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2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设计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组合空间时,按“闹”及“静”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

如旅馆建筑中,客房部分应布置在比较安静的位置上,而公共使用部分则应布置在临近道路及距出人口较近的位置上。

(3)空间联系的“内”及“外”

公共建筑的各种使用空间中,有的对外联系功能居主导地位,有的对内关系密切一些。

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联系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

及内部联系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

2.人流组织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因其性质及规模的不同,不同建筑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合理地解决好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功能组织的重要工作。

(1)人流组织方式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

1)平面组织方就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特点是人流简单、使用方便。

2)立体组织方式:

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常把不同性质的人流,从立体关系中错开

公共建筑空间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际上是人流活动的顺序问题。

它涉及到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了使用要求,是否紧凑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有效的问题。

因此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不能忽视,应根据具体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深人的分析和合理的组织。

(2)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人流组织中的又一问题,尤其对人流大而集中的公共建筑来说更加突出。

人流疏散大体上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

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疏散,有连续的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门剧院、体育馆等X有的公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门学校教学楼、展览馆等人此外,在紧急情况下,不论哪种类型的公共建筑,都会变成集中而紧急的疏散性质。

因而在考虑公共建筑人流疏散时,都应把正常及紧急情况下的人流疏散问题考虑进去。

(三)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主要指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1.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三个要点

(1)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处理上,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

(3)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果。

2.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及特点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

即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1)分散式布局的组合:

有许多公共建筑,因其使用性质或其他特殊要求,往往可以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建筑进行布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组合体系,如某些医疗建筑、交通建筑、博览建筑等。

分散式布局的特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减少不同功能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适应不规则地形,可增加建筑的层次感,有利于争取良好的朝向及自然通风。

分散式布局又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形式。

在大多数公共建筑群体组合过程中往往是两种形式综合运用,以取得更加完整而丰富的群体效果。

(2)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把某些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如居住区中心的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市政中心等。

各类公共活动中心由于功能性质不同,反映在群体组织中必然各具特色,只有抓住其功能特点及主要矛盾,才能既保证功能的合理性,又能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

如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以两个圆弧状的高层办公楼,环抱着一个圆形大会议厅的组成建筑群,并置于一个长方形的台座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

 

第二章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

一、建筑空间及建筑造型

(一)建筑空间

空间是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具有形状、大小、色彩、材料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关系要素。

其视觉效果及一系列因素有关,包括空间限定的方式、闭合程度、深度感、形状、序列、材料、色彩等。

空间的效果直接受限定空间的方式的影响,建筑空间主要是由建筑的基本要素——面所限定,包括墙面、地面、屋顶以及自然的山、水、树水等。

地面及屋顶的高低起伏,墙面的直角开合影响着空间的效果。

无论单独或综合使用均可构成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内部或外部空间。

建筑空间是由其周围物体的边界所限定的,包括平面形状及剖面形状。

由于空间及空间的连续性或周围边界不完全闭合,建筑空间经常表现为复杂、通透,尤其是一些较开敞的不规则空间,其渗透和流动更为突出。

空间的形态及其比例、尺度的差异能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造成某种气氛,如开阔或宏伟、亲切或局促、压抑或开敞、单纯或复杂、静止或流动等。

建筑空间的秩序、材料及肌理、光影及色彩影响着空间的效果。

空问秩序是由人穿越其中时所经历的,随着人的视线的移动,空间因此而产生不断的深度及层次的变化。

空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相互联系、前后影响并通过连续的序列被人感知。

(二)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是指构成建筑空间的三维物质实体的组合。

研究建筑造型的目的是为了使建筑具有整体的美感,同时又具有多样化及秩序性,因此需要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对建筑进行形态塑造。

相似、变形、对比和均衡是常用的基本手法。

相似是指物体的整体及整体、整体及局部、局部及局部之间存在着共通的因素。

相似是形成整体感的重要条件。

变形是对基本造型要素作形态上的变化。

在建筑造型中变形表现为许多方面,如变尺度、变形状、变位置、变角度、变虚实和变高度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运用对比以克服单调。

建筑造型的对比常指大小、高低、横竖、曲直、凹凸、虚实、明暗、繁简、粗细、轻重、软硬、疏密、具象及抽象、自然及人工、对称及非对称以及形状、方向、色彩、材料的质感及肌理、光影等(图l-8-4)。

均衡是处理建筑造型视觉平衡感的手段。

体量、数量、位置和距离的协调安排是形成均衡的基本方法。

对称均衡及非对称均衡是建筑造型中的两种相互补充的组合方式。

对称的形式具有安定感、统一感和静态感,可以用于突出主体、加强重点、给人以庄重或宁静的感觉(图卜6人非对称均衡是利用形和位置的不对称关系造成空间的不同强弱。

二、建筑色彩

色彩是人对周围环境总的知觉的一部分,它能使人在空间中分清物体、传递信息,并影响人们的舒适及健康。

色彩在环境中是一种语言,它可作为一种信号对不同地点、场所的特征给予描绘,在复杂的空间中有助于向人们提供明确的结构,减少人对环境理解的困难。

勒·

柯布西埃曾指出用色彩进行设计可使人能够从混乱中清理出头绪。

许多大型复合空间结构如居住区利用色彩进行分区,一些机场、车站利用色彩引导人流的活动方向。

建筑色彩往往依靠其形成的环境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它有助于使建筑环境更富于人情味而克服机械的冷漠感。

