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7874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docx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docx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

  一、学习要点

  1、文学常识《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作。

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根据孔子《春秋》而作,是解释阐明《春秋》的,故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27年(前468年)共255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既是一部详细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春秋三传”:

解释《春秋》的三部著作的合称,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2、背景材料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年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

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

  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3、人物形象烛之武是中心人物。

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的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

所以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

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

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

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

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

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说服力,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才能。

  二、能力检测:

  1、给红色字注音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⑦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

  ()

  ()⑧失其所与,不知。

  ()

  ()

  2、辨析下列红色词语的不同意思。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手()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说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秦伯说,与郑人盟()①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②停数日,辞去。

  ()③不辞劳苦()①言语粗鄙()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①人微言轻()微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辍耕之垄上()

  之②子犯清击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结合上下文,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附

  参考答案:

  1、①èr②yì③zhuì④gōng⑤jué⑥yuè⑦qǐ,páng,shù⑧yǔ,zhì

  2、若①似乎,好像②假如③你

  说①陈述②杂说③“悦”,高兴

  鄙①粗俗②以……为边境③浅陋微①轻微②暗暗地③稍微④如果没有之①往,到②他们,(代秦军)③的④主谓之间助词,不译

  3、①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②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③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劳您了。

  ④越国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⑤假如放弃灭郑之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是没有什么害处的。

  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⑦使秦国受到损害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