜期平均300天,最长的年份为352天,最短的年份为258天。

霜雪少、平均风速小。

具有冬干、春早、夏旱、伏旱、洪灾、秋多绵雨等气候特点。

简阳市河流除龙泉山脉以西流入岷江水系以外,其余均属沱江河水系。

流域面积在6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有36条,总长度640多公里,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

沱江河从北向南贯穿简阳全境,并将全市分为大致相等的东西两部分,市境内干流总长84.9公里,水域面积19.8平方公里,简阳段平均流量为255~275立方米/秒。

简阳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森林植被十分丰富,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针叶与落叶阔叶为主的低山丘陵天然和人工次生植物群落。

全市树种共有75个科,238种。

二、社会经济条件

全市现辖55个乡镇(26个镇、29个乡),797个村民委员会,6859个村民小组,58个居委会,287个居民小组。

2005年全市总人口142.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2.51万人,占总人口的86.3%,非农业人口19.51万人,占总人口的13.7%。

城市化率为27.9%。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77857万元。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4313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809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6628万元。

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71.0%、18.7%。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8619公顷,全年粮食产量达到699915吨,其中小麦154607吨,水稻184041吨,玉米219949吨,红苕99306吨。

油料产量54214吨,其中油菜籽产量39261吨;棉花播种面积1333公顷,产量1520吨。

简阳市交通便捷,为川中、川北物资集散地,处于四川省的交通要道,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国道321、国道318等主干线穿境而过,火车站、互通式高速公路立交桥,布局合理。

到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50公里。

全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生景、水景为主,人文景观以古文化艺术为特色。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天府明珠”三岔湖,“西川绝景”龙泉湖,五凤山原始森林等。

人文景观主要有石桥、金马、涌泉古镇,三国遗址,张飞营,一塔凌云等景点。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221502.16公顷(各类土地面积见附表2)。

其中:

农用地面积180383.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1.44%。

其中耕地面积103825.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6.87%,占农用地面积的57.56%;园地面积7830.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53%,占农用地面积的4.34%;林地面积38047.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7.18%,占农用地面积的21.09%;其它农用地面积30680.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85%,占农用地面积的17.01%。

建设用地面积28709.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96%。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2439.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0.13%;交通水利用地面积6220.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81%;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9.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02%。

其他土地面积12408.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60%。

其中水域面积6149.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78%;自然保留土地面积6259.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83%。

二、土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类型多样

简阳市地貌复杂多样,形成了多样性的土地类型。

按土地利用适宜性可分为宜农、宜园、宜林等多种土地适宜类型;按土地利用现状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水域、自然保留地9个二级地类。

(二)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

在三大地类中,农用地的比例占81.44%,建设用地占12.96%,其他土地占5.60%,可以看出农用地的比例占绝对的优势,建设用地量相对较少,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以农业为重。

(三)土地利用率高、总体收效较低

简阳市的土地未利用土地占幅员面积的5.60%,土地的94.4%都被不同程度的利用。

随着利用技术的提高和加大土地利用资金投入,虽然土地利用收效有所提高,但与同区位相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005年全市农用地每公顷每年收益为1.09万元,建设用地每公顷每年收益为7.19万元。

(四)农村居民点总量过大

全市城乡建设用地22439.79公顷,农村居民点19260.5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5.83%,农村人均用地达到159.67平方米,而城镇用地2674.75公顷,城镇人均用地面积73.49平方米,农村人均用地远远超过城镇人均用地。

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导致全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尽管开展了土地开发整理用以补充耕地、执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仍呈下降趋势。

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为103825.93公顷,比1996年减少4965.94公顷,年均减少551.77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从1997年的1.14亩减少到2005年的1.10亩。

(二)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开发难度大

全市其他土地总面积12408.97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的5.60%,全市可开发为耕地的其他土地十分有限。

全市其他土地12408.97公顷。

其中河流水面5010.13公顷,滩涂1139.00公顷,自然保留6259.84公顷。

除去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难以开发利用的裸岩石砾地、河流水面等地类,可开发为耕地的其他土地数量十分有限。

简阳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农用地的内部挖潜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简阳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坝和浅丘,可以通过对部分田土坎归并,整理出耕地。

同时简阳农村居民点普遍都分散、居民点用地大,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建设中心村、聚居点也可增加一定的耕地资源。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布局分散

简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19260.56公顷,占全市面积的8.70%。

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散,利用集约度不高。

提高简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度是简阳市建设用地挖潜的主要方向之一。

(四)经济发展与土地供给的矛盾突出

简阳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简城镇为中心的城镇密集区经济实力强,建设用地需求量大,而后备土地供给能力却十分有限。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发展”等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设用地需求量还将继续增加,必将进一步加剧建设用地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对城镇周围以及交通沿线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耕地的矛盾更突出。

经济发展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吃饭与建设、生存与发展的两难问题,已成为当前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

四、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1、有效保护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了我市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现行规划中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04538.2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90296.00公顷。

2005年实际耕地保有量为103825.9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0296.00公顷。

通过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提高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地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现行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目标不超过1400.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不超过724.67公顷。

现行规划执行期间全市新增加建设用地1426.51公顷,其中占用耕地893.66公顷。

2005年末,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28709.96公顷,净增建设用地721.73公顷。

3、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加大,总体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现行规划整理复开发复垦目标新增耕地目标为1850公顷。

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实施,累计补充耕地3823.87公顷,年均补充耕地424.87公顷,已超额完成目标量。

