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7417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docx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

2022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曰,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

通“缺”。

“阙题”即“无题”。

②每:

虽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由白云尽”之“尽”,并不是说路断,而是写山路伸展到白云深处,所往之地很高,表现出山的高峻,且有仙境之感。

B.沿着长长的溪水行走,感觉那春意也像溪水一样绵长,第二句诗将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C.安静的柴门正对着山间小路,柳荫掩映着读书的斋堂,诗人将视角由外转向内,描写了“读书堂”主人的居住环境。

D.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句句写景,却又处处“有人”,虽无一句直接抒情,却又情韵盎然,给人带来了形象之外的趣味。

2.诗中“读书堂”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xīchì):

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

一种树。

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

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

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

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但是诗人却着墨于静,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书空:

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自己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一位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景色或者事物)?

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

“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重,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

刘眘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阙题:

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云门诸山

宗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颔联照应诗题中的“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D.全诗前四句以实笔写山之实景,后四句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

2.首联写景句中“插”字用得极妙,请你谈谈妙在何处。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①陆浑别业:

宋之问早年在洛阳为官期间,公务之暇,常前往此地消闲度假。

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別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

你怎么看?

请阐述理由。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送別的地点、时间,紧紧扣住了诗题中的“雨”“暮”二字,为全诗画面涂上了一层灰暗的底色。

B.首联对仗,“暮钟”对“微雨”,视听结合,从时空的角度渲染离別时细雨笼罩的凄清沉重。

C.颈联“深”“远”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

D.尾联中将沾襟的离別之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①

欧阳修

吴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

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

试问还家客,辽东今是非②。

【注】①祝熙载:

辽东人,欧阳修的朋友。

东阳,古县名,在今浙江中部。

②是非:

指年成及状况是好还是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扣住诗题中“之东阳”,交代诗人的朋友祝熙载到了吴江后,乂乘船从海上去东阳。

B.颔联写叠鼓喧天,海天相接,近处的鸟仿佛在海面上漂,而远处的帆则好像在天上游。

C.颈联实写东阳情状,描写了东阳遭遇到秋汛,周围被洪水包围,然而千家万户深夜还在辛苦劳作,纺织衣服的情景。

D.尾联落在了对朋友关心与问候上。

“试问还家客,辽东今是非”,意思是说,你远离了家乡辽东,家里的人是不是安居乐业?

E.这是一首送別诗。

家在辽东的友人祝熙载要到浙江东阳任主簿,诗人以诗示情,真挚地表达对友人远走他乡的同情和愤懑。

2.诗的最后两联从东阳说到辽东,诗人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鸾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上、下片组成两幅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

B.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村野春光得到充分展现,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C.“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

色彩鲜明,香气氤氳,生机盎然,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D.下片“远远围墙”三句,视野由近放远。

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人遐想。

2.这首词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赏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

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对本词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光闪亮。

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2.这首词采用怎样的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都城元夕①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②。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京域之时。

②觚棱:

宫殿的屋脊。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写眼前所见的汴京元宵夜景,灯火辉煌,华贵的车马云集,一派热闹景象。

B.词人以想象中的仙境来比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认为汴京元宵夜美得宛如神仙境界。

C.下片写羁旅之愁。

上片越是写元宵夜的繁华热闹,下片越表现出词人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D.“窗破月寻人”表明只有月亮陪伴自己,“寻”字运用拟人手法,越发显出人的孤独。

2.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

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

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

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释】①敲碎离愁:

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

②风摇翠竹:

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③吹箫声断:

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

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

④阑干曲:

栏干的角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得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结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2.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

试简要赏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以看出,当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秋高气爽的氛围,为下文做铺垫。

B.“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个女子?

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C."歌长粉面红”是对女子歌;和面容的描写。

“歌长”写出了女子的深情和不忍分别。

“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

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

1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1.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2.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

请具体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日题契负外带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

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点出窦员外的新居在“街西”,这儿的景色优美,令人顿生闲适之意。

B.颔联写景由近及远:

门外清净,一溪渠水绕屋而过;从墙头望去,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C.颈联写了庭院之景:

几株绿松,很多芍药,这些花木折射了主人的人生志趣。

D.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主人高雅情趣的赞美之情和结识主人的意外、惊喜之情。

2.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

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

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

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

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

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

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

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

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①“国艳”二句:

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

②清商:

指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C.“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2.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客舍悲秋有休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岑参在嘉州剌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此诗作于成都客舍,成诗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②其那:

奈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C.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地,徒然”之意。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本诗流露出诗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①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红蕖:

荷花。

②浮生:

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首句中"断""明""隐"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B."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一句写景有香有色,与上一句空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三句似人物素描画,其内心世界通过外部形象得以彰显。

D.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豪情。

2.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有何特点?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一、诗歌鉴赏

1.答案:

1.D;2.①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他幽居深山,不与世人交往,“门闲”也是“心闲”。

②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他隐居深山仍潜心读书,他的读书堂柳荫深深,环境幽雅。

③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他的住处花环水绕,门向山路而设,随时可以走进自然的怀抱。

解析:

1.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D项,"虚实相生”错,这首诗句句写条,都是实写,没有虚写。

2.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诗描写深山中一座读书堂及其幽美环境,在对景物的描写中也侧面展现了主人的形象,故可以借助这些环境描写来分析主人的形象。

如"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这正体现了主人的淡泊名利,他幽居深山,不与世人交往,不为世俗所打扰,"门闲”也是“心闲"。

如“深柳读书堂”,这里提到"读书堂”的环境,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在柳荫之中,环境幽雅。

如"幽映每白曰,清辉照衣裳",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束清幽的光照在衣裳上面。

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心读书的好地方。

从这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主人隐居深山仍潜心读书、专心致志研究学问,体现出人物志趣的高雅。

如"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而主人的读书堂就坐落在这幽美的环境中,且是“闲门向山路",这说明主人爱好自然。

2.答案:

1.C;2.①以“留我宿又宿”的行为描写,表现山翁与诗人的情谊深厚;

②以“笑指”动作神情的描写,显现出山翁的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

③以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与诗上文所写的山村晚春秀美景色、丰富物产呼应;

④寓情于事,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

解析:

C项,“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全诗意境不符。

3.答案:

1.A;2.景象: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用意:

①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②同时呼应诗歌标题,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解析:

1.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B项,“‘绿’喻指酒”错,这不是比喻,是借代,这是以酒的颜色代指"酒”。

C项,“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错,由“似”字可知,“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是想象的。

D项,"壮志难酬”在诗歌中没有体现。

由注释可知,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为叛军所羁押,前线战况和亲人的消息无法得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愁苦心情。

2.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第二联"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选用的意象主要有“云""雪"“风",其中"云"是乱云,“雪”是急雪,“风”是旋风,描绘出一幅黄昏时分乱云低压,急急下落的雪花在风中回旋的景象。

用意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从内容上看,这两句先写云后写雪,层次清楚,暗示诗人独坐斗室,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坐到急雪回风,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身处战乱之世内心的悲凉。

从结构上看,第二联所写之景是诗人看到的景象,照应了标题,而雪急风大也意味着天气寒冷,因此就需要取暖的物品,也使诗人更加思念亲人,因此这两句为下文写酒器、酒、炉火等室内景象及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4.答案:

1.B;2.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

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