色彩还可以改变建筑的体积感和形体,对改善工业区的环境质量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色彩有利于提供视觉刺激、改善单调、强调体积,或用于象征和装饰。

建筑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作用,它可以配合人的活动及行为需要促进空间的功能,如可使空间感觉更暖或更冷、舒畅或压抑、轻或重、及周围环境形成对比或融于其中,甚至可以通过色彩使建筑和空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及环境对比或融合的色彩处理是环境设计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它们经常在交替中不断被使用。

许多良好的建筑色彩用色不多,一般不超过3种色。

色及光的结合可以更加强化色彩的效果,强调出建筑中的一些重要部位或视觉中心,创造某种气氛。

三、建筑及环境

建筑及环境的关系包括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关系。

如山川、河流、树木、建筑。

街道、广场、小品设施等及建筑物的关系以及建筑物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这些都是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身心能够进行体验的外部空间。

所谓建筑环境,并不是指单幢建筑物,而是包括建筑物所处在的一个范围,即人们对建筑的内外空间、功能、形象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对建筑所处在的空间范围有较清晰的感受。

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建筑往往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无数个根据建筑物划分的建筑环境构成了整个城市的景观环境。

个别重要的建筑物可对一定范围的环境起控制作用,形成所谓的“地标”建筑。

地标建筑的形象和尺度感要鲜明。

而对于大多数建筑而言,均是一定环境中的一个要素或配角,建筑群体和其整体环境的形象和作用远大于单个的建筑,即建筑及环境的整体协调产生美、表现出城市的形象。

建筑设计创作应追求及周围环境整体上的美感,而不应不适当地强调单个建筑的自我表现。

每个建筑同时又是构筑城市外部空间的一个要素,因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不能脱离它本身所处的城市空间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建筑设计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同周围的建筑环境和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一起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使用及有意义的城市外部空间,并强化城市的特征。

建筑所处的环境不仅仅是人工的建筑环境,同时还包括自然的绿化、水体和地形地貌环境。

将建筑物及周围的绿化和水体环境以及自然地形地貌充分地结合,不论是纯自然的还是人工建造的,都会产生强化建筑特征和扩展建筑空间的作用。

建筑及环境的结合及融合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因此建筑应该充分体现对已有环境

的尊重和利用。

德国新天鹅堡

看完这个镇的“天安门”办公楼,我们再了解一下各地的豪华办公楼和豪华建筑,即使以千万为限也是举不胜举,数目太多,随意列举几个普通的例子看看即可。

外号白宫的顺德区政府大楼以及周围配套工程,据说造价20亿

重庆市忠县黄金镇政府

第三章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一、地形条件

1.布局

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如河谷地带。

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

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

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

3.小气候

地形及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及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

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

4.坡度

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见表l-2-1。

二、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

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

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

四、五层建筑120kPa。

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

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

1.冲沟

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

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

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

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

2.崩塌

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1-2-1所示)。

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3.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重、水或震动等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如图1-2-2所示)。

场地设计时,应明确滑坡地带及稳定地段边界的距离,项目和建筑应尽量避开。

也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水浸蚀或修筑保护坡脚的措施予以防治。

4.断层

断层是岩层受力超过岩石体本身强度时,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整体性,而发生的断裂和显著位移现象(如图1-2-3所示)。

在选择建筑用地时,必须避免把场地选择在地区性大断层和大的新生断层地带。

5.岩溶

岩溶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被地下水侵蚀成溶洞,产生洞顶塌陷和地面漏斗状陷穴等一系列现象的总称。

6地震

地震是一种具有很大危害性的自然现象。

用以衡量地震发生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大小的标准称为震级。

里氏震级共分10个等级,震级越高,强度越大。

表示地震发生后造成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的地震烈度,共分12度。

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可分为3类:

(1)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一般是稳定岩石、坚实均匀土、开阔平坦地形或平缓坡地等地段。

(2)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一般是软弱土层械饱和松沙、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松软的人工填土)和复杂地形问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等地段。

(3)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一般是活动断层,以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等地段。

场地设计的防震措施如下:

(1)人员较集中的建筑物,适当远离高耸烟囱或易倾倒、脱落的设备,以及易燃。

易爆的建筑物。

(2)考虑防火、防爆、防有毒气体扩散措施。

(3)建筑物间距适当放宽。

(4)基地内通道最好不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便于地下管道发生断裂时及时开挖抢修。

(5)场地内的一切管道,采用抗震强度较高的材料。

(6)架空管道和管道及设备连接处或穿墙体处,既要连接牢固以防滑落,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拉断。

三、基础设施条件

场地周围和场地内已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铁路、水路运输和供电、给水、排水管网线路的相对位置、标高、引线方向、接线地点等,对场地中的交通流线组织、出人口位置选择、动力设施和用水用电量大的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具有很大影响。

