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计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2330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西游记中计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游记中计1.docx

《西游记中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中计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游记中计1.docx

西游记中计1

西游记中计

(1)

前言  《西游记》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神话小说。

这种影响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西游记》成书之后,我国所有神话小说都有西游记的影子。

甚至到了今天,《西游记》的影响力依然不减当年。

网络小说、电影、电视剧等等西游题材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是什么让这样一部经典小说经久不衰呢?

我想这跟《西游记》的多面性有关系。

  《西游记》到底写了什么?

这个问题超难回答。

因为这部书从不同的角度就去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这部书是一部单纯的神话故事,有人说这部书是为了弘佛抑道,有人说这部书是借神讽今(这个“今”指的是作者生活的明朝嘉靖年间),当然也有一种主流但是很离谱的说法是这部书弘扬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如果问我这部书写了什么,我只能说很难一句话两句话讲清楚,我们不妨一起细细解读一下书里的内容,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所以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

  《西游记》跟其他三大名著不同,我们要解读这样一部书,首先要弄清楚这部书的背景。

他不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那样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

《西游记》的背景是十分宏大的,比如它描绘的世界地图,再比如它描绘的神仙体系。

  在《西游记》中,整个宇宙分为三的部分:

天界、世界、幽冥界。

有人说这就是传说的中的“三界”,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三界”是佛教说法,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可以理解成佛家描绘的众生居住之所,也可以理解成众生的三种精神境界。

《西游记》的宇宙观,就是把全宇宙看作一块三明治。

最上面一块是天界,住着以玉皇大帝为首的道教众仙。

中间是世界,住着人类、散仙、妖魔、佛教众神。

最下面就是幽冥界,住着以地藏王为首的鬼神。

这三部分的生物是可以发生转变的,神仙犯错就会打进幽冥界,转世后就到了世界。

世界众神修炼的好,就有机会进入天界。

没有闯过渡劫的,那就只好堕入幽冥界。

  下一个问题,宇宙之主是哪一位?

毫无疑问是玉皇大帝。

这一点不要考虑任何宗教因素,在《西游记》的神仙体系中,玉帝是宇宙主宰,三清、佛祖都归玉帝管。

虽然说道教中三清是老大,虽然说道教中玉皇大帝只是四御大帝之一。

但是在《西游记》中,玉帝往下才是三清,三清往下是四御。

也就说这里的四御另有其人,玉皇大帝不在四御之列。

在这里我们好像忽略了一位大神,没错,就是王母娘娘。

拜电视剧所赐,都说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两口子。

但是在《西游记》原著中,还真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王母就是王母,是天庭的重量级大神,地位在玉帝之下,三清之上。

至于如来佛,相当于自治区的首脑,虽然享受高度自治,但是也要听玉帝的调遣。

这就好比地藏王是幽冥界老大,从宗教的角度讲,他要受到佛祖节制。

从工作的角度讲,他是玉帝的下属。

具体到佛家教派,其实也是分三部分。

如来佛祖在灵山,观音菩萨作为佛教中的高度自治人士在普陀山,地藏王有玉帝册封官职,又是佛派高度自治人士住在幽冥界。

  在《西游记》的世界中,神、仙、人、妖、魔、鬼六种职业有着明显的界限。

从种族的角度讲,这些职业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人类和其他类。

其他类里包括动物、植物、非生物。

人类修炼到一定程,到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地步就是仙。

假如这时候这位仙人受到了玉帝册封,那就妥妥的成了神。

当然了,这里的修炼指的是道家的修炼。

如果修佛就是另一回事,修佛修到一定境界,那就是所谓的大禅师。

受到玉帝册封就是神,受到如来册封就可能是罗汉、菩萨、明王、佛等等。

其他类的生物和非生物如果修炼成功,能变为人形,那就是妖。

修炼的路数比较主流,那就是妖仙。

如过受到玉帝册封,那妥妥的就是神,受如来册封也一样。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类,只要修炼了非主流的旁门左道,就算成功了,也只能是魔。

人类和动物类死了之后,不论他生前修炼到何种地步,都将变成鬼。

  也就是说,活在《西游记》的世界里,修仙其实混的就是体制。

混进体制就是神仙,混不进去就是妖魔,跟本事无关,跟种族的关系也不大。

最典型的就是孙悟空,妖、仙、神、人、佛都当过,资历满满。

  弄清楚这些之后,就可以来了解下一个问题了。

人类(包裹其他类)为什么要当神仙?

