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0362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1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docx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

有机制备类实验

1.乙酰苯胺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和染料中间体。

实验室中采用苯胺(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和冰醋酸等原料制备乙酰苯胺,反应为:

+CH3COOH

+H2O

已知:

①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如下表: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度/g

乙醇

乙醚

苯胺

184

1.022

3.6

混溶

混溶

冰醋酸

16.7

118

1.049

混溶

混溶

混溶

乙酰苯胺

115

305

1.212

溶于热水

②主要实验装置如下:

试依据下列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加料:

图1为制备装置(夹持、加热装置略),在仪器A中加入

苯胺、

冰醋酸和

锌粉。

仪器A的名称是___,仪器B的构造中具有支管a,该构造的作用是__,反应混合物中需加入一定量的锌粉的作用是____。

(2)加热制备粗产品:

仪器A中加料后,加热至105℃。

适宜使用___方式加热,加热温度选择105℃(高于100℃)的理由是__,温度不宜更高的原因是___,当观察到__时可判断反应完成,停止加热。

(3)过滤:

反应结束后,将A中的反应混合物先趁热倒入适量冷水中,不断搅拌,使之充分冷却,再用图2所示的抽滤装置过滤。

与普通过滤相比,抽滤的优点是___,该操作后期需对布氏漏斗中的产品进行洗涤,洗涤液可选择___(从冷水、热水、乙醇、乙醚四者中选择一项)。

(4)重结晶:

①将粗乙酰苯胺放入适量水中,若观察到水中有油珠存在,可补加适量水,使油珠消失。

根据下表乙酰苯胺的溶解度,上述水的温度选择___左右比较合理,水的用量不能过多,原因是___。

温度/℃

20

25

50

80

100

溶解度/g

0.46

0.56

0.84

3.50

5.50

②冷至室温加入适量活性炭,除去杂色,再次抽滤,得到乙酰苯胺纯产品。

(5)产率计算:

经过重结晶、干燥,得到乙酰苯胺产品

,实验的产率是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苯甲酸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实验室可通过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其反应原理简示如下:

+KMnO4→

+MnO2

+HCl→

+KCl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密度/(g·mL-1)

溶解性

甲苯

92

−95

110.6

0.867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苯甲酸

122

122.4(100℃左右开始升华)

248

——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热水

实验步骤:

(1)在装有温度计、冷凝管和搅拌器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5mL甲苯、100mL水和4.8g(约0.03mol)高锰酸钾,慢慢开启搅拌器,并加热回流至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

(2)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冷却片刻后,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并将反应混合物趁热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

合并滤液和洗涤液,于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至苯甲酸析出完全。

将析出的苯甲酸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放在沸水浴上干燥。

称量,粗产品为1.0g。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药品的用量,三颈烧瓶的最适宜规格为___(填标号)。

A.100mLB.250mLC.500mLD.1000mL

(2)在反应装置中应选用___冷凝管(填“直形”或“球形”),当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即可判断反应已完成,其判断理由是___。

(3)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的目的是___,避免在用盐酸酸化时,产生氯气。

(4)“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一步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

(5)干燥苯甲酸晶体时,若温度过高,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

(6)若要得到纯度更高的苯甲酸,可通过在水中___的方法提纯。

3.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Ⅰ.环己烯的制备与提纯:

(1)原料FeCl3·6H2O中若含FeCl2杂质,检验方法为:

取一定量的该样品配成溶液,加入___溶液(填化学式),现象为___。

(2)操作1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浓硫酸也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FeCl3·6H2O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为___(填序号)。

a.浓硫酸易使原料碳化并产生SO2

b.FeCl3·6H2O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同等条件下,用FeCl3·6H2O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

②仪器B的作用为___。

(3)下列玻璃仪器中,操作2中需使用的有___(填标号)。

(4)将操作3(蒸馏)的步骤补齐:

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___(填序号)。

①弃去前馏分,收集83℃的馏分②加热③通冷凝水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

(5)在一定条件下,向ag环己烯样品中加入bmolBr2。

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I,再用c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以淀粉作指示剂,反应原理为:

2S2O

+I2=S4O

+2I-)。

滴定终点现象为___,若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mL,则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___(用字母表示)。

(6)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最终测定的环己烯含量偏___。

(填“高”或“低”)

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苯甲酸异丙酯,其反应原理为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物质的性质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溶性

苯甲酸

122

1.27

249

微溶

异丙醇

60

0.79

82

易溶

苯甲酸异丙酯

164

1.08

218

不溶

实验步骤:

步骤ⅰ:

在图甲干燥的仪器a中加入38.1g苯甲酸、30mL异丙醇和15mL浓硫酸,再加入几粒沸石;

步骤ⅱ:

加热至70℃左右保持恒温半小时;

步骤ⅲ:

将图甲的仪器a中液体进行如下操作得到粗产品:

步骤ⅳ:

将粗产品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精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加入三种试剂的先后顺序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异丙醇、苯甲酸、浓硫酸

B.浓硫酸、异丙醇、苯甲酸

C.异丙醇、浓硫酸、苯甲酸

(2)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判断酯化反应达到平衡的现象_____________。

加入的苯甲酸和异丙醇中,需过量的是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3)本实验一般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温度过高会使产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操作Ⅰ中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操作Ⅱ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为___________。

(5)步骤ⅳ所用的装置中冷却水的进口为___________(填字母),操作时应收集218℃的馏分,如果温度计水银球偏上,则收集的精制产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为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6)如果得到的苯甲酸异丙酯的质量为40.930g。

则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5.氯苯在染料、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重要有机中间体,实验室模拟液相合成法(加热装置都已略去)见下图,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催化剂FeCl3及50.0mL苯,有关物质的性质如表格所示: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mL)

78

78

0.88

氯苯

112.5

132.2

1.1

邻二氯苯

147

180.4

1.3

回答下列问题:

(1)A反应器是利用实验室法制取氯气,装置中空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需要把干燥纯净的氯气通入装有干燥苯的反应器D中制备氯苯,装置B、C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浓硫酸,D的反应温度宜控制在70℃~80℃,不宜过高,原因为①温度过高,反应易得到二氯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球形冷凝管的出水口是____________(填“b”或“c”),d出口的尾气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

(3)从D中得到粗产品(氯化液),其提纯过程如下图:

①碱洗后分离出粗氯苯的操作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最终得到产品为14.7g,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6.呋喃(

)为无色液体,沸点为32℃,难溶于水,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或用作溶剂,工业上可用呋喃甲醛制备呋喃。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其制备方法,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如图:

①2

+NaOH→

+

ΔH<0

实验步骤:

①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加4.8g呋喃甲醛,控制反应温度在8~12℃。

滴加完毕后继续在上述温度下搅拌20min,反应完全后得黄色浆状物,在搅拌下加入少量的水使固体完全溶解。

然后用乙醚萃取,分液。

②取水层液体,加入盐酸,搅拌、过滤、提纯、干燥,得到呋喃甲酸。

③将制得的呋喃甲酸加入如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中进行脱羧处理,得到呋喃1.1g。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在8~12℃,采取的最好措施是磁力搅拌、___________;简述步骤①中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分液时待分液漏斗中液体静置分层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步骤②的提纯过程:

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呋喃甲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提纯时溶解呋喃甲酸的最佳溶剂是___________(填字母)。

(5)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该实验中呋喃的产率为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7.苯乙腈主要用作农药、医药、染料和香料的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通风橱中制备苯乙腈的反应原理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

已知:

苯乙腈具有刺激性,毒作用与氢氰酸(易挥发)相似;氯化苄的密度为

,为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毒液体。

制备苯乙腈时会有异腈(

)生成,

在酸性溶液中被水解成

和甲酸,

、甲酸均可溶于水。

有关信息如表所示: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熔点/℃

沸点/℃

苯乙腈

117

无色油状液体

不溶于水,溶于醇

-23.8

233.5

氯化苄

126.5

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液体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

-39

179.4

乙醇

46

无色的液体、粘稠度低

与水混溶

-114

78

二甲胺

45

无色气体,高浓度的带有氨味

易溶于水,溶于乙醇

-92.2

6.9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100mL的烧杯,用10mL乙醇与12.4mL氯化苄配制混合液,将混合液小心加入a中;

②把适量二甲胺加入a中;

③向室温下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足量

溶液,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在80~10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将反应液减压蒸馏得到苯乙腈粗品,将粗品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等量的50%硫酸激烈摇动除去异腈后,依次用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并分液;

⑤往分出的产物中加入无水

颗粒,静置片刻,然后倒入蒸馏烧瓶中,弃去

,进行蒸馏纯化,收集得到纯苯乙腈9.36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

(2)乙醇在反应中起溶剂的作用,能否用水代替乙醇作溶剂?

