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2213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儿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强烈情感。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是常的行为。

二.整体构思

模块一:

认字与写字

模块二:

朗读指导

模块三:

积累与应用(口语交际与习作)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明白字的意思,学会本单元的新词,并积累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

4、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5、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单元重点

1、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教学时应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

课时:

12课时

模块一:

识字与写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单元1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难点:

1.认识本单元1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情景导入

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的人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里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水扔进垃圾桶,却只用了几页,你是否看到过类似的现象?

你是否想过,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二.感知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1.播放本单元朗读课件,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2.自读本单元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伴,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把课文读正确。

4.小组汇报不能读准的生字,班内交流,查字典解决。

5.汇报朗读,相机正音。

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感知内容,自读课文交流认识,小组说三最喜欢哪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班内交流汇报,相机评价。

模块二朗读指导

课时目标:

1、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一、初步感受关爱与奉献

用几句话介绍自己经历的或看到、听到的好人好事。

评一评,哪个同学说得好。

用几句话介绍自己经历的或看到、听到的好人好事。

二、精读课文,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

(一)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一、引情入境,乐学新知

1、出示课件:

(录象:

宇宙与地球)

师导语: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个美丽的星球,它就是人类的家园地球。

2、地球,你还想怎么称呼它?

(妈妈,摇篮。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2、交流生字:

谁来说说: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地地球?

3、快速阅读,画出课文中能概括介绍地球特点的句子。

(即宇航员的感叹)

板书:

可爱、易碎。

三、精读感悟,品赏悟情

1、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宇航员会有如此感叹?

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记下自己的疑问。

2、交流点拨,读中感悟:

⑴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好吗?

生:

第一自然段第一句。

⑵抓住晶莹透亮这个词来想象地球的美,这正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愿意读给我们听吗?

⑶找到相同句子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补充,要敢于说我有不同的想法,我有不同的读法。

生:

水蓝色“沙衣”──很美你读读。

真好,谁还来读读,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

(好同学)

⑷真美,我仿佛跟随你们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太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引读。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地球。

⑸说起地球的美,你还想读读哪个句子?

生:

第一段第二句。

⑹多美的句子啊,你想怎么读来抒发你现在的情感呢?

自己试试吧。

学生自读这句话。

⑺谁还来读读,读出你体会到的情感?

你为什么这么读,能谈谈吗?

从你的朗读还有你的表情都有一般浓浓的味道。

我看好多同学的脸上都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课件:

出示一、二句。

你们的朗读都让我陶醉了。

我们每个人都已经从地球的美感受到它的可爱。

⑻你们还从哪里也能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⑼你觉得地球可爱在它的无私,可爱在它的慷慨。

⑽知道慷慨的意思吗?

地球妈妈都慷慨的向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

谁能读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⑾你还知道地球妈妈向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吗?

(交流资料)

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⑿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人类的母亲。

是她,无私地养育着我们;是她,精心地保护着我们。

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的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声。

出示录像:

浓烟,伐木,焚烧,乱倒垃圾,随时意排放大镜,猎生物。

发挥课件的情境功能,从领悟到激。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静态单一的课堂诸如了新鲜的火力,录象极具震撼力,它既是文本的拓展,又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同时与开课时课件所展示的地球美丽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⒀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

生:

看到那么好的树被砍伐了很难受。

生:

看到一股股黑烟,污染蓝色的天空,很心痛。

师评:

他们也熏疼了地球妈妈的心。

生:

我看到河水都被污染了很心痛。

生:

我看到了斧头砍在树上,就像看到地球妈妈的筋脉上。

(同学们都受感染。

⒁看到美丽可爱的地球妈妈如今已伤痕累累,我们禁不住心疼、心酸,我们禁不住伤心落泪,我们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员发出的那句感叹:

“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课件出示这句话)

⒂地球易碎的原因在哪呢?

课文中写了吗?

再读读这一个自然段,大家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读第四段。

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

装修,做家具,使森林受到破坏。

生:

我看到了我周围的人都把旧电池乱扔,污染水资源。

生:

我看到人们买菜用塑料袋装,环境受到污染。

生:

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

⒃那你们怎样看待人类的这些行为呢?

(可耻)

这个词用的好,就用一个词来形容人类的行为。

⒄地球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婪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遍体鳞伤了。

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

出示易碎那句话。

⒅同学们,宇宙不是大的很吗?

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住哇。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⒆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谁来读读这段话?

你们对这段话是怎么理解的?

⒇既然我们不能移居,那我们只能怎么做?

⒇说的太好了,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板书:

保护地球,造福人类)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老师看同学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样吧,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对地球妈妈说的或是对人类、对自己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面。

联系实际,提升情感,使每一个学生明白: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以小练笔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只有一个地球”的认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2、把你写好的,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倾听你们心灵的呼唤。

师评:

地球妈妈听到了一定会欣慰的。

3、同学们,你们真情的呼唤真的感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妈妈含泪的微笑,善待地球,珍爱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二).学习《鹿和狼的故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

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

(狼:

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

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思考: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造成了林毁鹿死。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故事的?

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

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怎样?

思考题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四人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来读读课文1——6自然段。

注意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还可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写出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由读读课文)

4、用心读完这个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的故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特别深刻?

有没有让你感到高兴、难受或打动你心灵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抓住5、6自然段重点分析。

(1)森林里的鹿没有了天敌——狼,在数量上有了什么变化?

(由原来的四千只迅速繁殖到十万只。

)十万只鹿比原来的四千只增加了25倍。

想像一下,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对,那将是一场灾难。

这十万只鹿对森林来说也是一场灾难。

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指名读。

(2)两年以后,凯巴伯森林的鹿群数量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两年减少了6万只鹿,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至少有100只鹿在死亡。

看到这样的数据,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把想到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幸运活下来的那些鹿又是什么样的?