当神仙好啊,可以垄断宇宙中最稀缺的资源,然后就是享受。

当神仙基本上不怎么为人民服务,关键是为自己的享受服务。

老百姓饿肚子求玉皇大帝还不如求唐太宗靠谱。

看看玉帝的吃的东西:

仙桃、仙丹、人参果、龙肝、凤髓等。

植物类和保健品咱就不说了,龙肝、凤髓体现了一个问题,越是稀有的动物,越得勤加修炼,不修炼就成人家饭桌上的一盘菜了。

像龙、凤这样的生物,并不是生下来就多么的与众不同。

那也得修炼,修得能变化人形,修得能位列仙班,要不然就是动物,自然而然的变成一盘菜。

别说玉帝了,人类遇上他们,真要较真的话,皇帝派几万人捕捉这种生物,逮住也是吃了他们,谁叫人类是食物链最顶端呢。

所以说,有上进心的生物想要摆脱被吃掉的命运,就得修仙。

即便是不能当神,也能占山为王。

人类吃不了他们,他们可以吃人。

总的来说都是各个物种对生命的追求不同,有的生物想当公务员,有的想当山大王,完全是宋江和李逵之间的差别。

  下一个问题也很重要,神、仙、妖跟人类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其实没多大。

神仙再牛逼,冷不丁让农民拿锄头抡到要害上,也得一命呜呼。

人类七八十年寿终就寝,神仙妖怪也就三四百年的寿数,该死还得死。

想要不死怎么办?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玩了命的修炼,炼什么?

炼丹。

这个丹指的是内丹。

内丹炼成,无论是人还是妖,都上了一个档次。

然而内丹炼成要面对的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生物寿命到达五百年后要面对的渡劫。

比如一位高人内丹炼成,到了五百岁的时候,将面对天雷的劈杀。

天雷么,虽然厉害,但是如果自己小心,法力够高,还是可以躲过去的。

毕竟这是外力,法力够强可以测算出天雷出现的时间,提前躲避就行了。

但是到了一千年这个坎,就比较难躲了。

第二次渡劫很猛,称为火劫。

这个火不是外力,是阴火。

这个阴火是从修行者涌泉穴开始烧起,直通五脏六腑。

这个就不好躲了。

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比如很多生物没有涌泉穴,比如蛇,连脚都没有,哪来的涌泉穴?

没有涌泉穴,哪来的阴火?

对,鲤鱼精也不怕这个阴火。

鲍鱼精也不怕!

所以水族们很容易修炼个一千几百年。

到了第一千五百年,这回厉害了,来了风劫!

此风称为“赑风”,从囟门吹入,直透九窍、丹田,让人防不可防。

囟门就是传说中的信子,脑瓜顶上那一块,新生儿的脑瓜顶会跳的那一部分。

这回麻烦了,谁没有头?

这个怎么躲?

我琢磨有有些生物是可以躲过的,比如螃蟹、海胆、蛏子、蛤蜊,同样是水族,38元一只的虾就够呛了。

  如果没有足够强的法力,渡劫是很难渡过去的。

修炼很辛苦,很枯燥,很乏味。

正如很多人说的那样,不喝酒、不抽烟、不熬夜、不把妹固然能够活的更长,那么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所有有些妖魔就放弃了,占山为王,吃点喝点乐呵乐呵就得了。

也有妖人脉广,弄点好东西一吃,也能挺过渡劫。

神仙们不太用操这个心,等到蟠桃会的时候把蟠桃一吃,还修炼个毛啊。

再看人家镇元大仙,人参果一吃,孙子才玩命修炼呢。

这就是大多数仙、妖玩命的想当公务员的原因,不当公务员,吃蟠桃是没机会的,更别提太上老君的仙丹。

  在整个宇宙中,最主流的教派就是道教。

那为什么佛教会悄悄兴起?

又是为什么玉帝能容忍佛教的兴起?

如来佛到底是什么人?

在《西游记》中其实不存在弘佛抑道,因为我看到的这部书就是在弘道。

在《西游记》中,佛教是道教的分支,而如来本人就是太上老君人格分裂的产物。

没有错,其实如来就是太上老君的阿凡达。

这也是全书唯一的一个一灵二体的例子,如来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就是如来。

肯定有人会说我是瞎说,其实这些内容原著里有。

在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个章节中,二郎神跟孙悟空缠斗之时,观音菩萨要用玉净瓶砸猴子脑袋。

这时候太上老君拦住他,说他有宝贝金刚套可以擒猴子,这是他当初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的随身兵器。

  什么叫化胡为佛?

