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2419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1周年纪念日。

50多年来,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从未过时;雷锋的传人层出不穷,生生不息。

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成为亿万中国人秉承倡导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焕发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是雷锋精神的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核心;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是雷锋精神的特征;甘当革命“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

  雷锋精神,永远的价值标杆!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发达,物质如何文明,雷锋精神永不褪色、常学常新,始终是引领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一面旗帜。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跨越时代、与时俱进,之所以能历久弥新、代代传扬,归根到底,在于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内涵,而构建、推进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众性、创新性的实践,又不断赋予雷锋精神以丰富的时代内容。

弘扬雷锋精神,就要正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选准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着力点,让雷锋精神发出时代最强音。

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坚定信仰,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像雷锋那样言行一致、老实守信,像雷锋那样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像雷锋那样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

弘扬雷锋精神,就要以雷锋精神为镜,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力量,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弘扬“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青海的精神高地,为推进青海战略任务、实现伟大“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接力雷锋我们身边的感动

  赵红霞:

清淘工中的“女专家”

  “要说最近忙些什么,还是跟以前一样,除了下水道,就是化粪池。

”谈到自己的工作,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赵红霞笑着说。

  在环卫战线上奋战了二十多个春秋,成为清淘工中的“女专家”,赵红霞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努力。

面对这份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工作,赵红霞说,这么多年坚持了下来,自己早已对这份事业有了深深的热爱,虽然工作量越来越大了,也没有节假日,还会随时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身体允许,还会一直干下去。

  二十年前,因工作需要,赵红霞从西宁市城北区城管局清扫队调往服务科,成了局里唯一一名女清淘工,干起了环卫工作中最苦、最累、最脏、也是最让人瞧不起的掏粪工。

从此,赵红霞便成了一个大忙人,每天早出晚归,没日没夜,没有了节假日,甚至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她还在为居民疏通卫生间的下水道。

  多年来,赵红霞下过无数次化粪池,忍受着熏人的毒气和飞溅到脸上的粪便,清掏污物,疏通水道,也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但她从没有退却过。

她不怕脏和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弘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行业精神,把美好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执着追求的环卫事业。

由于长期受粪污和毒气的腐蚀,赵红霞的皮肤日益粗糙,脸色不再亮丽,然而,她工作依然一丝不苟,内心依然亮丽如初。

她把最苦、最累 、最脏的环卫工作当作表达自己价值的舞台,用坚韧的肩膀挑起了净化城市、美化城市的重任。

她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感染和感动了很多人,被誉为“西宁的时传祥”。

  葛军:

坚守天路的“鸿雁”

  二月的最后一周,刚刚跑完从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镇的邮路,顾不上休息,葛军又开始在格尔木市内送教材。

“就要开学了,不能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得及时准确地把教材送到学校。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葛军说,“每天很忙碌,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奉献的快乐,也深感肩负责任的沉重,我时刻鞭策、提醒自己要做好本职工作。

  自2009年7月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镇自办邮路开通后,这条邮路就成了世界上距离最长、海拔最高的乡镇邮路。

这条邮路沿线设立22个邮件交接点,每周一班,往返两天,单程约470公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

邮路开通后,三十出头的葛军因政治素质好、身体条件好、业务过硬等诸多优势成为邮递员候选人。

得知消息后,他多次主动请缨,同事纷纷劝阻,说他刚得爱女,妻子尚在医院,这条邮路不仅艰辛还有生命危险。

他却说:

“家事重要,工作更重要,这条邮路是很辛苦,但总得有人来干……”

  葛军义无反顾地挑起重担,开始了大半年都在与沙尘、雨雪相伴的邮递生涯,成为“鸿雁天路”精神和物质的重要传递着。

邮路上恶劣的气候和危险的处境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车轮,他与疯狂的沙尘赛跑,与突如其来的风霜雨雪抗争,与高海拔较劲,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邮运任务。

