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4837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docx

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含详细解析

2011年科学中考化学专题精选试题3

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中考科学资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用铅笔在纸上写字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D.用水将浓盐酸稀释

解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醋酸与热水瓶的水垢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属于化学变化,其他三种变化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C

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B.纯铝的硬度大于铝合金

C.钢是纯净物D.钢铁严重锈蚀后不值得回收

解析:

金属铝易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铝的继续氧化,抗腐蚀性能好;纯铝硬度小于铝合金;钢是铁的合金,是混合物;废旧金属应回收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

答案:

A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滴加液

体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移开蒸发皿读出液体的体积

A

BCD

解析:

胶头滴管应竖直且位于试管口的正止方,不要倾斜或伸入试管内;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处;应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不能用手拿;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答案:

D

4.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难溶于水

C.没有气味D.可以燃烧

解析:

颜色、气味、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

D

5.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B.汞原子的数目增多

C.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D.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解析:

温度升高,构成水银的汞原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体积变大;而汞原子本身体积不变,汞原子数目也不变,汞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故A、B、D不正确。

答案:

C

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以延长保鲜期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D.将工业用盐(如NaNO2)用于烹调

解析:

甲醛有毒且破坏蛋白质;氢氧化钠腐蚀性强,不能治疗胃酸过多;NaNO2有毒,不能食用或作防腐剂;硬水滴加肥皂水不易起泡沫,饮水则易起泡沫,故B做法正确。

答案:

C

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SiO2C.NaOHD.H2SO4

解析: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选B;O2是单质;NaOH和H2SO4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答案:

B

8.下列溶液的pH最大的是()

A.石灰水B.食醋C.自来水D.汽水

解析:

石灰水显碱性,pH>7;食醋和汽水显酸性,pH<7;自来水显中性,pH=7。

答案:

A

9.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

下列运动设施中没有用到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的是()

A.跑步、跳远使用的塑胶跑道B.排球、羽毛球使用的化纤球网

C.单杠、双杠使用的钢制或木制横梁D.跳高、拳击使用的海绵护垫

答案:

C

解析:

塑胶跑道是合成橡胶,化纤球网是合成纤维,海绵护垫是合成纤维,A、B、D都用到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而钢是金属材料,木制横梁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10.下列物质与HCl溶液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ZnB.Al2O3C.Ba(OH)2D.Na2CO3

解析:

A

Zn+2HC1=ZnC12+H2↑

置换反应

B

A12O3+6HC1=2A1C13+3H2O

复分解反应

C

Ba(OH)2+2HC1=BaC12+2H2O

复分解反应

D

Na2CO3+2HC1=2NaC1+H2O+CO2↑

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11.已知某氧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A.32mB.2mC.mD.不能确定

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则硫原子质量为2m。

答案:

B

12.2010年我国西南的旱灾提醒人们应合理使用水资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

B.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杂

质沉降除去

C.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与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解析:

饮用水远离人畜生活区,以防污染;明矾可以净化水,吸附沉淀;水(H2O)和消毒剂(H2O2)都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B、C正确。

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而吸热,使云中水蒸气降温而液化,形成小雨滴。

答案:

D

13.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解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A。

答案:

A

14.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盐+H2O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

A.CaOB.CO2C.NaOHD.H2SO4

解析:

CaO与碱和金属氧化物不反应;CO2只与碱[如NaOH、Ca(OH)2等]反应;NaOH与碱和金属氧化物不反应;N2SO4与碱和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等)反应。

答案:

D

15.配制2000g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为()

A.9gB.18gC.90gD.180g

解析:

配制2000g0.9%的生理盐水,需NaC1为2000g×0.9%=18g。

答案:

B

16.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直接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酸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解决问题的是()

A.NaOHB.Ca(OH)2C.BaCl2D.CaO

解析:

A

ZNaOH+H2SO4=Na2SO4+2H2O

酸性减弱

B

CA(OH)2+H2SO4=CaSO4+2H2O

酸性减弱

C

×

BaC12+H2SO4=BaSO4↓+2HC1

酸性几乎不变

D

CaO+H2SO4=CaSO4+H2O

酸性减弱

答案:

C

17.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NH2)2(尿素)、(NH4)2SO4和NaNO3均可用作氮肥

B.加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磷肥的性质

C.区分各种化肥一般先观察外观、溶解性,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D.过度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

解析:

含氮元素的化肥可用作氮肥,A正确;铵盐遇熟石灰等碱性物质产生刺激性气体NH3,B不正确;氮肥、钾肥一般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磷肥为灰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因此可根据外观,溶解性及化学性质区别各种化肥,C正确;化肥要合理施用,以防土壤酸化、板结,造成水污染等。

答案:

B

18.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重铬酸钾(K2Cr2O7)配制玻璃仪器的洗涤液,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4B.+5C.+6D.+7

解析:

设Cr的化合价为χ,已知K为+1价,O为-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1)×2+2χ+(-2)×7=0,χ=+6。

答案:

C

19.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解析:

铁得产科稀盐酸中反应,证明铁排在氢前;铜片放入稀盐酸中不反应,证明铜排在氢后;铜片放入AgNO3溶液中置换出Ag,则活动性Cu>Ag;故C操作不必进行。

答案:

C

20.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待鉴别溶液

试剂(均为溶液)

A

HNO3和KNO3

酚酞

B

HCl和NaCl

AgNO3

C

AgNO3和Na2SO4

BaCl2

D

Ca(OH)2和NaOH

Na2CO3

解析:

酚酞遇HNO3(酸性)和KNO3(中性)均不变色;HC1和NaC1与AgNO3都产生白色沉淀AgC1;AgNO3与BaC12、Na2SO4与BaC12反应分别产生白色沉淀AgC1和BaSO4,故A、B、C无法鉴别开来。

Na2CO3与Ca(OH)2产生白色沉淀CaCO3,Na2CO3与NaOH不反应,故选D。

答案:

D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21.

(1)书写化学式:

三氧化硫____________,碳酸氢钠。

(2)微量元素“硒”是防癌之王,加硒盐中添加了适量的亚硒酸钠(Na2SeO3)。

①硒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

②向亚硒酸钠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有蓝色的亚硒酸铜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三氧化硫化学式为SO3,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硒的元素符号为Se;Na2SeO3与CuSO4反应产生CuSeO3沉淀和Na2SO4。

2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CuSO4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2)将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结合现象分析,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增加的离子是。

(3)除硫酸铜溶液外,将铝丝浸入____________(任举一例)溶液中,也能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解析:

(1)CuSO4溶于电离出Cu2+和SO24-;

(2)2A1+3CuSO4=A12(SO4)3+3Cu,置换出的铜为红色,A12(SO4)3溶液是无色的,从反应看Cu2+变为单质Cu,单质A1变为A13+;(3)铝丝与可溶性铜盐均发生上述现象。

答案:

(1)SO3NaHCO3

(2)SeNa2SeO3+CuSO4=CuS

eO3↓+Na2SO4答案:

(1)Cu2+、SO42-

(2)铝丝上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颜色变浅(或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u2+Al3+

(3)CuCl2(或Cu(N

O3)2)

23.铁、铝、铜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上述三种金属中,人类最早大规模冶炼和使用的是铜,最晚的是铝,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三者在地壳中的含量,铜元素最高,铝元素最低

B.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铜元素最弱,铝元素最强

C.在自然界中,铜元素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铝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下:

金属单质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99

61

27

17

7.9

密度/(g·cm-3)

8.92

2.70

7.14

7.86

11.3

熔点/℃

1083

660

419

1535

328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2.5~3

2~2.9

2.5

4~5

1.5

分析上述数据,碎石用的大锤常用铁制而不用铝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其成分可表示为Cu2(OH)2CO3],从其组成分析,预测铜绿能与__________(任举一例)反应。

(4)工业上火法炼铜的一个主要反应是Cu2S+O2

2Cu+SO2。

Cu2S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用500吨含Cu2S80%的铜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_______吨铜。

解析:

(1)金属的冶炼与金属活动性有关,越活泼金属冶炼越难,故铝使用较晚;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为铁;铁和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从表中可知铁的硬度较大,铝的硬度较小;(3)因铜绿[Cu2(OH)2CO3]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铜绿可与酸反应产生CO2和H2O等;(4)Cu2S中Cu元素质量分数:

×100%=80%,练出铜的质量:

500t×80%×80%=320t。

答案:

(1)B

(2)铁的硬度较大,密度较大(3)HCl(或H2SO4、HNO3)(4)80%320

24.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海世博会也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1)现代

生产、生活所消耗的巨额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由于这些化石燃料的组成中均含有_____元素,因此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2)汽车的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的成分复杂,本题用C8H18代表。

①C8H18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耗油量(均以汽油为燃料)和载客量如下表:

