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652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docx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

特色学校建设——农村中学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之路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梁光建

[摘要]按照党中央“314”总体部署,重庆市已成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市政府提出了在2012年基本实现非义务教育协调发展,2020年,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全市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建成西部教育高地的目标。

这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对促进教育公平的改革。

而重庆教育特殊的“二元结构”状况注定了这是一场教育机制改革的攻坚战。

这场战役,对农村中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村中学只有变被动为主动,走特色学校建设之路,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突出重围,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农村中学特色学校建设

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正式签订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市提出了“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科学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度、水平提升一体化的城乡教育统筹改革思路。

这对于农村学校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实现这个改革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身处农村的相对薄弱的学校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走特色学校建设道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质的飞跃,迎头赶上现代教育发展的大潮。

一、城乡教育统筹改革的实质是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所谓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政策与调配资源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有着“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特殊市情。

由于长期历史的、管理体制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偏低,不同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突出。

要实现统筹城乡教育就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加大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力度,科学处理好教育在规划、布局、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羁绊教育城乡发展失衡的矛盾,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

因此,教育均衡发展实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和全新的教育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教育视野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选择,更是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

二、特色学校建设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加强学校效能建设,而特色学校建设正是建立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第一,特色学校的教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性是特色学校的本质特征。

特色学校就是优质的学校行为过程及活动的良好结果。

我们可以认为,特色学校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成功,能够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兄弟学校和社会认可的学校。

创建特色学校的本质就是创优,即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创设有学校独特性的教育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出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第二,特色学校的独特资源可以较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独特性,是特色学校的核心特征,它是经过特色学校长期自觉努力建设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格。

特色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能提供“特”。

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的需要,既关注孩子的差异、为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也丰富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

第三,特色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增大农村的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及教育总供给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要靠加大国家财政投入来缓解这一矛盾是难以达到的。

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必须抓好内涵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事实证明,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他们通过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发展艺体特色教育,使这个处于重庆最西端的农村普通中学一举成为在重庆市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市级重点中学。

因此,创办特色学校可以改变原有的“外援”式学校发展方式,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农村中学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

创特色不是名校、重点校的专利。

任何学校只要努力都是可能做到的。

农村中学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得到社会关注和支持,没有特色显然是难以为继的。

通过创建特色教育项目,以点突破,点面结合,走“合格——规范——特色——品牌”的发展之路,农村中学是完全可以发展优质教育,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

(一)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

现代教育竞争是现代教育结构本身所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教育竞争机制包括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激励机制,教育自身调节、约束机制等,不能把教育竞争都看着是消极的东西,积极的教育竞争是每个学校前进的内在动力之一,是学校蓬勃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助推器。

一所学校缺乏竞争机制,就必然是要走向教育的死胡同的。

积极的教育竞争是学校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质教育的过程。

教育竞争总是为学校创设了一个发展的积极环境,正是在竞争过程中,创特色,展优势,互动发展,共同向更高层次、更新目标迈进。

(二)创建特色学校是农村普通中学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学校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得办出特色。

农村普通中学开展学校特色建设是发展优质中学教育的需要,是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整体优化,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过去的荣昌安富中学,经过多次与其他更加薄弱中学的合并,在办学条件、办学经验、办学成果和社会声誉等方面,和市内重点中学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就是与同一个县的重点中学相比,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也有很大的距离,甚至于在办学成果上一度落后于县内其他几所普通高完中。

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决策者根据自身的特殊性,提出了“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的超常规发展思路,挖掘传统优势项目,开展柔道、摔跤及陶艺等艺体特色项目建设,以学校的特色优势资源作为突破口,既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也推动了其他方面工作的发展,学校也“创重”成功,获得了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势头逐年好转。

如今,学校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继续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又发展了美术、舞蹈、跆拳道、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艺体项目,由点到面,使更多的学生能融入到学校的特色教育中,满足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宏毅”传统文化也在这些艺体项目的发展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学校真正走上了内涵式的特色学校发展道路。

(三)创建特色学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发展”的要求

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学校教育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统一、整齐划一的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下,学校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物,缺乏办学自主权,出现了“千校一貌”的局面,学校特色、教师特长被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被桎梏。

只有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生产线”出来的“标准件”,创建学校特色,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发展”。

荣昌安富中学从1991年建立柔道、摔跤队伍以来,培养了两名世界冠军,4名全国冠军。

多次在重庆市运动会,青少年柔道、摔跤比赛中获取冠军。

从2000年到2007年,柔道、摔跤队有39名学生考取上海体院、武汉体院的本科专业,为学生的多样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获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农村中学特色建设的几个原则

城乡教育差距的形成很大原因是农村学校在发展中存在长久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和薄弱之处。

对这些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化薄弱为特色,以此为突破口找到薄弱学校开展特色建设的道路。

在特色学校建设的道路上有几个原则要遵守。

(一)可行性原则

纵观许多特色学校,往往都是从优势项目开始的。

优势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优质性,能够逐渐向学校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扩散,继而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进而上升到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

因此,学校校长要通过分析研究,弄清哪些是自己的优势项目。

是办学理念,还是办学模式?

是学校文化,还是学校课程?

只有从优势项目入手,才可能较快地走上特色学校建设发展之路,并且由点到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继承性原则

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是学校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基于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重视学校的文化积累,回到学校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并由此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

那些成就显著的特色学校,往往是许多任校长有继承性地持续打造的结果。

那些换一任校长就更换几个特色项目以显示不断创新的学校,往往创建不成特色学校。

特色需要固化,需要稳定。

在对学校办学历史的追溯与反思过程中,荣昌安富中学结合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找准了学校积累、发展和创新的起点——传统的柔道、摔跤项目,并且在这个项目上重塑了学校的“宏毅”传统精神,使其得到了发扬。

即使是换了新的领导班子,学校也高举“宏毅”旗帜,在特色学校的建设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三)创新性原则

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创新活动实现的,创新既意味着对原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与突破,也意味着对新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探索,是做学校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或其他学校没有做过的事。

因此学校特色的创建既可以是对学校传统优势的发扬,同样也可以以学校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化弱势为优势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绝不是单靠项目、活动、形式、特点等来体现的,而是靠文化来支撑的,是一种长期的内在的深层校园文化的积淀。

这种文化是先进的文化,不是一般的文化。

不论外在表现有多少种和多么的不同,最终结果是必然要生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种氛围非常适宜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育人效益。

这个历程往往时间很长,得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打造才有可能生成出来。

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是不可复制的。

正因为不可复制,它才是独特的、创新的。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积累。

因此,农村中学在这一轮城乡教育统筹改革中既要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出击,走发展学校特色的道路;也要有足够的耐心,挖掘自身的传统,不断积累、深化,就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实现优质教育,实现城乡教育发展的统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2.《瞩目30年:

重庆教育的成就与经验》彭智勇《今日教育》2008年11月总第216期

3.《创新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尹霞等《科学咨询》2008年第14期

4.《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观》陶西平《中国教育学刊》2007.10

5.《主体自觉教育求真》钟代文《今日教育》2008.9

6.《普通中学实施特色教育的研究》蔡晓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