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能财务相关.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769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申能财务相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能财务相关.docx

《申能财务相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能财务相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申能财务相关.docx

2007年7月,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开业。

公司由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比利时富通银行三方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是上海地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亿元(含相当于人民币5000万元的欧元),其中申能集团出资3.25亿元,占65%;申能股份出资1.25

亿元,占25%;富通银行出资相当于人民币5000万元的欧元,占10%。

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外汇结售汇业务开展一年多来,业务稳步推进,为申能集团系统节省汇兑成本近千万元。

为了在外汇交易市场进一步提高议价能力,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先后与工、农、建、交等中资行,及法国巴黎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行商谈互加场内交易对手事宜。

日前,申能财务已成功新增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为外汇场内交易对手,并于4月份完成首笔交易外汇交易对手的增加,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争取到更优价格,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和成员单位。

上海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创新能源产业金融服务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周年之际,继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后,上海自贸区又迎来有企业集团“金融管家”之称的首家财务公司——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近期,申能集团财务公司经上海银监局批准并完成工商变更,成为全国首家正式入驻自贸区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服务平台,其重要职责在于盘活企业内部资金、降低集团融资成本,担当着连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键角色。

此次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入驻自贸区,出发点在于助推自贸区金融业态创新,促进集团主业发展及产融结合,并通过创新来积极融入国资国企改革,从而助力上海能源产业升级。

  能源金融的价值创造者

  作为上海能源产业主体——申能集团的内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在集团产融结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平台支撑功能。

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定位于“能源金融的价值创造者”,即把围绕集团能源产业链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和创新为根本,并将此界定为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且具比较优势的领域。

这也是申能集团财务公司针对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集团能源发展战略,围绕产融结合,对自身发展战略提出的目标。

  申能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历时七年的发展历程中,申能集团财务公司秉承了集团“锐意开拓、稳健运作”的经营方针,坚持“申能财务、服务申能”的经营理念,在传统银行业务和创新金融服务方面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实现自身稳健成长的同时,为申能集团系统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扎实、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

短短几年间,申能财务各项业务获得稳健而快速增长,资产规模从开业当年的38亿元增长到如今的130余亿元。

从服务集团系统企业融资需求方面来看,已与涉及本市能源领域的10多家商业银行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承担了申能集团系统大多数项目银团贷款的牵头和代理行职责。

截至2013年末,为集团系统组建多个银团项目、规模超过180亿元人民币,并正在推进规模为82亿元的4个银团项目。

而在打通集团系统内部资金产业链方面,则通过“申财通”现金管理系统在集团内构建起城市燃气及电煤结算平台,提升金融粘性,构建集团系统内多个产业链资金的内循环体系,实现了产业链内各企业间资金的有序流动。

  探索自贸区“申能模式”,分享金融业务创新优势

  自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申能集团财务公司按照集团部署,在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及集团系统企业的支持下,密切关注并积极探索可开展的业务。

  此次进驻自贸区是申能集团财务公司持续跟踪、研究一年的努力结果。

在集团的总体部署下,申能集团财务公司2013年下半年专门成立“自贸区课题研究小组”,并分阶段形成了逐步深化的跟踪分析报告,结合申能集团能源主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自贸区能源金融业务创新设想;并积极与上海银监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监管部门沟通,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逐步形成了符合财务公司特点的自贸区金融业务拓展方案,为入驻自贸区后迅速开展业务奠定了基础。

  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入驻自贸区,为申能集团全球资金融通及跨境资金管理搭建起一个全新的金融服务平台,降低集团系统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跨境资金运转效率。

体现了财务公司行业拓展自贸区业务的几项创新,并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金融业务创新,探索自贸区财务公司行业FTU分账核算单元的“申能模式”,有望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自贸区发展,提供创新试点案例。

  创新之一,是申能财务此次迁址自贸区所采取的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进驻方式,即住所(注册地址)迁至自贸区内,经营地址仍在区外。

这是申能财务在推动监管机构审批过程中,与银监局、浦东工商局等深入研究后实现的一项创新。

采取此种方式,既符合监管规定,又能借助与合作银行的集中收付模式,使申能财务在享受区内政策红利的同时,继续保持对境内系统企业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创新之二,作为首家入驻区内的财务公司,申能财务将在建立区别于商业银行的自贸区分账核算体系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按照要求,自贸区内企业都将采取分账核算体系,随着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入驻自贸区,银行的这一体系正日趋成熟,但对于财务公司这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仍属空白。

