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2424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左与右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二册P46-47

   教学目标:

   1.在直观情境中认识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游戏,认识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验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以他人为参照中心的的左右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体验学习乐趣,培养热爱劳动、团结同学、珍爱生命等情感,感受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体验“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播放动画片《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你的一双手能干什么?

  2.你怎样区别你的一双手?

(左、右)

  3.你身上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用左和右来说?

  4.游戏:

  举左手;举右手;拍拍右腿;拍拍左腿;摸摸右耳朵;指指右眼,用左手拍右肩。

  5.你知道照片上小朋友的左和右吗?

P46/1.我的左与右。

  反馈:

有什么好办法看照片上小朋友的左和右呢?

(想象,观察,自己摆和照片一样的姿势,与照片上的小朋友同方向。

  小结:

方向相同时,左和右的位置也是相同的。

   二、玩玩做做,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介绍你的左右邻居:

你的左边是谁?

你的右边是谁?

  2.根据要求排队。

  老师的左边是灰太狼,老师的右边是美羊羊,我们三个怎么排队呢?

  同桌说一说:

  )在(

  )的哪一边?

  小结:

老师的左边是灰太狼,老师的右边是美羊羊,是把老师作为标准。

  灰太狼在美羊羊的左边,美羊羊是标准;

  美羊羊在灰太狼的左边,灰太狼是标准。

  3.摆一摆:

先摆橡皮,橡皮的左边摆铅笔,铅笔右边橡皮的左边摆铅笔盒(笔袋)。

  选两样文具,同桌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结:

左和右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找的标准不同,用的方位词“左和右”也不同。

  4.认识面对面的左和右。

  同桌小朋友面对面,伸出右手握握手。

  小组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

你对面的小朋友伸的是右手吗?

为什么?

  小结:

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两人的左边和右边是相反的。

我的左边是对面小朋友的右边,我的右边是对面小朋友的左边。

   5.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如果上下楼梯时,有的人靠左,有的人靠右,会出现什么情况?

所以,我们在上下楼或走路时都要靠右侧通行,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事故。

   小结:

当我们和图片上的小朋友同方向时,左右位置也一样;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两人的左右位置是相反的。

判断是否靠右走,一定要以走路的人为标准。

   三、综合应用,形成空间观念。

   1.说一说:

   P47/3.小丁丁、小巧的左右。

  

(1)小丁丁向左看到什么?

向右看到什么?

  

(2)小巧向左看到什么?

向右看到什么?

  (3)对面马路的两个小朋友向左看到什么?

向右看到什么?

和小丁丁、小巧看到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过马路时向左看包括左前方,向右看包括右前方;两人面对面时,每个人的左和右是相反的。

   2.算一算:

  体育课上,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从左边数起小红在第6个,从右边数起小红在第8个,一共有多少人玩游戏?

  四、总结梳理,知识系统再构。

  今天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生活中,关于左与右的位置关系,我们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左与右

  教学内容:

一年级课本第46页、第47页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及他人身体上的左右位置。

  2、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左右

  、猜一猜

  师:

老师知道小朋友喜欢猜谜语,所以今天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

  两棵树,

  十个杈,

  不长叶,

  不开花,

  吃饭劳动全靠它。

  师: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多元智能非常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开始就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猜谜语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2、说一说

  师:

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请小朋友举举你们的左手,举举你们的右手。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

  3、找一找

  师:

看来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很

  多的事情。

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许多器官也象“手”一样分为左和右。

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要求边指边说。

  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让学生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使学生在具体情况下体验左右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有趣,轻松愉快。

举出事例,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右、左概念,树立知识于实践观点,使学生的各种智能得到了培养。

  6、玩一玩

  师:

接下来我们来放松一下,玩个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比一比谁反应最快:

(录音)

  伸伸你的左手

  伸伸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  

  跺跺你的左脚

  跺跺你的右脚  

  左手摸摸左耳

  右手摸摸右耳

  左手摸摸右耳

  右手摸摸左耳

  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能的催化剂,能充分发挥学习者最大的潜能,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做动作的游戏,不但让学生充分体验左右,也是各种多元智能培养的综合训练。

  7、想一想

  师:

做刚才的运动,要做的正确,关键要注意什么?

板书课题:

左与右

  8、辨一辨

  哪个是左字,哪个是右字?