胡指的是外国人,在这里特指天竺人。

化胡为佛就是说太上老君曾经为了教化天竺人而变成了佛陀。

最初这个说法的形成,是佛教东传的时候,为了能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佛教抱道教大腿的一种手段。

所以在中国,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的典故被佛、道两家共认。

《西游记》采用了这个说法,而且在《西游记》原文中,太上老君是当着菩萨的面提起了自己当初化胡为佛的事,菩萨并没有提出异议,说明在《西游记》中,佛、道两家都承认,如来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在《西游记》中,虽然没有提到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但是有太上老君一气化老君和佛陀,原理是一样的。

  整部《西游记》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讲取经的过程,取经的过程其实就是修心的过程。

这一点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在欧洲,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会因为信仰的问题相互仇杀。

在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也会排斥其他宗教而举起弯刀。

在中国很神奇,主流宗教有三个,而且这三个还能和谐相处,我们称之为儒、释、道三教合一。

这种情况离开中国是不可能存在的。

信仰基督的还有新教、旧教之争,信仰伊斯兰的还有逊尼派、什叶派之战。

再看中国,道教、佛教都是流派众多,但是没有互相攻击。

即便是不太像宗教的儒家,也有心学、理学等派别出现。

虽然三教在中国同时存在,有时也会有互相的攻击,但是从来没有刀剑相向过,最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为什么中国能够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想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一来这三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吸取对方的精髓,互相补充各自的不足。

二来这三教在形成之初就不是激进宗教,道家讲无为,儒家讲仁,佛家讲善,所以你让他们互相抄家伙pk,那是不可能的。

大不了道家跟其他教派老死不相往来,儒家讲究的就是经世致用,也可以做到不搭理那些经世不致用的宗教,佛家讲究的行善、开悟,也可以关起门来修炼,犯不着拿刀拿枪的。

然后问题来了,每个教派都要求发展,要发展会员。

在古代中国,文化那是高度自信。

听说过古代中国人哈韩哈日吗?

没有吧。

赵武灵王学了个胡服骑射,完全是进步的表现还被天下所不齿。

所以佛教这种外来户想在中国立足,必须抱中国本土宗教的大腿。

所以随着佛教的发展,逐渐的跟印度原版佛教产生了差异。

在中国的佛教流派当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禅宗。

所谓禅宗,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具体到《西游记》中,所体现出的佛家思想基本上都是禅宗思想,其核心就是“明心见性”。

那到底什么是明心见性?

我想整部《西游记》就是在讲述这个问题,需要慢慢开悟。

  总之在传统中国文化体系下,做人要学道家,做事要学儒家,修心就要学习佛家。

虽然儒、释、道三家都讲如何做人、做事、修心。

但是随着三教在中国的发展,道教是教做人的集大成者,儒家是教做人的集大成者,佛家是教修心的集大成者。

儒、释、道就恰似《西游记》里的宇宙观,天上修道,人间修儒,脱世修佛,但是儒、释、道都不能分开修行,之间联系紧密,三教已然合一。

  为什么佛教在发源地印度消亡而在中国昌盛呢?

《西游记》给了我们答案。

佛教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高度自信的国家,借用老子证明了自己的血统,借用儒家的经世致用和政府合作。

当印度僧人出门化缘的时候,中国政府给僧侣们播下了田产。

在印度,老百姓都没饭吃的时候,僧侣们上哪化缘去?

在中国,老百姓没饭吃了就去当和尚。

这就是原因。

  闲话就说这么多,从下一篇开始,咱们就正儿八经的来说一说这《西游记》。

  1、世界那么大  在前言中,我大概描述了一下《西游记》中如同三明治一样的宇宙观。

在正文的开始,我们得先来看看《西游记》描述的世界观。

  在原著中,世界分为四大洲。

分别是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芦洲。

这四大洲都是有原型的,比如东胜神州的原型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瀛洲等好地方,这个地方提前实现了共产主义,人民素质高,共同富裕,简直是人间仙境。

我们中国所在的地方是南瞻部洲,这里充满了人类原罪,人们争名夺利、贪财好色,极其低级趣味。

西牛贺洲的原型就是天竺,这里人人信佛,人心向善。

北俱芦洲的原型是漠北,胡人做派,不开化。

所以说《西游记》这本书的男一号孙悟空同学肯定会降生在当时的乌托邦:

东胜神州。

  从国籍的角度讲,孙悟空是傲来国人。

傲来国临近大海,大海里有个岛,这个岛上只有一座山,名叫花果山。

这座山可不简单,端的是山中vip,岛中的mvp。

怎么说呢?