他曾不顾刺骨的洪水倾力保护邮件,曾在中秋佳节迎风冒雪将月饼送到志愿者手中,曾无数次紧急救助沿线的陌生人……葛军与沿线的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战士心中的“葛班长”、沿线生灵的保护者、农牧民的好朋友、“五道梁”上的救命人,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赵婷: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马上就要开学了,希望这笔钱能快点汇到学校。

”这几天,赵婷总是拿着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岗察乡中心学校的校长李嘉东联系,原来赵婷得知学校有三个孩子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所以想赶在开学前把钱汇到学校,帮助他们解决目前的困难。

  对于赵婷来说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捐助,也算不清到底捐了多少了。

1994年的一天,中国青年报上一张失学小女孩渴望知识的眼神震撼了赵婷的心灵,她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出了第一笔钱——30元善款。

从那时起,她的爱心之旅开始起航。

50、100、200、300、500、1000、2000元的善款源源不断地从赵婷手中传递出去。

二十年来,赵婷的爱心撒播到遥远贫困的山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感谢信、受助学生的感谢信、慕名而来的充满敬意的信件雪片一般飞回来。

信中那些真诚的感谢,衷心的祝福将赵婷包裹得满满当当的。

赵婷开心地笑了,沉浸在助人的快乐和幸福中。

  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她不仅给予金钱资助,还不断写信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她已经以“结对子”的方式帮助了五位儿童重返校园。

宁夏盐池县的王玫芳,赵婷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资助到高中毕业。

为资助王玫芳的学业,赵婷还发动家人伸出援手。

  2011年,赵婷在休假期间还参加了一个骨髓捐献计划,并在中华骨髓库留下了自己的血型。

一年后的7月末,捐献中心打来,说有一名儿童患者急需要她的骨髓,赵婷二话没说,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了四川华西医院,捐献了自己的骨髓。

赵婷衣着简单、生活简朴,她用最朴实的价值观,诠释了“诚信、友善”的精神。

2013年,赵婷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青海好人”等荣誉称号,赵婷说,“小时候,我认为帮助他人是我的本质;长大了,我认为帮助他人是我的义务;现在,帮助他人已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

  罗加扎特:

和一位汉族老人的故事

  今年51岁的罗加扎特是青海湖农场的一名普通藏族职工,他用28年的时光赡养着一位非亲非故的汉族老人,用纯朴和真诚演绎了一段“藏汉一家亲”的人间佳话。

  罗加扎特赡养的汉族孤寡老人名叫张文淍,河南省中牟县人。

1965年,张文淍寄居在青海湖农场一个废弃的窑洞里拾荒,过起了流浪生活。

张文淍一生未婚,无儿无女,拾荒只能勉强混口饭吃,更不用说遭遇病痛。

那时,每当他路过罗加扎特家,都会进去坐一会儿,喝一碗滚烫的奶茶,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和一家老小拉拉家常。

在这里,他能享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1984年,20岁出头的罗加扎特看到张文淍生活贫困,产生了赡养老人的想法。

罗加扎特对老人说:

“老汉,就住我们家吧,我们吃啥,你就吃啥,你就是我们家的亲人”。

罗加扎特朴实诚恳的话语感动得老人流下了热泪。

就这样,本来也不富裕的罗加扎特家里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员,从此,老人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人情礼节、头疼感冒等都由罗加扎特来操心。

20多年如一日,他以宽广的胸怀和藏民族的纯朴,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老人的衣食起居,老人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安度着晚年。

  去年87岁的张文淍去世了,临终前,张老汉给罗加扎特交待了自己的后事,他要按藏族习俗进行火葬,把骨灰洒在这片草原上。

如今,罗加扎特在工作之余还常骑着摩托车,凭借一口流利的藏语,深入到农场周边牧户家中,宣传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罗加扎特的行动,感动和带动着身边的人,他们愿意和罗加扎特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平凡小事奉献不平凡的爱心。

近几年间,罗加扎特先后获得“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青海十佳人物”、“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

