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3550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

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

2020-2021部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

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别人喝彩

   我曾应邀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

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

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在何处。

校长说:

“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唯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竟值得这样推崇。

   由此,我还想起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喝彩的场面:

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得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

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自己狭隘自私和妒忌的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①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                ________

②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                  ________

③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        ________

(2)读句子,体会加下划线的词和标点,按要求写句子。

①“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用“未必”写句子)

②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

(写一个句子,用上双引号)

(3)第2自然段中的横线上是法国运动员高举的横幅上的一句祝贺语,请你联系后面的话,想一想:

法国代表团究竟在祝贺什么呢?

请写上一句合适的祝贺语。

(4)文中举了两个“为别人喝彩”的例子。

请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有一个班的学生在为________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的同时,也不忘________,所以获得了奖。

②法国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________,但法国人仍能________,他们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5)文中第4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根据画线句子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

【答案】

(1)①疑问;②忽视;③大方

(2)①这次考试时间短,未必表明他不能做完所有题目。

②那个小男孩是大家公认的“破坏大王”。

(3)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

(4)①自己班的运动员;为别人喝彩;②北京;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

(5)排比;美德;人格修养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先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再依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疑惑:

迷惑,不理解。

怀疑,不相信。

忽略:

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

大度:

胸怀开阔,气量宽宏。

(2)①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②“道德风尚奖”这儿的引号是个特定的称谓。

仿写时注意双引号的作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第2自然段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连用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解答时仿照文中的句式补写,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①疑问、②忽视、③大方

(2)①这次考试时间短,未必表明他不能做完所有题目。

②那个小男孩是大家公认的“破坏大王”。

(3)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

(4)①自己班的运动员、为别人喝彩、②北京、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

(5)排比、美德、人格修养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①主要考查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表意恰当。

②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第2自然段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课外阅读

语文书

   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时髦的服装。

你问我到底爱什么?

我将自豪地对你说:

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

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

语文书,我该怎么感谢你呢?

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a、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里邀游,使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转眼就过了5个春秋。

你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懂得怎样看书,怎样作文。

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

   啊,我爱的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

(1)按“我爱语文书”,“我感谢语文书”,“我个心觉着的语文书”三个意思,在文中“//”分段。

(2)短文中第2、3、4自然段都是具体写________。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写下来。

①形容器物的小而精巧。

________    ②形常连续不断。

________

(4)写出一处写语文书作用的句子。

(5)本文的写法是(  )

①借物抒情       ②借物喻理        ③借物喻人

【答案】

(1)2、3、4自然段为第一段;5、6自然段为第二段;7自然段为第三段。

(2)我爱语文书。

(3)小巧玲珑;源源不断

(4)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a、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生动的语向我们讲解:

你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里邀游,使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你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懂得怎样看书,怎样作文。

(5)①

【解析】【分析】

(1)按段意划分段落比起直接给段文分段容易些,解答时带着问题读短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2)解答此题时结合第一段段意可知短文中第2、3、4自然段都是具体写我爱语文书。

(3)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短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2、3、4自然段为第一段;5、6自然段为第二段;7自然段为第三段。

(2)我爱语文书。

(3)①小巧玲珑②源源不断;

(4)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a、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生动的语向我们讲解:

你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里邀游,使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5)①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给短文划分段落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2、3、4自然段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课外阅读。

太阳路

贾平凹

   ①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

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

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也离不得它。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

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啊,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②"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③“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④“去太阳上有路吗?

   ⑤“当然有的。

   ⑥"啊,那怎么走呀?

   ⑦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⑧“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都会知道了。

   ⑨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

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梅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

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

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

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

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

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

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⑩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

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

“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⑪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⑫“傻孩子!

”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⑬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

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⑭奶奶问我们:

“这路怎么样呢?

   ⑮妹妹说:

“这路太陡了。

   ⑯弟弟说:

“这路太长了。

   ⑰我说:

“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⑱奶奶说:

“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

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

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⑲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

   ⑳那我们呢?

”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

“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

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1)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结合文章内容,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

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

(2)文章中第②-⑥自然段中的对华为什么没有提示语?

