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6897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精编

人教版2019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洁厕灵pH=1

B.油烟净pH=13

C.肥皂水pH=10

D.牙膏pH=8

2.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为了使西瓜更甜,大量使用增甜剂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加碘盐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可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

D.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B.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钾元素和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判断出该化学反应的快慢

C.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之比是27∶32∶102

D.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氧化钙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8.有关H2、CO和C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目前最理想的燃料

B.在氧气中燃烧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C.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有化合价的变化

9.下列描述中,前者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是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是

A.在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B.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

C.铁是银白色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

D.蜡烛熔化,蜡烛燃烧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液体变成红色

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质和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

12.下列鉴别两种不同气体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O2与CO2

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B

CO与O2

通入新鲜血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C

H2与CO

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CO2与N2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A.A

B.B

C.C

D.D

13.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溶解氯化钠

B.

处理废液

C.

保存氢气

D.

取用液体

二、多选题

14.水垢中一般含CaCO3、Mg(OH)2,可能含有MgCO3(不考虑其他任何杂质)。

某同学取不含结晶水的水垢样品进行研究(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水垢灼烧生成CO2气体2.64g

B.该水垢中一定含有CaCO3、Mg(OH)2,一定不含MgCO3

C.该水垢中一定含有CaCO3、Mg(OH)2,可能含有MgCO3

D.该水垢中一定含有CaCO3、Mg(OH)2和MgCO3

15.利用化学实验可以鉴别生活中的一些物质。

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能将本组待鉴别物质都区分出来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黄铜(铜锌合金)、黄金

在空气中灼烧,观察颜色的变化

B

N2、O2、CO2、空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C

棉纤维、羊毛纤维、涤纶

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情况

D

化肥氯化钾、硫酸钾、磷矿粉

看外观,再加水,观察是否溶于水

A.A

B.B

C.C

D.D

三、填空题

16.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分类、总结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下图展示的生活中的几种物质的用途的图示。

I.请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以下图示进行分类,分类标准:

_________,所含序号_________。

II.空气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29。

相同条件下,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小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

根据上述内容,那么,相同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填“大”或者“小”),氢气除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根据以上规律氢气还可以用向_____________(“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

17.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正、负极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反应的化方程式为_____;b管产生的气体是_____;

(2)小李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2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_____(填标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_____(填“硬水”或“软水”)。

③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化合物的是_____,氧化物的是_____。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18.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的原理.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用作燃料                      .

(2)实验室制取氧气.                 (写出一个即可)

19.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

(2)此变化前后除原子的数目没发生改变外,___________的个数也没有发生改变;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类反应为化合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请填写下列实验操作的目的:

①当酒精灯内的酒精量燃烧到剩下容积的1/4时,应立即熄灭。

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

②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洁净的试管架上。

目的是防止_________。

③过滤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漏斗下端尖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目的都是____________。

④用试管加热胆矾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氯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目的都是防止___________。

(2)现有a试管、b燃烧匙、c酒精灯、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10mL,20mL,100mL)、h烧杯(250mL)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选择仪器,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用序号填空:

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搭建加热固体的装置时,首先放置_________。

②进行粗盐提纯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③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

)和水配制100g10%的稀硫酸,应该选用__________mL的量筒量取浓硫酸,量取的液体接近刻度时应____________。

读数时,若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收集二氧化碳的仪器装置是(用装置的平面示意图)表示__________。

21.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五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指出错误装置是_____(填序号).

(2)图示中仪器①的作用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A作发生装置,但要对A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_;若用A作发生装置制氧气,则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

(3)氧气应选择_____装置来收集(填序号),理由是_____。

(4)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稀)=H2S↑+FeSO4,则应选择_____(填序号,下同)用作发生装置。

(5)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_____装置来收集NO.

五、简答题

22.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__________来止痒。

(2)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铁锅能用于做菜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

(4)可以通过加入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5)王安石的《梅花》诗句“为有暗香来”体现分子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根据图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图1是改进的“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能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或空气

”这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图2用木屑和煤粉探究燃烧的条件。

取木屑和煤粉各少许,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片刻,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起来,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生日会上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西气东输工程惠及广州,许多花都家庭都用上了来自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进口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______,图3是燃气报警器

的安装示意图,为了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正确的安装方法是______

选择“A“或“B”

六、推断题

24.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都含有钙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C常作干燥剂;D属于碱。

则A的一种用途是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由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七、计算题

25.医学上常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来清理伤口和局部抗菌。

某同学取该过氧化氢溶液34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0.5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3.7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的氧气为多少g;蒸干烧杯内的液体,所得固体物质质量为多少g。

(2)试通过计算求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H2O2的质量。

(写出规范的计算过程)

26.下图为某高钙片的外包装药品部份说明,请仔细观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高钙片

(规格)2.5g/片

(主要原料)碳酸钙、维生素D

(功效成份)每片中含:

钙500mg

维生素D100IU

(用法用量)每次一片,每天1次

高钙片

(规格)2.5g/片

(主要原料)碳酸钙、维生素D

(功效成份)每片中含:

钙500mg

维生素D100IU

(用法用量)每次一片,每天1次

(1)维生素D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

试计算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维生素D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3)如果按用量服用,则每天补充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g。

(4)根据你对补钙产品的调查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这里的“钙”指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多选题

1、

2、

三、填空题

1、

2、

3、

4、

四、实验题

1、

2、

五、简答题

1、

2、

六、推断题

1、

七、计算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