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756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9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

浅谈近十年香港保险行业发展

浅谈近十年香港保险行业发展

¡曾贺莹丁晶晶

摘要:

如今是香港回归17年,本文主要基于香港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与新加坡进行相关数据对比,对香港的保险业务展开研究调查,发现香港保险业务的优势、特色及相关法律、监督体系对该行业的支持,同时指出可能潜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行业前景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香港经济保险行业特色法律监督

目录

一、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概况 1

二、香港保险业发展概况 1

(一)现阶段概况 1

(二)近十年保险业发展情况分析 3

(三)香港保险公司 7

(四)香港保险特色 9

三、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14

(一)背景 14

(二)经济对比 14

(三)保险业发展对比 16

四、存在问题 18

五、法律制度及监督 22

(一)法律制度 22

(二)监管体系 26

六、发展前景 28

七、参考文献及数据 29

一、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概况

香港处于通往中国内地大门的有利位置,又位于跨越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时区,这两个因素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商业和通讯中心的地位。

香港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的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十四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的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香港是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具有方便营商的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制度、自由流通的资讯、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一流的运输及通讯基建网络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劳动人口等。

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可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稳健的财政储备,以及低税率的简单税制。

凭借这些优势,香港成为全球公认最自由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增长近50%。

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左右。

由于回归之初的几年经济动荡,又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因而十多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被拉低。

近几年香港经济维持强劲扩张势头,增长层面广阔。

在贸易方面,香港贸易总额基本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二、香港保险业发展概况

(一)现阶段概况

香港是区内最发达的保险市场之一,人均保费支出维持在高水平,吸引多家全球顶级的保险公司来港拓展业务。

根据保险业监理处临时数字,2013年,香港保费总收入增加13.9%,至2,907亿港元(374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13.7%。

一般保险业务增长7.1%,至421亿港元(54亿美元)。

市场约86%为长期保险业务,余下14%为一般保险业务。

同年,生效中的长期保险业务增长15.2%,至2,486亿港元(320亿美元),新造长期保险业务的增幅更高,达18.9%,总值926亿港元(119亿美元)。

截至2014年4月2日,香港共有159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约半数在海外注册成立。

在海外注册的保险公司中,美国和英国公司数目居于前列。

根据保险业监理处2012年报,本港十大一般业务保险公司为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ZurichInsuranceCompanyLtd、美亚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保柏(亚洲)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Lloyd'sUnderwriters、亚洲保险有限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

上述公司占整体市场份额41.6%。

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大型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保险(2013年全球第二大市值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太平保险以及中国太平洋保险。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于2012年12月到香港上市。

(二)近十年保险业发展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2012年,香港一般保险公司和寿险公司承保的毛保费总额高达2633亿港元,比2011年2337亿港元增长12.7%,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2.9%。

保监处公布,2011年毛保费总额按年增11%,达2,337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12.3%。

2010年毛保费总额按年增11%,达2,050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11.8%。

2011年和2010年相对其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4%和11.1%,而2009年和2008年相对来说毛保费呈减少的趋势。

2005年—2011年总业务保费收入增长趋势

2005年—2011年总业务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而从发展现状来看,根据香港地区保险业监理处提供给《证券日报》保险周刊的数据,香港地区2012年的保险密度(临时统计数据)为35579港元,保险深度为12.5%;香港地区2011年的保险密度为33055港元,保险深度为12.3%。

如上图,不管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2006年至2007年间表现为快速增长,而近五年香港保险业为稳定持续发展状态。

2、一般业务

与2011年比较,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及净保费于2012年分别上升12.5%至392亿港元及270亿港元。

