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7586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docx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

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难点

【篇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教案7篇】

教学内容:

常规教育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要求幼儿懂的课堂上的常规要求,上课会听老师的话。

3.幼儿练习起立、坐下等。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懂礼貌、守纪律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跟老师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2.引出:

“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一起来上幼儿园,我们是小班,大家真高兴,咱们一起互相认识一下吧!

”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弹琴,教幼儿会听琴声起立、坐下。

可以反复练习,让幼儿仔细听,跟老师学。

要求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守纪律的孩子。

2.教师弹琴,教幼儿听琴声,学习问好。

2/41=c

1234︱5-︱5432︱1-‖

师:

小朋友们好!

生:

老师您好!

3.音乐磁带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找朋友。

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找朋友、认识一下小朋友问问他叫什么名字。

教育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大方、主动的个性,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活动的效果,以表扬鼓励为主。

2.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到室外去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

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

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

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

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

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

儿歌: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不靠近危险物品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靠近危险物品。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挂图3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3幅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总结出:

尖锐的器具、火、电、煤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

三、寻找危险的物品

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分别到洗手间、各个区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寻找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危险物品或事情,及时提醒幼儿注意。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经常提醒幼儿家中有哪些危险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触摸,如:

剪刀、缝衣针、电器、煤气开关等等,给小朋友讲一些安全常识。

进出门时不挤不抢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好品质。

2、教育幼儿进出门时不挤不抢,集体活动时要有秩序。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有秩序的在户外滑滑梯并注意幼儿的表现。

2、歌曲《滑滑梯》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谈话: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在外面玩什么啦?

怎样玩的?

咱们又是怎样进的活动室?

引导幼儿说出排着队,有秩序的滑滑梯、进出活动室等。

二、欣赏歌曲

教师告诉幼儿有一首歌曲也叫《滑滑梯》,请幼儿欣赏并尝试学着跟唱歌曲。

三、提问幼儿理解歌词

歌曲《滑滑梯》中,小朋友是怎样滑滑梯的?

为什么要排好队,不推也不挤?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推挤容易将小朋友推倒、磕伤。

四、讨论:

小朋友在什么时候还应注意排好队?

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哪些时候容易发生挤撞,如:

进门出门时;上下楼梯时、荡秋千时等等都容易推倒,发生意外伤害。

教师小结:

大家集体出动、活动时都应排队,懂得谦让,有秩序的活动,反之,很容易发生危险,也是不礼貌的。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如:

集体入厕、集体喝水、进出活动室、集体游戏等都给幼儿渗透排队、不推不挤、有秩序的进行活动。

家长工作: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上下楼梯、进出门、公共场所等情景对幼儿进行相互谦让、遵守公共秩序等的品德教育。

着火时怎么办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着火时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从中帮助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flash动画课件:

碰到火灾、怎样打电话报火警、。

2、ppt:

碰到火灾逃生的方法。

3、《学习活动》操作材料包4–5岁第9页《着火时怎么办》人手一份;铅笔;橡皮等

4、园内备有必要的消防设施(影像画面)

活动过程:

一、播放flash动画(碰到火灾),引出主题。

1、师: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影像,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

要仔细看,把看到的记在脑子里,先不要说出来。

能做到吗?

2、幼儿讨论

小朋友刚才看仔细了吗?

我们看到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播放flash动画(碰到火灾正确逃生的方法)

1那真正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

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呢?

(幼儿相互商量讨论)

2、幼儿讲述商量讨论的办法(打电话时一定不能着急,要说得清楚。

让我们来听一听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报火警的?

----模拟火灾报警)

3、老师小结:

刚才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了很多保护自己的办法,那我们再来看看画面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

(播放正确逃生演示)

三、老师总结:

介绍方法

我们小朋友能用那些办法来保护自己呢?

(边讲边演示图片)

1、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要是我们没有毛巾怎么办?

----鼓励幼儿说出把水浇在自己身上

2、用水或棉被灭火

3、拨打119

4、逃离火灾现场

四、幼儿操作

1、小朋友,你都记住了吗?

接下来,让我们考考自己。

2、分辨图中的方法的对与错,找到正确的方法,用笔圈出来。

3、和好朋友说一说,为什么是对的。

五、延伸活动:

找一找我们幼儿园里有哪些预防火灾的消防设施。

----影像画面

(楼梯口的消防拴(灭火气)、花坛里的消防水龙头、安全出口标志。

我们不玩火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2.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

活动准备:

1.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

2.有关灭火的录像。

3.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

活动过程:

1.游戏:

灭蜡烛

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

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2.讨论:

“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

”“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

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

“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

”“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

”(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

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

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

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

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5.怎样避免火灾?