(3)“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岀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对奶奶形象刻画时,最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5)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6)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会情不自禁想到三年级时学过的课文《太阳》,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写出两点。

【答案】

(1)陡峭的路;漫长的路

(2)读者知道是“我们”在和奶奶说话;对话时,“我们”的问话语速比较快,更好地表现出小时候的“我们”天真、充满好奇的特点。

(3)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4)语言描写。

奶奶教育有方、热爱生活、有爱心、有耐心。

(5)本文用孩子和奶奶的对话讲述了一群孩子寻找太阳路的故事,“太阳路”就是追求人生梦想之路,告诉了我们人要不畏艰辛,尽毕生努力追求光明未来的道理。

(6)①《太阳路》是一篇散文,语言通俗、浅显,充满童真童趣。

《太阳》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平实、朴素、准确。

②《太阳路》主要运用了对话的形式。

《太阳》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前的情况。

既然读者知道是“我们”在和奶奶说话;对话时,“我们”的问话语速比较快,更好地表现出小时候的“我们”天真、充满好奇的特点。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②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6)写作特点是指文章在某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和效果。

写作特点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

解答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故答案为:

(1)陡峭的路、漫长的路

(2)读者知道是“我们”在和奶奶说话;对话时,“我们”的问话语速比较快,更好地表现出小时候的“我们”天真、充满好奇的特点。

(3)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4)语言描写。

奶奶教育有方、热爱生活、有爱心、有耐心。

(5)本文用孩子和奶奶的对话讲述了一群孩子寻找太阳路的故事,“太阳路”就是追求人生梦想之路,告诉了我们人要不畏艰辛,尽毕生努力追求光明未来的道理。

(6)①《太阳路》是一篇散文,语言通俗、浅显,充满童真童趣。

《太阳》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平实、朴素、准确。

②《太阳路》主要运用了对话的形式。

《太阳》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②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6)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4.课外阅读。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

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

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

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

“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说:

“不大,比较小。

”我一边比画鱼缸的大小,一边说。

“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

”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

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

“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⑪“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

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⑫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

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

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

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

斗鱼。

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⑬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

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⑭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以下符合“我”在买鱼过程中心理变化的一项是(  )

A.意外一疑惑一震撼

B.疑惑--震撼一意外

C.疑惑一意外一震撼

D.震撼--疑惑--意外

(2)第⑦段中,“我”疑惑的原因是(  )

A.他不肯卖这条鱼。

B.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C.他不像其他的卖鱼人。

D.他对生命的尊重超乎常人。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本文对卖鱼人进行了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

C.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这个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提示文章主题埋下伏笔。

(4)读了文章,你感受到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个怎样的人?

(5)第⑬段画线句“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包含了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1)A

(2)B

(3)B

(4)友善、热情(耐心)、尊重生命。

(5)意思:

注入情感,并根据饲养动物的特性,恰当地喂养,保证它们活得好,活得长。

启示:

①我们应该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追求利益,不能把人类的利益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

②卖鱼人不唯利是图、热情友善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③我们要勇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变自我。

【解析】【分析】

(1)—(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第一问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第二问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A;

(2)B;

(3)B;

(4)友善、热情(耐心)、尊重生命。

(5)意思:

注入情感,并根据饲养动物的特性,恰当地喂养,保证它们活得好,活得长。

启示:

①我们应该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追求利益,不能把人类的利益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

②卖鱼人不唯利是图、热情友善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③我们要勇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变自我。

【点评】

(1)—(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第一问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第二问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现代文阅读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

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

“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

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

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九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

眨眼间,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

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

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

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

待父亲修补完屋顶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一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

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在屋顶上不肯下来接电话。

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

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

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

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

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子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

在他看来,屋顶是自己家的,就该由他这个一家之主自己来修补。

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

“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

”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

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

“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

两次被奶奶送到异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

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

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那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

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

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

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

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

(选自《智慧与思维》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处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制止修屋——①________——执拗修屋——②________——回忆盖屋——③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

说说你的理由。

(4)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

(5)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

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回忆修屋;守着老屋;感悟修屋

(2)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修屋的父亲极度担心的心理。

(3)示例一:

不能,本段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