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9991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8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docx

文化生活专题9文化与生活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1年高考题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1(2011高考安徽卷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11高考福建卷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小、中等、较大。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必须既反映……又引领……,必须在……获得艺术的伟大”,这说明优秀文化来自于人民的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C符合题意;A优秀的文化要彰显时代的精神,反映时代的潮流,但并不能创造时代的未来,更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A、B错误;文化源自于实践,而不是时代的智慧,D错误。

4(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政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通过输出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目的”,体现①、③;世界多极化反映的是多个政治力量相互角逐,②、④观点正确,但明显与题意不符。

5(2011高考江苏卷22)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

一股“信念”与“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

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

C.培养爱过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D.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6(2011高考山东卷2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的知识点。

解答本题要紧紧围绕文化建设的字眼,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说法片面,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个方面;C说法偏颇;D说法不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A。

7(2011高考天津卷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根据材料,台湾果农的做法不仅是将不同原料的东西放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给该商品取了有着中国浓郁文化特色的名称。

A项入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与题目不符,不是侧重讲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C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能说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说法与题目无关。

本题答案选A。

8(2011高考浙江卷31)“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答案】D

【解析】分析背景材料应注意到两点:

一是中间一个分号,前后两层意思应该是并列的;二是最佳答案的选取应该同时能合理解释“竖大拇指”和“吃面条”两层意思。

根据排除法,AB容易排除,C为干扰项,但这一说法有偏颇之处,因为日本人和韩国人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相同的,这点和A观点类似,故D为最佳答案。

9(2011高考安徽卷37)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2分)

10(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10分)

考点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1(2011高考北京卷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3)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9分)

 

2(2011高考山东卷29)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7分)

【答案】(6)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始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6)设问在知识上限定了“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但是具体分析对象是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就是让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要光写理论,不结合实际。

3(2011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3

【答案】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析】本题是文化生活的表格题,根据材料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①主要是文化对人的作用;②很明显是文化遗产的作用;③文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10高考·北京卷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运用3D技术制作电影”是文化现象,“创造27亿元的全球票房”“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

②④与题干主旨不一致。

答案选B。

2、(2010高考·福建卷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

“太精彩了!

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解析】A本题结合时政热点世博会考查了文化生活的骨干知识,其中有文化对人影响两方面特点的辨析。

美籍华人欣赏了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后,深受感染,由衷发出感叹,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深远持久则不选。

其它选项本身表述无误,但题干未涉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们在文化的感染下,力量的增强,故BD二项与题意无关。

3、(2010年高考·天津卷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

“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解析】B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进行实践的方式和思维方式,而非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C、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文化有高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

4、(2010高考·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的来源、作用。

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②文化是由人民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得出正确答案C.

5、(2010年高考·江苏卷18)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D本题综合考查《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学生排除错误选项难度小。

①违背我国宗教政策。

④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6、(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9)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8分)

答案一:

答案二:

赞同。

“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

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6分)

7、(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8分)

【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

本问考查文化模块,知识点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体现为观点评析类。

既要指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还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民本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反作用进行简要分述。

【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8、(2010高考·浙江卷41)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

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有人认为:

“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2分)

【答案】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

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

 

2009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09·北京文综34)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2.(2009·广东17)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答案 B

3.(2009·江苏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答案 D

4.(2009·天津文综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第二部分二年模拟题汇编

2011届模拟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小呀嘛小儿耶,背着书包上学堂”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

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

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

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辊,哼哼哈嘿”。

回答1—2题。

1.当年的歌曲能令我们的回忆纯洁而幸福,一生难忘,这是因为()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B.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活动来进行的

答案C

2.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

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

A.文化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总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答案D

3.(河南省豫南九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拉开了帷幕,此次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将是一场文化盛会,通过此次亚运会的举办,会让广州的城市面貌、人民体魄和民众心情都发生巨大变化,文明和谐新风遍吹,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

这笔财富不仅能造福广州,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诸多影响。

如果让你以“亚运会的文化影响”为题写一篇时事评论,应当运用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②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是文化建设的灵魂④文化可以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一个关键句,即“如果让你以‘亚运会的文化影响’为题写一篇时事评论,应当运用的文化生活道理是”,从中可知本题考查的学科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

①②④显然都符合题意,另外这是一个四选三的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③本身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思想道德建设,而不是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

答案为B。

4.(江西省安福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胡锦涛总书记大年三十上午来到福建龙岩古田镇,看望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如今当地能够更好发挥红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主要表明(  )

A.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B.经济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D.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答案C

5.(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段考试)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答案C

6.(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段考试)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购买蔬菜、水果

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⑤某国议员竞选⑥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⑦伦理道德观念⑧克隆技术

A、①②④⑤⑦⑧  B、②③④⑦⑧ C、②④⑦⑧ D、②④⑥⑦⑧

答案A

7.(山东省聊城市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2010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24万到30万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

之所以建设农村书屋,是因为()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D.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二、非选择题

1.(河南省濮阳二高201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材料一:

2009年6月3日至4日,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更新了青少年的知识观念,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和交友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亲密伙伴。

另一方面,网络无序、虚拟、隐蔽的特性和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也给一部分青少年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中出现了思想混乱、道德感弱化、责任感下降、网络成瘾甚至网络犯罪等问题。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江西省安福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福州城内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被称为“三坊七巷”。

在上世纪末,全国旧城改造热中,三坊七巷因破损严重被列为福州市房地产开发改造项目。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许多当地居民迫切希望政府把三坊七巷作为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进行修复,保留住三坊七巷这个福州明清古建筑最集中的留存地。

福州市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决定终止三坊七巷的房地产开发改造项目,由开发、改造转为整体保护、修复。

福州市在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和修复中,贯彻实施国家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及时组织编制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三坊七巷文物保护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地方性规范文件,加大保护与整治力度。

在征集居民拆迁意见、听取专家修复建议的基础上,福州市政府于2006年出资18亿元,迈出三坊七巷保护与拆迁工程的步伐。

随着,政府投入逐年加大,带动了三坊七巷周边的商业、服务业等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