请小朋友记住:

“左”字下面是工,“右”字下面是口。

  9、看一看

  师:

摄影师把身体的一部分拍成了照片,你能从照片中判断出它的左与右。

  二、通过实践,理解左右 

  、说一说

  师:

我们已经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与右,那么我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下面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

  2、数一数

  师:

接下来请小朋友数一数,在你这一排的座位中,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个?

从右往左数你是第几个?

  结合具体的场景,体会左、右的方位。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

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活动中来,学习身边有用的数学。

  3、摆一摆

  

(1)按要求摆。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摆摆学习用具。

听要求:

先摆文具盒,再在文具盒的左边摆数学书,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个橡皮,在橡皮的右边摆一本口算本,在最右边摆一支铅笔。

请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摆对了吗?

  师:

仔细观察所摆的图形,你能说出哪些数学信息?

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给大家。

  如:

从左边数数学书是第几个?

从右边数文具盒是第几个?

数学书的右边有什么?

口算本的右边有什么?

从左数橡皮排第几个?

从右数呢......)

  

(2)自由摆。

  师:

请同桌合作,一学生说位置关系,另一学生摆。

  师小结:

请小朋友把学习用具收起来放到课桌的右边,我们要养成随时整理自己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概念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样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眼、手、耳、脑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多种智能参与数学学习,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难点,也他们的数学逻辑智能也得到锻炼和发展。

  3、看一看

  师:

接下来老师带我们小朋友到大街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出示)

  师:

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师:

是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

我们在过马路时,安全最重要。

这里有两行小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师:

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向左看到了什么?

向右看到了什么?

(同桌交流)

  师:

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

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

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智能学习站策略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数学逻辑智能是多元智能结构中的一种重要智能,它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形成。

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具体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小丁丁过马路时,他向左看到了什么?

向右看到了什么?

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业,使学生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突破知识的难点。

  四、情感沟通,畅谈收获

  师: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懂得了哪些道理?

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策略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整篇教案设计,我采用了情境分立策略中的环扣法。

教学中的几个情境,环环相扣。

在新课的引入部分,创设了猜谜语、找身上左右亲兄弟、玩一玩、看一看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第二部分,创设了说一说、数一数、摆一摆,做一做,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样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眼、手、耳、脑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多种智能参与数学学习,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难点,也他们的数学逻辑智能也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动作智能和观察智能都得到了培养。

  

  左与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能说出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左右

  、猜一猜

  师:

小朋友喜欢猜谜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字谜,看看谁最厉害!

  谜一:

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

(左)

  谜二:

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

(右)

  师: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师:

小朋友真棒!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与右——出示课题

  2、游戏:

认识自身躯干左右位置关系。

  规则:

听口令,做动作(全班练习)

  伸伸你的右手,伸伸你的左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伸出右手指指右边;伸出左手指指左边;

  伸出你的左手,拉拉你的左耳

  伸出你的右手,拉拉你的右耳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  

  跺跺你的左脚

  跺跺你的右脚  

  (全班同学向左转,全班同学向右转)

  3、说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关系

  

(1)再选三个小朋友比赛:

看谁又快又准确就是冠军。

(奖励的时候,问我哪只手拿奖品)

  左边的同学向左转,右边的同学向右转;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

  说一说,指名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讲台上的小朋友排成一排,下面的小朋友说一说某某左边的同学是谁,右边的同学是谁?

后面学生说,某某的左边是谁?

右边是谁?

   同桌互说。

   指名说。

  (3)、老师站到同学中间,说说老师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三、分析辨别

  、观察实物,区分左和右。

  手套:

  李老师有一副手套,它是分左右手的。

现在老师拿了其中的一只,请你来猜猜它是左手套还是右手套?

你是怎么判断的?

  脚:

  看看你的左脚和右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脚的左和右吗?

  2、看图片区分左和右

  师:

图出示吃饭图:

   看图说一说左手还是右手?

为什么?

  师:

图出示:

一双鞋,

  这是一双鞋子,它是哪只脚穿的呀?

  (看外侧,内侧)

  师:

摄影师叔叔把许多小朋友的身体部位都拍了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照片,

  师:

请你仔细观察,看一看都拍了图上小朋友的哪一部分?

想一想是左还是右?

想好了就请填一填。

  四、继续学习,以其他物体为中心的左右关系

  、出示情景图:

  师:

小朋友表现非常棒,老师带你们去街上逛逛。

街上车来人往,老师提醒大家:

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小丁丁

  师:

小丁丁向左看到了什么?

