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8618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docx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

整理搜集最新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0篇,欢迎收藏!

(1)中班音乐教案《堆雪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感受3/4节拍的特点。

  2、鼓励幼儿根据词意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唱。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重点难点

  1、重点:

幼儿根据词意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唱;

  2、难点:

感受3/4节拍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歌曲《堆雪人》雪人头饰、小雪花

  2、情境准备:

布置一个用于做音乐游戏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现在是冬天,看,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教师给幼儿展示剪纸图案小雪花)现在,冬爷爷让我把它们送给你们。

(大屏幕展示下雪的情景)下雪了,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生答略)现在我们欣赏一首《堆雪人》的歌曲,看看歌曲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歌曲《堆雪人》

  1、播放歌曲第一段。

  问题:

(1)下雪天,小朋友们在玩什么?

(堆雪人,做游戏)

  

(2)雪人长得什么样?

  2、播放歌曲第二段。

  问题:

(1)都有谁在堆雪人啊?

  

(2)他们是怎么和雪人一起玩的?

心情怎么样?

  3、幼儿和教师一起学唱歌曲,边唱边打拍子。

  教师要注意观察,要引导幼儿唱准节拍,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

  

(二)音乐游戏:

玩一玩

  1、请一名幼儿扮演雪人,其他幼儿和教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动作设计

  

(1)下雪天,真有趣,堆雪人,做游戏:

按照节拍拍手。

  

(2)圆脑袋大肚皮,白胖的脸笑嘻嘻:

跟着歌曲摸摸脑袋和肚子,手捧着脸笑嘻嘻;

  (3)小弟弟,小妹妹,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围着雪人做游戏:

围着中间的雪人按一个方向转圈。

  (4)多么欢喜幼儿随意摆出一个雪人造型。

  2、教师要注意:

要观察幼儿的表现,要鼓励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雪人的造型,体验做游戏的欢乐情绪。

  3、雪人的角色可由幼儿自愿轮流担当,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小结,表扬认真幼儿,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1、如果下雪,可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去雪人。

  2、让幼儿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画一个雪人。

  教学反思

  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尽快的融入到本节的教学之中,在开始部分,我给幼儿发了小雪花的剪纸图案,结果,有的孩子就不专心欣赏歌曲了,注意力转移到玩雪花上去了。

在音乐中,我感受到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再次参与聆听的兴趣和期待。

但活动的开始部分尽量少用或不用辅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儿独特的思维和想象。

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欣赏的目标。

支持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各种辅助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在运用辅助手段前教师必须对音乐进行深入地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研究各种手段在理解作品时应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

运用辅助通道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仍要强调以听为主,不要让过多的辅助手段喧宾夺主,把音乐成为辅助的背景。

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时要注意以他们已掌握的运动觉参与为主。

  在活动中,由于孩子比较多,有多个孩子要争着当雪人,由于开始考虑不周,因此,在中间环节有点混乱,有的幼儿因为没有当上雪人而不高兴。

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仔细研究本班的实际情况,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快乐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有关的知识,以尽快的提升自己,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2)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摘果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知秋天,感受丰收的喜悦;

  2、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意识。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摘果子》音乐;实物玉米和棉花桃;用卡纸制作的花生、玉米、梨、苹果树、小鸟、云和落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鼓励幼儿说一说家里收获的果实有哪些。

出示实物玉米和棉花桃,帮幼儿了解玉米和棉花的基本用途。

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果实还有花生和梨,由玉米、花生和梨的颜色引出落叶和苹果树,跟幼儿一起感知秋天。

  1、在了解梨的时候,随机进行卫生习惯教育。

  2、在欣赏苹果树的硕果累累时,随机进行点数练习。

  二、表达喜悦之情

  通过欣赏苹果树的硕果累累,跟幼儿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这种喜悦之情。

  1、喜悦笑眯眯的、找果子、跑过去摘(踵趾步练习)

  2、摘果子一只手拿篮子、一只手摘果子(包括上面、下面和前面)。

  3、摘得果子装满篮子,要拿给人们看一看。

  4、随音乐把动作连接起来,注意动作一定要跟上音乐的节拍。

  5、让幼儿排成两队或三队随音乐做练习,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

  6、让有围成圆圈随音乐做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三、设计情境、巩固练习、培养爱心

  有一位农民伯伯,果园的果子都熟透了,他一个人摘不完,我们大家一起去帮忙好吗?