目前,申能财务已经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搭建起了基本框架,将为财务公司行业在这一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的探索经验。

  作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申能集团财务公司近期将与工商银行、汇丰银行安排首笔自贸区财务公司跨境人民币借款,全面启动自贸区内各项业务的开展。

入驻自贸区只是申能集团财务公司紧跟国家政策方针、金融改革大局迈出的第一步。

未来更重要的则是如何切实用好自贸区改革发展的政策红利,更好地服务集团主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上海能源产业升级,并发挥其在财务公司行业探索自贸区业务创新的先锋作用。

一方面,要围绕申能集团新一轮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贸区内低成本境外及区内银行融资渠道资源,延伸服务广度与深度,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进而助推上海能源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尽快推动各项自贸区业务落地,以其“申能模式”为财务公司行业探索自贸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绿色金融”助推上海能源产业升级

  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入驻自贸区着眼于更好地推进集团产融结合,进而助力上海能源产业升级。

围绕集团能源产业链发展,创新金融产品设计和服务。

这是以“做能源金融行业专家”和成为“能源金融的价值创造者”自勉的申能集团财务公司的一贯立场。

  一是积极拓展集团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金融服务及互联网金融。

探索“燃气用户延伸金融服务”和第三方支付等模式,向燃气直供大用户等提供票据融资等金融产品,促进集团天然气销售和拓展,加快燃气预付款归集和增加燃气用户的金融需求。

今年8月份,成功为集团系统企业上游供应商办理票据贴现,完成首笔产业链延伸金融业务。

此外,今年还在“申财通”的基础上升级打造移动互联金融平台APP“申e通”,并与“第一财经”协作提高平台信息价值量,“申e通”首版已于11月初正式发布。

  二是今年以来,积极推进“清洁委贷”等业务创新,着力做强“绿色金融”,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空间,致力于推动上海发展清洁能源和碳减排交易,促进上海能源产业升级发展。

  三是近期,申能集团财务公司作为申请人与财政部清洁基金中心和上海财政局沟通,引进政策性低成本资金支持集团新能源产业发展。

8月19日,成功完成了上海市首笔地方企业清洁发展委托贷款并实现一次性放款成功。

与此同时,由申能集团财务公司申报的全国首个“EMC创新贷”试点工作也进展顺利。

此外,还积极与世界银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就资金支持申能新能源项目建设进行探讨,争取通过创新模式为集团新能源项目助力。

  截至2014年上半年,申能集团财务公司的“绿色信贷”规模已占到总信贷余额的38%。

申能财务与银行合作,以碳减排为载体,设计了“合同能源融资”、“低碳中间信贷”、“绿色设备融资租赁”及“碳交付保函”等多种“绿色”产品,既为能源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又探索和开发了“绿色金融”新产品。

  拓展金融增值服务

  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围绕能源金融,在以“绿色金融”为龙头,不断开拓创新金融业务的同时,也为系统企业提供了全方位、一揽子的金融增值服务,并形成系列服务品牌,而各项主营业务之外的工作开展也卓有成效。

  每年,申能集团财务公司为集团系统企业提供涉及融资、结算模式、现金管理、债务结构等多项财务顾问报告,并组织针对融资、外汇业务、财务管理等的专题研讨会,其中的“秋季论坛”已成为申能集团财务公司与集团系统企业加强联系,交流金融信息的品牌活动。

此外,还有提炼金融及能源行业最新资讯的“每日早参”,以及每季发行的企业内刊《申财有道》,更是成为申能集团财务公司与集团系统企业分享公司业务研究与思考的重要交流平台。

  今年,申能集团正按照国资委国资国企改革部署,制定“十三五”规划,明确能源主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

申能集团财务公司在此时入驻自贸区,将在以其“申能模式”为财务公司行业自贸区金融创新转型提供试点案例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化经营的平台整合功能,为集团在国际化业务布局中起到桥梁枢纽作用。

申能有望拔得自贸区财务公司FT账户头筹

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在推进FT账户的系统建设,一旦通过央行验收审核,将成为自贸区首批由财务公司建立的FTU分账核算单元。

