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77833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23.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安排,一、旧知识回顾(规划卡第一部分)二、新知识学习(规划卡第二部分关键词前三)知识讲解真题分析真题操练,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日本发动灭忙中国的侵略战争,局部抗战,全面抗战,评价,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政策,公开主张征服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

1910年日本占领了朝鲜,加紧侵略中国的准备。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宣称: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6月日本军部制定了解决满蒙问题的方针大纲,确定了采取军事行动,占领满蒙的军事方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华的标志。

(2009年1月单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

1932年3月,日本关东军导演建立了伪“满洲国”建年号“大同”,溥仪就职。

2、华北事变:

1935年,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3、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

(2010年10月单选)1938年12月,汪精卫叛国投敌。

1940年3月,汪精卫在日本操控下在南京成立了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侵占区,1938年侵占区,1944年侵占目标,1940年侵占目标,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华北事变,1938年10月占领武汉、广州,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就任伪满州国执政,1932年日本人挟持溥仪由天津到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人民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一)建立伪政权,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扶植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汪精卫到东京商谈建立伪政权,南京伪政府成立仪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例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D)(11年4月)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日本华东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等人的纵容指挥下,日军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时间持续了六个星期之久,其手段之残忍、方式之野蛮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南京大屠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三光政策:

日军对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所谓的三光政策:

杀光其军民,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

具不完全统计,在晋冀鲁豫等七个根据地,中国居民被杀300多万,房屋被烧1952万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细菌战和毒气战:

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日军的731部队开始将带有霍乱,伤寒,鼠疫等病菌的投执器投放到我国的许多地方,造成大量的中国军民伤亡,731部队并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解剖。

现今危害犹在。

731部队1932年在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拥有3000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并残忍地进行活人实验和解剖,有许多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惨死在这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慰安妇:

日军还在占领区奴掠和残害中国的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日军在上海开设的慰安所,日军在大连押送华工上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财富,总方针:

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经济掠夺,农业方面,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独占东北重工业和铁路交通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将沦陷区作为日本原料基地,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滥发伪币和军用票增加苛捐杂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按照以华治华的政策和思想战略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广奴化教育,其目的泯灭中国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以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数据统计:

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以及日军的烧杀淫凉等野蛮行径,实际上是要剥夺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中国人民勇敢地站起来以武力反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一)发表抗日宣言,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

号召全民武装起来进行武装自卫战争。

1931年9月22号,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要求加紧组织领导群众的反抗运动,号召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英勇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成为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宣战通电。

宣布对日作战。

直接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二)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先后选派杨靖宇、赵尚志、周保忠、赵一曼等到东北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后来各抗日游击队改变为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赵一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激战,密林中抗联战士,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部,活跃在白山黑水的东北抗日联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老照片看图说历史,

(一)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在全国兴起。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工人和农民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学生:

北平、上海等地的大中学生举行罢课、游行示威宣传抗日救亡等活动,各地的学生还到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将介石出兵东北收复失地。

民族资产阶级:

及其政治代表也要求国民党当局改变政策,变更剿共政策,一致对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932年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领导下,在淞沪一带抗击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全国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发动上海日本纱厂工人罢工,以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战。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坚守吴淞炮台的中国官兵,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冯玉祥,吉鸿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福建事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领衔,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在纲领上签字的群众达几十万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935.12.9,北平学生在中共领导下举行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宣传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

近2000名学生在被军警挡在西直门外时,就地发表抗日演讲。

三、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一二。

九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老照片一二九运动,第一,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各界同胞和军队都应摒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鲜明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第二,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和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瓦窑堡会议会址,第三,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

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右起: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力劝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共同抗日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张学良与杨虎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参加张、杨同南京方面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等人的和平谈判。

经过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诚诺。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这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992年7月,张学良与赵一荻在台北家中留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三)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1937年7月15日,中共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并约定一定要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

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等人在庐山同蒋介石等人进行谈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通电全国,经过谈判,国共两党在8月中旬,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等协议。

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5000人。

左权,任时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红军改编,115师师长120师师长129师师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南方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00人。

1937年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整个战争背景

(一)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

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二)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1、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2、共产党担负的敌后战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最重要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上海失守,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1937年12月1938年5月,徐州失守,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意义:

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平型关大捷首次胜利,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丧师失地,1938年3月,日军突入台儿庄,4月,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大战基本围歼了台儿庄的日军。

这次重大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阻止了日军的迅猛进攻。

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赴前线,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通过浮桥,中国守军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中坚守不退,中国军队冲入台儿庄与日军巷战,日军由台儿庄撤退,台儿庄大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8年,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万余人,取得大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二)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国民党阵亡中将:

刘家麒、吴克仁、夏国章、吴国璋、饶国华、肖山令、刘震东、李必蕃、方叔洪、冯安邦,国民党阵亡少将:

高志航、姚中英、司徒非、邹绍孟、赵渭滨、范庭兰、刘桂五、黄启东、付忠贵、林英灿,佟麟阁上将,29军副军长1937.7.28北京南苑,赵登禹上将,132师师长1937.7.28北京南苑,王铭章上将,122师师长1938.3.17山东藤县,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1937.10.16山西忻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佟麟阁(1892-1937),河北高阳人。

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

同年筹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

后任国民政府第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抗战中阵亡。

赵登禹将军,佟麟阁将军,在北平南苑的战争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佟麟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三)正面战场失利的主要原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就日本方面来说:

日本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加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

所以不得不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

就中国方面来说:

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亲日派,亲英美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设立防共委员会,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一系列反共文件掀起两次反共高潮,亲日派公开投降,汪伪政权建立,亲英美派,

(二)日本侵华政策变化对国民党政府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1940年希特勒以闪电战袭击北欧,一举成功。

此举使日本军阀深受刺激,也为之鼓舞,颇欲在中国战场也有一番作为。

中国军队的冬季攻势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尤其是第五战区,攻势猛烈,对华中日军大本营武汉威胁极大,因此日军急欲实施报复作战。

1940年5月至6月,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是为枣宜会战。

张自忠牺牲,日军占领宜昌。

中国丢失了鄂北鄂西江汉平原富裕的产粮区,日军在宜昌修建飞机场对重庆等大后方地区狂轰滥炸,加上欧战的不利形势,种种因素的综合,极大影响了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悲观消沉局面。

(三)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恶果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枣宜会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

1940年枣宜会战,至1944年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图,1944年豫湘桂战役,豫湘桂战役是1944.4至1945.1日军为打通东北到华南的大陆交通线,对河南、湖南、广西发动的进攻。

结果国民党全线溃败。

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拥有146座大小城市、6000万人口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豫湘桂战役,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三、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运动,“大后方”指的是哪里,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与新四军负责人在八路军办事处合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战时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及活动,1941年在重庆成立后,经中共中央南方局支持,于香港创办机关报光明报。

10月10日,该报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提出坚决抗日、加强团结、结束党治、实行宪制、实践民主、保障自由等政治主张。

张澜自1941年10月继黄炎培后任民盟中央主席长达14年。

他领导民盟始终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

1943年著文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揭露国民党“实施宪政”的骗局,阐明民盟的民主政治主张,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任民盟中央主席黄炎培,第二任民盟中央主席张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国民党在全面抗战中的表现(单选、多选)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1938)

(1)1938年,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万余人,取得大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

(2)在北平南苑的战争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

(3)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战术:

片面抗战,小结,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7-1943)1938年,日本政府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对华三原则,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激战中殉国。

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战术:

消极抗战,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五、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内容:

必须实行全国军事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国统区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1937.8,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并发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洛川会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论持久战,

(二)持久战的方针,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内容:

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论点:

抗战是持久战,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中国一定胜利。

目的:

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背景:

抗战初期,“亡国论”,“速胜论”,亲英美派,亲日派,论持久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那么,当年这部著作的反响如何?

它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有没有触动呢?

曾经在李宗仁身边工作过的程思远先生,在他写的我的回忆中披露了这样一个情况:

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

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

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表示赞成。

不久,即发给国民党每个军官一本论持久战。

傅作义认为,抗战中的重大问题,都在论持久战中找到了答案,他不仅自己翻阅研究,而且组织部队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红军改编后开赴抗日前线,直接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奇袭阳明保机场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第三营营长赵崇德,老照片平型关大捷,洛川会议后,中共领导军民在华北、华中、以及华南和东北地区独立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