在我国道教理论中,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是十洲三岛。

而这传说中的十洲三岛之龙脉所在地,就是花果山。

原文有云:

“此山(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这么神奇的岛上,生态环境不是一般的好。

这里栖息着很多稀有动物,比如凤凰、麒麟、锦鸡、玄鹤、鹿精、狐仙等等。

这个岛上的各生物族群虽然高度自治,但也有官方的首领。

走兽归麒麟管,飞禽归凤凰管。

然后问题来了,猴子这个物种介于人和兽之间,所以麒麟管不着,人类不惜的管,猴子们快乐的生活在花果山上。

而我们的男一号孙悟空就在山顶的仙石中孕育着。

  这个石头三丈六尺五寸高,周长二丈四尺。

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大概十米高,六米多的周长。

这个块石头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排列。

很明显是个道气十足石头。

这块石头在这多久了呢?

反正自从开天辟地以来,这块石头在花果山顶立着。

据说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其实孙悟空是个卵生的猴。

在原著中,石头崩裂之后,出来的是一个卵。

这个卵见了风,变化成一个猴子,这才是孙悟空出世的真相。

  当然了现在的孙悟空还不叫孙悟空,他叫石猴。

石猴带来了一个问题,他是怎么来的?

很明显这是个人造的猴子,少拿天作地设说事。

谁家天然的石头上刻着二十四节气、九宫八卦?

所以说这个石猴是人造的。

女娲能用土做人,来个神仙用石头做个猴子也正常。

下面的问题来了,谁制造了孙悟空?

这个似乎不太难答。

这个石头是开天辟地之时就有的,在那个时代就有的大神屈指可数。

资历老,又懂得道家九宫八卦,擅长发明创造的爱迪生大神是哪位?

很明显,就是太上老君。

找到了石猴的发明者,就能弄明白下一个问题,水帘洞的原主人也是太上老君。

那么大个一个发明创造,可见不是一个人一天能做好的,所以太上老君得带着施工队住在这慢慢制造,造好之后放山头接受日精月华,太上老君带着队伍走人,洞府就留在那了。

至于老君为什么制造这样一只猴子,放到后文再说。

  可能冥冥之中就有这个缘分,石猴出世之后,大家才发现了水帘洞这个老君故居。

然后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水帘洞到底是什么结构的?

水帘洞这么神奇的地方,居然被电视剧演绎为瀑布后边有个山洞,孙悟空就住在那里边。

我真不明白导演这么设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山洞外面罩上瀑布,里面是怎么采光的呢?

还有,原著中的铁板桥在哪?

黑咕隆咚的山洞里,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呢?

神话毕竟不是胡话,绝不能胡说。

所以说到底花果山水帘洞是什么结构的?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解密一下。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水帘洞被猴子们发现的场景:

  一群猴子在河边玩耍,然后逆流而上,发现了这条河是山上的瀑布冲击而成。

然后猴子们就想知道,瀑布的源头在哪里。

这时候石猴自告奋勇去探寻瀑布的源头。

  想要探寻瀑布的源头,石猴的策略是这样:

跳到瀑布中,攀缘瀑布后面的峭壁逆流而上,这样方能找到源头。

而孙悟空就是这么一跳,发现了一个山洞。

到这儿大伙儿可能会觉得,电视剧演的对啊,山洞就是在瀑布后面啊。

洞口是在瀑布后面,但是石猴君看到的山洞并不是黑咕隆咚,而且透过山洞看到了一座桥。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山洞里是有光的,光源在哪?

我想这个洞的走势是斜上直通山顶,这样才能有光进来。

而那座铁板桥就在山顶之上,所以石猴在洞口往上看,能看到一座桥。

石猴接着走,原著中说他“欠身上桥头”。

说明山洞不是太大,猴子出洞的时候需要欠一下身子。

当猴子穿越山洞,站到铁板桥上之后才发现。

桥下的水被桥墩分成两股,两股水又被石头堤坝隔开,两股水在山崖处汇合流下,这才形成了瀑布。

而水帘洞在山顶的洞口,就在这两股水之间,正好进不去水,山下的洞正好被瀑布挡住,所以不能通过洞看到那片洞天福地。

  肯定有人会说,孙悟空不是住在洞里吗?

既然这个洞有天窗,是怎么遮风挡雨的呢?

