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4288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12年心理学卷子.docx

0912年心理学卷子

2009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1、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现象在社会心理称为(B)

A从众B.社会懈怠作用C.模仿D.社会促进作用

2.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现实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C)

A自我实现理论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

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普洛夫

4.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一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A)

A记忆术B.联想C.替换D.系统化

5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C)

A自我认识B.自我调节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D)

A教师的教学B.教师的教育C.学生的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7.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咋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

A尝试错误说B.社会学习理论C.发现学习理论D.掌握学习理论

8.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称为(C)

A意志B.动机C.气质D.能力

9.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D)

A定势作用B.迁移C.变式D.功能固着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B)

A比较性组织者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固定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__元认知___。

(P99)

2.个体自我意识从某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__心理自我__等方面。

(P184)

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_言语量表__两个分量表构成。

(P264)

4.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经历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理解、保持、迁移和_应用__等几个阶段。

(P68)

5.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技能和熟练___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P29)

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称为_正迁移__。

7.解题过程一般包括_审题_、课题归类、重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8.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_认知的内驱力__、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9.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___马斯洛___。

(P61)

1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__学习策略__。

3、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增强和动觉控制的减弱。

(×)

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也叫“保持曲线”,表明遗忘进程的基本趋势是“先快后慢”。

(√)

3.成就动机倾向于避免失败者,在目标或任务确定时,往往会选择过易或过难的学习内容。

(√)

4.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动机水平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

5.学习进行的心理健教育就是指针对学生已经发生的心理疾患而进行的教育。

(×)

6.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时间标志是30秒。

(1分钟)(×)

7.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从众,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

8.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供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以降低个人活动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

9.一般说来,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高;而创造力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也低。

(×)

10.定势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的活动即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

4、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P17)

(1)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

知道该“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

(2)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

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

(3)策略式教学—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的教。

是优秀的教学水平。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P129)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P231)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

(3)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

(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P170-173)

(1)态度定势的形成

(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

(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P27-28)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6、简述性格结构的特征。

(P276)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

这是性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道德评价意义。

(2)性格的理智特征:

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7、简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P72)

(1)强度律:

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到。

(2)差异律:

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

(3)活动律:

活动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

(4)组合律:

空间接近、时间连续、形态相似、颜色一致的事物,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

(5)对比律:

在性质或强度上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能使学生对他们的差异感知更清晰,从而提供感知效果。

5、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论述教师威信对学生发展与教育效果的影响。

(P13)

(1)威信效应:

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2)名片效应:

“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若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启示是揣摩学生心理,以投其所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

(3)“自己人”效应:

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

(4)好感效应:

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反之亦然。

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好感,但是不等于无条件迁就学生。

启示: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试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教育意义。

(P263)

(1)逻辑数理智力(数学):

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2)言语智力(语文):

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

(3)身体—动觉智力(体育):

与人的身体运动有关,运动员动觉智力高;

(4)空间智力(美术):

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

(5)音乐智力(音乐):

感知、欣赏、表达音调旋律的能力;

(6)人际智力(社会):

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7)自我自省的智力(心理):

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机能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

(8)观察自然的智力(自然)。

对教育启示与意义:

(1)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闪光点;

(2)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发展;(3)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使他们在未来职业中扬长避短。

2010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的(C)

A自我认识B自我调节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

3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A)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4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C)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派

5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用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称(B)

A凝聚性B从众C社会助长作用D士气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D)

A教师教学B教师教育C学生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7心理学中运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

8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D)

A系统化B联想C替换D记忆术

9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这种自我称为(A)

A投射自我B理想自我C社会自我D镜中自我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B)

A比较性组织者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固定点

二填空题

1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过程和_意志过程_三个方面。

(P2)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_及时复习__的必要性。

(P83)

3学生知识的应用(或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_课题归类_、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P88)

4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_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P52)

5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_负迁移__。

(P126)

6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_道德__的健康。

(P226)

7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P78)

8气质一般可以分为胆汁质、__多血质___、粘液质和抑郁质等类型。

(P271)