整体自留额比率由68.2%升至68.9%。

毛保费上升主要由一般法律责任业务(包括雇员补偿业务)所带动,其毛保费由2011年的78亿港元强劲增长21.5%至2012年的95亿港元。

意外及健康业务的毛保费,亦由2011年的94亿港元上升10.4%至2012年的104亿港元。

汽车业务的毛保费显著增长,由2011年的35亿港元上升18.9%至2012年的42亿港元。

一般保险业务的整体承保利润由2011年的26亿港元减至2012年的20亿港元,主要由于申索情况转坏所导致。

意外及健康业务于2012年取得6亿6300万港元和4亿9000万港元的承保利润。

至于两类只要法定保险业务,直接汽车业务的承保利润由3000万港元上升至1亿400万港元,而雇员补偿业务的亏损则由2亿6000万港元扩大至6亿4900万港元。

再由图表可知,2002年至2012年期间,一般保险业务中意外及健康险增长速度最快,从2002年的44亿港元增长至2012年的104亿港元。

2002年--2012年一般保险业务

3、长期业务

长期保险业务主要分为个人人寿业务(有效个人人寿和新造个人人寿)、团体人寿业务、退休计划业务、年金业务和永久健康业务。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2012年新造个人人寿业务的保单保费与2011年比较,上升7.7%至753亿港元。

个人人寿(非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上升18.9%至582亿港元。

另一方面,个人人寿(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则下跌18.3%至171亿港元。

2012年的新造保单数目轻微下跌0.9%至1,069,548份。

至于有效长期保险业务方面,保单保费总额由2011年的1,989亿港元增加至2012年的2,241亿港元,增幅为12.7%。

个人人寿业务仍为主要的业务类别,其有效保单保费达2090亿港元,占市场总额的93.3%。

2012年的保单数目增至1000万份,其净负债达953亿港元。

团体人寿业务的有效保单保费增加7.1%至20亿港元,其保单数目增加6.8%至18,255份,而净负债亦上升8.7%至7亿9,530万港元。

年金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永久健康业务)的有效保单保费显著上升67.6%至38亿港元,占长期保险业务总额的1.7%。

2002年—2012年长期保险业务

(三)香港保险公司

1、概况

作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保险业非常发达,是亚太区内保险公司最密集的地区。

尽管从保费收入来看,香港保险市场位居全球第25位,但是从保险公司集中度来看,香港则位居前列。

香港保险业发展150多年来,英姿公司实力最强。

香港保险业虽然起步很早,但长期以来都是外资保险公司规模较大,实力较强。

因伦敦是世界最大的保险业中心,有许多大的英姿保险公司在港设有分支机构。

进入21世纪,保险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对保险概念的认识、保险服务的专业化水准等要求都大大提高。

寿险公司面临严峻的挑战。

香港的保险市场确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优胜劣汰”的阶段。

从业员角色也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寿险业务员,已经从70年代单纯的业务员和核保员的身份,发展成为财务策划顾问,以迎合客户全面的理财要求。

2、五大保险公司

香港主要有以下五个保险公司:

英国保诚,美国友邦,法国安盛,荷兰安泰,加拿大宏利。

其中,各保险公司按信誉度,售后服务情况及保险产品情况的综合排名大致为:

英国保诚保险公司(香港Prudential),美国友邦保险公司(香港AIA),法国AXA安盛保险公司(香港AXA),ING安泰保险公司,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香港Manulife)。

(1)英国保诚保险公司(香港Prudential)

英国保诚保险集团经营160多年,历经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美国网络科技泡沫崩溃、2008全球金融危机等等重大金融动荡,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保诚始终如一的信守承诺。

保诚的百年历史中,理赔过多张世界著名保单,如泰坦尼克号灾难赔偿、一战和二战英国士兵家属赔偿、戴安娜王妃车祸赔偿等。

(2)美国友邦保险公司(香港AIA)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香港AIA)是崛起于亚洲的美国保险公司,目前也是亚洲最富盛名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也历经百年,为亚洲各国人民提供丰富的人寿保险产品。

(3)法国AXA安盛保险公司(香港AXA)

法国AXA安盛保险公司(香港AXA)是法国资产管理公司,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收购亚洲保险公司而曲线进入人寿保险市场,法国安盛集团旗下的香港安盛保险公司也得益于集团之盛誉而在香港保险市场占据第三名的位置。

但是安盛集团对于人寿保险业务不够专注,而更多专注于资产管理业务。

(4)ING安泰保险公司

ING安泰保险公司是荷兰ING集团旗下保险公司,在香港久负盛名,目前ING保险在香港首推香港房产按揭及人寿二合一产品,ING保险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

(5)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香港Manulife)

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香港Manulife)是加拿大人寿保险公司,虽地位不如保诚、友邦、安盛、ING等公司,但也在香港保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四)香港保险特色