(把幼儿分成三个组,随音乐再做一遍)

  四、稳定幼儿情绪,培养美感

  果子摘完了,农民伯伯说我们大家真棒,都是有爱心的孩子。

  再次展示黑板上的苹果树,引导幼儿利用小鸟和云把这幅画打扮得更漂亮。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棵苹果树,或者用卡纸制作一颗苹果树,并做摘果子的游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

(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

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

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3)中班音乐教案《跳舞的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学唱歌曲《跳舞的树叶》。

  2、乐于用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风飞舞的姿态,体验与同伴飞舞的喜悦。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倾听乐曲,熟悉旋律。

  1、谈论对音乐的感觉

  师:

小朋友,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舞动身体。

  师:

(1)你觉得小树叶在做什么呢?

  

(2)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小树叶随风摆动的样子吧。

  二、聆听歌词。

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跳舞的树叶》

  师:

有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做《跳舞的树叶》,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中的树叶是怎么跳舞的吧!

  2、幼儿跟唱熟悉歌曲。

  师:

你听到了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句?

树叶跳了哪些舞?

  3、教师边弹琴边唱,幼儿跟唱。

  三、肢体探索,表现歌曲。

  1、探索树叶随风舞动的姿态。

  师:

(1)如果你是一片树叶,你会怎么在空中舞蹈?

  

(2)除了刚才已经做过的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树叶的随风飞舞?

  2、在歌曲伴奏下完整表现树叶飞舞的姿态。

  四、离开活动室:

  1、树叶宝宝们,外面还有许多的小树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一起到外面随着秋风跳舞去吧!

  2、幼儿随歌曲边跳边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蕴含着树木自然生长等的秘密。

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一个活动。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4)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小松鼠采松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

  2.初步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

小松鼠采松果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歌曲《小松鼠采松果》

  2.点讨论:

  

(1)跐溜,跐溜是什么意思?

想想小松鼠是怎么样爬树的?

  

(2)小松鼠最喜欢爬什么树?

爬上树去干什么?

  (3)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采松果?

  3.着音乐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节奏整齐一致地演唱。

  小结:

小松鼠爬树的时候是跐溜跐溜的,它最喜欢的食物就是松果。

  二、模仿动作

  1.歌词内容模仿动作。

  跐溜,跐溜原地跳,双手模仿松鼠的前爪,想象小松鼠跐溜的爬树。

  我是小松鼠原地站起,起踵。

  噗噗噗噗爬上树拍手踏跳地行进。

  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立定,双手伸出。

  2.握原地跳、起踵和踏跳行进等不同动作的要领,学一学,看谁更像小松鼠。

  小结:

表演的时候别忘了要原地跳、起踵和踏跳,三种动作是不一样的哦。

  三、开展音乐游戏

  

(一)游戏方法

  1.儿围成圈,双手放在身后扮作树爷爷。

请各位幼儿扮松鼠站在圈中央,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10颗松果任意放在10位松树爷爷的手里。

  2.曲前奏时松鼠起立,随歌曲模仿松鼠的动作,松树一边起踵一边唱歌。

  3.到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时,小松鼠站在一位松树前,伸出双手。

  4.果松树爷爷手中有松果则把松果送给小松鼠,没有松果就和松鼠交换角色。

  5.环播放音乐,游戏继续进行。

  小结:

表演的时候要听清楚歌词、节奏再表演,不要抢节拍。

  

(二)游戏规则

  1.师放松果时,幼儿都闭上眼睛。

  2.了小松鼠来采松果的时间外,松树爷爷的双手一直要放在身体后面。

  小结:

我们的小朋友在表演的时候真棒,都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动作引导下,一起积极的做动作。

对于歌曲中歌词与动作的搭配,大部分幼儿都能跟着歌词想起动作。

活动注重集体性,充分体现生生合作本次活动是全班幼儿一起进行的,体现了集体性,分角色表演中体现生生间的合作。

活动很好的完成了。

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度很高,集体游戏时都能积极参与。

(5)中班音乐课教案《三只带斑点的小青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常准切分音。

  2.在活动中感受数量递减的规律。

  3.在游戏中体验歌唱的快乐。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音乐。

  3.小青蛙指偶。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师:

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听是什么声音?

我们一起来学小青蛙吧。

  (放歌曲音乐,教师带领小朋友做小青蛙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二、练声《小青蛙唱歌》。

  1.出示小青蛙:

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谁?

小青蛙是怎么唱歌呢?

下面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学小青蛙唱歌。

  四、出示课件,引入课题

  过渡语:

今天池塘边来了一群的小青蛙,你们看看有几只小青蛙?

小青蛙身上有什么?

原来这是三只带斑点的小青蛙。

  三只小青蛙坐在圆木上要做什么呢?