.评论0赞0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在推进FT账户的系统建设,一旦通过央行验收审核,将成为自贸区首批由财务公司建立的FTU分账核算单元。

(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近日,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一旦FTU分账核算单元搭建完成,申能财务就可以基于该账户体系开展包括跨境集中收付、跨境汇兑等业务。

今年9月,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获得上海市银监局批准并完成工商变更,注册地址迁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成为全国首家正式入驻自贸区的财务公司。

作为财务公司,一方面要以金融机构的身份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监管下,开展相应的金融业务;一方面又作为所属集团的成员企业,面向集团内成员企业和产业链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基于这种身份定位,财务公司能够借助自贸区的政策,做些什么?

FT账户的申能模式

自贸区的FT账户分为5大类,其中机构类的包括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E)、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N)、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U)。

个人类的包括区内个人自由贸易账户(FTI)、区内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FTF)。

而财务公司需要开立的是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

具体来说,就是财务公司首先在银行开立一个FTU主账户,集团成员企业则在银行开立FTE或FTN账户,然后通过银行的银企直连系统,与财务公司的主账户联动,实现资金归集。

“就是搭建一个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一二级账户的资金池。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于FT账户对风险防控的要求颇高,在这样一个账户体系下银行与财务公司如何互相配合,分担风险,也是监管层最为注重的。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对于资金监测信息的上报,银行和财务公司会有分工,共同严格完成金融风险的管控。

其中,资金进出FT账户所需甄别的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工作和国际收支申报工作,由合作银行完成。

而FT账户中一二级账户之间也就是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动,则由申能财务公司负责风险控制。

“我们对这些成员企业非常了解,也能更好地实现风控。

作为申能集团综合金融平台,目前申能集团成员企业大部分资金都归集到了财务公司。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发放贷款,支持成员企业的项目建设,以及满足成员企业日常流动性需求。

事实上,这种风险控制的分工,也能够减轻银行在展业三原则(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压力。

助推国资国企改革

据记者了解,2014年3月,上海银监局还专门指定了包括申能财务在内的6家财务公司组成自贸区政策推动小组,以共同研究探讨财务公司在自贸区的业务推进模式和空间。

截止2013年末,上海地区财务公司共有14家,累计资产规模达到2387亿元,占全国体量的9.4%,主要行业分布于制造业、能源、化工、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和重要领域。

如此重视财务公司的一个原因,在于这14家财务公司所隶属集团大都具备国资背景,在上海国资中举足轻重。

而作为全国国资改革的示范和标杆,此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很明确的方向就是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这与自贸区的平台非常匹配。

以申能财务为例,其所属申能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的国有独资企业,是上海市重大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主体和主要的电、气能源产品供应商,承担着保障上海城市能源安全供应和推动全市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重任。

早在2013年底“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发布之前,上海市国资委就举办了一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专题辅导报告和动员会”,提出将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与自贸区建设联动。

借助于自贸区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的金融平台,将要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述负责人说,申能集团的主业是能源,资金规模和融资需求都较大。

对于申能财务来讲,进入自贸区则可充分利用境外及区内银行融资渠道资源,围绕集团能源产业链发展,创新金融产品设计和服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申能财务正在实施首笔境外人民币借款业务试水。

“未来我们还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考虑组建跨境银团,为集团成员企业跨境融资、海外发债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企业"金融管家"入驻自贸区申能集团财务公司担当关键角色

  继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之后,上海自贸试验区又迎来金融行业的一员“大将”——日前,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经上海银监局批准并完成工商变更,成为全国首家正式入驻自贸区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盘活企业内部资金、降低集团融资成本,国内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充当着连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键角色。

这些“内部金融管家”进入自贸区,将为更多金融创新积极“探路”。

  率先“试水”跨境借款

  申能财务表示,入驻自贸区将为申能集团全球资金融通及跨境资金管理搭建起一个全新的金融服务平台,降低集团系统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跨境资金运转效率。

目前,“第一个吃螃蟹”的申能财务正在迈出业务“试水”的第一步,将与中国工商银行、汇丰银行合作办理首笔自贸区财务公司跨境人民币借款,逐步推进在自贸区内的各项业务。

  由于申能财务此次入驻自贸区采取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方式,既能符合相关的监管规定,又可以借助与合作银行的集中收付模式,在第一时间实施区内制度创新的同时,继续保持对境内系统企业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这是申能财务与监管机构深入研究后实现的一项创新。