  雷锋爱心车队:

搭把手就能帮到别人

  “‘车让人让出一分和谐,人让人让出一分快乐,车让车让出一分平安。

’这是我们雷锋爱心车队的座右铭。

  这两天,雷锋爱心车队的司机师傅们聚在一起聊天时,经常会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话题,“因为电视、报纸、网络上都在宣传,我们车顶的显示屏上也播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大家对这24个字一点也不陌生。

”闫立平说。

  在聊天中,有的师傅说:

“免费接送一下残疾人,是很平常的事,但传递的却是助人为乐的品格。

”有的师傅说:

“乘客把东西落在了车里,我还得花功夫专门跑一趟送回去,虽然影响了收入,心里很踏实。

”有的师傅说:

“在拐弯的地方把车开慢一点、多让一让正在过马路的行人,表现出来的就是友善。

”有的师傅说:

“每天把车擦得干干净净,友好对待每一个乘客,这也是一种敬业。

”……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认认真真地去做,搭把手就能帮到别人,这样也表达出了我们自己的价值,我们觉得很自豪。

”闫立平说。

  西宁市雷锋爱心车队是一个由50辆车、100名“的哥”、“的姐”组成的团队,多年来,车队一直坚持着为特殊群体做公益服务。

车队的每一辆车里都挂有一个报刊架,司机师傅们会把每天的《西海都市报》、《西宁晚报》放到里面,不仅自己阅读,也方便乘客们阅读。

闫立平说,每一辆雷锋爱心车,同时也是一辆特殊的流动宣传车,时刻在把社会正能量传递给乘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大连理工大学支教团:

奉献在高原深处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有一个奉献在高原深处的集体,一个将大海与大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集体,这就是大连理工大学赴青海研究生支教团。

十五年来,80名大连理工大学学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以知识和技能来报答祖国的培养,以奉献和付出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15年过去了,我觉得支教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

”2000年,潘晓丹作为第一届支教团成员,在化隆回族自治县支教一年,如今回忆起支教的那段时光,潘晓丹十分感慨。

  今年2月,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李康,从大连出发,一路风尘仆仆,顶着高原的寒冷来到同仁县他曾经支教的地方做公益事业,这已经是李康第三次来同仁县。

“雷锋精神就是人生价值观最好的表达,做公益事业离不开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社会发展需要榜样的力量同样离不开雷锋精神。

践行雷锋精神不是一种口头上的语言,而应当是实际行动。

  2013年,新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地增设了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支教点。

“我们帮助了别人,内心就会充满愉悦,希望为这里的孩子开一扇窗,让他们可以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潘博说。

  秦东林:

助人为乐精神永不“退休”

  40多年来,不管是当战士、当干部,还是退休,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奉献社会。

家住昆仑路西社区的秦东林,是一位复转军人,十几年如一日无私照顾辖区孤残老人于秀英。

  秦东林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学生时代深受“雷锋精神”的熏陶,“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但凡与雷锋有关的事迹、歌曲、日记,秦东林至今都还依稀记得,”在我们那个年代,《雷锋日记》是必读书目之一,雷锋歌曲也是人人会唱,人人都向往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如今,虽然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但雷锋精神一直在我们的心中延续,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公交车上让座位,马路上搀扶摔倒的老人,向灾区捐款捐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却是无限的”。

在他看来,虽然工作退休,但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永远不会退休,他所做的就是希望更多人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诚信、互助、友爱的良好氛围。

  王兴辉:

让更多的人成为雷锋

  今年24岁的王兴辉是一名创业青年,也是青海义工联服务队队长,18岁时他创建志愿者QQ群,开始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在6年的时间里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共募集善款十多万元,救助贫困儿童500名,结对帮扶残疾人80户,受益群众达3万多人次。

  青年志愿者与雷锋精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表达着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王兴辉说,作为“90后”并不缺乏信仰和追求。