我只能说电视剧里的猴子们住在洞里,原著中的猴子们还真不住在洞里。

正如石猴原路返回对众猴子们说的那样:

“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桥,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窝、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原文)”看了吧,铁板桥附近有座石房,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在石房内。

日后孙悟空称王称圣也是在这个石房之中。

正如我前边所讲,石猴是太上老君发明的,老君这么有身份的人,怎么能住在洞里呢。

况且发明石猴工程浩大,老君一定会带着大量弟子在山顶盖一个工程指挥部,所以日后猴子们所居住的地方,就是老君当年的工程指挥部和工人宿舍。

老君留下的两句话“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告诉我们,花果山是个福地,水帘洞是连着天的。

  就这样,老君最伟大的发明石猴出世,居住在老君留下来的洞天福地之中,成了猴子的老大,号称美猴王。

这群猴子不归麒麟管,不归傲来国国主管,玉皇大帝不惜的管,所以过得自由自在,进化神速。

怎么说进化神速呢,这帮猴子“分派了君臣佐使(原文)”,不敢说在花果山建立了国家机器,最起码搞了一个“水泊梁山”。

  同样是山大王,此时的美猴王跟宋江是有区别的。

这个区别就在于对待招安的态度上。

招安这事,被招安对象是要审视自己实力的。

实力弱的不愿意招安,因为实力太差,招安了封个千总、把总之类的小官,还不如当黑老大过得舒坦。

实力太大了也不愿意招安,实力太大直接造反了,还招什么安啊。

就那种有实力,但是造反没把握的才愿意招安,这样归顺朝廷,也能封个大官。

此时的美猴王实力太差,弄几个猴子,连个老虎都弄不过,就想安安稳稳的在洞天福地里过日子。

  石猴一出生就是成年猴子,一个没有童年的猴子是不会懂得爱。

同样一个没有经历童年山的猴子,做事非常幼稚。

比如这样一只猴子胆敢不清楚瀑布后面的情况就跳进去,这就是幼稚不成熟的体现。

  美猴王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有吃有喝有房住。

在这种情况下,美猴王开始了对死亡的恐惧。

人间帝王幻想着长生不老,山上猴王也想着长生不老。

然而人间帝王不肯舍弃现有富贵追求长生,美猴王是可以做得到的。

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

就这样,美猴王抛弃了自己安逸的生活,踏上了寻仙之路。

美猴王的路线是一路向西,也就是说他西游的经历,比唐僧西游要早得多。

至于美猴王西游路上的故事,下节再聊。

  2、我想去看看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生物分为十类。

分别是:

天、地、神、人、鬼、蠃、鳞、毛、羽、昆。

然而有四种猴子不在这十类之中,属于非主流生物,分别是:

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背猿猴、六耳猕猴。

在花果山上,就住着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背猿猴三种非主流生物,石猴不用说,就是美候王殿下。

给猴王指出长生之路的就是通背猿猴,自此猴王决心放弃眼下的富贵生活,寻找神仙学习长生之法。

  美猴王就这样踏上了西游的道路。

这条路是条水路,想像一下,一只猴子靠一只筏子漂泊在汪洋大海上,结果无非是淹死、渴死、饿死。

但是美猴王殿下人生轨迹是被设定好的,当他的筏子一进入大海,就遇上了恰到好处的东南风,这一吹就把他吹到了南瞻部洲,传说中的中国。

  美猴王在中国游历了八九年,虽然没能找到神仙,但是发生了质的蜕变。

之前花果山的猴王,就是个动物。

在中国游历八九年之后,猴王学会了说汉语,学会了穿衣服,学会了中国人的礼仪。

从开始人们见到他以为是猛兽,到后来以为是个人,猴王完成了从猴到人的进化。

下面问题来了,猴王在中国为什么没能找到神仙?

当时的中国是哪个朝代?

为什么猴王看到的中国人都是争名夺利之人?

  其实可以倒推一下,王莽篡汉那一年孙悟空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之下,那一年是公元8年。

孙悟空修改生死簿时他342岁,做弼马温做了15年,齐天大圣约180年。

往前一倒推,美猴王出生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529年,美猴王没有童年,也就是说美猴王第一次到中国的时间是春秋时期。

看了吧,作者为什么设定孙悟空阳寿342年,为什么安排他做弼马温15年,为什么安排他做齐天大圣180年,这都是有原因的。

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猴王第一次来中国是春秋时代,这个时代对解决文中的疑点有帮助吗?