“一旦发生了火灾,对我们的危害特别大,房子没有了,人也受伤了。

那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避免火灾呢?

幼儿讨论回答。

地震自救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活动准备:

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内容:

一、认识、了解地震:

1、师幼共同讨论:

“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

2、ppt图片1:

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地震的书〈〈地震自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ppt图片2、3:

观察图片,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些什么样东西,它们是怎样的?

ppt图片4、5:

观察图片,说一说“某一天,在你居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对策?

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

【篇二:

幼儿园一日环节要求及指导重点】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入园好时光——入园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入园环节表现出的情绪和状态各不相同,教师对他们的常规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丰富有趣的入园环境,不断吸引幼儿投入活动,让其从心理、身体及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使入园环节真正成为幼儿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

一、入园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

◆喜欢教师和同伴,愿意上幼儿园。

◆感受幼儿园环境的整洁、美观,体会到教师的辛苦,懂得感恩。

◆能够带齐所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懂得不带危险物品来园。

◆能够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并且能开心地和家人说再见。

◆愿意和教师、同伴做游戏,有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心情愉快,有安全感。

◆愿意接受晨检,并懂得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告诉保健大夫或教师。

◆积极参与区域活动,能够自主游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体验自信和能干。

◆学做值日生工作,体验为他人服务的乐趣,有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喜欢晨练活动,懂得安全自护,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和感受,能独立完成任务,并逐步提高任务意识。

二、入园环节的教师指导要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指导重点也不同。

下面将从不同的年龄阶段人手,分别阐述教师在入园环节的指导要点。

1、托、小班幼儿

◆教师提前10分钟进人活动室,开窗通风并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理工作,为幼儿营造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

◆将已消毒的口杯、毛巾摆放在固定位置,供幼儿入园后使用。

◆营造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对班级的亲切感与熟悉感。

◆及时调整和更新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主动问好并以鼓励的口吻评价幼儿的细微变化,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及对自己的喜爱。

◆采用多种方式安抚并疏导个别幼儿的不良情绪。

◆协助保健大夫做好幼儿的晨检工作,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了解原因并妥善处理。

◆向家长了解生病或体弱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及时记录家长的嘱托和要求并随时关注幼儿的具体表现。

◆以游戏的口吻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如有,在下午离园时与家长做好沟通。

◆协助保健大夫做好药品的交接工作,准确掌握药品的服用剂量、时间、方式等注意事项,确保幼儿不漏服、不重服、不错服。

◆认真填写晨检记录并与配班教师做好交接。

◆指导家长为幼儿准备好生活、学习用品,鼓励幼儿心情愉快地来园。

2、中、大班幼儿

◆提前做好活动室开窗通风、卫生清理以及消毒等工作。

◆指导值日生将已消毒的口杯、毛巾摆放在固定位置,供幼儿入园后使用。

◆鼓励幼儿愉快来园,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与家人道别。

◆引导幼儿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鼓励他们尝试排解不良情绪,懂得并关注同伴的情绪。

◆鼓励幼儿积极配合晨检,让他们懂得当发现自己或同伴有不舒服的感觉时告诉保健大夫或教师。

对幼儿的异常表现要敏感,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协助保健大夫做好药品的交接工作。

对于幼儿自带的药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确认服药方法和剂量,帮助幼儿准确服药。

◆引导幼儿自我检查,将不安全的物品放在指定位置,并妥善保管。

◆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自主参与建构、阅读、美工等区域活动。

◆指导值日生做好区域材料整理、气象日志记录、环境清理及照顾动植物等工作。

◆做好晨间活动计划并创造性地组织新闻播报、晨练、分享等晨间活动。

◆指导家长做好自身及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稳定幼儿情绪,让幼儿愉快人园。

趣味来盥洗—盥洗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

要实现幼儿园盥洗环节的趣味性,让幼儿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必须首先明确幼儿园盥洗环节的内容有哪些、各个环节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在盥洗活动中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在园的盥洗活动主要包括洗手、漱口、洗脸、梳头四个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盥洗环节所占的时间各不相同。

洗手是进行最频繁的一项活动,如幼儿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活动前后等都需要将手清洗干净;漱口活动在幼儿每餐点后进行,一般每天要进行四次左右;洗脸和梳头活动一般在幼儿每天午睡起床后进行。

