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9927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20宁德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宁德师范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宁德师范学院是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本科大学。

2013年,学校继续秉承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把提高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作为办学的检验标准,坚持走求精、求特、求优、求强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办学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顺利通过评估,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2013年1月,学校召开第一届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把质量和特色作为办学的生命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实施综合改革措施,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2服务面向情况

学校坚持立足宁德,面向海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服务目标。

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兼办地方急需的专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创造条件举办专业研究生教育。

1.3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013年,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酒店管理、音乐学等4个本科专业,并于2013年秋季开始招生。

全校17个本科专业分属7大学科门类,其中师范类专业10个(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教育、音乐学、小学教育),其它应用型专业11个(含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同时招生的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及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7个专业)。

形成了与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相统一的以师范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为主体的专业格局。

1.4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2013-2014学年,共有全日制在校生7482人(截止至2014年6月底,下同),比2012-2013学年度的7417人增加了65人。

其中本科生由2012-2013学年度的3177人上升为4599人,增加了1422人,本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由2012-2013学年度的42.5%上升为61.5%,增长了44.7%。

师范类专业2988人,占39.9%,其它应用专业类4494人,占60.1%。

1.5本科生源质量

1.5.1生源分析

2013年我校面向全国包括福建、河南、山西、甘肃等8个省及自治区招生。

录取生源依然以福建省内生源为主。

本年度我校在福建省内本科录取最高分为文科515分,理科502分,本科平均录取分数线为文科475分,比福建省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431分高出44分,理科平均录取分数线为458分,比福建省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401分高出47分。

1.5.2招生及录取

我校办学规模至2017年将稳定在8000人左右,2013年录取人数1876人(其中本科生1513人,专科生363人),新生入学总报到率为92.8%,其中本科专业平均报到率为95.1%。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师资队伍结构

本学年学校有教职工569人,其中专任教师405人,外聘兼职教师28人,生师比为18:

1。

2013年学校新增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33人(含引进),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

另新聘博士12人,硕士21人。

具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达32.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0%。

本学年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师共262人,其中高级职称主讲教师占52.0%,包括校领导在内的所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都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专科学生上课。

2.2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125人才工程”,“双百”支撑计划、“教授培养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名师工程”措施,出台《宁德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宁德师范学院关于加强管理干部和年轻干部培养的意见》等相配套的人才工作文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学,到中小学、行业、企业挂职锻炼。

2013-2014学年度我校教师参加国内培训85人次,其中一年及以上的有6人;出访国外进行交流学习的教师有11人,其中1人交流时间在1年以上。

学校还设立教坛新秀奖、骨干教师奖、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奖,对忠于教育事业、重视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师进行表彰。

实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开展年轻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竞赛评比活动;设立年轻教师启动科研项目专项经费;安排年轻教师担任一至二年的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2013年,我校两位教师获福建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三位教师获宁德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三位教师获我校首届“感动校园人物”称号,五位教师获我校首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音乐系老师在“第五届中国音乐国际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两位教师在福建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佳绩。

学校抓住升本和办学规模扩大的契机,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急需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和优秀博士,全职聘用2位高水平建设大学的教授分别担任系主任。

还通过“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我校担任兼职教授。

从行业企业聘任一批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担任教师。

2013年,我校科研工作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共有各级各类在研项目379项,科研经费总计422万元。

其中本年度新增校外立项纵向项目86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项,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1项,共争取校外纵向课题经费80.75万元。

学校坚持产学研合作,在第十二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高校成果展上,有两个项目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成功对接。

争取横向课题立项4项,合计经费27万元。

学校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有力地提升了学校内涵发展质量和水平。

2013年,我校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共8部,发表学术论文256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篇,被SCI收录18篇,被SSCI收录2篇,被EI收录4篇。

市级科研成果奖励1项,获得专利4项。

2.3教学经费投入

2013年学校投入教学经费占学校收入的13.49%,生均教学经费1280元。

2.4教学用房

我校2013年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43331.9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1539.52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实习场所48378.44平方米,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6.56平方米,各项数字均明显高于本科大学办学标准。

现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总数7758个,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含语音实验室)座位数456个,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2.4教学用房

我校2013年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43331.9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1539.52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实习场所48378.44平方米,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6.56平方米,各项数字均明显高于本科大学办学标准。

现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总数7758个,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含语音实验室)座位数456个,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2.5图书及教仪设备

图书馆总面积为22717平方米,至2013年12月31日文献资源总量134.188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680389册,电子图书661500册。

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民国丛书》、《大公报》、《申报》等一批纸质珍贵文献。

年进纸质图书70000册,生均年进图书总量(含电子)达9.44册。

当年图书流通量103979本次。

拥有cnki数据库(包括期刊论文、硕博、年鉴、报纸等)、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springer外文数据库、维普考试资源系统数据库,畲族文献数据库,试用了随书光盘系统和多种数据资源,电子期刊种数是7010种。

其中CNKI使用总数为302183次,图书馆网站点击率为221181次。

2013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5746.05万元,信息化设备资产总值为959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574.71万元。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7792元。

