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557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x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阅读理解是语言综合技能。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受到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和制约。

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teachingapproach)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它是交际式语言常用的一种教学法。

它为语言学习创造了输入、内化和输出的机会,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黄远振,2003)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针对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澄清的问题,从阅读任务设计要求出发,介绍了任务型阅读教学活动模式,强调教师应该明确阅读目标,设计有效任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阅读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

  阅读教学目标确立是否得当与任务设计息息相关。

许多教学案例表明,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侧重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培养。

阅读课堂目标定位不准,任务设计主要针对教材中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操练。

如人教版《新高中英语》必修5,Unit1,Greatscientists的Reading部分,如果教师在阅读课上任务集中在完成教材中许多长句分析和生词操练,那么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即通过阅读训练掌握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对于任务设计起导向作用。

教师应该明确目标,使任务有的放矢。

  2.阅读教学过程与任务设计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检验任务是否合理、有效过程。

部分教师虽然明确阅读教学目标,然而任务设计技术不够娴熟,教学过程应变机智不够,影响任务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

比如,必修5,Unit5,Firstaid的Reading部分,读前任务先让学生表演怎样急救落水事故中的人员,然后分组讨论同学急救行为是否得当。

如果以此导入,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就很好。

可是,如果接下去任务又是关于交通事故急救表演及讨论,任务就显繁杂,喧宾夺主。

恰巧当时课堂中多媒体出了故障,老师用了Whocangivemefirstaid?

让学生感受“急救”的含义,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所以,教师要不断积累和丰富自身教学经验,设计有层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有足够的课堂机智,应变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阅读任务设计的要求

  根据以上问题分析,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紧扣话题

  确立阅读目标,明确阅读材料所在单元话题,围绕话题设置任务,使任务更加务实,更加有意义。

  2.激发情感,注意交际

  任务设计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由简单任务入手,激发每个学生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合作意识和交际意识等。

  3.注意连贯,强调语篇

  任务活动过程应该是整体的,连贯的。

任务间的衔接自然,形成牢固的任务链,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完成任务过程就是语言输入过程,也是对语篇理解过程。

  4.任务前计划周密

  任务前计划是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有些教师可能把任务实施的失败归咎于学生因素,如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语言能力差等。

然而,分析结果表明,相当部分原因是任务前计划考虑不周,学情分析不足,预备方案不够充分。

笔者认为任务前计划主要包括有:

  

(1)任务内容:

设计怎样的任务,计划如何完成,要达到什么样的阅读目标和效果。

  

(2)任务时间:

根据阅读各阶段设计任务的难易,计划任务用时长短。

读前任务用时不宜过长。

  (3)任务形式:

是开放性还是半开放性;是个体、小组还是全班同学合作完成;使用怎样的教学辅助手段等等。

  三、任务设计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模式主要环节是:

读前任务(Pre-readingTask),读中任务(While-readingTask)和读后任务(Post-readingTask)。

教师不但要明确每个环节任务设计的功能性、技巧性,还要强调它的个性化、人性化。

关注它是否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积累经验,发展阅读理解能力。

  

(一)读前任务设计

  1.读前任务设计目的

  “Agoodbeginningishalfdone.”读前任务设计目的是为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兴趣准备首当其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读前任务设计应围绕中心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兴趣,积极主动学习。

其次,背景知识准备不可缺少。

中西方文化意识、风俗习惯等差异也会影响对阅读材料理解。

所以要激活已有背景知识,了解新的背景知识。

再有,词汇准备视情况而定。

如果词汇难度可能对理解阅读材料造成障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对这些词汇进行认知也势在必行。

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特点,挖掘可能困难,设计读前任务内容与方式,用时长短等等。

为如何顺利引入新的语言材料做充分准备。

  2.读前任务设计存在问题

  

(1)难易度把握不准

  读前任务设计难易程度影响导入效果。

课堂导入要“找准切入点,激知导入”。

(曹刚阳,2007)如必修4,Unit3,AtasteofEglishhumour中的阅读部分,笔者导入任务设计初稿是先看两段录像:

①asketchofZhaoBenShang;②amimeofMrBean回答Q1:

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them?

Q2:

Whatdotheyhaveincommon?

这样设计,虽然创设情景,学生们看录像时兴致高昂,激发兴趣。

因为喜欢赵本山和憨豆先生。

但问题设计范围及难度较大,交流很难展开,违背新课程所倡导交际性原则。

定稿时改问,Q:

Howcantheymakeyoulaugh?

或Whydoyoulaugh?

