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8595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9.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讲义9

第2讲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基础全面梳理

一湿地概况

1.含义: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

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1)自然湿地:

湿地包括

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

河流、湖泊。

(2)人工湿地:

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

类型

多样,分布广泛;东部

多、西部

少。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三湿地资源问题

1.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2.案例——洞庭湖萎缩

(1)原因:

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

围湖造田。

(2)影响:

洪涝灾害日趋严重,

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四保护湿地

1.必要性:

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

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重要性: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

生存环境。

3.措施

湿地保护的两大原则

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

不是。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2.流域内湖泊面积缩小甚至消失仅是人类活动所致吗?

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会随着河流进入湖泊,长年累月的淤积,造成湖泊面积萎缩,湿地面积减少。

所以,自然原因也可能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或消失,只是自然原因引起的湖泊面积缩减非常缓慢。

3.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1.沼泽湿地成因

(1)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多凌汛,河水泛滥。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3.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4.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5.典型区域湿地保护的目的

(2015·安徽高考)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思维探究]

[答案] 

(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考向1 湿地的成因与价值

(2018·四川乐山期末)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因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的内陆湿地。

占地面积21万公顷,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善、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读图,完成

(1)~

(2)题。

(1)黑龙江省湿地广布,其成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夏季降水较多B.地势低平,易积水

C.积雪融水是主要来源D.年均温低,蒸发弱

答案 C

解析 黑龙江省湿地广布,主要是夏季降水较多,A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地势低平,易积水,B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积雪融水是春汛形成的主要原因,降水主要在夏季,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年均温低,蒸发弱,D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2)关于扎龙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可调节周边城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②是黑龙江省氧气的最主要补给源 ③乌裕尔河上游农业发展导致湿地萎缩 ④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影响明显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扎龙湿地可调节周边城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①正确;黑龙江省氧气的最主要补给源来自植物光合作用,②错误;乌裕尔河上游农业发展用水量多,导致湿地萎缩,③正确;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增加,对湿地影响明显,④正确。

考向2 湿地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2018·四川雅安三诊)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

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

(1)~(3)题。

(1)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  )

A.东侧B.西侧C.北侧D.南侧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艾比湖干涸区域主要分布在湖泊西部,这说明湖泊西部湖水最浅。

(2)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

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

答案 C

解析 从经纬度位置看,该湖泊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决定了湖水变咸;同时考虑全球变暖的影响,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的信息,说明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水变咸。

因艾比湖为咸水湖,故不能引湖水灌溉,C项符合题意。

(3)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有(  )

①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②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风沙加剧,影响交通 ④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湖水水量减少,则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会使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北疆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湖区干涸不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

考向3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2018·百校联盟3月联考)黑杨是一种生长在河岸、河湾的喜光、喜湿、不耐干旱和盐碱的乔木。

具有木质纤维长、生长速度快、轮伐期短的特点,却有着“湿地抽水机”的称号。

20世纪80年代,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用林引种到洞庭湖区,巅峰时期,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

在2017年12月,洞庭湖黑杨被大量砍伐。

据此完成

(1)~

(2)题。

(1)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大量种植黑杨后(  )

A.生物多样性增多B.洲滩湿地旱化加速

C.河道泄洪能力增强D.土壤腐殖质增多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大,大量种植黑杨会加速河湖沿岸洲滩湿地的旱化;让湖岸周边其他植物得不到充分的光照和养分,成为“湿地杀手”,破坏了原有湖泊及沿岸鱼类繁育场和鸟类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种植黑杨,洪水季节阻碍行洪,影响防汛;黑杨大量吸收湿地水分和养分,其他草本植物无法生长,草本根系减少,土壤腐殖质逐渐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2)针对当前洞庭湖黑杨产业的发展,当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迅速恢复黑杨面积,保护黑杨造纸用林

B.发展黑杨木材深加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增收

C.推广黑杨林下养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D.控制黑杨的种植面积,引种水土要求低的速生林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洞庭湖地区已形成以黑杨为原料的造纸产业,应寻求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黑杨林种植单位面积投入高,对水、土、肥需求量较大,严重抑制了其他植物尤其是草本植物的生长,破坏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应控制黑杨种植面积,积极引种新的对水、土、肥需求较低的造纸用速生林,保护洞庭湖沿岸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湿地面积的缩小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对应的治理措施有:

(1)工程措施:

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2)防治水污染、禁止滥捕滥猎。

(3)发展生态旅游业,合理开发湿地资源。

(4)生态移民,建立自然保护区。

(5)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点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

(2)“绿色水库”

(3)“基因宝库”

3.亚马孙雨林开发及其影响

(1)开发的意义

(2)开发的不利影响

①破坏和污染热带雨林环境。

②外来人群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凸显等。

(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思维探究]

[答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赞同。

理由:

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

理由:

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考向1 森林的分布与价值

2018年9月20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

40年来,我国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上升到目前的34.98%,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千米。

下图为“三北”防护林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

(1)~(3)题。

(1)甲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土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D.调节气候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该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水土。