每一项盥洗活动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不尽相同。

1、洗手环节

◆学习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洗手时不湿衣袖、不玩水、节约用水。

◆知道洗手的好处,饭前、便后、手脏时能及时洗手。

◆养成认真有序洗手的良好习惯。

2、漱口环节

◆知道漱口能清洁口腔,喜欢漱口。

◆会用鼓漱的方法漱口。

◆餐后能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漱口。

3、洗脸环节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脸。

◆洗脸时不湿衣袖、衣襟,不玩水。

◆知道起床后、脸脏时要及时洗脸。

4、枕头环节

◆学习梳头发的基本方法。

◆梳头结束后,学习清洁梳子和地面。

◆知道梳理头发前后要洗净双手。

◆知道起床后、头发凌乱时要及时梳头。

托、小班幼儿极易受到外部事物对自己情绪和行动的影响,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性占优势,精细动作及协调性相对较差;中、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明显增强。

针对托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差别,教师对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要点也随之调整。

1、洗手环节

托、小班幼儿

◆准备色彩不同、大小适宜、形状各异的肥皂,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洗手活动。

◆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指导其有序地洗手。

温馨进餐点—进餐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在进餐环节表现出的进餐状态、进餐需求也不尽相同。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并适时加以帮助、指导,以实现进餐环节的温馨、有序,保证幼儿充足的营养,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进餐活动包括进餐前心理准备、餐前盥洗;进餐中幼儿技能的掌握、习惯的养成;进餐后的整理、盥洗等。

一日三餐中,多数幼儿在园要吃两餐、两点,即早餐、午餐和上午点心、下午点心。

因此,幼儿的营养摄入、进餐技能的提高、习惯的养成等与幼儿园的关系密切。

所以,进餐中对幼儿有明确的常规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懂得进餐时情绪愉快对身体健康有益,能安静愉快地进餐,乐意自己吃饭。

◆知道进餐前要洗干净双手。

◆正确使用餐具,学习掌握吃多种食物的技能,逐步做到独立进餐。

◆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吃饱吃好。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做到细嚼慢咽,吃饭不发出较大声音,不掉饭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餐后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做到餐后擦嘴、洗手以及漱口。

幼儿的进餐质量与进餐前的准备工作、进餐中的指导、进餐后的整理、盥洗有密切的关系。

进餐前的良好氛围、进餐环境的洁净优雅,会为幼儿进餐创造好的心情,是愉悦进餐的前提;进餐中,教师亲切、具体、适时的指导,在帮助幼儿习得进餐技能的同时,让幼儿吃上饭、吃好饭、吃得舒服;餐后的整理、盥洗

【篇三: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儿童自两岁起就能凭直觉知道哪个大,哪个小。

认识“大”和小”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大和“小”如果只一味地告诉孩子“大”和小”的关系是比较抽象,枯燥的。

但伴随着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捞鱼这一活动”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大”和“小”的教材,并帮助孩子初步理解“大”和“小”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中“小鱼”也是孩子们熟悉的,活动设计简单,形象直观,满足幼儿具体思维形象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说目标:

3岁左右的孩子对“大”和“小”的理解,总是同实践和物体的认知紧密相连的,所以要引导孩子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验,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大”和“小”,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大”和“小”,了解“大”和“小”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活动重难点:

感知“大”和“小”的关系

活动的重难点定在感知“大”和“小”的关系上,因为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进行感知,让幼儿知道怎么样才是大怎么才是小是经过比较知道的。

说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下开始游戏

宝宝,今天我带你们去捞鱼怎么样?

这种情景开题的方法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目的就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孩子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初步感知“大”和“小”

①活动情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参与游戏,既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大”和“小”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数的探索和兴趣。

②学习游戏化,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纲要》指出:

“幼儿园的教育要以影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情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达到了教育目标。

一个大一个小

一头肥猪一只猫

一个大一个小

一只西瓜一只桃

一个大一个小

一个苹果一个枣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得一组相对概念。

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难点(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水果、、木耳干等.

3、吹气球吹好的气球若干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没吹的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游戏一:

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捞鱼,要求捞“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

鱼捞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

请幼儿自由地捞鱼,仍旧要求捞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

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用你们漂亮的眼睛看一看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比一比的游戏:

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最小?

谁的手最大谁的手最小?

谁穿的衣服最大谁的衣服最小?

……

游戏三:

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

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气球、扇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游戏四:

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水果、干木耳。

2、提问:

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切一切、剁一剁、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