”申能财务相关人员说。

  “申能模式”浮出水面

  根据规定,上海地区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分账核算单元,为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内主体提供经常项目、直接投资、投融资创新等各类金融服务。

目前,已有10家中资银行获得了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验收。

相对于日趋成熟的商业银行分账核算体系,财务公司这一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自由贸易账户上仍是空白。

申能财务正在探索建立自贸区财务公司行业FTU分账核算单元的“申能模式”,目前正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搭建基本框架。

这一创新不但可以为申能集团的海外投资打好“前站”,也将为财务公司行业开展自贸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今年正是申能集团按国资国企改革要求,深化能源主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

”据申能财务方面介绍,“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自贸区改革发展的制度创新成果,以全新的‘申能模式’为集团的战略发展起到桥梁枢纽作用。

  助力上海能源产业升级

  作为上海能源产业主体——申能集团的内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申能财务始终在支持集团“产融结合”上发挥着重要的平台支撑功能。

短短几年间,申能财务的资产规模从开业当年的38亿元增长到如今的130余亿元;从服务集团系统企业融资需求方面看,截至2013年末共为集团系统组建多个银团项目、规模超过180亿元;在打通集团系统内部资金产业链方面,构建起“天然气、城市燃气、电煤”三大结算平台,以及集团系统内多个产业链资金的内循环体系,实现了产业链内各企业间资金的有序流动。

  在谈及进入“自贸区时代”对于各项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时,上述相关人员也表示,入驻自贸区不是目的,最终要落实到更好地推进集团产融结合上,助力上海能源产业升级,“这将是申能财务市场化创新转型的重要一步。

围绕集团能源产业链发展,我们会充分利用自贸区内低成本境外及区内银行融资渠道资源,创新金融产品设计和服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做不一样的金融服务平台——专访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芊

  如果企业金融服务能力跟不上集团金融需求的增长速度,未来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

  作为申能集团发展战略重要举措而成立的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简称“申能财务公司”)紧密围绕集团能源战略大局,充分发挥其金融价值,5年来积极探索打造产融结合的平台,成为集团发展的左右手。

  在其成立5周年之际,公司总经理张芊接受《上海国资》专访,畅谈了以其专有化“做不一样的金融服务平台”的运作经营经验。

  所有一切紧扣定位发展

  《上海国资》:

从集团层面来说,申能成立财务公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芊:

作为国有能源企业集团,申能集团主业定位为:

一是电力、燃气为主的能源产品生产与供应,二是能源及相关服务业、金融股权的投资和资产管理。

申能财务公司的定位就是成为一家符合集团发展战略、促进系统企业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机构。

  作为集团综合管理的平台,申能财务公司2007年至今,始终坚持“申能财务服务申能”的宗旨,积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上海国资》:

与其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相比,申能财务公司有什么不同?

  张芊:

拥有集团和各成员单位的鼎力支持,加上明确的定位,申能财务公司无论是在经营运作还是在业务合作上,都有了很好的基础。

  当然,光有这样的基础还不够。

我们的财务公司始终做到“精致有特色”,即坚持市场化、经营运作专业化和服务化意识。

  实际上,申能财务公司的出身就决定了它具有非常强的市场化意识。

成立时,申能财务公司由三大股东出资,申能集团出资3.25亿元,占65%的股份;申能股份(8.40,0.23,2.82%)出资1.25亿元,占25%的股份;富通银行出资了相当于人民币5000万元的欧元,占10%的股份。

后来,富通银行并入法国巴黎银行,由其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并派出高管参与公司的管理,我们借鉴了外方股东在市场化竞争中积累的成熟经验,为我所用。

还先后成立了银团贷款小组、外汇结售汇小组等,与外部金融机构如中外资银行、信托等保持密切联系,借助与外部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提供全面及时的金融产品。

  在市场化意识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反应敏锐的专业化机制。

一方面是人才选聘,组建了专业化程度极高的团队。

公司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都是通过市场化招聘的,具有5年以上金融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

大多数的业务骨干,都来自银行等专业机构。

另一方面,非常重视与银行、券商等专业机构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与它们建立竞合关系最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在竞争中合作,取长补短,互利互惠。

  同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作为金融服务机构,需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强化服务意识。

我们围绕集团成员单位的不同需求,发挥自身金融牌照优势,我们提供了各种资金结算、外汇结售汇等多项服务和各类投融资、外汇保值等财务顾问方案,每年不定期地邀请各行业专家,举办各类金融论坛和研讨会。

  做不一样的资金管理

  《上海国资》:

申能财务公司充分发挥其金融平台的价值,这种价值如何体现在资金集中管理上?