学生就有话可说,围绕本单元中心话题“英语幽默”对话顺利展开,自然引出nonverbalhumour,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形式幽默,尽管存在差异,但同样能让人捧腹大笑之余体会其中所含深刻本质。

接着以标题引入,对幽默大师Chaplin解读就迫不及待。

当然,如果任务太容易,同样影响导入效果。

  

(2)用时过长且偏离主题

  读前任务用时过长且偏离主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如必修4,Unit2,阅读教学,本单元话题“农业”,教材Warmingup部分围绕农作物种植、农村及农业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

Pre-reading部分通过WHO的统计数字来思考问题,并假设如果明天没了水稻将会怎样?

而阅读部分是关于著名农学家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

如果读前不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就农业问题展开,那么读前任务将很费时,也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偏离了文章主题。

  

(二)读中任务设计

  1.读中任务设计目的

  读中任务活动用时最长。

任务设计目的是应用多种阅读技巧如Skimming,Scanning和Careful-reading等来获取信息,掌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合作、讨论和探究中学习新语言知识,掌握必要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关注连接上下文过渡句、连接词,了解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搭建篇章。

《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指出,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特别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他们在特定语境中感知和学习新的知识。

即语言输入、内化过程,它为语言输出做准备。

  2.读中任务设计存在问题

  

(1)忽略语篇整体性而关注细节

  一篇完整的阅读材料,贯穿全文线索是非常清晰的。

所以读中任务设计要先把握文章整体语篇,后关注细节。

如必修5,Unit1,Greatscientists的Reading部分,如果第一遍Skimming就完成Comprehending部分练习1,让学生给文章信息排序,可能很难完成好任务。

如果先设置任务:

用读前部分所了解的要证明科学观点所需要的过程,用首尾定位法,即先确定①Findaproblem….⑦Drawaconclusion,后排序。

然后要求学生在每一段中找出与之相匹配keywords或topicsentence,把握文章整体后再来完成练习1就容易多了。

接着Scanning完成练习2问题,关注细节,这样对于文章理解将会事半功倍。

同时,发展学生阅读技能技巧。

  

(2)任务间层次性不分明

  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阅读材料大约需要三次不同策略的阅读任务。

此间的任务设计应该是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第一遍任务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心大意;第二遍任务更细致了解文章;而第三遍了解文章深层含义,关注美文佳句,全面了解篇章结构及作者意图。

比如,在第一遍常会有这样任务:

Findoutthemainideaofeachparagraph.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完成。

如果教师能够分层设计Findthekeywordsortopicsentenceofeachparagraph,或设置连线配对题。

虽然目标都是了解中心大意,但这样分层设计,让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或多或少获取信息,体验成功喜悦。

第二遍任务获取更为详细信息,如必修4,Unit3,Amasterofnonverbalhumour让学生描绘Chaplin,部分学生有困难。

如果利用多媒体呈现TheLittleTramp形象,呈现新词汇,如amoustache,awalkingstick等,扫除阅读障碍后再表达就容易多。

还有为全方位了解Chaplin,若用问题形式完成,就显繁琐。

若以完成表格形式来练习写阅读笔记,同时提示人物传记写法,那效果就更好。

再有,看电影TheGoldRush片段,给出配音。

观看吃皮鞋片段,学生领略Chaplin无与伦比想象力和幽默。

可配音时,水平差些学生难以完成。

若这样设计:

水平高些用英语,而差些用汉语,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每组同学就都认真揣摩人物特点,跃跃欲试,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所以,任务层次性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了重要性。

  (三)读后任务设计

  1.读后任务设计目的

  本着理解、运用、提高原则,读后任务目标大致如下:

(1)归纳、梳理所学语言知识,如summary或retellthepassage.

(2)就文章主题发表自己观点。

如TheMillionPoundBankNote读后任务是假设你彩票中奖有了很多钱,你会怎么花?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关注热点,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教师要根据不同材料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

  2.读后任务设计存在问题

  

(1)任务前铺垫不够充分

  对于新知识应用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所以任务前铺垫很重要。

如必修1第4单元Earthquakes的读后任务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许多学生显得茫然。

如果教师能再现一些关键词做好铺垫,那活动便会顺利展开。

  

(2)偏离主题内容

  读后任务设计仍然要紧扣主题。

如必修2,Unit5,Music,读后任务让学生组成乐队合唱,可是文章主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乐队”。

如果让学生讨论IstheMonkeearealbandwhentheydidnotwriteorsingtheirownsongs?

可能更会激活思维,理解音乐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真正内涵。

  四、结束语

  任务型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课堂,将阅读目标真实化,任务化,让学生在实现任务目标时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完成任务过程发展语言综合能力。

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知识、语篇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学会合作,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但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需求不尽相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材料特点,明确阅读技能目标,分析学情,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注意任务间的层次、衔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注重情感策略调整,强调在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互动,使每个学生每次任务都能有所收获;读后任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视野。

总之,以任务贯穿课堂,使阅读教学有趣、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

  [2]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3]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007必修模块1、2、4。

  [4]曹刚阳:

《谈中学英语课堂的有效导入》,《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年第四期。

  (责任编辑:

黄军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