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6250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docx

财政学复习重点95760

财政学复习重点

导论

一、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两种)

实证分析法:

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

不要求价值判断,它的目的在于描述。

——创始人马歇尔——可“验证”轨道——牛顿方法

规范分析法:

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

需要有伦理标准。

——创始人庇古——“伦理”轨道

二、研究对象

◆一个立场

◆两个“度”:

集中度、集权度

◆三大职能:

资源配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

◆四项要素:

收、支、平、管

◆五级体制:

中央、省、市、县、乡

◆六点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和民主观;二是应坚持正确的市场观和效率观;三是应该坚持正确的公共观和公平观;四是应该坚持正确的民生观和福利观;五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观和绩效观;六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社会观和发展观。

三、财政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

1、财政学与主要的基础经济学课程

◆财政学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

两者首尾相接。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单位的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其最后要降到市场失灵,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财政学正是从市场失灵讲起。

◆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整个国家的运行情况,核心是讲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问题。

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宏观市场失灵和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

学也要讲财政在经济稳定和增长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财政政策问题。

两者在这一点上是重合的。

◆财政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

马克是注意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再生产理论。

社会在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财政收支属分配范畴。

财政学要研究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

2、财政学与其它相关经济管理课程

◆财政学与金融学。

财政学与金融学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金融学是研究市场上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是讲各个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也包括政府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财政收支一般是无偿的,属政府行为,通过金融活动形成的资金收支是有偿的,属市场行为。

◆财政学与财务管理学。

两者也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财务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这要是个政策问题,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主要是个经营问题;政府财政的理财目标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一、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二、财政的特征(财政的一般特征)

◆阶级性与公共性

◆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三、公共财政的概念

公共财政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它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四、公共财政的特征

◆公共性

◆非营利性

◆民主与法治性

四、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市场缺陷或市场失败,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两重涵义:

其一是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其二是对那些以社会目标为主的活动市场无能为力。

五、市场失灵的表现

◆垄断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外部性的存在

◆风险和不确定性

◆市场不完全

◆偏好不合理

◆收入分配不公

◆宏观经济波动

六、政府干预手段

◆行政、法律手段

◆组织公共生产手段

◆经济手段

七、财政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含义: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财政的资源配置措施:

财政通过支出、税收等手段,决定或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二)收入分配职能

◆含义: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

分配职能是财政的基本功能,包括两层意义:

一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二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

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指后者。

◆财政的收入分配措施:

界限和范围,税收,转移性支出,政府公共投资。

◆财政收入分配的必要性:

(三)调控经济职能

◆含义:

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的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

就业率稳定、物价水平的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稳定

◆财政调控经济的措施: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自动稳定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成长中的“瓶颈”,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保证。

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和平安定的环境,式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财政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监督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公共产品的概念

所谓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指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公共产品

二、公共产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

三、纯公共产品

概念:

纯公共产品是在消费过程中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它还具有不可分割性,它的消费是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用的。

纯公共产品提供方式:

市场适于提供私人产品,满足私人需要,对提供纯公共产品是失效的。

而提供纯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四、混合产品

概念:

混合物品即兼有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双重性质的物品。

其大致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其又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二是非竞争性不充分且可以排他的;三是具有非竞争性但排他性不充分的。

◆第二类具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如水力发电设施。

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的混合物品。

第二类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物品

五、公共生产的概念

所谓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六、公共定价

◆概念: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

◆方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七、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主要贡献在于:

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

◆公共选择

作为一种选择,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

它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八、财政支出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含义

在经济领域中,所谓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

在经济领域中,效率实质上是指劳动生产率问题。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存在着矛盾。

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使之实现统一,是经济活动管理者和经济理论家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公平分配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第二,效率是公平分配的基础。

2、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一般地说,如果过分地强调效率,就会对社会公平产生一定的损害。

相反,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力求实现收入均等,又会弱化利益刺激对经济效率的促进效应。

◆财政支出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1、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

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结构和对象的调整来修正和改善社会成员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份额,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使得相对的社会公平得以实现。

2、财政支出效率原则

财政支出效率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协调

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采取牺牲效率实现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实现效率的极端做法都是不当的,合理的做法是力求协二者的统一。

(二)保障民生原则

◆必要性

◆可行性

◆实现措施:

以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

(三)量入为出原则

◆含义:

所谓量入为出原则,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财政支出要限定在财政收入总量允许的范围内,以财政收入来控制财政支出,,力争做到收支平衡,这一原则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原则。

◆必要性

◆要求

(四)统筹兼顾原则

(五)优化支出结构原则

九、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收入分析法)

◆成本——效用分析法(成本——效应分析法)

◆因素分析评分法

◆最低成本法(最低费用选择法)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类:

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

◆按费用分类: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费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经济分析意义:

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大;反之,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大。

二、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

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3.社会性因素。

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三、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

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

我国通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

一是当年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是最常用的相对指标;二是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四、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其基本原理是:

政府社会管理活动增强→政府经济活动增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范围扩大→公共支出上升。

该理论的特点是从整个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

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公共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

五、经济发展阶段论

◆起飞:

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绝对比重

◆中期:

政府投资仍在上升,但增速放缓,让位于私人投资

◆成熟:

马斯格雷夫:

政府投资比重下降

罗斯托:

在政府投资规模

六、内因外因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基本原理是:

随机事件——社会动荡(如战争)的冲击加快了政府增长,而惯性又阻止了其返回以前的水平。

他们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归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其“时间形态”理论的核心。

七、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也称“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八、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

◆含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而且提供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取得公民支持和承认的前提。

◆分类:

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教科文卫支出

二、政府投资性支出

政府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根据一段时期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状态,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自身投资。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的概念

四、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投资主体与目标不同

◆资金来源及投向选择不同

◆政府资金实力雄厚,投资范围是一些特定的行业

◆政府投资具有的乘数效应使得政府投资的政策调节性愈加明显

五、基础产业的概念

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广义的基础产业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六、政府为什么要向基础产业投资

1.什么是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构成了社会总投资(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的区别)

2.政府投资的特点

3.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4.基础产业:

定义、特点、总结

5.我国基础产业的投资方式(从我国实际出发,运用财政理论说明政府对基础产业投资的意义)

七、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农业可以分为两大体系:

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和农业支撑体系。

农业支撑体系又包括三大类,分别为农业基础设施,重点是水利建设;支农工业体系,重点是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农业科技。

◆我国财政支农的政策和思路

1、财政支农的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增收,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支持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扶贫开发力度,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创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体系机制的建立。

2、我国财政支农的基本思路

✧创新财政支农的投入机制

✧完善巩固支农、惠农、强农政策

✧推动支农政策和资金整合

✧支持农业和农村重大改革

✧强化支农资金监督

八、财政投融资的概念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九、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五章转移性支出

一、转移性支出的概念

转移性支出市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它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是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其实质是财政在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收入再分配,通过这种分配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

二、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政策、事业和制度的总称。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现收现付制

◆完全基金制

◆部分基金制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论述: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怎样的,如何构成?

◆社会保险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失业保险

4.工伤保险

5.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灾害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政府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特殊照顾、救济、抚恤等除社会保险以外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儿童社会福利和残疾人社会福利等内容。

1.老年人社会福利

2.儿童社会福利

3.残疾人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我国政府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包括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两类:

1.社会优抚

2.社会安置

◆其他保障

1.城镇住房保障

2.农村社会保障

五、财政补贴的定义

财政补贴一般被定义为国家财政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部分特定的企业、居民或事项给予的无偿补助或津贴,因此,财政补贴实质上是一种财政转移支出形式,也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

六、税式支出

◆定义:

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

◆形式:

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互抵、优惠退税、加速折旧

第六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收入的定义

财政收入就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

通常有两个含义:

第一,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第二,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

二、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收入:

是国家为实现其只能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按照法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非税收入:

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

◆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债务收入:

是国家财政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从国内外取得的借款收入。

◆转移性收入

三、财政收入规模因素与财政收入结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4.税收制度与征管水平

◆财政收入结构因素

第七章税收原理

一、税收的概念及性质

◆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参与居民和经济组织的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过程。

◆性质: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税制要素(三要素)

纳税人:

纳税主体

课税对象:

纳税客体□

税率:

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税收优惠

违章处理:

欠税、偷税、抗税、骗税。

三、税率的形式

四、税收分类

◆以课税对象不同为标准,可分为:

对商品或劳务征税、对所得或利润征税和对财产行为征税

◆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

直接税和间接税

◆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

从量税和从价税

◆以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可分为: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五、试述税负转嫁的形式和条件

形式:

◆前转,亦称顺转

◆后转,亦称逆转

◆散转,亦称混转

◆税收资本化

条件:

六、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1、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反之,则越不利于税负转嫁。

这是因为商品或要素购买者是否加收提价(税负转嫁引起)的一个重要制约,是能否找到不同提价的同类代替品。

2、税种属性

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有直接联系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是比较容易转嫁的。

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所得税,常常是不易转嫁的。

3、供求弹性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4、市场结构

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税负转嫁的情况是不同的:

a.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在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生产者都无法在短期内单独提高课税商品的价格,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

但从长期看,各个生产者会形成一股整个行业的提价力量,从而实现税负转嫁。

b.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单个生产者可利用自己产品的差异性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有可能把税负加入价格,向前转嫁给消费者。

但由于没有形成垄断市场,因此只能实现部分转嫁。

第八章税收制度

一、税收制度

是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税种设置及其征收办法的总称。

指一个国家开征哪些税种(实行单一税制还是复合税制),每种税具体内容如何(具体内容显示每种税对什么课征,向谁课征,征多少等)以及各种税的相互关系如何(可知各税种分布于社会再生产的哪些领域以及哪些税起主导作用,哪些税起辅助作用)。

二、商品税的特点

◆税源普遍,收入稳定

◆税负比较容易转嫁

◆属于“非中性”税种

◆征收管理简便

三、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第九章政府非税收入

一、政府非税收入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二、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管人

国资委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

通过法定程序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

◆管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公司股份制改造,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等;

依法派出股东代表、董事、监事等人员参加控股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

组织协调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

拟定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方案。

◆管资产

资产产权管理;资产收益权管理;资产处置权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国资委的职责

国资委是国务院的特设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资委拥有该资产的最终所有权,包括:

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权、收益分配权和最终处置权。

国资委的主要职责包括:

起草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参与制定国有资产结构调整与总量控制的宏观政策;将官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等。

第十章政府债务

一、国债

◆含义:

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公债。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政策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第十一章财政管理

一、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二、政府预算

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