我们来听一听。

  1.欣赏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

刚才歌曲里面唱的小青蛙坐在圆木上是要做什么呢

  2.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范唱歌曲,帮帮助幼儿感受歌词中青蛙逐一减少的规律(教师分段范唱后提问,还剩下几只青蛙)

  提问:

三只小小青蛙在什么地方?

做什么?

一只去哪儿了,还剩下几只?

  原来小青蛙椒一只一只跳进池塘里的。

  3.教师演示课件,带领幼儿学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幼儿唱小青蛙吃虫子和呱呱呱的声音

  2.大家一起完整唱

  3.分组唱

  过渡语:

刚才唱歌的小朋友唱的非常不错,吃虫子的小朋友也很棒,现在请所有小朋友一起来唱这首歌

  五、表演唱

  1.集体表演唱

  2.幼儿三人一组表演唱

  师:

请小朋友三人一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再来玩一次。

  六、活动自然结束

  师:

现在请我们的小青蛙到外面更大的池塘里做游戏吧。

(6)中班音乐教案《划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随着音乐节奏,与同伴协同身体动作做游戏。

  2.体验划船运动中的竞争与合作。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

初步会唱歌曲。

  2.课件《划船》。

  3.材料准备:

事先布置竞赛场地;自制大船一只;橡皮筋若干。

  活动重难点:

  参与并体验划船游戏中的竞争与合作。

  跟随节奏,与同伴协同身体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小的船》

  二、图片引入

  1.请幼儿观看龙船的图片,交流并讨论。

(播放图片欣赏)

  提问:

图片里是什么?

你们见过吗?

  你还见过哪些不同的小船?

  2.教师:

我们学习过一首关于《划船》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

赶快来听一听吧!

  三、欣赏交流

  1.幼儿欣赏歌曲《划船》。

(播放歌曲欣赏)

  提问:

歌曲里唱了什么?

听了这首歌曲,你感觉怎么样?

  2.幼儿完整跟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氛围和节奏。

(播放歌曲欣赏)

  四、模仿练习划船

  1.徒手练习

  ①讨论:

人们是怎么划龙船的?

(鼓励幼儿做动作表现)

  请幼儿欣赏划船的视频,鼓励幼儿视频中模仿划船的动作。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听歌曲,边练习划船的动作。

(播放歌曲欣赏)

  注意倾听歌曲旋律,在重拍时用力划出双手。

  2.结伴练习(播放歌曲欣赏)

  ①两人结伴,相靠的一条腿系上橡皮筋为一条船。

  ②跟随音乐前进,注意每小节第一拍同时伸出相靠的腿,第二拍将另一条腿并步。

  ③交流各自的体验:

怎样才能让船划得又快又稳?

  ④观看同伴演示,继续练习划船。

  五、游戏:

划船竞赛

  1.集体表演:

  请幼儿两两牵手边唱边表演划船,体验与同伴表演交流的乐趣。

(播放歌曲伴奏)

  2.小组表演:

  ①选拔出两组划船划得又快又稳的幼儿。

  ②确定起点和终点,幼儿站在起点上,其他幼儿为他们加油助威

  ③在音乐中进行竞赛,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划船的有力。

(播放歌曲欣赏)

  3.借助道具表演:

  

  幼儿站(坐)在自制大船上边唱歌边划船(划龙舟),要求大家动作要一致。

(播放歌曲伴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虽然较感兴趣,但是他们都一直在跟我做动作,创造表现的机会不多,在于是我分析了一下我的目标过于笼统,而且重点不明确。

(7)中班音乐教案《茉莉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欣赏,使幼儿初步知道《茉莉花》是一首苏南地区的民歌,使用了萨克斯演奏。

  2、根据图谱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感受A段音乐的起止,能按音乐的节奏用动作来表现。

  3、鼓励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进行表演。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图谱、录音机及磁带、萨克斯

  活动过程

  

(一)随《新疆舞》的音乐跳入场。

  师:

刚才我们跳了什么舞?

(《新疆舞》),你觉得新疆舞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新疆舞的音乐很欢快,很高兴)

  师: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爸爸老师,我们掌声欢迎,爸爸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呀?

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那请爸爸老师告诉我们吧。

(这是萨克斯)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问爸爸老师呢?

(请几个小朋友上来问问题)

  

(二)欣赏乐曲,感受乐曲ABA结构。

  1、师:

今天,爸爸老师还给我们用萨克斯带来了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

(音乐一次、CD加萨克斯)

  2、师:

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很流畅、很舒服、很优美)师:

这段音乐就是由萨克斯吹奏的一首苏南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苏南地区的民歌听起来比较慢,给人的感觉就向你们说的很舒服、很优美。

好,我们再来欣赏一次,拿起你手中的小画笔,我们一起来画音乐吧。

(音乐一次、CD加萨克斯)

  3、师:

你们画的真不错,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看,谁飞来了?