1、保险产业政策特点

(1)市场化、自由化、公平化、透明化、国际化

香港为了维护其国际自由贸易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保险业一贯采取了“不干预”政策,允许各种资本的企业自由发展,保险业中除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汽车保险局是半官方的机构外,其余均为私营。

长期作为英国的附属区,香港保险业一直是以《英国保险法》为蓝本制订了《保险公司条例》,采用公示主义的监管方式,推广自由化、国际化、公平化的政策,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进出制度。

加之无外汇管制、市场的透明度高和大量的专业保险人才,使得这个弹丸之地拥有200多家保险公司,世界各大再保公司均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或成立区域中心。

尽管香港的原保险市场的集中度也很高,寿险中友邦、国卫、宏利3家的份额就达75%,产险中香港民安占统治地位,但这是在充分竞争中形成的结果。

(2)注重对保单持有人的保护

尽管香港市场经济成熟,保险消费者也比较成熟,政府对保险业实行公示主义的监管政策,但是保险监管当局仍很注重对保单持有人的保护。

(3)健全的体系、完善的机制、良好的自律行为

香港比较宽松的保险监管政策和保险业的繁荣依赖于健全的市场体系、良好的市场机制和法治环境及保险业的自律行为,香港保险业中各种专业协会如承保人协会、经纪人和代理人协会等比较发达,自律政策的效果良好,消费者投诉机构的作用也比较大,使保险供给主体、中介主体、消费主体和监管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

2、保险业特点

(1)保险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香港保费总收入已经达到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13.7%。

而在1997年,香港毛保费收入(一般保险业务和长期保险业务的总和)仅为520亿港元,占当地生产总值的3.9%。

到2013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已经达到2,907亿港元(374亿美元),较2012年显著增长10.4%。

(2)香港保险业人才济济,保险从业人员众多。

截至2013年底,共有43,760名获委任保险代理人(包括2,464家保险代理商及41,296名个人代理人)已向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登记,另有632名获授权保险经纪,是两个获认可保险经纪团体的成员,该两个团体分别是香港保险顾问联会及香港专业保险经纪协会。

(3)香港保险业采取国际同行的混业经营模式。

在香港开设银行账户和投资理财账户时,银行人员都会顺带推介一下他们的保险产品。

香港保险业与银行业兼容、产寿险兼营,而且保险业投资行为多元化,这使得香港保险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

(4)香港的保险产品非常丰富。

针对投保人的需求,香港保险公司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

有很多品种是内地保险公司没有的。

以意外险为例,香港的意外险,不但对意外造成的身故或伤残提供赔偿,还提供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补贴,有的甚至提供全球紧急支持服务。

(5)香港保险体系健全,监管完善。

为保障投保人利益,确保保险公司有健全的管理和财务状况,并对保险投资人提供一个公平及自由竞争的保险市场,在1983年《保险公司条例》的基础上,香港建立了一个健全的保险体系和监管制度。

为加强行业自律监管,更好保障投保人的利益,使保险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香港保险业界在1990年2月注册成立了保险索赔投诉局,这是香港保险业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2001年香港保险监管当局实施了首先中介人考试发牌制度,为寿险中介人执业资格和操守标准制定了最基本的要求,称得上是香港寿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6)香港保险业国际化程度很高。

截至2014年4月2日,香港共有159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约半数在海外注册成立。

其中85家在香港注册成立,在海外注册的保险公司中,英国(共13家)排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百慕大(共12家)及美国(共10家)。