  张芊:

对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金融平台价值的最大体现。

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申能财务公司在与主要合作银行合作“银企直联”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打通了集团系统上下游的“电煤、天然气、城市燃气”三大产业的结算平台。

公司结算量从2007年的168亿元上升为去年的近30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结算现金流的内循环,初步形成了整个集团系统统一的“资金池”。

集团系统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开立的账户,已覆盖至全部三级以上控股成员单位,通过财务公司结算带来的活期存款沉淀也大幅增加,现在可控公司的日均存款规模基本上在80亿-90亿元之间。

  其次,在解决存贷两头大问题的基础上,有效进行现金管理,利用各种金融产品,大幅降低成员单位的财务成本。

比如:

通过贷款品种的优化、贷款利率下浮、扩大通知存款比重、开展低利率的票据贴现融资等方式降低资金成本,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特别是我们的电票业务,去年贴现量已占上海金融机构的20%。

经初步测算,财务公司成立后,为集团系统节约借款资金成本超过3亿元。

  再次,根据集团成员单位的不同业务特点和需求,提供资金管理的特色服务。

比如,集团下属的许多电厂分散在偏远地区,公司通过完善“申财通”现金平台的内部转账等结算方式,减少成员单位通过银行系统汇划的财务费用和在途资金成本。

还为临港燃气电厂解决了资金需求问题,通过财务公司与知名银行之间的良好关系,以银行作为牵头行,财务公司为副牵头行和代理行,组建并提供银团服务,按时为电厂筹得所需资金。

  《上海国资》:

对于金融平台来说,您认为风险控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芊:

作为一个金融平台,它的声誉对于生存至关重要,而要保持良好的声誉,应该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我们对风控把握的原则是,“事事有制定、时时有流程。

”在风险控制上,申能采取多个途径、共同把关:

  其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风险控制极为重要。

申能财务公司组建并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管理,每半年召开一次董事会,听取审计报告,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强化内部学习。

  其二,每个业务开展之前,必须合规先行。

我们制订了138项制度,通过“科技+制度”的管理模式,所有的业务都统一到公司信息平台上,进行实时监督。

  其三,有效利用外方在风控上的成熟经验。

借助外方的团队和经验,由中外两个会计师事务所会一同出具审计报告,并为成员单位出具财务顾问报告。

  有创新,才有突破

  《上海国资》:

在财务公司人才培养计划上,申能的目标是什么?

  张芊:

一切创新的动力来自于人。

人才培养的好与坏,决定了财务公司发展的成与败。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认为财务公司的人才培养应该突出两点。

一是培养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团队:

有凝聚力、亲和力、创新力。

二是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单兵作战能力强”的特点。

我们通过各类专业培训,鼓励和培养公司人员的这些能力。

如今,公司已基本建立了具备银行、证券等相关业务能力的团队。

  《上海国资》:

财务公司未来面临的挑战和突破口在哪里?

  张芊:

中国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与国外的财务公司定位不同,旨在从企业集团的金融需求出发,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为主业发展服务。

因此,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如果企业金融服务能力跟不上集团金融需求的增长速度,未来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

  从客观上讲,未来如果对财务公司的监管能够放松一点,比如:

财务公司的业务、服务、产品能更丰富一点;本币与外币市场之间的活动空间能更大一些;上、下产业链之间的服务通道能打开一些;中长期融资渠道允许做得更广泛一点;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更广泛和紧密。

那么,对财务公司今后的发展将非常有利。

  融资方面,以中长期融资为例,目前财务公司还只能发行金融债。

但其实,财务公司非常希望能参与到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新业务中来,开展稳健的、低风险的投资业务。

  我们始终希望企业内外部都能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