受到饥饿和疾病折磨的鹿有气无力地走走、停停,一不小心就栽倒在同伴的尸体旁,再也爬不起来。

森林被笼罩上了死亡的阴影。

(3)把生机勃勃的森林和面目全非的森林做对比。

出示挂图(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

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

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那里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4)小结:

曾经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不再美丽,草地没有了,灌木没有了,小树没有了,仅存的大树也伤痕累累。

在那裸露的黄土地上,横七竖八地摆满了鹿的腐烂的尸体,散发着一阵阵恶臭。

其间,徘徊着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

面对此情此景,孩子们,你想说点什么?

(通过指导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认识到:

总统爱鹿却害了鹿,这道命令下错了。

5、请默读课文7——9自然段。

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体会。

6、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

罗斯福后悔了吗?

明白了什么?

7、总结:

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的真实故事说明:

大自然中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杀了狼不但保不了鹿,连整个森林也保不住。

所以人类不能仅仅根据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益害,不能妄图改变他们之间的联系,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生物界中的这种关系。

森林既需要鹿,也需要狼。

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宠物兔撒野》的故事。

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同学们,世界每年有1500种物种在绝,破坏生态平衡的事还在屡屡发生,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森林

狼←——→鹿

保持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

(三)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课前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从而引出“西雅图”这个城市。

2、教师: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

原来,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领地。

印第安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

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齐读课题。

5、理解“神圣”,带着神圣的感觉再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词语认读。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潺 回荡 滋润 善待 松脂 宝贵 滋养 婴儿 眷恋 闪闪发光

2、理解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热爱土地)

三、精读课文“神圣”部分。

(一)“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过渡语:

印第安人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土地!

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们与土地的关系,是哪句话?

1、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怀抱”的关系,从而引导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

3、理解“眷恋”的意思,体会感情,指导读出“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1、过渡语:

正因为他们热爱大地,就像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一样,所以他们才说:

—————————————.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家园”、“兄弟”、“姐妹”说明了什么。

(三)“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过渡语:

同学们,就是这样美好的家园,就是这样的兄弟姐妹。

他们印第安人却永远就要与之分别了。

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1、同学们,离别之际,他们想再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

请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他们留恋的是什么。

3、对比阅读:

文中连续用了好几个“每一”,什么意思?

把他们去掉,好不好?

自己对比着读读这两个句子。

4、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5、练习读出感情。

6、教师引读: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难忘的。

沙滩美不美?

嗡嗡鸣叫的昆虫美吗?

他们永远都看不到了。

离别之际,他们心中有万分的不舍,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读一读。

7、齐读。

8、想象:

在他们眼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四、精读“善待”部分。

1、过渡语:

西雅图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善待河水、空气、动物)。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想,西雅图要求他们善待什么呢?

2、交流

3、这部分内容中,有一句话,作者反复三次说了一句话,大家把它找出来,好好读一读。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引导学生体会:

同学们平时也轻言放弃吗?

在什么情况下才放弃?

你放弃一件事时,是什么心情?

5、引读,是呀!

这是深深的无奈呀,指名读————————;这是万分的不舍呀,指名读————————;这是不放心的叮嘱呀,指名读————————。

6、他们仅仅是要求善待这三种吗?

还有什么?

7、教师小结:

他们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乐朗读:

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无奈,带着万分的不舍,带着真诚的叮嘱,配上音乐,再去读读西雅图的话,齐读——————————。

五、结尾部分。

1、过渡语: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

(一)“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二)“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并好好读读,体会感情。

3、教师补充:

他的呼吁,白人做到了。

他们被西雅图对土地的热爱所感动,就把这座城市命名为“西雅图”。

现在,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升华。

1、过渡语:

大地为人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我们真应该热爱这片热土。

2、不少的作家、诗人,也写出了不少热爱土地的诗歌,下面我们共同欣赏艾青的一首诗。

教师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

3、小练笔:

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

4、交流,读一读。

七、激情总结。

1、同学们,西雅图说土地是神圣的,仅仅指的是他们脚下的土地吗?

(不是)齐说:

所有的土地都是神圣的!

2、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让我们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护大地吧!

八、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

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

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学习《青山不老》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

谁来认读生字词语。

强调:

“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

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

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

板书:

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⑵写完了吗?

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⑴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

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

(100个)。

可见有多大啊!

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

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

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

山沟。

多么令人敬佩啊!

带这种感情齐读。

⑵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

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

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这么美的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

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去读?

(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

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

你一个人能背吗?

请试试看。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1.出示: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⑴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看课件

⑵出示: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理解意思。

⑶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让学生想象。

⑷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

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吗?

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⑸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

绿洲。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

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

(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

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

(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模块三积累与应用

口语交际与习作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明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提出珍惜资源的建议,在交际中完善自己的看法,写建议书。

3.观察漫画,理解漫画的深刻含义,写出感受或将其编成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明确话题

1、快速浏览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各自的感受

二、自主交流,探究方法

1、自读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3.学生交流查找到的各种资源的现实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认识到生活中的确存在各种资源浪污染环境的现象。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两个话题: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怎样珍惜资源?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白危害性

如果浪费资源或污染环境的现象继续下去,会给我们的地球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二、分析可行性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最想改变的一种现象,和同学开展讨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进呢?

这个建议你觉得在现实中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

三、写成建议书

1.学习建议书的格式

(1)标题:

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

有的建议书标题还写上所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