许多“80后”和“90后”已经从老一辈手里接过了接力棒,认识雷锋、学习雷锋,让雷锋精神世代相传。

他觉得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将雷锋精神融入青年志愿者爱国、助人、友善、团结的公益心态中,将雷锋精神践行在青年志愿者坚定、专注、无私的服务行动里,从小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关心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让弘扬雷锋精神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让关爱他人成为一种习惯,让更多的人成为雷锋。

  “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每个人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每个人在自己的家庭里,孝顺父母,关爱子女,这应该是当代青年人的追求。

”王兴辉说。

  陈媛:

心存善念做力所能及的事

  陈媛是一名年轻的公司白领,同时也是安利青海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

又到了一年一度学雷锋的日子,她和同事们在工作之余,正着手准备在3月5日这天,帮助实现西宁市光明小学的留守流动儿童的愿望。

  “做公益事业、做一名志愿者不一定就要有钱,就要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只要心存善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就会给社会带来很多温暖。

光明小学的许多留守流动儿童性格比较孤僻,我们去帮助他们,不仅是捐钱捐物,还带他们去科技馆、动物园,跟他们结对子交朋友,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融入社会,我想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是非常有益的,与当前正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一致的。

”陈媛说。

  9年前入职安利公司同时开始组建并管理安利青海志愿者服务队,陈媛带领着150名志愿者,开展了近百项志愿者服务工作。

无论是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还是做聋哑盲童的眼耳口,或是在可可西里担当环保宣传大使,甚至在抢险救灾一线,陈媛总是充满了活力与快乐。

  做了9年的公益事业,陈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念似乎很大、很抽象,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把废纸扔进垃圾筒、下雨天给身旁的人撑一下伞、扶一扶过马路的老人、甚至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事情很小,同样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雷锋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

  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崇高的精神符号,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引领无数中华儿女坚定信念、涤荡灵魂、言行一致、服务人民、与时俱进、成就理想。

  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蕴涵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及“见贤思齐”、“三省吾身”等在雷锋身上都有生动表达,比方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爱岗敬业、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勤于修身等。

基于此,我们说,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雷锋是永远的榜样,雷锋精神是不朽的丰碑。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责任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还需要全党全社会付出艰苦的努力。

其实雷锋精神虽然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他所做的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于细微处见精神。

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只要我们真心学雷锋,就能像他那样,成为平凡英雄。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让我们一如既往,比肩“风云人物”,靠拢“中国好人”,感动中国、快乐自己、和谐社会、美好人生,着力培育和践行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构建精神坐标。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张立群)

  奉献,我不变的追求

  1962年,当我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恰遇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离开了人世,为新中国建设奉献出了22岁年轻而又珍贵的生命。

人生的道路上,我和雷锋擦肩而过,但雷锋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却成为了我一生学习、追求的标尺和目标,伴随我成长,激励我进步,影响我一辈子的人生道路。

  从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雷锋的无私奉献。

他自己穿着补了又补的袜子,但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却慷慨解囊;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50多年过去了,但这些耳熟能详的平凡故事,其实就是雷锋同志激励我一步步成长、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能坚持奉献的力量源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超乎想象的变化,但雷锋同志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是我不变的追求。

虽然,我工作的岗位是极其普通的,工作是极其平凡的,但生活在我周围的人,有许多都是普通的老百姓,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因此,我们要像雷锋一样,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为事业、为群众,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雷锋精神的核心就为人民服务,只要把我的爱心奉献在工作的每个环节,表达在为党为人民的高度自觉上,只要对工作有利,能帮助别人,不计个人得失,不讲工作苦累,不谈条件好坏,不管价值大小,就是一种奉献。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是走到哪里,在何种岗位,我都要像雷锋一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为青海的“三区”建设,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互助县委宣传部 贺生胜)

  追“锋”族:

追的就是“大爱”

  雷锋的无私“大爱”感染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甘愿做“螺丝钉”、当“傻子”,无私地奉献青春、奉献力量、奉献自己的一切,他将“大爱”播撒到人们的心田,让其扎根、开花、结果。