向右看到了什么?

  同桌讨论并交流(生口述师演示)

  3、出示小巧

  师:

小巧向左看到了什么?

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小结:

在判断左与右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找到参照中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摆一摆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摆摆学习用具。

  、听要求:

先摆文具盒,再在文具盒的左边摆数学书,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个橡皮,在橡皮的右边摆一本口算本,在最右边摆一支铅笔。

请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摆对了吗?

  2、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从左数,文具盒是第

  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

  个。

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小结:

请小朋友把学习用具收起来放到课桌的右边,我们要养成随时整理自己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六、总结。

  

  第一课时:

左与右

(1)

  教学目标:

  能说出自我躯干上的左右位置。

  能说出以自我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教学重点:

  理解描绘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认识左与右

  师:

人人都有一双手,你能分别说出它俩的名称吗?

(左手、右手)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左手、右手各有什么用处?

  生:

右手拿筷子吃饭,右手拿铅笔写字。

   左手吃饭时拿碗,写字、做题时,左手拿橡皮或尺。

  师:

对,左手和右手,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多事,左、右手是我们的好伙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左与右。

  出示课题:

左与右

  师:

靠右手的一边,我们把它叫做右边。

   靠左手的一边,我们把它叫做左边。

  找一找

  在你的身上,右边还长着些什么?

  左边还长着些什么?

  师:

大家说的真好,靠右手的一边,我们称为右边,每个人的右边有右眼,右耳朵,右手,右脚。

  同样靠左手的一边,我们称为左边,左边有左眼,左耳朵、左手、左脚。

  辨别左与右

  根据指令做动作

  

(1)举起右手

  (3)拍拍右腿

  (5)抬抬左腿

  

(2)挥挥左手

  (4)摸摸左耳

  (6)跺跺右腿

  2、比比谁的反应快

  

(1)右手握拳

  (3)右手摸右耳

  (5)右手指左眼

  

(2)左手指鼻

  (4)左手摸头

  (6)左手拍右腿

  3、说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

  

(1)请第一排小朋友起立,

   说一说,指名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后面学生说,某某的左边是谁?

右边是谁?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4、猜一猜:

  

(1)老师手里有一只手套,它是左手套还是右手套?

   你是怎样判断的?

  

(2)这是一只鞋子,它是哪只脚穿的呀?

   (看内侧、外侧)

   5、填一填(书上第46页)

   摄影叔叔把许多小朋友的身体部位都拍下来了,我们来看看这些照片,都拍了小朋友的哪一部分,想一想,是左还是右?

想好了就请填一填。

   6、交流、汇报。

  7、小结:

当我们在同一方向时,我们的左右是一致的。

我的左边是你的左边,我的右边是你的右边。

  三、“我”对面的左、右

  、谁来指指老师的右手。

  师:

老师的右手是你的哪一边?

(左边)

   为什么?

  得出:

面对面时,我们的左右是相对的。

我的左边是你右边,我的右边是你的左边。

  师生同练:

  师:

我的右手对着你的

  手。

   你的左手对着我的

  手。

  同桌互练:

(两人面对面)

  师说口令:

用你的右手,指出对方的左肩。

  用你的右手,摸摸对方的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拍对方的右肩。

  用你的右手,握握对手的右手。

  小结:

  师: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我们每个人所坐的位置不同,所以左右也不同,左右是相对的,我的左边是你的右边,我的右边是你的左边。

  想一想、填一填在

  里填写“左”、“右”。

  小学生上楼梯应该靠

  边走。

  小学生下楼梯应该靠

  边走。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上中下、左中右

  教学目标:

  、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能用“上、中、下、左、中、右”等方位词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3、在学习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能用“上、中、下、左、中、右”等方位词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课前2分钟:

《幸福拍手歌》

  2、师: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发现每个小朋友的脸上都带着幸福与微笑(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带有眼睛、鼻子和嘴的笑脸)

  问:

你能用“上、中、下”这些字说一说眼睛、鼻子和嘴的位置吗?

(板书:

上、中、下)

  生:

眼睛在鼻子的上面(上边);嘴在鼻子的下面(下边);鼻子在嘴的中间……

  3、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XX年世博会将在我们中国上海举行。

上海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们的好朋友小胖、小丁丁、小亚、小巧也都搬进了新家,住在一栋新楼里,他们邀请我们去做客呢!

(出示主题图片)

  4、师:

真是一栋漂亮的新楼,仔细看,这栋楼共有几层?