(2)乙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土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D.调节气候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该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故该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

(3)丙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土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D.调节气候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丙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故该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田。

考向2 森林开发及其影响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

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

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

(1)~(3)题。

(1)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

答案 B

解析 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故B项正确;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项错误;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故C项错误;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故D项错误。

(2)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

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

C.地表水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

答案 D

解析 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A项错误;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B项错误;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C项错误;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D项正确。

(3)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

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

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

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

答案 C

解析 材料显示,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C项正确。

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故A、B、D三项错误。

考向3 森林的保护

(2018·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

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

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

下图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成因:

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多;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

(2)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

(3)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

解析 第

(1)题,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要从自然环境和人类影响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要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原生态森林保护的好。

(2)题,林间湿生苔藓是阴湿环境下的生物。

当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

第(3)题,大熊森林目前主要是商业性砍伐而破坏严重,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方面回答。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素能专项突破

图表解读

  环境变迁图的判读

(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1.明确环境问题的形式。

从图文材料中可以看出,主要反映的是森林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2.总结环境变化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林的破坏与恢复,熊猫的生活范围经历了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

3.分析环境变迁的原因。

森林面积的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由破坏森林到恢复植被。

4.分析环境变迁的影响。

森林面积与熊猫生活范围呈正相关,熊猫的生活范围随森林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2018·金优试卷模拟冲刺卷)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的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因素,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

下图为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的距离。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时期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

A.射阳段推进距离最大

B.东台段推进距离最大

C.1991~2003年推进最快

D.2003~2015年推进最快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大丰段推进距离最大,A、B两项错误;1991~2003年推进速度最快,2003~2015年推进最慢,C项正确,D项错误。

2.与如东相比,射阳、大丰、东台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湿地资源丰富B.水热条件最好

C.位于淮河入海口D.人口密度大

答案 A

解析 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说明湿地资源丰富,从水热条件来看,越向东南越优越,江苏省东南方向人口密度较大。

3.推测江苏滨海湿地围垦过程中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利用类型是(  )

A.盐田B.水产养殖

C.稻田D.天然滩涂

答案 B

解析 滨海湿地围垦发展水产养殖成本低;滨海湿地不利于水稻直接种植,还需要进行土地整治,成本高,速度慢;建设盐田对于围垦滨海湿地的需求较小;天然滩涂不是利用类型。

热点探究

  湖泊的开发与治理

2018年6月1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联合召开《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

《条例》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存在的非法围垦、填湖造地、侵占湖泊水域、乱排乱放污染湖泊水质及湖泊管理单位不清、责任不明,导致湖泊保护不力,出现湖泊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等共性问题,结合江西省实际作出普遍性规定。

《条例》共七章五十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政府责任、公众参与等;二是湖泊保护规划的编制、法律地位;三是湖泊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及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措施;四是湖泊的合理利用以及利用原则、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采砂、养殖等产业项目等;五是信息监测发布、日常管理、突发湖泊水污染事件应对、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和执法监督等;六是对违反条例规范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1.面临的问题

(1)湖泊萎缩,调节能力下降。

(2)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3)生物多样性减少。

2.开发途径

为城市生活提供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产优质饮用水(如矿泉水)、水产养殖、航运、旅游等。

3.保护措施

(1)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

(2)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

(3)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4)加大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5)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

(6)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

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矶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

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觅食、夜间栖息的地点。

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

读鄱阳湖区简图,完成1~3题。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在鄱阳湖区的吴城和南矶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少B.多浅滩和沼泽

C.气候温暖D.冬季水位较低

答案 B

解析 吴城和南矶分别位于鄱阳湖的西北岸和西南岸,为鄱阳湖区边缘地区,冬季吴城和南矶附近的湖水较浅,为浅滩和沼泽,是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因此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季鄱阳湖区气候均较温暖,且湖区水位均较低,与鄱阳湖区的其他地区相比,吴城和南矶在气候和水位两方面无特殊性。

鄱阳湖边缘距附近村镇近,人类活动多。

故B项正确。

2.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是(  )

A.水域面积增大,增加栖息地

B.生物量更丰富,食物更充足

C.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

D.候鸟在鄱阳湖活动时期延长

答案 C

解析 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提高枯水期水位,使水域面积增加,淹没地区面积增加,浅滩、沼泽面积缩小,适宜候鸟栖息的面积缩小;鄱阳湖的水位提高,水深增加,食物量减少;水位提高,使适合候鸟捕食的水域发生变化,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候鸟活动期受气候影响较大,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较小。

故C项正确。

3.春季,鄱阳湖候鸟迁回原迁出地的原因是原迁出地(  )

A.白昼时间更长B.湿地面积更广

C.食物种类丰富D.森林覆盖率高

答案 A

解析 春季后,北方地区白昼时间更长,候鸟觅食的时间更长;原迁出地与鄱阳湖区均有适合候鸟栖息的湿地;候鸟受食物数量影响大,受食物种类影响小;候鸟主要生活区域为浅滩、沼泽等地区,而不是森林。

故A项正确。

配套课时作业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18·四川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

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

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