3、保险业务优势

(1)低保费

人寿保险行业在香港已发展了一百年的历史,整体所有保险公司对于不同的风险,例如生命率、地区风险、或道德风险等都有一套完整数据及监控。

同时香港是一个开放型自由市场,因此保险公司都公平竞争,所以能提供保费便宜合理的产品。

视乎产品及年龄,保费大致上比国内便宜30%-60%之间。

(2)高保额

香港人寿保险市场,欢迎不同国家(包括内地)的保险公司来营业。

因此产品种类,市场层次,个别保险公司会因应市场需要,各自定位,接受由低于五万美元的保额(四十万港元)到三千五百万美元的保额不等。

亦因为香港人对保险意识高,生活水平高,一般投保额会按个人需要投保,一、二百万港币保额是中产阶层普遍的投保起点。

所有保险公司都能提供一百万美元以内的保额,独立核保而无需会同再保公司参与。

相对国内保险业在一个萌芽阶段,产品以回报为主,保额低,但实质回报又不吸引。

在国内市场,中高端的客人,不是单要求回报,更要求高保障。

因此国内保险市场产品一直不受到客人重视,保险中介人不能享有崇高的专业地位。

国内中介人可以因应香港产品的高投保额,核保的方便,规划客人的需要,以满足客人们保障的需求。

国内人可申请最高的保额是美元二千万。

重大疾病的最高免体检保额是美元三十万。

(3)死亡定义

免赔责任、免赔条款,在人寿保险是对客人没有保障及不公平的。

天灾、地震、暴乱、示威都不是或不一定投保人故意参与令自己死亡,但在国内投保,投保人因上述事故死亡,受益人拿不到赔偿。

在香港投保,保单是没有免赔责任、免赔条款。

保障不会因为投保人搬迁、移民、转职业等等而改变,各保险公司只在自杀理赔有时间规定,一般由保单生效后13至24个月后才理赔,其他死亡原因,会按保额赔偿。

(4)核保宽松

香港的人寿保险公司,以提供保障为本业,对于风险分保及风险管理都能好好掌控。

因此投保免检的要求,比国内高很多。

例如五十岁的客人,身体健康正常(以投保人所知申报),投保人寿保险或重大疾病保额港币二百万,都是免体检。

若需要体检,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

若果保额在五十万美元以下,只须简单申报财务状况。

只有保额在一百万美元以上,才严格多一点,但仍然是比国内简单得多。

(5)受益人的限制

申请人寿保险,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与受益人之间要构成可保利益,香港保险公司在保单申请时,亦有上述限制。

在保单发出生效后,投保人是有绝对权利更改保单的受益人,而保险公司一定会接受更改。

因此可以帮助现代人的需要,将保险实现投保人的心愿。

(6)离岸资产保护

保险公司一向都是有钱人的最后避难所。

保险公司有高的保密性,高端客户可享用保险产品将部分资产安全转移到境外。

同时亦可利用保险产品的特性,透过保费和保额的杠杆将资产放大。

(7)法律保障

所有在香港经营的金融机构,全部都是民营企业,受到公司条例、金融条例及保险条例的监管,在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人寿保险理赔的争议在香港是非常罕见,投保人本着「最高诚信」的精神投保,保险公司就尊重合约精神尽快赔偿。

4、保险监管制度特点

(1)宽松监管

政府对于保险业一直实施较宽松的监管政策,审慎监管,奉行“最大的支持和最小的干预”理念,核心内容是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监管,对实收资本、高管人员及再保险安排等做出相应规定,而对保险业务的具体活动如产品、条款、费率及手续费等不予以干涉。

香港保险法律规定,保险业监理处不得干预保险公司产品开发和保险产品的费率确定。

因此,香港保险公司可以自由设计险种,订立保单条款,厘定费率,不必事先向保险业监理处申请。

(2)行业自律和社会中介力量

除了政府监管外,香港保险业的监管很大程度上依靠行业自律。

在保险市场发展还相对不成熟的时期,香港曾出现过市场效率低下、秩序混乱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香港成立有关行业协会,建立监管组织、监管机制和制定业界监管规则,并根据有关准则监管整个行业以及业内所有从业人员。

实践证明,利用行业协会进行监管的效果比较理想。

同时,香港在监管保险行业时非常善于发挥相关的社会中介力量,听取独立中介机构的建议,从而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降低监管风险。

如借助香港精算师协会,对经营长期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的精算报告进行评估;借助会计师公会,对保险公司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借助标准普尔对保险公司进行评级等。

此做法不仅对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减少了政府监管的成本。

三、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一)背景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增强其对保险产品的购买能力;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使消费者拥有的社会财富不断增加,风险资产的价值也随之增加,因此对保险的需求增加;同时,经济发展会导致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消费者风险意识增强,保险需求增加。

因此,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对保险增长具有正向影响。

从图表可以看出近年来香港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居民生活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这也从侧面推动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2003年—2012年,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

