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7393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docx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一轮复习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27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2年模拟

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A组 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

时间:

20分钟  

分值:

42分

题组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是在(  )

A.“一五”计划期间B.十年探索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2.(2015山西名校联考,14)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

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度D.为三大改造奠定物质基础

3.(2014河北唐山一模,32)“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所说的“现在”是指(  )

A.调整时期B.恢复时期

C.“文革”时期D.开放时期

4.(2014河北唐山质检,27)1956年1月2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宣布: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实现B.统购统销政策实施

C.上海工商业改造完成D.土地改革完成

题组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5.(2015广东湛江调研,17)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6.(2015浙江杭州质检,22)对下表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  )

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

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中共中央“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

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浮夸风、“共产”风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1957—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7.(2014江苏南通一模,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

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6分)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6分)

B组 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

时间:

20分钟  

分值:

3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015辽宁大连质检,24)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

万吨)。

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2.(2015山东威海调研,25)下表为我国1957年至1960年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  )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A.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B.“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

C.畸形经济结构渐趋正常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2015江苏徐州质检,24)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3年后开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产品的平均分配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4.(2015江苏扬州质检,23)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5.(2014江苏南通质检,11)“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  (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6.(2015贵州遵义联考,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材料二 1956年底,第一个到“红色中国”的北美记者、美联社的兰卡什尔在游历8000千米后,发表了关于中国的预见性报道:

“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

”兰卡什尔写道:

“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是怎样从政治上提高工农地位的。

(3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是怎样开展的,有何成就。

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造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10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这部“超级机器”高速运转中的成功与失误。

(5分)

 

A组 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

题组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A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和其他项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额的44.3%,其余资金大部分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区,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要求“开始有所改变”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2.B 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自己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题干中这一规定实际上仍是发展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对原料、粮食、资金的需求,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这与三大改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做法相矛盾,故C、D两项错误。

3.B 解读题干可知中国当时经济已经有所恢复,但重工业基础薄弱,故“现在”是指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故B项正确。

4.C 1957年“一五”计划实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A、D两项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制。

统购统销政策是新中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即所谓“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与题干无关。

上海工商业改造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项符合题意。

题组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5.C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再结合题干时间“1958年7月”,可知与当时中国掀起的“大跃进”运动有关。

“大跃进”运动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

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6.C 中共中央“八字方针”的出台是在1960年,而1961年除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外,棉花、油料、糖料的产量都在下降,故A项错误;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举措,故B项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浮夸风、“共产”风,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故C项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57—1961年农产品产量并不都是持续下降,故D项错误。

7.

答案 

(1)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解决方法:

发展生产力。

(2)事件: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对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失误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

B组 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B 本题关键是观察示意图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说明经济建设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故选B项。

2.D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农业、轻工业产值的增长远远低于重工业,这反映出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故选D项。

3.D 自1953年起,新中国开始实行三大改造,建立了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直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才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故1953—1978年间,广告业在中国消失。

本题应选D项。

4.C 据题干时间信息及所述事例可知,当时存在违背科学与事实的浮夸风、高产风等,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时期的特征,故选C项。

5.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题干强调“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为使国家获得“工业原料”而让农民“组织起来”,体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由个体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6.

答案 

(1)先后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开展:

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

(走工业化道路)

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③沈阳机床厂;④沈阳飞机制造厂。

(任答两点即可得全分。

参考得分点:

建立东北工业基地)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重工业基础薄弱。

(参考得分点:

旧中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畸形发展等)

(3)成功:

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国情,制定正确任务。

失误:

过渡时期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第

(1)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制度保障公民政治上参政议政的权利。

(2)问第一小问,要从宏观上回答中国如何实现工业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通过计划经济、五年计划、苏联援助等实现的;第二小问列举1953—1976年间的工业成就即可;第三小问关键在于找到观察角度,可从工业化的途径(计划与市场)或工业化的结果——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第四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对前述特征予以解释即可。

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