_____(填“是”或“否”)。

制备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的目的是_______,为了使反应在80~100℃下进行,常用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

(3)球形冷凝管的出水口为______(填“b”或“c”);为除去异腈,能否将反应液加入到浓硫酸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4)在洗涤操作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无水

颗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苯乙腈的沸点为233.5℃,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苯乙腈产率是_______。

8.草酸可作还原剂、沉淀剂、金属除锈剂、织物漂白剂等。

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

,少量

杂质)为原料制取

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

(2)装置C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3)装置C中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从装置C中得到产品,需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及干燥;其中洗涤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

(5)准确称取

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少量稀硫酸,然后用

酸性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消耗标准溶液

(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盛装

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名称是_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②产品中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9.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H2O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环己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层(填:

上、下),分液后用__________洗涤。

A.KMnO4溶液B.稀H2SO4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如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口(填g或f)进入。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用金属钠C.测定沸点

10.1991年Gomberg提出将乙烯和氯气同时通入水中制取2−氯乙醇(ClCH2CH2OH)。

某校同学设计下列装置(部分加热装置及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2−氯乙醇制备实验:

已知装置A中发生的主反应:

CH3CH2OH

CH2=CH2↑+H2O;

主要副反应:

C2H5OH+6H2SO4

6SO2↑+2CO2↑+9H2O。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浓硫酸和乙醇混合溶液的方法是___;装置A烧瓶中加碎瓷片的目的是___。

(2)装置C中橡皮管的作用是___;烧瓶内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实验开始时,先将制取的Cl2通入蒸馏水中,再通入乙烯气体,按此顺序操作的原因是___(用语言叙述)。

事实上,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氯乙醇纯度降低,改进的方法是___。

(4)反应结束后,装置B的溶液中氯乙醇质量分数的测定(假定含氯物质只有ClCH2CH2OH和HCl,密度为1.033g·cm−3)步骤如下:

步骤1.吸取2.00mL装置B中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NaOH溶液,使ClCH2CH2OH中的氯元素转化为Cl-,用硝酸酸化后加入30.00mL0.1000mol∙L−1AgNO3标准溶液,然后加入几滴铁铵矾[NH4Fe(SO4)2·12H2O]的溶液,用0.1000mol∙L−1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Ag++SCN-=AgSCN↓),消耗NH4SCN溶液9.30mL;

步骤2.另取2.00mL装置B中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0.00mL0.1000mol∙L−1AgNO3标准溶液,加入几滴铁铵矾的溶液,用0.1000mol∙L−1的NH4SCN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AgNO3,消耗NH4SCN溶液19.63mL。

①铁铵矾溶液的作用是___。

②装置B的溶液中氯乙醇的质量分数为___。

11.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

+HO—NO2

+H2O∆H<0

反应中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

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5.5

80

0.88

微溶于水

硝基苯

5.7

210.9

1.205

难溶于水

间二硝基苯

89

301

1.57

微溶于水

浓硝酸

83

1.4

易溶于水

浓硫酸

338

1.84

易溶于水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18mL浓硝酸配制混合酸,将混合酸小心加入B中;

②把18mL(15.84g)苯加入A中;

③在室温下,向苯中逐滴加入混合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

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水洗涤并分液;

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片刻,然后倒入蒸馏烧瓶,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18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配制混合酸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

(3)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A中发生的主要有机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呈黄色,原因是__________。

(4)在洗涤操作中,NaOH溶液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产率是_____________。

12.正丁醚常用作溶剂、电子级清洗剂及有机合成,也用作有机酸、蜡、树脂等的萃取剂和精制剂,但是产率较低,为提高产率,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正丁醚。

2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2)2O+H2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mL)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醚

130

142.0

0.7704

几乎不溶

合成反应:

①将5mL浓硫酸和14.8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

②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

分离提纯:

③待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④粗产物依次用蒸馏水、NaOH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液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

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正丁醚7.8g。

请回答:

(1)请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该装置能够提高产率的原因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填“上”或“下”)口分离出。

(4)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5)该反应中,正丁醚的产率为___________。

13.苯甲酸乙酯(

)的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有芳香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

其制备方法为:

+CH3CH2OH

+H2O

已知: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相关有机物的性质如表所示。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及状态

沸点/℃

密度/(

苯甲酸

122

无色鳞片状或针状晶体

249

1.2659

苯甲酸乙酯

150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乙醇

46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3

环己烷

84

无色澄清液体

80.7

0.78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

苯甲酸,

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如图所示装置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

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的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

至溶液呈中性。

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25mLB.50mLC.100mLD.250mL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加热蒸馏的温度为________(填序号)。

A.65~70℃B.78~80℃C.85~90℃D.215~220℃

(4)步骤③加入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

的加入量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正确是________(填序号)。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计算可得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

14.二茂铁

是一种具有芳香族性质的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药、航天、节能、环保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已知:

二茂铁相对分子质量为186,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

本实验研究两种制备二茂铁的方法。

I.有机合成法:

以KOH、FeCl2和环戊二烯(C5H6)为原料:

2KOH+FeCl2+2C5H6=Fe(C5H5)2+2KCl+2H2O

i.合成环戊二烯:

以环茂二烯为原料,充分反应后,再利用图1装置,收集42~44℃蒸出的产物,收集产物时最好选择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

ii.合成二茂铁:

装置如图2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三颈烧瓶的适宜容积为_______(填序号);

①100mL②250mL③500mL

(2)步骤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