4、土地利用规划意识不断加强

通过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全社会土地利用规划意识不断加强,为更加科学管理土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条件

1、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为改善我市土地利用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简阳市是汶川大地震100个一般受灾县之一。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简阳市“5.12”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等专项规划间的相互衔接,有利于协调各业各类用地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合理布局;受损城乡居民点体系、基础设施网络的恢复和重建,有利于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改善用地结构和优化用地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成渝经济区开发利于促进简阳市的土地生产力的提高

简阳市位于成都市的东南,自古有“天府雄州、东方门户”,是成渝经济区成都到重庆的第一站。

随着成渝经济区规划的组织实施,成渝两地的区域合作也必将进入实质性快速发展阶段。

“全域成都”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成都的资金、政策、人才等优势和简阳的土地、资源和潜在发展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必能促进简阳市的土地生产力的提高。

3、简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简阳市围绕建设全省丘陵经济示范目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强力实施“工业强市”、“环境兴市”和“项目带动”三大战略。

加强上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方针和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加强农用地转用管理;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管,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加强规划宣传,提高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

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1、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和自然灾毁等因素,导致全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尽管开展了土地开发整理用以补充耕地、执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仍呈下降趋势。

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为103825.93公顷,比1996年减少4965.94公顷,年均减少551.77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1.14亩减少到2005年的1.10亩。

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2、土地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全市的土地利用率较高,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十分有限。

全市其他土地12408.97公顷,其中河流水面5010.13公顷,滩涂1139.00公顷,自然保留地6259.84公顷。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开发为耕地的其他土地数量十分有限。

3、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成·资工业园区和我市的“七园一带”工业区将需要较多的建设用地;随着成安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的规划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

在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一、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保障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加强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推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1、以全市为发展背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国土生态屏障用地

2、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3、强化城镇用地空间整合,完善城市用地功能分区

4、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工业用地效益

5、推进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土地效益

6、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7、有效保障我市成·资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用地

8、合理开发“两湖一山”旅游资源

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保证本地区粮食安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正确处理规划控制与市场调节、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重大关系,突出重点,有所创新,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全市土地利用方式从外延扩大向内涵挖潜的转变,促进全市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严格保护耕地。

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积极恢复灾毁耕地,有效提高复垦耕地质量,严格耕地的用途管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节约集约用地。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以内涵挖潜为主,切实改变外延扩张的传统用地方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统筹灾后恢复重建新增建设用地,积极推进灾毁耕地复垦和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

——统筹各业各类用地。

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市发展总体战略,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基础,客观评价土地利用的安全性,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引导各类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妥善处理区域用地关系,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布局。

——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自然、历史、民族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逐步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三节规划目标

统筹安排各行业用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到2010年全市人口预测为142万人,2020年全市人口为145万人。

规划期内城镇化率将有较快的增长,直接影响城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结构,预测到201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5.00%,到202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0.00%。

2、经济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围绕“三先”发展目标,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强力实施“三大战略”,努力把简阳建设成为成都经济区经济强市、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市,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14%以上,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5亿元,“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1%以上。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一、二、三产业增加比重达到18.9:

43.2:

37.9,2020年力争达到10:

48:

42。

3、社会发展目标

至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200元和4700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和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到较高的水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社会风气、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10年,严格执行省级下达近期耕地保有面积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合理安排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布局、时序,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发展空间,加大城乡和区域用地统筹的力度,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集中布局,各类产业用地集聚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03593.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86300.00公顷(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量为87805.56公顷);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控制在734.00公顷和446.00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不低于1101.00公顷。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9531.0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900.00公顷,净增建设用地821.00公顷。

其中: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061.0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为6319.88公顷;旅游等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150.29公顷。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目标。

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调整为130平方米/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例降低到83.25%,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得到改善。

——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

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重点保障《简阳市“5.12”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所确定的重建项目用地。

2、远期目标

以灾后恢复重建为新起点,坚持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到2020年,加大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力度,稳定提高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的能力;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利用,确保科学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布局;保障生态网络屏障用地,修复治理受损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不断强化土地宏观调控能力,稳步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全市耕地保有量2020年保持在102363.00公顷,确保86300.00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规划期间,全市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控制在2131.00公顷和1394.00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不低于3596.00公顷。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1091.00公顷以内,净增建设用地2381.00公顷。

其中: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4300.00公顷;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为6464.88公顷;旅游等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326.29公顷。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目标。

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调整为120平方米/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例降低到78.67%,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土地利用总体结构

统筹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规划期间,保持农用地数量基本稳定,适度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在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其他土地。

二、稳定农用地结构

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保持农用地数量基本稳定。

其中,耕地保有量不低于省级下达的控制目标,园地面积适度减少,林地略有增加,其它农用地数量略有下降。

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略有减少,由2005年的81.44%分别调整到81.47%和81.25%。

——严格保护耕地。

规划期间严格执行占补平衡制度,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数量,努力提高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增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2363.00公顷。

——因地制宜发展园地,提高园地利用效益。

加强对现有中低产园地及新建园地的改造和管理,引导新建园地向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发展,强化集约经营,不断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

到2020年全市园地面积达到745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7%。

——高度重视林地保护,提高森林质量。

加快疏林地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步伐,推进中幼林抚育间伐,提高森林总体质量和整体效益。

规划期间林地面积增加3460.99公顷,到2020年达到41508.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74%。

——有效利用其他农用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充分发挥农田水利用地、坑塘水面、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的效用,提高农用地生产能力,合理布局一定数量的设施用地,以养殖用地为主。

规划期间其他农用地(除田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