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7003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3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孔子拜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17《孔子拜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孔子拜师》.docx

《17《孔子拜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孔子拜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孔子拜师》.docx

17《孔子拜师》

17.孔子拜师

东营区三中马保福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学设计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设计大问题,整体入手,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读学生读中感悟,并图文结合,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沟通情感,使学生知有所得,情有所动,理有所悟。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以自主研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重点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分角色和表演的方式,体会而人在对话中表现出的谦虚、礼貌的品行。

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

使学生从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活动中感受到老子的博学多才及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品行。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5、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提高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设疑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指导书写;课堂小结;)

一、师引入课题。

交流资料。

1、问: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

(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

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

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

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

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

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

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

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

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

老子说:

“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

为什么?

设计意图:

把字词放到课文中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指导书写

老师也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大家当中肯定有很多老师,我请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本课的写字任务!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尘”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字的里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

2、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

“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

教师再通过板书示范,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及部件的占位。

第二课时

(整体感悟;研读感悟;朗读感悟;拓展活动;课后作业)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谦虚好学)

4、阅读课后资料袋,加深对孔子的了解。

5、学习课后孔子名言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并在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研读感悟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师:

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师板书“佩服”“敬重”,说说读两个词语的理解。

再读句子,说说看,有什么疑问么?

2、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深刻的的句子,并且画下来!

学前指导。

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可以研究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划出让你感动的一两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4、交流汇报:

师:

你研究谁?

你找到哪个句子来进行研究的?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进行交流。

研究孔子:

⑴ 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理解字面意思,问:

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知识渊博呢?

现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吗?

自己先去试试?

② 你是从哪几个词感受到的?

(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

(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⑶ 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⑷ 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⑸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这么长的一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觉得可以是哪个成语?

学无止境)

⑹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小结谈话:

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研究老子:

那老子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你找到哪些句子进行研究的?

⑴ 老子说: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⑵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说说看,从这几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你最敬佩老子的什么?

小结:

老子虽然不是课文的主角,但我们可以从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活动中,感受到老子的博学多才和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行。

设计意图:

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言谈举止看出来的,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本环节就教学生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孔子、老子高尚的品行,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1、学生自由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2、分角色演读,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① 出示孔子和老子两人的对话。

(同桌互读、指读)读是读得很好,不过老师觉得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动作会更好。

你们认为呢?

(试读、指读)

②有没有发现这中间藏了一个新的符号?

他的作用同学们刚才都已经不知不觉地读出来了。

你知道他的作用了吗?

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是不是这样的。

(师生分角色读)

3、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

设计意图:

特别是最后结尾处,学生提出“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说明学生思考很全面,这句话我是没有进行思考,因为受整篇文章主题的影响,学生却能从简单的道理挖出深刻的道理,他俩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4、小练笔

听了同学们读课文,我知道面对孔子和老子两位圣人,每个人此时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请拿出你的摘抄本把你最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写一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活动

1、教师补充孔子拜师襄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于师襄后轩习琴,一连三日,不出门户。

一日三餐,前厅里师襄都为孔子备下丰盛酒宴,但他俱不到场,只让曾皙拿些干粮过来,填塞辘辘饥肠。

 第四天,师襄子听孔子曲调已经弹熟,来到后轩祝贺说:

“此曲你已弹熟,可以再学新曲了。

”孔子离案施礼说:

“感谢夫子教诲!

该曲虽已练熟,然技巧尚未纯熟。

容丘继续练习。

”又是三天过去了,师襄子听着后轩中孔子的琴声技巧纯熟,音调和谐,韵味无穷,不断点头赞赏。

步入后轩,夸孔子弹奏得胜过高妙的琴师,劝他另习新曲。

孔子说:

“夫子过奖了。

弟子的指法、技巧虽已练熟,但尚未领会此曲的志趣神韵,更未体察到曲作者的为人,想象出其风貌特征。

请容丘再练三日!

    孔子习琴的第十天,师襄子站在院中如醉如痴地谛听。

琴声把他带进了浩瀚的大海。

大海的胸怀是那样宽广博大,神情是那样深邃,内涵是那样丰富,性格是那样富于变化。

他仿佛看到了大海在怒吼,浪涛汹涌,嫉恶如仇。

又好像温柔多情的贤妻躺在他身边,正与他窃窃私语。

琴声把他带到了春天的花园,叶绿了,花开了,鸟在高唱,水在低吟,游人在欢笑,一切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和谐。

琴声把他带到了广袤的草原,绿草像无垠的地毯,羊群似天上的白云,牧民在放声歌唱……

2、孔子文化交流:

孔子和老子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他们的精神、思想、品行深深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深受后人的敬仰。

(教师出示课件,适当引导,让学生了解孔子的论语及三孔方面的文化。

设计意图:

拓展活动不仅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孔子,祖籍是今山东省曲阜。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民间工艺、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开展一次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活动,课下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商量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

结合课后综合性学习内容,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在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17、孔 子 拜 师(老子)

学                诲

而   学无止境     人

不                不

厌                倦

资料平台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我国政府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我国台湾地区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作为教师节;美国也于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把每年的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春秋末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关于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先秦古籍如《庄子·天下》,称老子为老聃,以老为姓,以聃为名。

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五千言。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

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曲阜“三孔”: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宅。

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

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揭林立。

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课堂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