公共汽车

出租车

百公里耗油/kg

17.1

9.12

平均载客量/人

30

2

 

乘公共汽车行驶一百公里,人均排放二氧化碳____kg。

乘出租车行驶相同距离,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是乘公共汽车的_______倍。

解析:

(1)化石燃料中含有碳,燃料产生大量CO2;

(2)C8H18的相对分子质量:

12×8+1×18=114;C8H18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每行驶一百公里,公共汽车人均耗油0.57kg,出租车人均耗油4.56kg,设产生CO2的质量为χ和y。

2C8H18+25O2点燃16CO2+18H2O

2×11416×44

0.57kg(或4.56kg)χ(或y)

χ=1.76kg

y=14.08kg

答案:

(1)C(或碳)

(2)1142C8H18+25O2

16CO2+18H2O(3)1.768

25.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

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和Na2CO3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和Na2CO3如果添加过量了,可加入适量___________溶液除去。

(3)“后续处理”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_____(填序号)。

A.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B.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C.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过滤弃去剩余的少量溶液

(4)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

线如右图所示。

40℃时,100g蒸馏水

中溶解______g硫酸钠达到饱和。

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观察到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利用NaOH与MgC12反应生成Mg(OH)2沉淀除去MgC12;利用Na2CO3与CaC12反应生成CaCO3沉淀除去CaC12;

(2)因为最终产物是硫酸钠,所以加入稀硫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且刚好生成硫酸钠;(3)蒸发时,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不要直接加热将水分蒸干;(4)从曲线上得知4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50g;当温度大于40℃时,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其饱和溶液升温时析出晶体。

答案:

(1)2NaOH+MgCl2=Mg(OH)2↓+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2)H2SO4(3)C(4)50有固体析出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6分。

26.填写实验仪器名称:

(1)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溶液到试管中,除了直接倾倒,还经常使用_________取液。

(2)实验室过滤粗盐水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

解析:

(1)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少量液体物质;

(2)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答案:

(1)滴管

(2)漏斗

27.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

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

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白磷燃烧产生P2O5;

(2)实验②和④对比,实验④通氧气,白磷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3)实验③和④对比,冷水和热水的差别,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4)控制天然气的浓度在1%以下,就是破坏可燃物这一条件;不产生明火就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1)4P+5O2

2P2O5

(2)②和④(3)③和④

(4)移除了可燃物、控制温度在着火点以下

 

28.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备几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1)检查气密性时发现装置漏气,请在答题卡装置图中用箭头标出可能发生漏气的位置(标出两处)。

(2)试管中装入的药品是KClO3和MnO2,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收集氧

气的操作过程是:

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_________________,最后把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4)实验室也常用上述实验装置制备甲烷,推测其反应物是_________(填序号)。

A.CH3COONa固体和碱石灰B.Al4C3固体和水C.CO和H2

解析:

(1)装置漏气往往在仪器的连接处,故像皮塞处和导管连接处可能漏气;

(2)KC1O3在MnO2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产生KC1和O2;(3)在水槽中盖好玻璃片,注意玻璃片的磨砂面与瓶口接触;(4)上述装置适合固体反应具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故选A。

答案:

(1)

 

(2)2KClO32KCl+3O2↑

(3)在水面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

(4)A

29.某校科技节有如下挑战项目:

通过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和两种黑色粉末,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硫酸、硫酸钠溶液、CuO和Fe中的一种。

现场仅提供了紫色石蕊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

请设计一个完成该挑战项目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解析:

利用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或Na2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先鉴别出稀H2SO4;根据稀H2SO4与Fe反应产生H2,稀H2SO4与CuO反应产生蓝色CuSO4溶液鉴别Fe和CuO。

答案: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取两种无色溶液各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充分振荡。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的,原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步骤2:

取两种黑色粉末各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

充分振荡。

粉末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且溶液变浅绿色的,原粉末是Fe;

粉末溶解,且溶液变蓝色的,原粉末是CuO。

或: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将两种无色溶液编号为A、B。

取黑色粉末各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无色溶液A。

另取黑色粉末各少量于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无色溶液B。

充分振荡。

其中一支试管中有无色气体生成且溶液变浅绿色,则原粉末是Fe,原溶液是稀硫酸。

还有一支试管中溶液变蓝色,则原粉末是CuO,原溶液是稀硫酸。

其他两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原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只要所用试剂和仪器在题目限定范围内,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