每一层有几间房子?

一共住着几户人家?

  二、探究新知

  

(一)用“上、中、下、左、中、右”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师:

透过明亮的落地窗户,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每间房子住着谁,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问:

哪几个人住在上面一层?

(板书呈现问题)

  生:

小巧、小淘气和小丁丁住在上面一层。

(板书呈现回答;图片上写“上”)

  师:

你能试着提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哪几个人住在下面一层?

哪几个人住在中间一层?

(其他学生尝试回答,图片:

“中”、“下”)

  2、师:

老师还想提一个问题:

哪几个人住在左面的房间里?

(板书呈现问题)

  生:

小巧、小胖、小玲住在左面的房间里。

(图片:

“左”,板书呈现回答)

  师:

你能试着提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哪几个人住在中间的房间里?

哪几个人住在右面的房间里?

(其他学生尝试回答,图片:

“中”、“右”)

  3、师:

刚才我们用“上、中、下、左、中、右”这些方位词说出了这九户人家的位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

位置

  上、中、下、左、中、右(补充板书:

位置

  左、中、右)

  4、师: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小巧、小淘气和小丁丁住在上面一层,小巧、小胖和小玲住在左面的房间里。

(圈出两个“小巧”)那么小巧到底住在哪里?

你能说一说吗?

(同桌先相互说一说)

  反馈:

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一间。

(板书:

小巧:

上面一层左面一间)

  说明:

确定每位小伙伴的位置需要同时说出哪一层与哪一间。

  师:

亮亮住在哪里?

  生:

亮亮住在中间一层右面一间。

会说了吗?

  5、同桌两人一问一答,反馈交流(3—4组)

  小结:

各位小伙伴所在的位置都不相同,说出位置的哪一层哪一间就不会完全相同了。

  

(二)学习用“上、下、左、右”表示一参照物周围的物体

  、师:

小胖住在谁的上面?

  师:

小胖住又住在谁的下面?

(板书呈现填空题)

  师:

看来要是对象不同,位置也不同。

对小铃而言,小胖住在她的上面,而对小巧而言,小胖又住在她的下面。

因此,上与下是相对的;

  同样,谁来说说,外婆住在(

  )的左面,外婆又住在(

  )的右面。

(板书呈现填空题)

  师:

左与右也是相对的。

  谁会学着说一说。

  (三)小结

  师: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上、中、下、左、中、右”这些方位词来说一说某一物体的位置,并且还知道要是参照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三、巩固新知

  师:

小朋友们真棒!

  、请看p49

  题1:

整栋楼简化成9个方格组成的简图,每个简图下有3个人头像,谁住在涂颜色的房间里,就圈出谁。

  看第一幅图,你知道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吗?

  (讲评第一题)

  师:

你会圈吗?

完成书上第1题剩下的题目。

  2、

  第2题:

和第1题相反,告诉你一个小伙伴,把他(她)所在的房间涂上颜色。

  3、贴图游戏(出示6方格的图,在相应的格子里摆小动物,给6只小动物安家)

  游戏要求:

小牛住在下面一层中间一间;小马住在小牛隔壁的一间;小鸡住在小牛上面的一间;小猴住在小鸡左面的一间;小兔住在上面一层;小猪住在小猴的下面一间。

  学生可以先同桌商量,合作完成。

  反馈。

  四、全课总结

  、学会了什么本领?

  2、课后延伸:

请大家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新本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和爸爸、妈妈说说自己家的位置,好吗?

  第四课时:

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理解长度概念;

   2、放手让学生比较物体长度,提升出比较长度的方法——一端对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及发散思维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物体比较长度的兴趣,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物体比较长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长度比较的多种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长度不等的绸带、多媒体、长方形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跟我做:

拍手、拍肩。

2.与我相反着做:

坐下——起立;伸左手——伸右手。

  一、利用经验,引入概念

  .反义词活动:

长——短;高——低;厚——薄;宽——窄。

  2.请学生用手势比划上述反义词。

  3.出示:

长度。

   问:

谁会解释什么叫长度?

   得:

上述都是表示长度的词。

   学生指点比划铅笔的“长度”。

能用“从一端到另一端”说出某物体的长度。

  4.出示:

“斜放的物体直量、弯缺的绸带(可出示绸带实物)”图,让学生判别物体长度应该从一端到另一端。

  揭示课题:

长度比较

   问:

什么是长度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