有,因为这个时间世界上有太上老君化身的老子,还没有佛教和如来,这样一看,我们马上要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

下面接着看猴王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

  当时战乱不休,所谓春秋无义战。

各国都修建长城,所以猴王这八九年的时光被作者称为:

“串长城,游小县。

”猴王看到的中国人是这样的:

  争名夺利几时休?

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太准确了,老百姓玩了命的想当士大夫,如苏秦、张仪之辈。

士大夫玩了命的相当诸侯,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诸侯玩了命的想当天子,如五霸七雄。

中国那叫一个乱啊,中国人只顾眼前利益,不思长远大计,这社会就完蛋了。

举个例子吧,假如说美猴王找了个摊子吃饭,说好一盘虾38元,结果结账的时候老板告诉他虾一只38元。

为啥会有这种情况?

因为老板只顾眼前利益,他很有可能卖完这一票就不干了,脑子里就没有做口碑、做品牌、做百年老店的想法。

为啥他不想做百年老店?

房子才七十年产权,还怎么做百年老店?

所以说能挣一笔是一笔,干票大的就走人。

过把瘾就死,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样的社会是病态的,而且病入膏肓,需要拯救。

  天上的神仙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啊,他们看不下去自己的祖国这么堕落。

于是乎道祖太上老君亲自降世临凡教化万民,结果失败了。

太上老君化身老子在中国活动的时间是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之间,正好和美猴王来到中国找神仙的时间吻合。

那么美猴王为什么没遇见太上老君呢,一方面是老君刻意为之(下一篇讲为什么),一方面是美猴王在中国游历的时候,太上老君西出函谷关了。

  道教理论过于高深,传着传着就变味了。

道教流派极多,往大了分基本上就是丹鼎派和修身派两个方向。

丹鼎派了不得,那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的,帝王炼丹炼到没节操的地步,所以这一派救不了万民。

修身派以赤松子那一路为代表,修炼时极其清苦,甚至要辟谷。

老百姓玩不转啊,我倒想辟谷修行,那边差役来找我服徭役,再不吃饭就挂了。

所以道教只适合少数人修行,救不了万民。

那咋整?

老子的弟子不是孔子么,所以儒家学说兴起,教化万民人人讲道德。

儒家学说要求每个人都以圣人为榜样,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看到上去没问题,但是有一点。

儒家学说的成功要建立在老百姓自身有一定高度的文化水平和相当高的道德水平的基础之上。

老君衍生出的这两套理论在传播过程中发现,上层容易受到道教的影响。

士大夫容易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

那么下层老百姓怎么办?

老君真没辙了,西出函谷关创建了新的学说,并且在西牛贺洲做试点,化胡为佛,教人修心。

  佛教理论的好处在哪?

回到38元一只虾的例子。

假如那个饭店老板拥有房子的永久产权,或许他就有做百年老店的想法,不至于蒙人后就关门。

佛教理论就掐住了这一点,道教、儒家都是要求人这辈子要怎么怎么样,而佛教修行的是来生会怎么样。

比如那老板这辈子卖38元一只虾,这是欺诈消费者,就算这辈子你没事,死后可是要下地狱被油炸的。

来世转生变成一只虾,还得被油炸。

怕不怕?

有了佛家理论,有了骇人听闻的十八层地狱,有了美好的下辈子做路引,还能过把瘾就死吗?

可得掂量掂量。

关键一点修佛门槛低,吃不吃素都没问题,关键是心要善,行善就是佛。

  美猴王到了中国,正好赶上老君西出函谷关搞试点。

所以猴王在中国除了变的像人之外,一无所获。

其实想想猴王这八九年过得很不容易,大家有没有想过美猴王到底长什么样子?

准确的说,所有影视作品中的孙悟空,只有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中逃出五指山的那个动画形象最符合原著孙悟空的样子。

个子很矮,你想吧,猴子能多高?

不满四尺,不到一米三的身高,还拖着条尾巴,身上有毛,尖嘴猴腮,都没武大郎壮实,到哪都是异类。

关键是中国人坏啊,老坑美猴王。

心灰意冷的美猴王再度撑起筏子进入汪洋大海,踏上了西牛贺洲的地面,找到了传授他一身惊人技能的菩提祖师。

  很多人在猜测菩提祖师是什么人,更多人愿意拿着《封神演义》告诉我说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

我只能一再强调,不是一本书不能相互印证。

至于菩提祖师是什么人,根本不用大费周折去推测。

你想吧,春秋战国时代,老子西出函谷关搞佛教试点,那这个试点在哪?

就是在西牛贺洲的灵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