因此,及现有设施的关系应处理得当,做到敷设简便、线路短捷、使用方便、投资低。

场地设计之初,首先应了解的基础设施条件一般包括:

(一)交通状况

1.城市道路

包括城市道路的性质,即是交通性道路还是生活性道路;

是城市主干道还是城市次干道;

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

另外,还有道路转折点、变坡点、交叉口的标高及坐标。

2.铁路

编组站的位置、标高,专用线接线位置的坐标、标高和引线方式。

3.水路

码头的位置及其标高,海、河、湖水的枯水期、丰水期水位等。

4.交通

车流量及人流量的情况以及城市交通组织的要求。

(二)给水

场地内的供水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由城市供水系统管网供给,需了解城市供水管网布置情况,及场地连接点的管径、坐标、标高、保证供水的压力等;

另一种是自备水源,需了解是水井、泉水、河流取水还是湖泊、港湾取水,了解水量大小、水质的物理性能。

化学成分和细菌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所规定的饮用水标准的卫生条件,还要考虑枯水季节水量的供应问题,以及排水季节防洪和净化问题。

(三)排水

场地内的排水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排人河湖,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的污水,要了解并处理好排放口的坐标和标高,避免河湖水倒灌;

第二种是排人沟渠,应注意排出口的坐标和标高;

第三种方式也是最常见的,即排人城市排水管网,新解其管径、坐标、标高和坡度,并核对允许排人量的要求。

同时,污水排放的标准须经规划、环保部门批准。

另外,对于场地的防洪问题,需了解城市的防洪设防标准、洪水多发日期以及持续时间;

还应了解所在地区的防洪工程规划及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等。

必要时也需了解当地的暴雨计算公式。

(四)供电、电信及有线电视广播

需了解电源位置、接线距离、可供电量、电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

一般用电大户可能要增设变压器或自备电源。

需了解场地附近的电信及有线电视广播线路状况以及容量情况,充分利用城市公用系统设施。

(五)供热及供气

要了解城市或区域热源、气源位置,以及场地周围供热、供气管网的状况。

四、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一)用地范围及界限

一般在项目建设之初,由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城市道路中心线、城市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控制线问图l24所示)。

(二)及城市道路和交通的关系

1.基地及城市道路红线

项目基地范围由规划部门划定的项目用地界线来确定。

基地应及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道及城市道路红线相连接。

通道的宽度及及城市道路衔接的位置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

基地及城市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

主管部门可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另划建筑控制线。

建筑物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2.建筑及道路红线

(1)不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建筑物的台阶、平台;

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人道路红线。

(2)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

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篷,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lm,并不大于3m;

3.5m以上允许突出阳。

、凸形封窗、雨篷、挑檐,突出不应大于lm;

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桃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在无人行道的道路红线内,上空2.5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

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lm。

建筑突出物及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不得向道路红线内上空排泄雨水。

(3)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其净高、宽度等应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

3.场地出人口

(1)基地通道出日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车站、车场等X其通道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距大中城市主于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人口)边缘不应小于5m;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当基地通道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及城市道路连接。

(2)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

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物、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同时满足:

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的长度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基地至少有2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通道出口;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于道的交叉口;

建筑物主要出人口前应有供人流、车流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

4.停车场车位数量

除按建筑规模对停车场车位数量及面积进行估算外,应满足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及场地位置提出的特别要求。

(三)规划控制指标

在进行场地设计时,应满足城市规划规定的一系列控制指标及相应要求,以保证场地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并及周围环境和城市公用设施协调统一。

这些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层数X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等。

(四)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噪声防治、消防和城市景观等要求

五、场地总平面设计

(一)功能分区

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必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使用功能、交通运输联系、防火和卫生等要求,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分成若干组,结合基地内外的具体条件,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就是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等要求来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

功能分区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起伏和场地的平面形状,合理使用土地,特别是在山区要因地制宜,灵活分区。

一般功能分区是以通道作为边界的,因此,基地内通道的组织对于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至关重要。

另外,河渠、绿化带等也往往作为功能分区的界限。

(二)建筑布局

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通风以及景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及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空间的关系等方面。

、(三)竖向设计

场地竖向设计就是将建设场地的自然地形加以改造平整,进行竖向布置,使改造后的设计地面能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

一般来说,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相互之间的标高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少开土石方量,经济、合理地确定建筑物、道路等的竖向位置。

二.设计地面的形式

改造后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地面称为设计地形或设计地面。

设计地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

(1)平坡式

平坡式是将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没有剧烈的变化。

(2)台阶式

台阶式是由两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相连接而成的,在连接处一般设置挡土墙或护坡等构筑物。

(3)混合式

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如根据使用要求和地表特点,把建设用地分为几个大的区域,每个大的区域用平坡式改造地形,而坡面相接处用台阶连接。

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

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

场地面积大小;

土石方工程量多少等。

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应选用平坡式;

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采用台阶式。

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2.设计标高确定

(1)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

1)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