计算机总数为1972台,其中教学用计算机1621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22台。

2.6信息资源及其应用

我校校园网采用GPON技术的FTTH、FTTB混合组网方式建设基础网、全球眼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数字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项目,总投资1490多万元。

在校园网中心及楼群的网络核心层、汇聚层配置万兆互联核心设备,支持多媒体、大容量数据高速传输,实现“双核心”网格结构。

光纤安装到每间学生宿舍、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现有各类用户7982个。

出口总带宽2210M,其中中国教育科研网10M,中国电信互联网专线2200M。

我校高水平的校园基础网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同时,为提升校园网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积极搭建高水平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提供的共享资源有“爱课程”、“能力天空”、“篮鸽校园网语言学习平台”、“超星学术视频”等资源,教学资源网使我校师生足不出户即可共享优质的教学、实训以及学术资源。

“爱课程”提供了全国知名高校精品开放课程5000多门。

“能力天空”为我校学生提供了英语类、IT类、财经类、计算机与网络类等各类实践技能培训。

“篮鸽校园网语言学习平台”为我校英语专业师生及英语爱好者提供了英语学习平台。

“超星学术视频”提供了各类名家的学术视频,为我校教师提高学术能力提供了借鉴。

我校教学资源网的开通实现精品课程、实训课程资源共享,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启用正方教学管理系统。

学校配备有专门的服务器,存储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特色教改项目网上资源,并与校外精品课程网站链接。

另外,教务处还通过部门网站发布教务通知,开辟有教务论坛,将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研究、实验教学、教学文件、教学设施情况在网上公布。

网络中心配备有专用服务器,存储案例教学资源,开设专门的案例教学网站,拥有教学案例100多个。

三是开通VOD视频点播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题材影片、戏曲、讲座300余部。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专业建设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教育厅《关于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的若干意见》,以及宁德市相关发展规划,学校制定了《宁德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规划主动适应福建和宁德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形成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理工文管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加快把专科专业改造提升为本科专业,大力发展为宁德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实现学科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紧密对接,并与其他高校学科专业形成互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在专业建设中,沿着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稳步向前。

同时大力培育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特色”、“品牌”专业,重点建设电机电器、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做强有传统优势的数学和教师教育专业,积极培育与宁德经济建设关联度紧密的涉海、涉港、涉能的相关专业。

目前,我校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3.2课程建设

2013年,学校制定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进一步优化整合课程结构,突出主干,删除重复,加强综合和学科交叉,使课程体系更为科学。

各专业制定《课程教学标准》,重视基础课,加强专业课,突出应用性,强化实践课。

注意各课程模块的合理衔接,构建适合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完善选课制和学分制,促进跨学科交流和文理交融,实施“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计划”、“非专业素质学分计划”等,为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等途径,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3.3教材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材工作,各专业课程教材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规划、获奖、同行公认等优秀精品教材。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大力鼓励教师参与编写教材。

2014年我校设立了首批校本教材建设立项10个,其中包含体现闽东地方经济、文化特色的项目如《闽东特色的机电工程实践训练教程》、《闽东民间艺术》、《畲族民俗风情概说》等。

近三年我校教师主编、参编多本教材:

《高等数学(第二版)》、《大学语文教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这些教材在教学中使用情况良好,学生评价较高。

3.4教学改革

学校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加强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公共基础课教学实验平台、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项目的建设。

2013年,我校有1项成果获福建省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成果获二等奖,继续实施“卓越中小教师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教学改革项目,新增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项。

2013-2014学年,学校选派两批共25名同学赴台湾屏东教育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分互认课程修学。

3.5培养方案特点

学校严格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和执行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了《宁德师范学院关于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学校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集中实践“五大模块”构成。

公共必修课重在学生德育、体育、军事和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培养;专业必修课(包括课内实践教学)重在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等“智育”教育;限定选修课是专业必修课的深化和发展,是学生根据专业方向爱好和实际情况在若干门课程中进行选修;任意选修课是学生根据个人志趣和基础,从学校提供的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体育艺术类、实践能力类的公共选修课程中,按规定自主进行选读、选修,以达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集中实践是通过课程实验课、军训、实训、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总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30%。

3.6开设课程情况

2013-2014学年度,我校17个本科专业开设课程646门,总学时达58140学时,共3230学分,其中课内理论教学2648学分,占总学分数82%,课内实践教学582学分,占总学分数18%。

总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文科约35%,理科约40%。

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本科课程比例达96%。

3.7课堂教学情况

课堂教学是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学校制定了《宁德师范学院课程理论教学管理办法及评价体系》、《宁德师范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等教学文件,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要求。

2013-2014学年全校在校生7482人,两个学期总计参加考试课程46251门次,课程考核通过率达91.36%,其中本科生考试通过率为92.84%。

3.8实践教学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了以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将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实践教学活动纳入一个统一整体来考虑,一体化设计,形成了一个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目的明确、层次分明,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贯穿本科教育始终。

