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2299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及解析.docx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及解析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2.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B.牛奶C.蔗糖D.植物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4.2019年是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150周年。

为纪念门捷列夫,将在1955年发现的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钔”,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有关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是Md

C.原子序数是101

D.相对原子质量是258g

5.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6.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Ne②Mg③Mg2+④H2O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7.下列物质不溶于水的是(  )

A.酒精B.硝酸C.蔗糖D.铁锈

8.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子的种类不同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间的间隙不同

C.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D.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9.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洗涤剂去除油污B.用白酒去除水垢

C.用小苏打发酵面粉D.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10.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锆误的是(  )

A.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2.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铝片B.钢材C.白酒D.蔗糖

13.中国古诗词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下列对划线部分的相关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燃烧秸秆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14.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铜作导线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15.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几种微粒结构示意图,请用相应微粒代号填空。

(1)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_____;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

(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

(4)表示离子的是_____。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右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18.从①N、②K、③

⑤氦、⑥Cl中进行适当选择,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用语。

(1)2个氦原子____。

(2)由④形成的阴离子____。

19.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2)3个氖原子_____;

20.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完成下题:

(1)请根据上表写出关于氩元素的一条信息:

______。

(2)镁与铝两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在于______;由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所示)可知;溴元素与上表中的______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第11号元素钠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____(填“元素”或“原子”)。

(4)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_____。

(6)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

稀土元素T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Tm的判断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的质子数为69

②属于金属元素

③原子的中子数为69

④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22.元素组成万物

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周岁的生日。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①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______。

②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你的观点及依据是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1.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液氧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C

【解析】2.

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

C。

3.A

【解析】3.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不正确;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故C不正确;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故D不正确。

故选A。

4.D

【解析】4.

A、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钅”旁,钔元素是金属元素,故A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是元素符号,钔元素元素符号是Md,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钔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01,故C正确;

D、钔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258,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

故选D。

5.D

【解析】5.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数及核电荷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并不密切。

故选:

D。

6.B

【解析】6.

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Mg2+表示镁离子,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或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A、①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②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④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故A不正确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正确;

C、④表示1个H2O2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C不正确;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不正确。

故选B。

7.D

【解析】7.

A、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故不符合题意;

B、硝酸易溶于水,故不符合题意;

C、蔗糖易溶于水,故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难溶于水,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解析】8.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9.B

【解析】9.

A、用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去除油污,故A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要成分有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白酒,不能用白酒去除水垢,故B不正确;

C、小苏打在面团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则用小苏打发酵面粉,故C正确;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故D正确。

故选B。

10.D

【解析】10.

A、由碘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石”字可知,其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故B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故C正确;

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的核外有5层电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碘元素位于第5周期,故D错误。

故选D。

11.C

【解析】11.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不能用明矾区分硬水和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污,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液的质量,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12.D

【解析】12.

A、铝是由铝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B、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白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蔗糖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解析】13.

A、“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本意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露珠,由气态的水变为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煮豆燃豆萁”的意思是煮豆时豆秸在锅底下燃烧,燃烧秸秆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解析】14.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A、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碳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解析】15.

A、由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

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说法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x=17﹣2﹣8=7,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圆圈内的数字是17,为氯元素,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6.①④和⑤③和⑤⑤

【解析】16.

(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小于4个,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①;

(2)粒子的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时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④和⑤;

(3)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③和⑤;

(4)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时该粒子表示离子,故表示离子的是:

⑤。

17.3失去最外层电子数Na+、Cl-

【解析】17.

(1)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填3;

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故填失去。

(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较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3)由图可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Na+和Cl-,故填Na+、Cl-。

18.2HeS2﹣

【解析】18.

(1)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元素的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时,在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所以2个氦原子的符号为2He,故填2He。

(2)由图可知,④元素的原子为硫原子,其核外最外层的电子数为6,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符号为S2﹣,故填S2﹣。

19.O23Ne

【解析】19.

(1)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其符号为O2,故填O2。

(2)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元素的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时,在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所以3个氖原子可以表示为3Ne,故填3Ne。

20.氩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质子数不同氟或氯失去

【解析】20.

(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

氩元素位于0族,是稀有气体元素,且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核电荷数是18等,故填氩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

(2)镁元素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铝元素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数,由此可知,元素的种类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不同;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35-2-8-18=7,根据最外层电子相等化学性质相似可知,溴元素与上表中的氟元素、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填氟或氯。

(3)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填失去。

21.肥皂水元素隔绝空气③

【解析】21.

(1)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填肥皂水。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元素,故填元素。

(4)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移除可燃物都可以灭火,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从而灭火,故填隔绝空气。

(5)①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9,所以原子的质子数为69,选项正确;

②铥字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③原子中质子数等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选项错误;

④有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选项正确,故填③。

2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属于物质,不属于元素不属于同种元素;这两个微粒核内质子数不同

【解析】22.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属于物质,不属于元素;

②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这两个微粒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