且两地拥有较为相似的历史背景。

两个城市属东南亚地区,相距2660km。

香港人口密度为6250人/km2,新加坡5900人/km2。

两地自然资源都很贫乏。

两地都属华人社会,香港华人占95%,新加坡华人占76.9%。

回归或独立前两地都是由英国人管治,两地有相似的历史和文化。

两地之间明显的差异是:

香港面积为1100km2,新加坡为659.1km2,约为香港的60%。

香港人口672.5万人,新加坡为389万人,也只是香港的58%。

另一较重要的差异是:

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二)经济对比

在经济方面,香港与新加坡都是WTO组织成员之一,新加坡是与中国或美国等大国一样具有同等谈判地位与权益的独立关税区。

两地之间的经济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港、新两地的商人在对方土地上有大量的投资,两地的金融业互动与合作频繁。

两地之间的空中与海上交通也很频密。

据报道,约有2万香港家庭居住在新加坡。

然而,新加坡与香港从来都是一对互不相让的竞争对手。

早在英属殖民地时期,英国就有将两地进行比较的习惯。

也早有人引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作为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关系的借喻。

后来,两地发展成为该地区最自由、最发达城市,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机构在东南亚设立分支机构的首选之地。

西方国家不少机构每年或定期对若干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各类评比都将香港和新加坡纳入其中,有些机构还专门对这两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以向有关的商业机构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服务。

在这一传统与氛围之下,香港与新加坡两地一直处于心照不宣的竞争态势。

在过往的竞逐中,香港明显居于上风。

经济结构与实力GDP总值及人均水平:

2002年香港GDP总值为13236.5亿港元(以200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约合1684.2亿美元,人均195027港元(约合2500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2002年新加坡GDP(以1995年不变价计)为1609亿新元管898亿美元),人均达20887美元。

经济增长速度:

在20世纪60-90年代,两地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度都居亚洲和世界前列。

新加坡在1986-1998年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年均增长速度达8.5%。

香港在过去20年GDP年均实质增长5%,也超过世界平均及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两地经济增长形势发生逆转。

2001-2002年香港经济增长皆在1%左右。

新加坡经济的表现也不定,在2000年经济强劲增长达9.9%后,2001年变成为空前的负增长-1.2%,2002年为2.2%。

比较:

2003年—2012年新、港GDP增长

(三)保险业发展对比

保险密度(保费总额/人口总数)

时间

保险密度:

总业务:

中国香港(美元)

保险密度:

总业务:

新加坡(美元)

2011

3904

3106

2010

3635.5

2823.4

2008

3310.3

3179

2007

3373.2

2776

2006

2787.6

1957.7

2005

2544.9

1983.4

2004

2217.2

1849.3

保险深度(保费总额/GDP总额)

时间

保险深度:

总业务:

中国香港(%)

保险深度:

总业务:

新加坡(%)

2011

11.4

5.9

2010

11.4

6.1

2008

11.2

7.8

2007

11.8

7.6

2006

10.5

6.5

2005

9.93

7.47

2004

9.27

7.5

保费收入

时间

保费收入:

总业务:

中国香港(百万美元)

保费收入:

总业务:

新加坡(百万美元)

2011

27850

19463

2010

25464

16032

2009

23096

14451

2008

24096

16528

2007

24657

14245

2006

19472

11473

2005

17010

10047

2004

14967

9859

近观几年数据,香港保险业务水平,还是居于新加坡之上。

尤其是在保险深度上,近年来更是与新加坡拉开了差距。

香港保险深度年年保持增长,而新加坡有了一定的波动。

其中,2012年,香港保险深度数值几乎是新加坡的两倍。

四、存在问题

(一)“灰色地带”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字显示,2013年首三季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与上年同期比较,上升19.8%至686亿元,来自内地的保险投资者们,成了这一轮保险公司盈利大涨的主要原动力。

保监处自2006年开始披露香港保险业向内地访客所发出的保单保费,金额自2011年起开始显著上升,2011及2012年保费总额按年升幅分别为43%及57%,2013年首三季度的新造保单保费更升至102亿元,较2012年度同期增长45%。

这是因为自2010年7月开始,保险被纳入香港投资移民范围,保险经纪也开始与移民公司合作,向内地投资者介绍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