各专业均修订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

学校通过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来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放,全校含有实验的课程总数76门,其中64门课程开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84.21%,同时,各系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部分实验室向本科生课外开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开放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

学校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促进学生科研和创新。

学校借助省级重点实验室、校内各级研究所、科研平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团队及教学团队的作用,通过开放实验室、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社团学术活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企业横向课题研究,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创业实践,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创新活动,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专项经费和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学分,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学校重视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模式创新,2013-2014学年,将2010级本科专业毕业教育实习的时间从第八学期调整至第七学期,实习时间从原来的8周调整为一个学期,并与寿宁县教育局合作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试点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3.8.1实验(训)室建设

我校紧紧围绕本科专业建设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实验(训)室建设力度,改善实验(训)室条件,加强实验室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满足学生进行多层次创新的实践活动。

根据《宁德师范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2012-2015年)》、《宁德师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2012-2015年)》。

2013年我校实验(训)室建设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其中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50万元、旅游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50万元、生物实践教学示范中心400万元、建筑设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400万元、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00万元。

至2013年底,全校实验室、实习场所等总面积达54521.04平方米,其中公共实验室54个,专业实验室31个,各类实验室配备较完善,仪器设备较为先进,利用率高。

已建成省级高职电机电器实训基地、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旅游实训基地、新闻传媒实训基地、经济管理实训基地、教师教育实训基地、艺术实训基地等7个校内实训基地。

现有省级实验教学平台3个,“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实验教学平台5个,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学校目前正在建设14500平方米的逸夫实训楼,内含各应用理科和工科专业的实习实训车间。

校内食用菌实训基地和机械厂房也正在建设之中,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8.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在校外建立了78个实习实践基地,可以满足各专业实习实训的要求。

3.9毕业设计(论文)情况

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学校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

校教务处、系(部)、教研室都应重视和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我校制定了《宁德师范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及评价制度》,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基本要求、指导教师资格与主要职责、基本结构、成绩的评定、质量监控与保障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各系各专业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也分别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我校首届500多名本科毕业生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培养方向,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题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做到大小适中、难易适度。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做到原则上“一人一题”几人共同完成的较大课题,每人都有独立的任务并且独立撰写论文。

学校建立了指导教师负责制及校、系二级对毕业论文(设计)实施过程监控的质量保障机制,并要求各专业系采用中国知网等“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首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杜绝毕业论文的重复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3.10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3.10.1完善和落实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就业创业工作意见,制定相关创业政策。

出台了《宁德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奖励办法》《宁德师范学院后岗校区创业基地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专门用于在校生创业无息无担保贷款、创业实践基地基础建设、创业奖励、大学生创办实体企业注册临时验资等活动,同时进一步简化基金申请、发放流程。

学校每年从校级就业工作经费划拨15%的比例用于奖励当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

3.10.2指导和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一是鼓励学生成立创业实体。

学校通过保留一些后勤项目,参照招投标同等条件,指导和支持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成立创业实体进行承包,既进行了专业实践,又进行了创业实践。

2013年,在校学生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12家创业实体,创业内容包括物业管理、物流管理、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绿化养护等。

二是开辟创业基地。

学校整合资源,将原有的后岗校区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利用起来,无偿提供给我校毕业后3年内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并提供水电的基础服务设施,积极为已毕业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东侨校区的创业实践基地主要提供给在校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为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

目前已入驻12个创业团队,同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创业,积极吸纳具有地方特色和体现学校学科建设特点的创业项目。

三是设立创业训练项目。

学校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广度和深度。

2013-2014学年,学校共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0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立项项目20项,省级立项项目40项。

通过项目实践与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紧密结合。

四是资助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丰富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使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所学专业及特长、大学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融入社会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

学校每年拔出专项经费,资助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暑期,共有130支社会实践队分赴省内各地及台湾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在由团中央学校部、人民日报政文部指导,人民网主办的“青年人·中国梦”2013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活动中,我校2013年赴台社会实践队从近4000支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优秀团队二等奖。

3.10.3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一是加强创业课程建设。

从2009年开始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现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基础》三门公共必修课。

近年来,不断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每年都选派大批骨干教师参加业务培训,还通过教学研讨、以赛促教等多种方式,实现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在首届福建省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决赛中,我校老师荣获一等奖,并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高校创业指导教学大赛总决赛。

二是加强创业指导。

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增加创业模块,提供创业政策咨询,主要包括小额担保贷款、工商税务登记等。

2014年根据福建省“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学校开展创业培训,共培训100名学生,效果良好,这些学生目前已经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

邀请杰出校友及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等来校开展创业讲座,学生在与创业人士面对面的交流接触中,对创业有了更加深切的渴望。

三是开展创业大赛。

学校通过每年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赛事提升创业内涵及能力,并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举办的“学创杯”2014年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区域赛中,我校同学组成的“逐梦队”、“年轻人”和“DashingRunner”三个团队获得南部赛区二等奖。

4质量保障体系

4.1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