(蝴蝶飞来了)它飞到我的花园里。

(出示图谱)(音乐一次、CD加萨克斯)师:

你们发现我的花园图谱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些什么呢?

除了蝴蝶在飞,你还想到了别的什么呢?

(让幼儿自由地说,再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

  4、幼儿随音乐自由地表演。

(音乐一次、CD加萨克斯)

  (三)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的起止。

  1、组织幼儿听A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的起止。

  师:

蝴蝶来到花园里,飞一飞,歇一歇,飞一飞,又歇一歇,让我们来看一看它歇了几次呢?

(A段音乐1次、停止)

  2、启发幼儿用开花的动作表示A段音乐的起止。

  师:

我们再来听一遍,当蝴蝶飞到花上歇一会的时候,我们手中的花就开一次。

(A段音乐1次、停止)

  3、启发幼儿用各种动作来表示A段音乐的起止。

  师:

我们除了可以用开花的动作来表现这八个乐句外,你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幼儿自由回答,并给予幼儿肯定。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把你想的各种动作跳出来。

(A段音乐1次、暂停)

  (四)欣赏B段音乐,结合图谱表现B段音乐。

  师:

花园里除了有蝴蝶飞,还有什么想和花做好朋友的呢?

(还有小蜜蜂、有云彩、有蜗牛)谁来做花?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动物们和花儿一起唱歌跳舞啦。

)(B段音乐一次)

  (五)欣赏最后一段音乐,幼儿随音乐表现。

  师:

天黑了,小动物们该回家了,它们飞一飞,歇一歇,飞一飞又歇一歇,高高兴兴回家了。

(A段音乐一次)

  (六)完整欣赏音乐。

  师:

今天,我们欣赏了用萨克斯演奏的一首苏南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让我们听着《茉莉花》的音乐一起去春游吧,来,坐上我们的小船,准备出发罗!

(音乐一次、CD加萨克斯)

  (七)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反思

  《茉莉花》这首乐曲非常优美,它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著名的江南民歌。

但对于我们北方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茉莉花的认识还是肤浅的陌生的。

那么如何让幼儿欣赏,从哪方面欣赏?

于是我们煞费苦心,认真分析歌曲内容、旋律性质。

最后决定从情感的熏陶入手,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朵朵形态各异,充满思想的茉莉花。

  本次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投入,陶醉其中。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做到了各领域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个环节过渡自然得当,都有小结与教育意义。

让学生们喜爱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们知道: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足:

  由于着急走流程,忽视了某些细节。

在看图提问枯萎茉莉花时,没有引导幼儿表达出枯萎茉莉花的心情。

有些语言组织不是很精练。

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要沉下心来备好每个环节,真正面对孩子,把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到。

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做个有心人、用心人。

(8)中班音乐教案《母鸡孵蛋》含反思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的休止。

  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中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

  难点:

感应、学唱歌曲中小节末拍的休止。

  活动准备

  音乐,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粉笔。

  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律动进场。

  二、发声练习。

  三、熟悉歌曲《母鸡孵蛋》。

  1.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

  

(1)师:

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母鸡的叫声)。

  

(2)师:

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看看母鸡孵了几个蛋。

  2.幼儿学唱并动作表现。

  师:

母鸡孵了几个蛋?

  四、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

小朋友,母鸡妈妈孵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情绪。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

为什么?

  

(2)你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幼儿讨论:

为什么棒棒鸡长得这么棒?

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3)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的简谱表示。

  (4)幼儿节奏练习。

  (5)幼儿模仿演唱,并指导幼儿唱出有力、洪亮的声音。

  (6)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师:

听,它在干什么?

(打嗝的声音)谁来给他取个名字?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想象自己是打嗝鸡并演唱。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的情绪。

  

(1)倾听害羞鸡的叫声,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

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

它的声音呢?

  (3)幼儿想象自己是害羞鸡并演唱。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五、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幼儿熟悉道具。

  2、师:

铃鼓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棒棒鸡的声音?

可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打嗝鸡的声音?

害羞鸡呢?

  六、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七、幼儿随音乐表演《母鸡孵蛋》出场。

  教学反思

  本次歌唱活动来源与奥尔夫音乐活动《母鸡孵蛋》。

原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在捡鸡蛋的游戏过程中感知鸡蛋的数量。

而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

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产生了歌曲中的棒棒鸡、害羞鸡、打嗝鸡。

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亮点:

  整个活动选材活泼、热情。

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整个课堂表现了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氛。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我用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律动进场,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