  回想起小时候,虽然物质不充裕,但精神大餐却是“味浓”而又“醇厚”的,可以说,在那时,雷锋就是一个全民偶像,用现在的话来说,人人都是雷锋的“粉丝”,都是追“锋”族,“做好事”三个字就像烙在了心里一样,不管在哪,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了做好事的时机。

而在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想要的东西也多起来,肩上压着的担子自然也就特别重,于是就会忽略或者说无暇顾及一些东西。

有人说,时代不一样了,在现在这个社会,雷锋太“傻”,雷锋精神已经有些过时了;还有人说,雷锋近乎“完人”,真是没法学啊,这不是给自己出难题吗。

  事实上,雷锋精神远没有那么遥不可及,积小善成大爱,“大爱”的光辉无时无刻不照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是真诚、奉献,是诚信、文明,是爱岗、敬业,是帮助、服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种无私的“大爱”更加璀璨夺目,它散发着光热,照亮他人,传递着正能量,温暖社会,带来真善美,带给我们感动。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追“锋”族?

答案就是放下急躁,以大爱之心做人,以感恩之心做事。

  大爱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达。

正如歌里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青藏铁路公司 高 斌)

  从“有限”到“无限”的信念

  我去过崂山北九水。

在山涧里,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有两个字:

“抱一”。

有人告诉我,“抱一”出自《道德经》,就是抱定一个理想、一个信念的意思。

我认为,用“抱一”形容雷锋,是再合适不过的。

  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他的“一”,他的信念。

没有这个从“有限”到“无限”的信念的支撑,雷锋是很难做一辈子“傻子”的。

做好事不仅要花自己的时间,还有可能要掏自己的腰包,甚至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

  然而当下,冷漠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面具,意义和价值在疑心中消解,行动与实践在质问中延宕。

扶起跌倒老人会不会反被诬陷撞人?

爱心捐助会不会反被贪污挪用?

由此可见,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雷锋,更需要他那种纯粹、守恒的精神,也更需要用坚定的信念,去回击疑心与质问。

  其实,虽然我们身处象牙塔里,但是,国家、人民、责任、担当,离我们并不遥远。

很多遥远山区,每到寒暑假,都会有大学生志愿者去支教;汶川、玉树地震的现场,都有大学生救援时忙碌的身影;每逢假日,也有很多同学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做些家务……而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公交车上给有需要的人让个座,甚至只是微博寻人、网上捐物的一次顺手转发。

举手之间,我们都在践行雷锋的信念。

  像雷锋一样,怀有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信念,不为冷漠所扰,不为利益所惑,我们才会将青春的激情,燃烧在一件件平凡却暖心的事情上。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 韩文丽)

  网友说雷锋

  爱nimen: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恰恰是新的社会状态下,雷锋精神满足了温饱的人们内心的渴求和心理满足。

所以学习雷锋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但不过时,而且十分必要。

  放手去爱:

雷锋是生活中的“吝啬人”,却是热衷公益事业的“有钱人”。

雷锋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

  上网评新闻:

遵守社会公德,举手之劳时助人一下,都是雷锋精神的应有之义。

我们不必刻意去做“活雷锋”,只要做好本分,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对雷锋精神的践行。

  nonojulia:

助人为乐,在助人之时,心里真会感到愉快。

而这一精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

  少杰:

雷锋是跨时代的精神坐标!

我们应该让雷锋精神永远留传在人们心中,而不是只在雷锋日来临的阶段。

让新一代的孩子们更深地了解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

  @manfu:

雷锋精神,思念不如传承,语言不如行动,个体不如群体,让我们携手帮助身边人。

  @小PAN的微博:

其实,学雷锋并非做英雄,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

伸把手,出把力,那个瞬间,最美。

有言道:

学习雷锋好榜样,会内会外同声唱,守望相助暖意浓,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