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_言语量表__两个分量表构成。

(P264)

10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技能和熟练__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P29)

三判断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高。

(P54)(×)

(注: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一个人已经出现的心理疾患而进行的心理教育。

(P225)(×)(注:

矫正心理健康和发展心理健康。

3最能解释考试时出现暂时遗忘现象的理论是“干扰说”。

(P84)(×)

4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为98,则可以认为他的智力水平属中等。

(P266)(√)

5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动觉控制的减弱和视觉控制的增强。

(P93)(×)

6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以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P203注:

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懈怠作用。

)(√)

7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直觉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文艺作品和先进人物的介绍加以培养。

(P173注:

想象的道德情感。

)(×)

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能力。

(P274和P258注:

叫“性格”)(×)

9有这样一列数字:

100816449362516941,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0,9,8,7,6,5,4,3,2,1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组块化策略。

(P105)(√)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观点,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P262)(√)

四简答题

1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

(P7)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

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2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教学措施。

(P129)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P142)

(1)问题表征

(2)情绪状态(3)动机强度(4)定势作用(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

4简述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P170-173)

(1)态度定势的形成

(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

(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名片效应”的基本内涵。

(P13)

“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若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启示是揣摩学生心理,以投其所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

6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P276)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

这是性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道德评价意义。

(2)性格的理智特征:

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7简述学习与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P72)

(1)强度律:

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到。

(2)差异律:

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

(3)活动律:

活动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

(4)组合律:

空间接近、时间连续、形态相似、颜色一致的事物,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

(5)对比律:

在性质或强度上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能使学生对他们的差异感知更清晰,从而提供感知效果。

五论述题

1试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意义。

(P263)

(1)逻辑数理智力(数学):

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2)言语智力(语文):

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

(3)身体—动觉智力(体育):

与人的身体运动有关,运动员动觉智力高;

(4)空间智力(美术):

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

(5)音乐智力(音乐):

感知、欣赏、表达音调旋律的能力;

(6)人际智力(社会):

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7)自我自省的智力(心理):

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机能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

(8)观察自然的智力(自然)。

对教育启示与意义:

(1)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闪光点;

(2)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3)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使他们在未来职业中扬长避短。

2以大学生“考研”为目标,用动机期望理论揭示大学生考研的不同动机强度。

(P57-58)

“激励力量=效价(目标价值)×期望值(实现目标可能性)”

2011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C]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

3.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A]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4.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C]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派

5.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B]

A.凝聚性B.从众C.社会助长作用D.士气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D]

A.教师教学B.教师教育C.学生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7.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B]

A.定势作用B.功能固着C.变式D.迁移

8.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

动机理论被称为【C】

A.自我实现理论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

9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这种自我称为[A]

A.投射自我B.理想自我C.社会自我D.镜中自我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B]

A.比较性组织者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固定点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P83)

2、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

(P276)

3、学生知识的应用(或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课题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P88)

4、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P52)

5、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学习策略。

(P101)

6、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P203)

7、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动作的有意识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

(P93)

8、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等方面。

(P184)

9、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两大类。

(P225)

10、“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P264)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成就动机倾向于力求成功者,在目标或任务确定时,往往会选择难易适中的学习内容。

(P59)(√)

2、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动机水平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P54)(×)

3、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P203)(√)

4、一般来说,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高;而创造力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也低。

(P265)(×)

5、定势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的活动有消极的干扰作用,也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P143)(√)

6、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能力。

(P274和P258)(×)

7、有这样一列数字:

100816449362516941,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0,9,8,7,6,5,4,3,2,1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组块化策略。

(P105)(√)

8、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观点,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P262)(√)

9、最能解释考试时出现暂时遗忘现象的理论是“干扰说”。

【不确定?

】(×)

10、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为100,则可以认为他的智力水平非常优秀。

(P266)(×)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P142)

(1)问题表征

(2)情绪状态(3)动机强度(4)定势作用(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

2、简述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

(P196)

(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