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0135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年级/学号

研究生

论文题目

所在院系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入学年月

开题报告

日期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一)课题来源………………………………………………………………3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6

(一)写作大纲………………………………………………………………6

(二)创新点…………………………………………………………………7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7

(一)研究方案………………………………………………………………7

(二)研究进度………………………………………………………………7

五、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7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8

(二)解决方案………………………………………………………………8

六、参考文献………………………………………………………………………8

(一)著作类…………………………………………………………………8

(二)期刊……………………………………………………………………9

(三)学位论文………………………………………………………………9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

本文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心理学、德育理论为基础,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与认知教育并列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危机却日益凸显。

人们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普遍感到失落。

长期以来,在“唯理智论”的影响下,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塑造人的个性,促使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心灵的扭曲、个性的不完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试图透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让人们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

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又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为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关于论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论著主要有以下:

《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本书肯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语文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认为情感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

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明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地。

《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杨道麟,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就是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在该书中作者对语文情感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解读。

作者在论著中尤其善于将学界一错乱的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德育的“善”,还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美育的“美”,以期推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并促使他们的自由心灵的建构。

杨道麟博士的论著力求构建一个以美学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体系,其蓝图是恢宏的。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落到实处。

《田野上的花朵对话:

情境教学的萌发》(李吉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的气氛造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如: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和精读,品尝语感,体会意境,利用学生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摸索出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达到初读-读通-弄清作者思路,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读深-学会欣赏课文精华。

这是顺应学习生活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影响到儿童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的培养。

在语文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要善于利用教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情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中强调语文教学:

课堂要包含情意,充满人文关怀。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辛弃疾《贺新郎》)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畅通无阻。

“情”忌加外,忌矫揉造作,忌滥。

“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对它们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

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会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

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发情感。

本书指出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

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

语文课程作为中学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对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

而相对于其他人文学科而言,语文也具有其独特性,其理由就是因为它更强调情感性。

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

“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

”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

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

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

吟也就是朗诵。

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这些都是在强调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密不可分。

以上著作都在论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问题,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从各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没有形成系统,还不够深化,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使之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学位期刊论文方面,在前人论著的基础的上,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文献,发现主题包含“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文献很多,如《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毛爱军,华中师范大学,2006);朱小蔓:

《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

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7期。

邓嗣明《”情知对称”理论与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卢家媚《以情优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0期。

等等,这些文献系统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等相关内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

虽然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比较成熟,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小学。

因而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教育只适用于小学儿童,而初高中生的思想由于相对比较成熟,情感不易外露和激发。

我搜索近年的中文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发现也有一些情感教育在初中或高中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都不甚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从而造成理论学家们的情感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的理论推行相互脱节。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教育的探索和依托情感教育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

(一)写作大纲

浅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1、道德与爱的教育

2、审美教育

3、理智教育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够

(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情感漠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第三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其天然的优势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素质教育

(四)依托情感教育深挖语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第四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定期进行教师培训

(二)有效利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素质教育

1、阅读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时机

2、作文教学需要广泛的情感教育

3、通过教学语言来实施情感教育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建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1、开设文化专题讲座,陶冶学生情感

2、增设随笔周记训练,提升学生情感

3、开展语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二)创新点

本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眼光阐释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在光大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研究方案及其进度

(一)研究方案

本论文将尽可能多的、全面地搜集论题的相关资料,从初中视野里来探究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教学问题,力求在初中这一学段对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能做一个较为准确的概述,在保证资料的完整方面以及自己的充分消化后,从初中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而探讨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及其策略。

(二)进度安排

2016年5月---2016年7月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6年9月---2016年12月完成论文初稿写作

2017年4月---答辩前修改及定稿

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受自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及相关著作阅读量不够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在构思论文布局时不够细致和严谨。

2、受自身研究视野的局限,知识量不够丰富,不够成熟的研究思路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有所偏移。

3、研究方法简单划一,研究的方法和视野还应进一步充实到论文的整体布局和内容的安排上。

4、收集的资料不够丰富对论文的展开和深入有一定限制作用。

(二)解决方案

1、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与自己论题相关的书籍,同时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为论文写作视野的开阔、研究的深入及创新点的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布局和框架,使论文结构合理、内容清晰。

3、在本论题的研究视域下,对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观点的论证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导。

4、加强资料的搜集与阅读,注重资料的开发和使用,力图使论文资料的引证做到客观、真实、多样。

五、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夸美纽斯著:

《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2]卢家楣著:

《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19页。

[3]鱼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施良方主编,《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5]乔桂英主编,《语文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

[6]卞金祥主编,《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2008年2月第一版。

[7]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新蕾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8]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9]金马,《情感智慧论》,北京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0]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年第1版。

[1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二)期刊

[1]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A].杭州师范学院院报,1997(7).

[2]杨传达.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现代语文2009

(2).

[3]朱小蔓:

情感教育的意识及其特殊机制[J].教育研究,1993(7)

[4]钟启泉:

“情意教育论”述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5)

[5]崔建惠.情感教育是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钥匙.林区教学,2003(12)47.

[6]朋春香.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杨宝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4(3)84~85.

[8]吴爱萍.浅谈情感教育的层次和实施方法.语文教学通讯,1998(5)7~8.

[9]邢焕玲.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黑河教育,18.

(三)学位论文

[1]格根塔娜.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D].2004.5.

[2]海波.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2014.5.

[3]朱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D].2007.4.

[4]王荣华.初中生情感教育初探[D].2006.4.

[5]张鑫蕊.论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2008.4.

[6]王娥.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方法[D].2011.4.

[7]张淑艳.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2008.5.

[8]陈敏华.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2006.5

[9]杨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D].20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